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恶性血液病

恶性血液病

恶性血液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1篇、会议论文104篇、专利文献79297篇;相关期刊533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中华骨髓库第四届年会、第八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第五届钟山国际MDS学术研讨会、南京2012血液学年会等;恶性血液病的相关文献由382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德沛、孟凡义、达万明等。

恶性血液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1 占比:1.88%

会议论文>

论文:104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79297 占比:97.99%

总计:80922篇

恶性血液病—发文趋势图

恶性血液病

-研究学者

  • 吴德沛
  • 孟凡义
  • 达万明
  • 仇惠英
  • 孙爱宁
  • 孙自敏
  • 白海
  • 万鼎铭
  • 刘会兰
  • 唐晓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援; 何雨蓓; 卢世姗
    • 摘要: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在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40例,观察患者在骨髓抑制期不同疾病类型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比较不同输注血小板次数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有效输注率以及无效输注率。结果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输注血小板,骨髓抑制期出现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患者11例,占比27.50%。相较于输注次数1次,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患者的有效输注率更低(P5次的患者中,骨髓抑制期有效输注血小板的患者10例,无效输注9例,占比47.37%。相较于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组,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疾病类型中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发生率最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与淋巴瘤患者的发生率较低,同时,骨髓抑制期血小板输注次数越多,越易出现同种免疫,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
    • 何静
    • 摘要: 目的探究个体化综合护理在恶性血液病患儿化疗合并外阴肛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护理模式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0例,个体化综合护理),统计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外阴肛周感染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合并外阴肛周感染患儿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感染治疗效果,并在改善患儿心理状况,提高患儿舒适度的同时,消除患儿家属负面情绪。
    • 陈蕾妃
    • 摘要: 原发性浆细白血病(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pPCL)是浆细胞白血病(plasma cell leukemia,PCL)中的一种.PC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血液病,在欧洲的发病率约为0.04/10万[1],除pPCL之外,还有继发性PCL(secondary plasma cell leukemia,sPCL).基于Kyle's标准,外周血浆细胞绝对值>2×10^(9)/L和/或循环克隆浆细胞>20%可诊断为PCL,但Kyle's标准目前还未得到前瞻性研究的验证,其发病率可能被低估[2].
    • 李海燕; 庞文利; 苏树娟
    • 摘要: 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对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开展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异同。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0%vs 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观察、复查时间、药物名称和饮食忌宜的知晓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P=0.048);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较护理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35、19.108、17.604、19.286,P<0.05)。结论对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优势显著,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干预优势显著,因此,此种护理方法具备临床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 徐春苗
    • 摘要: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凝血指标在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洛阳东方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根据感染程度将患者分为未感染组84例,普通感染组61例,脓毒症组75例。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清降钙素(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64、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血浆D-二聚体(D-D)、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结果与未感染组相比,普通感染组与脓毒症组年龄、体温逐渐升高,且脓毒症组体温较普通感染组升高,普通感染组与脓毒症组全血Hb、RBC水平逐渐降低,普通感染组与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hs-CRP、CD64、IL-6水平及血浆D-D、APTT、PT水平均逐渐升高,且脓毒症组高于普通感染组(均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给予血常规检查意义不大,可通过检测炎性因子与凝血指标判定患者的感染程度,为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参考价值。
    • 陈涛; 樊健坪
    • 摘要: 恶性血液病在临床十分常见,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法存在患者依从性差、生活质量低、费用昂贵等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费用低廉等特点,文章总结了龙运光教授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经验,正虚毒伏是恶性血液病的病机,顾护脾胃是首要的治疗法则,阴阳气血的调和为临床辨治的核心,临证时要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把握攻补兼施,标本缓急,饮食调摄等方法综合治疗。
    • 杨茜茹; 马薇; 许晶; 李静; 向郭华; 杜可心; 董佳; 李冬云
    • 摘要: 介绍李冬云教授基于祛瘀生新法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经验。李冬云认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基本病机为正虚为本,毒瘀为标,瘀血为病机的主要环节,因虚致瘀、因郁致瘀、毒瘀并存、脾肾亏虚,造成骨髓抑制,病情缠绵,多发变证。李冬云临证以祛瘀生新为治疗大法,通过解毒祛瘀、活血化瘀以祛除体内陈腐瘀血,通过疏肝理气、健脾益肾以促进新血的生成,同时注重患者情志的疏导和饮食的调护,使瘀去气血平,瘀去新血生。
    • 于文青; 赵英玲; 罗玲; 叶春桃; 饶晨; 冯碧珊; 肖小灵; 黄望香
    • 摘要: 环状RNA(circRNA)是广泛表达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类非编码RNA,其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体内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被认为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和靶点。近年来发现,circRNA在造血细胞中表达并发挥关键的调控功能,其中许多circRNA被发现能够调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的进展。本文综述了circRNA在不同恶性血液病中差异表达及功能,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新的策略。
    • 王苏秋; 孙文瑞; 朱美仙
    • 摘要: 血液科患者病情复杂、身体状况差,护理工作相比其他科室更复杂、困难。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影响护理质量,可能引起不良后果而产生医疗纠纷。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周期长,且病情具有反复性。消化道出血更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延长了治疗周期。家庭成员既是维护健康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影响患者疾病诊疗、转归的重要因素[1]。关注患者及家属的细微变化,有预见性地做出护理并加以改进,防患于未然。细节化的护理能更好地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我科对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18例及其家属给予细节化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武坤; 祝艳翠; 袁峰; 杨金荣; 程沈菊; 李艳红; 聂波
    •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qSOFA)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简称CD64指数)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5例恶性血液病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感染组),另选择同期恶性血液病无感染患者45例(非感染组)作为对照。测定CD64指数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降钙素原(PCT)水平,评估患者的qSOFA评分。分析qSOFA评分、CD64指数与TNF-α、IL-6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qSOFA评分、CD64指数、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中死亡患者qSOFA评分、CD64指数、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患者(P<0.05);血流感染患者qSOFA评分、CD64指数与TNF-α、IL-6呈正相关(P<0.05)。qSOFA评分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637(95%CI:0.582~0.755),CD64指数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705(95%CI:0.695~0.813);qSOFA评分联合CD64指数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95%CI:0.831~0.926)。qSOFA评分、CD64指数、TNF-α、IL-6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qSOFA评分、CD64指数联合应用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