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性功能障碍

性功能障碍

性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27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60篇、会议论文138篇、专利文献1042296篇;相关期刊903种,包括婚育与健康、健康、健康必读(上旬刊)等; 相关会议7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世界中联男科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大会、国际中医男科第九届学术大会暨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医男科学术论坛等;性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由4996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晓年、扬·约翰·阿德里安·图伊滕、江鱼等。

性功能障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60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13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42296 占比:99.71%

总计:1045294篇

性功能障碍—发文趋势图

性功能障碍

-研究学者

  • 马晓年
  • 扬·约翰·阿德里安·图伊滕
  • 江鱼
  • 约翰内斯·马蒂纳斯·马里亚·布勒默斯
  • 戚广崇
  • 戴继灿
  • 杨大中
  • 王劲松
  • 刘春英
  • 金保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小娟; 叶宇; 黄晓霞; 黄燕青
    •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幸存者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福建省肿瘤医院2017年3月—2019年5月的278例宫颈癌病人作为建模组,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将48例病人作为验证组,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宫颈癌幸存者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67.6%。年龄、文化程度、病理分期、放疗以及化疗是性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03[95%CI(0.747,0.859)],灵敏度为65.6%,特异度为84.6%,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02。验证组验证模型的结果:灵敏度为71.0%,特异度为82.4%。结论:年龄、文化程度、病理分期、放疗以及化疗是宫颈癌幸存者性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 吴洁; 袁梦; 陈伟; 于丹; 马敬; 杨洋; 姚瑶; 马黎黎
    • 摘要: 性功能障碍是以性交痛、性高潮困难、性欲低下为表现特征的临床疾病[1]。女性分娩后,性功能障碍较孕前明显增加[2—4],尤其初产妇更是高达70.6%[5],因而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女性在孕期,子宫不断增大,压迫盆底肌,致使盆底筋膜和韧带逐渐被拉伸,压力不断增大,再经阴道分娩后,引起纤维、筋膜、韧带的进一步损伤,导致弹性下降,阴道紧缩度降低[6],从而引起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盆底磁刺激是利用变化的脉冲磁场直接作用于盆底肌,产生盆底神经电兴奋,强化盆底肌深、浅层肌肉的感觉刺激,提高肌肉收缩能力,加速盆底血液流动,使肌纤维的数量不断增多,达到改善盆底肌功能的目的。目前,国内在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方面多采用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电刺激以侵入性刺激为主,易产生疼痛,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而盆底磁刺激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在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应用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磁刺激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旨为临床提供参考。
    • 高翠屏; 王琛
    • 摘要: 目的探究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择选80例为研究对象,由计算机系统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病例数均等的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阴道哑铃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2个月的连续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恢复情况以及性功能障碍指标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恢复情况对比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中有31例盆底肌力达Ⅲ级及以上,占比77.5%,而对照组40例患者仅22例达Ⅲ级及以上,占比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障碍指标方面,研究组在性欲望、性生活质量和性功能总积分方面,均对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患者性生活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 斯劲飞; 俞国平
    • 摘要: 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MPUS)主要指男性淋菌或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在经多种抗菌剂治疗后已无尿道炎症状,实验室检查均呈阴性,但患者仍有各种不适症状的一组症候群[1]。主要表现为各种尿道症状(如尿频、尿痛等)、会阴及腹股沟疼痛、性功能障碍、失眠等症状,且缠绵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产生焦虑、悲观、绝望等负性情绪,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临床多继续给以多种抗生素治疗,但疗效不佳,且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2],治疗较为棘手。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必要。笔者以西医对症治疗联合中药自拟三草通淋汤口服协同治疗MPUS,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李小平
    • 摘要: 会阴裂伤是指阴道分娩过程中外阴、阴道及周围组织发生裂伤的情况,其不仅可增加产后出血、感染等情况的发生率,还可导致患者盆底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进而影响盆底功能,增加了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产妇产后康复及生命质量。如何降低会阴裂伤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已成为助产领域研究的重点。因此,客观地评估足月阴道分娩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为改善高足月阴道分娩产妇预后、制定相应治疗干预方案提供依据,但既往研究[1,2]样本量较小。本研究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足月阴道分娩产妇3 116例纳入研究,旨在分析影响足月阴道分娩产妇发生会阴裂伤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 张琳; 闫桂敏; 鲁春雁
    • 摘要: 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妇分娩后常见并发症,患者以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为主要临床表现,身心健康面临严重影响[1]。针对产后盆底功能受损患者积极开展盆底康复训练对于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2]。然而,目前多数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认识不足,缺乏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意识及主动性,是造成训练依从性低、训练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微信等即时通讯平台的康复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提高康复依从性、优化康复质量的积极作用也已得到众多研究证实[4]。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于2019年1月起,将基于微信平台的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精细化管理应用于产妇分娩后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构建方法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 刘亚婷
    • 摘要: β受体阻滞剂根据其药理特性分为三代,具体活性存在一些差异。第一代β受体阻滞剂是非选择性的,同时阻断β_(1)受体和β_(2)受体,其不良反应较多;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对β_(1)受体更具选择性,减少了β_(2)受体相关的不良反应;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是β_(1)受体的高选择性药物,还通过阻断α_(1)肾上腺素受体和激活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血管舒张作用,同时还具有血管生成、抗氧化、抗增殖、抗肥大和抗凋亡等作用。β受体阻滞剂会导致性功能障碍,可能与药物剂量和β受体阻滞剂的选择性有关,具有心脏β受体选择性的药物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较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不同β受体阻滞剂的差异以及对性功能的影响、造成性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对策和依据。
    • 吴寒; 姜辉
    • 摘要: 大量文献证实性功能异常与精神心理异常间存在紧密联系,近年来提出的“脑-性轴”概念使得临床医师对性功能异常的精神心理基础认识不断加深。性功能异常与精神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具有共同的病理学基础,充分认识“脑-性轴”并适当掌握精神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临床医生更为高效地开展临床工作[1-2]。本文通过回顾以往研究文献,总结性功能障碍与精神心理异常之间的关系,为性功能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谢粟梅; 陈晖; 陈中英; 文琪; 刘婷; 李琨; 王彤
    • 摘要: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患者在其社会、文化、经历等的背景下,对性健康教育的客观需求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在广州市某医院住院的15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翻译的中文版《男性性健康问卷(MSHQ)》、中文版《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自行设计的《性需求调查表》(男性和女性)对患者进行性功能、性健康情况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男性脊髓损伤患者性健康得分为(15.52±13.08)分,女性脊髓损伤患者性健康得分为15.0(9.5,58.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勃起功能障碍、神经损伤平面、损伤程度均是男性脊髓损伤性健康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组研究患者年龄均在21~62岁,处于中青年,对性需求大,但对性生活认知欠佳,医护人员应关注和加强脊髓损伤患者的性健康教育,重视和了解其社会文化认知情况和羞耻感,探究性健康教育的模式,最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满意度。
    • 唐杰鑫; 王祉麟; 张丹
    • 摘要: 目的探讨在传统药物促排卵基础上进行性指导,能否提高排卵率、增加临床妊娠率和改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殖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接受药物促排卵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药物促排卵治疗,即于月经周期第3天口服来曲唑(LE),2.5 mg/d,共5 d,当优势卵泡直径≥1.8 cm时,一次性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 IU触发排卵。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摩卵泡区,并接受性指导(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知识宣教,性反应周期解释,指导患者了解性敏感区,讲解同房前刺激性敏感区的意义,告知患者适宜的同房时间、环境等,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分析两组患者的性敏感区知晓率、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问卷得分、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妊娠至12周的比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等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性敏感区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接受性指导后的试验组患者,女性性功能障碍(FSD)发病率与接受性指导前(试验组)及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妊娠至12周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传统药物促排卵治疗过程中,按摩卵泡区并提供性指导,可提高患者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并提高患者妊娠至12周的比率,可有效改善促排卵患者的妊娠结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