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C复合材料

C/C复合材料

C/C复合材料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927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0篇、会议论文60篇、专利文献1042039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2012年先进功能复合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暨中国航天第十三专业信息网2012年度学术交流会、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等;C/C复合材料的相关文献由151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贺军、熊翔、李克智等。

C/C复合材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0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6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42039 占比:99.91%

总计:1042959篇

C/C复合材料—发文趋势图

C/C复合材料

-研究学者

  • 李贺军
  • 熊翔
  • 李克智
  • 黄伯云
  • 黄启忠
  • 崔红
  • 易茂中
  • 李瑞珍
  • 张守阳
  • 张红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正启; 李红; 阮家苗; 姚彧敏; 杨敏; 任慕苏; 孙晋良
    • 摘要: 采用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MPCF)与中间相沥青热模压后,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和前驱体浸渍裂解致密化,制备得到单向(1D)、两向正交(2D)密度为1.97 g/cm^(3)的高导热C/C复合材料。基体碳包括中间相沥青碳(MPC)、热解碳(PyC)与树脂碳。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微观结构表征,采用纳米压痕技术与三点弯曲方法进行力学性能表征,分析探究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对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CF为内辐射外洋葱的混合型结构,MPCF内辐射结构与MPC的石墨微晶取向度较高,MPCF外洋葱结构与PyC的石墨微晶取向度较低;石墨微晶取向度越高,弹性模量越低。MPC、PyC及MPCF之间构筑了多层次的界面结构;1D-C/C、2D-C/C的弯曲强度分别为240.77和143.12 MPa,多层次的界面结构在弯曲破坏中能有效改变裂纹扩展路径而减缓裂纹扩展,使材料的韧性得到提高,弯曲断裂模式表现为“假塑性”断裂。
    • 朱双星; 谢奥林; 张贝; 易茂中
    • 摘要: 采用三次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ZrSi_(2)-TaB_(2)-SiC复合涂层。对其进行了1500°C静态抗氧化实验和抗热震性能测试,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涂层氧化前后的组织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rSi_(2)-TaB_(2)-SiC复合涂层外层疏松内层致密,涂层与涂层之间以及涂层与基体之间相互嵌合,且生成的(Zr,Ta)B_(2)固溶体相均匀嵌布在涂层中。该涂层在1500°C静态空气中保护基体168 h,质量损失率只有2.91%;经历从室温到1500°C的热循环30次,质量损失率仅3.10%,具有优异的静态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这归功于ZrSi_(2)-TaB_(2)-Si C复合涂层的结构,以及涂层氧化后生成Zr-Ta-Si-O复相玻璃层。在高温下,稳定的高熔点ZrO_(2)、Ta_(2)O_(5)和ZrSiO_(4)作为“镶嵌相”弥散在玻璃相中,起到“钉扎”作用,提升了涂层的抗氧化性能。
    • 彭赫力; 张永鑫; 陈旭; 张宏强; 薛俊良; 郭伟
    • 摘要: 采用新型Ni基钎料连接C/C复合材料。当钎焊温度从1080°C升高至1100°C时,润湿角从23°降至14°,该钎料在C/C复合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焊缝由Ni固溶体和Cr_(3)C_(2)组成。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大量的Cr_(3)C_(2)在连接界面处产生,并形成一定厚度的反应层。当焊接温度达到1120°C时,C/C复合材料连接接头的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31.5MPa,其断裂路径为在靠近连接界面的C/C复合材料基体内延伸。
    • 王富强; 陈建; 张智; 谢栋; 崔红
    • 摘要: 目的提高C/C复合材料在超高温下的抗烧蚀性能。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过渡层,然后以惰性气体保护等离子喷涂工艺在带有SiC过渡层的C/C材料表面制备W涂层,研究所制备的W-SiC-C/C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特征。以200 kW超大功率等离子焰流,考核W-SiC-C/C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并与无涂层防护的C/C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W涂层主要为层状的柱状晶结构。W涂层与SiC过渡层、过渡层与基体界面呈镶嵌结构,结合良好。SiC过渡层阻止了W、C元素相互迁移与反应。在驻点压力为4.5 MPa、温度约5000 K、热流密度为36 MW/m^(2)的烧蚀条件下,当烧蚀时间小于10 s时,涂层对C/C材料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W涂层发生氧化烧蚀,基体未发现烧蚀,平均线烧蚀率为0.0523 mm/s;当烧蚀时间超过15 s后,涂层防护作用基本失效,基体C/C材料发生烧蚀现象。结论以W涂层、SiC过渡层为防护的C/C复合材料,能够适用于短时间超高温的烧蚀环境,如固体火箭发动机等。W涂层的熔融吸热、氧化耗氧以及SiC过渡层的氧化熔融缓解涂层热应力和氧扩散阻碍的联合作用,提高了C/C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 王俊山; 徐林; 李炜; 宋永忠; 樊桢; 刘宇峰; 李新涛; 李同起; 许正辉; 冯志海
    •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航天装备对防热、承载、多功能材料和结构提出了新的需求,也给C/C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C/C复合材料在超高温防热、高温承载、高导热以及非烧蚀低密度防热等功能及结构实现技术方面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发展与展望。
    • 王佳; 苏超; 赵俊; 王晶晶; 马传佳
    • 摘要: 以天然气为碳源前驱体、N_(2)作为载气,采用等温、等压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对初始密度为0.42g/cm^(3)的预制体针刺毡进行致密得到C/C复合材料,本文研究了载气条件对C/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效率、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温度1050°C、沉积压力4KPa条件下,沉积120h后送N_(2)(天然气与N_(2)的比例为5∶1),300h致密化后C/C复合材料的密度可达到1.46g/cm^(3),表观和内层的密度差异仅为0.07g/cm^(3);复合材料表面可看到明显的预制体孔隙,未出现结壳情况;弯曲强度可达到107.8MPa,断口形貌以假塑性断裂为主,纤维与热解碳之间结合良好;在1000°C下垂直纤维方向的最大热膨胀系数仅为0.925×10^(-6)/°C,说明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热力学性能。
    • 常园园; 王捷冰; 董耀军; 王乾; 冯韶伟
    • 摘要: 针对C/C复合材料紧固件失效模式多、承载低且无设计标准的特点,本文对影响沉头螺钉承力的公称直径D、钉头高度H、钉头角度α、螺纹啮合深度h等4个设计变量进行分析,结合抗氧化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特点,提出抗氧化C/C复合材料螺钉的设计方法,分析涂层对螺钉承载的影响,给出设计变量与材料性能之间关系:H>D×σ_(t)/(4×ζ)、α>ctan(ζ/σ_(c))、h>3H(螺牙进行抗氧化涂层处理后可稍微减小h,但也需大于2H)。该设计方法消除螺纹拉脱、钉头拉脱/压溃等C/C复合材料螺钉的失效模式,大幅度提升螺钉承载能力。设计验证实验,通过实验考核螺钉结构形式及设计方法的正确性,验证抗氧化涂层工艺对螺钉承载的影响。
    • 刘子京; 樊坤阳; 黄淙; 姜文煌; 万维财; 李玉和
    • 摘要: ZrB_(2)基超高温陶瓷因其优异的高温抗氧化和烧蚀等性能,成为C/C复合材料理想的热防护涂层材料。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C/C复合材料表面用ZrB_(2)基超高温陶瓷涂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ZrB_(2)基超高温陶瓷涂层体系的主要制备技术,并对比了其制备的涂层抗氧化性和抗烧蚀性,总结了各制备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从单元、双元、三元材料掺杂改性的角度,详述了ZrB_(2)基复合涂层常见的材料体系,总结了其改性思路;介绍了ZrB_(2)基涂层在多层结构设计与开发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简要展望了ZrB_(2)基超高温陶瓷涂层未来的研究方向。
    • 魏贺冉; 闫联生; 孙建涛
    • 摘要: 离子推力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电推力器。栅极在离子推力器中用于将离子引出并加速产生推力,是决定离子推力器的性能以及可靠性的关键组件。近年来,用于制备栅极的材料由钼等金属材料过渡到碳基材料,尤其是C/C复合材料具有更优的热稳定性与耐离子溅射性能,是大承载、长寿命、高稳定性离子推力器理想的栅极候选材料。一些国家已开展C/C复合材料栅极研制并实现星际飞行,而我国栅极材料仍采用金属钼,C/C复合材料栅极工程应用仍处于空白。本文主要总结栅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分析各种栅极材料的优缺点,并探讨各国C/C复合材料栅极的制造技术。
    • 刘科众; 陈舟; 王泽鹏; 韩保恒
    • 摘要: 采用液相增密法制得碳/碳(C/C)复合材料,用压汞仪测试不同工艺阶段材料的孔隙结构,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工艺阶段C/C复合材料的孔隙形貌。结果表明:随着致密化的进行,材料孔隙孔径分布为0.01~0.30μm,0.30~10.00μm,10.00~200.00μm;碳基体经过热解、高温石墨化处理形成纳米孔,C/C复合材料烧后收缩和挥发物逸出,小孔聚集或连通形成大孔,材料中的孔隙以纳米孔和100μm级孔隙为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