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学伦理

教学伦理

教学伦理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伦理学(道德哲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88924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国德育、当代教育科学、上海教育科研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第四届教育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二届教学论专业博士生论坛、全国第三届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学术论坛等;教学伦理的相关文献由130位作者贡献,包括穆建亚、凌鹏飞、刘道梁等。

教学伦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8924 占比:99.86%

总计:89045篇

教学伦理—发文趋势图

教学伦理

-研究学者

  • 穆建亚
  • 凌鹏飞
  • 刘道梁
  • 张伟平
  • 汪明
  • 王凯
  • 郑信军
  • 高翔
  • 娄小明
  • 季明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丰源; 张香兰; 张夫伟; 孔玺
    • 摘要: 人工智能变革了知识教学,将教师从繁琐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教师对人工智能的技术信任,是误用的基本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规律、教学决策、教学伦理造成了影响。从归因视角分析误用的形成机理,取决于教师认识偏差与因果思维移植内因、教学产品普适与教学改革强制外因。未来知识教学时,应重新构筑科学认识方法体系,合理把握人机关系,创立教学产品研发共同体,尊重教师教学改革的意愿。
    • 肖维; 赵雪婷
    • 摘要: 大学教学伦理是对教学行为和教学关系“正当性”的道德判断,包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遵循的道德准则。大学教学伦理的建设既有利于预防和纠正各种教学失范行为,也是对道德相对主义和教学技术主义弊病的回应。大学教学伦理的规范性体现在要求教师专业胜任,其道德向度则要求教学体现价值引导作用,包括引导师生对真理、“终极价值”和“终极意义”的追求。大学教学伦理一般体现在制度化的教师伦理守则文本中,大学教师的教学伦理则通过教学信念、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和教师人格等予以体现。
    • 李佳琦
    • 摘要: 新媒体的迅速普及改变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部分媒体在利益的驱使下也改变了撰写新闻的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群体必须在品质德行与教育能力两方面严格自我要求:一方面,教师要符合于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退而居其后既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有悖于为人师表的精神气度;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更加严格地要求自身的德性言行,这是应对媒体偶发不良影响时最根本的措施.新媒体环境下,教师教学伦理应保证教师将治学与师德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自身在延伸多元治学方式的同时严格规范自身的道德素养.
    • 李佳琦
    • 摘要: 新媒体的迅速普及改变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部分媒体在利益的驱使下也改变了撰写新闻的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群体必须在品质德行与教育能力两方面严格自我要求:一方面,教师要符合于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退而居其后既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有悖于为人师表的精神气度;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更加严格地要求自身的德性言行,这是应对媒体偶发不良影响时最根本的措施。新媒体环境下,教师教学伦理应保证教师将治学与师德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自身在延伸多元治学方式的同时严格规范自身的道德素养。
    • 顾宇涵; 段兆兵
    • 摘要: 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违反教学伦理的行为及造成的冲突,是因为教学主体没有形成对某人或某事负责、保护其利益、促进其发展的观念.当前,教学伦理冲突主要表现为教学主体的伦理关系冷漠、教学选择的伦理导向偏失和教学反馈的伦理联系割裂.究其实质,其实是教学主体在考虑多方教学利益时所面临的矛盾和争端,集中于伦理立场、伦理价值及伦理结果的利益冲突.以关怀为视角,通过动机移位、追寻善端及承担责任等途径,可以有效地缓和甚至化解教学伦理的冲突,有利于构建更加富有关怀意蕴的教学伦理关系,过更有道德的教学生活.
    • 凌宗伟
    • 摘要: 在当下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做教师的尤其是在教师群体中有些影响力的教师和教师培训工作者,多多少少还是应该读一点伦理学方面的专著,不然就有可能误导学生、误导教师。伦理是什么?法国学者埃德加·莫兰在《伦理》一书中有个简单的回应:“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我以为肯尼斯·A·斯特赖克和乔纳斯·F·索尔蒂斯在《教学伦理》中的这句话可以用来诠释“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 时艳芳
    • 摘要: 列维纳斯主张伦理学是第一哲学,伦理是人际交往的道德准则,他者是伦理建立的基础和核心,具有先在性、不在场性、异质性和超越性等特征.他者伦理视域下的教学,教师要实现从自我向他者的视角转变,师生关系要从认知性转向伦理性.他者借助"面容"和"言说"实现自身的临显,面容是他者对我的溢出,是"汝勿杀"的道德律令,他者通过言说与我建立伦理关系,"言说"以其不可化约性打断"所说"的暴力.要实现教学伦理,通达他者,教师必须进行回应性倾听,树立生命与好客的倾听意识,提高对话性的倾听能力,扩大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倾听范围,克服形式化想听、制度化听取和应用型倾听的误区.
    • 张杰
    • 摘要: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借助于融媒体智能技术的迭代整合和创新,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学教学场域,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和形态,具有自主决策和行为的人工智能开始被视为道德主体.传统大学教学在被深刻重构的同时、发生着巨大变革,也引发了人们关于教学伦理问题的思考.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嵌入大学教学场域,人工智能技术导致教学有限理性行为、传统教学优势消解、教学公平遭遇新挑战、隐私侵犯等一系列典型伦理问题开始凸显.为此,加强大学教学伦理治理应立足长远,致力于构建大学教学良性伦理秩序.在实践中坚持系统性治理理念,从价值秩序、制度秩序和心灵秩序三个维度进行构建,其中价值秩序是基础、制度秩序是支撑、心灵秩序是追求,有机形成大学教学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力量.
    • 庄金环
    • 摘要: 教学既是求真,也是求善的活动.教学伦理突出对身心的健康、人格的完整、善恶的多元等多方面的关注,将教学调整为更具人文关怀的活动.文章针对教学伦理的内涵从哲学、生态学、社会学三个视角进行解读,从教学活动、教学管理、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五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归纳,从教师发展、构建教学共同体、制度建设、学校氛围四个维度对实施路径进行分析,从立体化、本土化、深入化三个方面阐述教学伦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 陈大伟; 杜胜洁
    • 摘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是一种借助自我觉察的方式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不仅要求教师从教学技术、教学理论、教学伦理等方面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与正当性,而且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