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所有制

所有制

所有制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357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6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93712篇;相关期刊1620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当代经济研究、经济研究参考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3届年会暨第2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等;所有制的相关文献由3430位作者贡献,包括晓亮、周新城、等等。

所有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61 占比:3.66%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3712 占比:96.33%

总计:97284篇

所有制—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士喜
    • 摘要: 当前学术界对理解民营经济内涵问题主要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方认为民营经济不应该与所有制挂钩,而属于经营方式的范畴;另一方认为不应该脱离生产资料所有制来谈论民营经济,忽视所有制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然而,在这场争论的背后却恰恰忽略一个重要的维度,即民营经济需要放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之下来考察,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维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内涵维度的扩展正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 张月; 赵景峰
    •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建党百年来,所有制发展理论与实践始终围绕着“继承”与“创新”两大主题,中国共产党人吸纳接收传统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列宁主义和其它西方产权制度等重要研究成果,深入理解前人的核心思想,创新于将传统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变革和经济发展的现实相结合,最终实现了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的一次又一次创新。按照清晰的实践历程,我国所有制发展过程划分为从中国实际出发(1921年—1949年)、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1949年—1978年)、二元并存(1979年—2001年)、二元融合(2002年—至今)等多个主要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丰富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鼓励支持非公有经济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所有制改革为顺应中国国情而不断进步。
    • 邬勇; 沈强
    • 摘要: 恩格斯晚年通过系统呈现“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演变,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经济支配和超经济支配的消长中,总结了所有制结构与变迁的机制。恩格斯晚年描述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国家作为“总资本家”,加强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手段,改变社会所有制旧有结构的趋势。恩格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捍卫劳动价值论和共产主义理想,阐释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多样的、强大的反作用。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发展,为我们从“五位一体”战略宏观构思我国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 黄海艳; 李敏; 陈盅宇
    • 摘要: 工业机器人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创新影响重大。本研究基于高阶梯队理论,运用2011—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以及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探索式创新具有正U形影响,但是这种正U形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存在差异,在国有企业中显著,在非国有企业中不显著;在两职分离企业中显著,在两职合一企业中不显著。高管技术背景能够强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正U形影响。高管技术背景的正向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在国有企业中不显著;在两职合一和两职分离企业中均显著,且在两职合一企业中的影响高于两职分离企业中的影响。本研究丰富了创新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领域的文献,并且为我国制造业的探索式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彭一鸣
    •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系,推动了制度的成熟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改革开放的所有制局部破冰到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系统集成全面突围,推进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对推进基本经济制度成熟定型,从而更好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彭以忱; 蔡警涛; 彭纪生
    • 摘要: 政府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研究一直被学界持续关注,但结论各异。本文基于资源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理论,深入到创新过程(事先、事中和事后)研究不同种类创新政策的效应,并分析在创新过程的资源获取和资源利用不同阶段创新政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激励差异。研究表明:事后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比事前的研发补贴更大;相比国企,三种创新政策对民企创新激励作用更明显;对于国企而言,研发补贴仅对当期创新绩效具有激励作用,事中的费用加计扣除和事后的税收优惠则更有利于持久的创新绩效。因此,未来创新政策调整思路应逐步增强市场逻辑,并且对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创新类型企业采用差异化的精准施策。研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大样本数据,基于过程细化政策分类并区分所有制企业与创新类型,深化了创新政策效应研究。
    • 许光伟
    • 摘要: 分配关系具有若干历史工作本位,包括人本位、物本位、身份本位、财产本位以及国家本位、资本本位等性状各不相同的唯物史观及所有制范畴.统辖这些本位规定的绝不是任何的文本和理论流派,乃是"劳动过程→生产方式"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深化了对这一议题的规律性探索.由此引出"国家合约"的发生及其向社会主义合约转化的历史探究.这是一理论命题,也是一实践命题,然则"姓资""姓社"的理论逻辑锚定于兹.党的分配辩证法实际是对"列宁-恩格斯道路"和"恩格斯-列宁道路"成长规定的高度性统一.它分成内在联系和历史演进的三个时期:(1)百年党史的"头30年",土地本位历史让位于"党工作本位",这是党分配本位的初构;(2)百年党史的"中间30年",党本位藉以实现自己经济主张的工作形式是"计划",由此产生和奠立"中国道路的按劳分配(本位)",这同时也是党(分配)本位的巩固成型;(3)百年党史的"后40年",藉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之伟大载体,党本位落实为"国家(治理)本位",在分配形式上的思考逻辑即是基于国家工作本位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市场治理".基于此,国家、所有制及其劳动合约的形成机理关系,可以认定是一种实践化的具有中国特色工作背景元素的"结构-发生"模式.这一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坚持"范畴生产概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原则,在于体系建构意义的"问题导向",在于对唯物辩证法原理和范畴的历史定位、实践定位以及工作定位.
    • 王勇
    • 摘要: 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如何迈向经济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高标准市场体系、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等五大制度支撑,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根本的长远之策。
    • 高劲; 李玉
    • 摘要: 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与其房地产投资的关系,以及企业所有权性质对公司股票流动性与其房产投资关系的影响。发现股票流动性的提高会抑制企业对房产的投入。公司股票流动性越高,则股票的预期收益率越低,即公司投资项目折现率越低,公司越倾向于投资主营业务,而减少房产投资。国企股权集中度越高,越倾向于购买房产,而股权制衡程度对其房产投资没有显著影响;国企长期负债越多,房产投资越少,表明国企面临紧缩的融资约束。而民企股权制衡程度越低,则房产投资越多,但股权集中程度对民企房产投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民企长期负债越多,房产投资越多,民企可能存在借钱投资房地产的倾向。
    • 胡家勇
    • 摘要: 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通过深化所有制改革和所有制理论创新来奠定坚实的所有制基础。一是加快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激发人们创造价值、积累财富和配置资源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明确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和使命担当,不断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社会所有制结构;三是基于现代生产力发展规律深入理解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存在,通过构建自由进入以及平等获取生产要素的体制机制,促进它们的健康成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