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理调查

心理调查

心理调查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77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教育、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8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9407篇;相关期刊536种,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齐鲁护理杂志、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2010年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等;心理调查的相关文献由135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惠丽、刘萍、李俊主等。

心理调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8 占比:7.44%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9407 占比:92.35%

总计:10186篇

心理调查—发文趋势图

心理调查

-研究学者

  • 王惠丽
  • 刘萍
  • 李俊主
  • 吴跃跃
  • 张玉萍
  • 李冬梅
  • 王锐
  • 马孟粉
  • 乃东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欣; 吴维超; 郑少华
    • 摘要: 目的:通过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紧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干预措施,为降低职业紧张提供相应对策。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宝安区某街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6人,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评价其职业紧张水平。结果:职业任务问卷中子项目任务不适和任务模糊得分,紧张反应问卷中子项目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和躯体紧张反应得分,个人资源问卷中子项目娱乐休闲和自我保健得分,均高于常模;职业任务问卷中子项目工作环境得分和个人资源问卷中子项目理性处事得分,均低于常模;业务紧张反应与任务不适、自我保健,人际紧张反应与自我保健、社会支持,以及躯体紧张反应与任务不适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成正相关,紧张反应与个人资源成负相关。结论:该人群职业紧张水平较高,建议通过统筹工作分配,加强人文关怀,提升个人资源,增强其对职业紧张的应对能力。
    • 顾蓓蕾
    • 摘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高等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行业逐渐兴起。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抖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以此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经过分析数据发现抖音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都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而通过正确、科学的心理健康引导,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 司晓云; 张曼丽; 唐占旭; 李伟; 李道远; 邓有金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危重患者陪护人员的心理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干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1日至5月20日盘州市人民医院COVID-19疫情期间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陪护人员143例为调查研究对象.记录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等相关信息.对研究对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所得评分与中国常模组分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因子进行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随后将自愿同意接受针对性干预的对象作为干预组,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性干预治疗;将不同意进行干预的对象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治疗后1周,对两组对象再次进行问卷评估.结果 143例调查对象中,110例陪护人员的问卷有效:其中65例为干预组,55例为对照组.与中国常模组相比,110例陪护人员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得分提高,人际关系因子得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CL-9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人际关系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疫情对危重患者的陪护人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影响,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以改善陪护人员及患者的心理状况.
    • 刘海燕; 罗琼艳; 马静; 季爱华
    • 摘要: 目的:探究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医务工作者心理调查与干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医务工作者,共抽选74例,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依据医院HDA量表制定“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以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发热门诊医务工作者的情况,统计医务工作者的焦虑和抑郁占比情况,完成调查工作以后实施干预措施,并且在一周后复评焦虑与抑郁情况。比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焦虑与抑郁占比情况。结果:实施后医务工作者的焦虑占比和抑郁占比均明显较干预前低(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医务工作者均有不同程度负性心理存在,为其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开展人性化的管理工作、及时关注和疏导心理压力对改善医务工作者负性心理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 刘海燕; 罗琼艳; 马静; 季爱华
    • 摘要: 目的:探究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医务工作者心理调查与干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医务工作者,共抽选74例,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依据医院HDA量表制定"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以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发热门诊医务工作者的情况,统计医务工作者的焦虑和抑郁占比情况,完成调查工作以后实施干预措施,并且在一周后复评焦虑与抑郁情况.比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焦虑与抑郁占比情况.结果:实施后医务工作者的焦虑占比和抑郁占比均明显较干预前低(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医务工作者均有不同程度负性心理存在,为其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开展人性化的管理工作、及时关注和疏导心理压力对改善医务工作者负性心理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 李燕; 单梅青; 蔡锋; 丁燕; 朱玉梅; 杜兆辉
    • 摘要: 目的:评估在疫情期间,基层医务人员的个人心理状况并对基层医务人员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2—4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点,选取30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为调查组,并以1:2的比例选择未参加疫情防控的医务人员为对照组,以焦虑自评量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量表及匹兹堡睡眠量表为调查工具,调查比较医务人员的相关心理状况及心理状况产生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在焦虑评分上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应激反应上,无论是单方面还是总得分,研究组得分都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睡眠质量上,研究组总得分也高于对照组,其中在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在疫情情况下,参与疫情防控的基层医务人员更易产生焦虑,且更易产生应激反应,同时其睡眠状况较差.
    • 师琨
    • 摘要: 疫病是指发生在人、动物、植物身上并具有可传染性的疾病的统称,通常会造成国家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疫病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会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医务人员是疫病防控的主力军,单一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疲惫的身体反应均可影响心理稳定性,形成心理疾病.了解其心理健康状态,及时进行科学的干预,是维护医务人员个体心理健康,稳定队伍,做好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 余志娟; 刘聪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某学院内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以此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某学院内共300名大学生和100名教师,通过手机问卷星APP的方式调查师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心理状况.我们将疫情期分为高峰期(2020.1.24~2020.3.6)、缓解期(2020.3.7~2020.6.1)两个时间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月高峰期间,高校教师焦虑评分为(66.2±1.8)较学生的(51.6±1.3)高(P<0.05);教师抑郁平均评分为(67.6±1.3)较学生的(51.2±1.5)重(P<0.05).4~6月缓解期间,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提示无焦虑、抑郁表现,两者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峰期新冠疫情对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心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可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产生焦虑和抑郁状态,经过有效防控,疫情缓解期教师和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有明显缓解;高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受新冠病毒流行程度影响较大,需在不同阶段积极防控并关注高校师生的心理健康.
    • 余志娟; 刘聪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某学院内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以此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某学院内共300名大学生和100名教师,通过手机问卷星APP的方式调查师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心理状况。我们将疫情期分为高峰期(2020.1.24~2020.3.6)、缓解期(2020.3.7~2020.6.1)两个时间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月高峰期间,高校教师焦虑评分为(66.2±1.8)较学生的(51.6±1.3)高(P0.05)。结论高峰期新冠疫情对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心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可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产生焦虑和抑郁状态,经过有效防控,疫情缓解期教师和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有明显缓解;高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受新冠病毒流行程度影响较大,需在不同阶段积极防控并关注高校师生的心理健康。
    • 肖晓艳; 杨会娟
    •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状况,并调查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2018年7月至2021年2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均经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家属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FM)调查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社会支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估患者应对方式,并分析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PACG患者MUIS-FM、HAMA、HAMD、SCSQ消极评分低于术前,SCSQ积极评分高于术前(P<0.05);不同水平HAMA、HAMD评分比较MUIS-FM、SSRS、SCSQ积极、SCSQ消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IS-FM、SCSQ消极评分与HAMA、HAMD均呈负相关关系,SSRS、SCSQ积极评分与HAMA、HAMD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MUIS-FM、HAMA、HAMD、SCSQ消极评分均为PACG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ACG患者术后心理状况不容忽视,其中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临床应通过综合性心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