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早期恢复

早期恢复

早期恢复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专利文献35866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等; 早期恢复的相关文献由28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希凤、朱海燕、李京肖等。

早期恢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35866 占比:99.66%

总计:35987篇

早期恢复—发文趋势图

早期恢复

-研究学者

  • 刘希凤
  • 朱海燕
  • 李京肖
  • 李玉兰
  • 王辉
  • 赵雯
  • 陈哲峰
  • 陈志芳
  • 高庆亚
  • A.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鲲; 王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8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与对照组(单独罗哌卡因).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起效时间、丙泊酚、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QoR-40评分升高,观察组QoR-4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27.50%(11/40)(P<0.05).结论 将布托啡诺与罗哌卡因用于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可有效缩短神经阻滞时间,减少术中镇痛药物的用量,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DVT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钱才媛; 王殿珍; 梅童童; 刘燕; 孙进思; 黄荣; 陈晓玲
    •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体重指数(BMI)患者肾移植术后早期恢复效果,并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不同BMI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该院肾科收治的终末期肾病并行同种异体活体肾移植患者119例。根据患者术前BMI水平分为偏瘦组(BMI0.05);超重组患者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GFR与肥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肥胖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以感染、心血管事件、肝功能异常最为显著。偏瘦组患者除再住院发生率外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恢复效果密切相关,控制患者术前BMI有助于术后早期恢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前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不同BMI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均具有重要作用。
    • 唐芬
    • 摘要: 目的:观察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在微创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微创肝胆外科2020年3月-2021年3月行手术治疗患者64例,全部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恢复情况、疼痛感受评分、术前及术后负性情绪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对围术期护理的总体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恢复时间总体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围术期护理的总体评价整体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采取快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减轻手术疼痛感及负性情绪,也能够获得患者较高满意度,护理价值显著。
    • 彭卫华; 叶鹏飞; 王辉; 史莉萍; 张也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全麻胸腔镜术后患者镇痛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麻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低剂量组(0.50μg·kg^(-1))、中剂量组(1.00μg·kg^(-1))、高剂量组(2.00μg·kg^(-1))及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各34例。对比4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4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术后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术后3 d QoR-40评分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且剂量为1.00μg·kg^(-1)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术后镇痛、早期恢复质量方面效果最好。
    • 韩彬; 颜飞; 严军
    • 摘要: 目的:评估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早期恢复的作用。方法:50例接受开腹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TAP阻滞组(T组,n=25)和对照组(C组,n=25),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和安慰剂(0.9%氯化钠溶液20 ml)。所有患者接受标准化的全身麻醉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管理方案。记录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的需要量及术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舒芬太尼、托烷司琼的需要量。结果:46例患者完成实验,T组25例,C组21例。术中瑞芬太尼的消耗量T组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TAP阻滞能够减少术中和PACU期间阿片类药物的需要量,促进妇科开腹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早期恢复
    • 李军(摘译); 荆珏华(审校)
    • 摘要: 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中是否需要使用止血带目前尚无定论。为此,作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90例HTO手术患者,其中A组45例术中不使用止血带,B组45例术中使用止血带,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发现,术后失血量、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比容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疼痛VAS评分较低(P0.05)。因此作者认为,HTO术中不使用止血带更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 陈良玉; 邢现良; 卢蔚; 刘琴; 胡衍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辅助预康复对肥胖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12月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肥胖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25~55岁,BMI 28~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预康复组(P组)和呼吸训练器辅助预康复组(M组),每组30例。C组仅采用传统术前宣教,P组术前两周采用预康复方案,M组术前两周采用呼吸训练器辅助预康复方案。于预康复前1 d(T_(0))、拔管后6 h(T_(1))、拔管后7 d(T_(3))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和肺超声评分(LUS)。于T_(0)、拔管后3 d(T_(2))、T_(3)行6 min步行测试记录6 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7 d内低氧血症(SpO_(2)≤92%)、肺不张、肺部感染等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C组、P组和M组FVC、FEV l明显降低(P<0.05),LUS评分明显升高(P<0.05);T_(3)时P组和M组FVC、FEV l明显升高(P<0.05),6MWD明显增加(P<0.05),C组、P组和M组LUS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和M组T_(1)、T_(3)时FVC、FEV l明显升高,LUS评分明显降低(P<0.05),T_(3)时6MWD明显增加(P<0.05),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M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M组T_(1)、T_(3)时FVC、FEV l明显升高(P<0.05),LU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术前进行呼吸训练器辅助预康复措施能有效改善肥胖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肺部状况、提高术后运动耐力、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加速术后康复。
    • 常裕; 梁俊丽; 黄红芳
    • 摘要: 目的:以脑动脉瘤介入栓塞者为对象,探究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330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为对象,以数字号(1~330)随机分设组别,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例数16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选择行ERAS护理干预。以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Barthel评分、NIHSS评分为判定指标,对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头痛、呕吐症状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予以ERAS护理的效果较好,可加快患者机体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 马雪文; 孙亚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促进妇产科重症患者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妇产科重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应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结果 研究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妇产科重症患者在治疗时,应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可增强治疗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有利于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在临床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 关识言; 陈述祥; 刘彦; 王鹏; 李键朗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患者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OVID)、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针刺对TKA术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及临床观察,中文检索词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针刺""电针""针灸",英文检索词为"Knee Replacement Arthroplasty""Total Knee Arthroplasty""acupuncture""noodling""after/following TKA""after/following TKR",时间均从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1月15日.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3篇RCTs、4篇临床观察,共397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患者术后1d VAS评分Z=5.90(P<0.00001),患者术后2 d VAS评分Z=3.46(P=0.0005);提高关节活动度,患者术后7 d ROM评分Z=2.63(P=0.008),患者术后14 d ROM评分Z=1.74(P=0.08);提高术后早期HSS评分,患者术后7 d HSS评分Z=2.96(P=0.003);改善术后大腿肿胀,患者术后7 d大腿周径Z=2.56(P=0.01).患者术后7 d HSS评分及小腿周径异质性较大,故不能明确是否对长期HSS评分及小腿肿胀有改善.结论:针刺能减轻患者TKA术后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及早期HSS评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