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晚期癌症患者

晚期癌症患者

晚期癌症患者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60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5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41416篇;相关期刊318种,包括祝您健康、国际护理学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临终关怀(舒缓疗护)伦理与实践国际研讨会等;晚期癌症患者的相关文献由97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晶、李金祥、武文飞等。

晚期癌症患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5 占比:1.39%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1416 占比:98.56%

总计:42019篇

晚期癌症患者—发文趋势图

晚期癌症患者

-研究学者

  • 张晶
  • 李金祥
  • 武文飞
  • 沈霞
  • 章冰
  • 蒋建军
  • 薛云珍
  • 赵继军
  • 于康
  • 何斌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蓓; 宋其韬; 龙雷; 冯思源; 邢拓
    • 摘要: 骨骼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仅次于肺和肝脏^([1])。任何肿瘤都可以发生骨转移,并且部分肿瘤会以骨转移瘤作为首发表现形式,接近10%的骨转移瘤无法明确原发灶^([2])。对晚期癌症患者而言,不仅骨转移的风险增高,发生骨转移后还会引起骨质破坏及疼痛,甚至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骨转移瘤的早期定位、定性影像诊断对恶性肿瘤的分期.
    • 摘要: 肿瘤免疫疗法已成为改变恶性肿瘤治疗的里程碑式突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临床获批应用于多种晚期癌症治疗。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要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极大地改变了恶性肿瘤的治疗格局,使部分晚期癌症患者长期生存成为可能。
    • 刘凯莉; 罗艳艳; 姚桂英; 朱智玲; 郭华; 杜诣深; 秦立伟; 吴慧敏; 李佳波
    • 摘要: 目的对安宁疗护态度量表(Palliative Care Attitudes Scale,PCAS-9)进行汉化,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Brislin模型汉化量表,经过文化调适后,选取440名癌症晚期患者进行测试,检验量表的信度效度。结果中文版安宁疗护态度量表共有9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518%。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模型拟合良好。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63,各个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75、0.901、0.872;2周后量表总的重测信度为0.862,各个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62、0.747、0.910。结论中文版安宁疗护态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评晚期癌症患者对安宁疗护的态度。
    • 李江燕; 薛雅萍; 张雪峰
    • 摘要: 聚焦晚期癌症患者死亡恐惧,分析比较生命回顾疗法的实际应用。基于临床服务案例,医务社工发现晚期癌症患者的死亡恐惧主要受躯体症状、疾病归因、家庭支持和心性支持四方面影响。医务社工通过运用生命回顾疗法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干预,依托建立早期良好专业关系、正视死亡恐惧、回顾重要生命事件、强化/修复重要关系、增强自我认同五大策略,赋予患者生命新的价值和希望,实现生命意义的整合,有效缓解个体死亡恐惧,改善末期生命质量。
    • 候燕; 克热曼·牙库甫
    • 摘要: 目的 探讨以"人性情怀"为基础的安宁疗护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0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情怀"为基础的安宁疗护,包括"安死、优逝"教育、无声护理、触摸式护理、灵性需求、哀伤辅导等措施.采用姑息照护结局量表(PO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的状况.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各项PO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人性情怀"为基础的安宁疗护能明显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利于巩固护患关系,为全方位安宁疗护模式提供思路.
    • 周秀兰; 毛菊鸣
    • 摘要: 目的:研究与分析对晚期癌症患者在家度过余生期间采用居家阵痛护理干预模式对减轻自身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提升自身生活质量水平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患有晚期癌症的患者共计74例,在医院确诊癌症晚期症状的时间约为2016年4月-2019年12月之间,将其随机平均的划分成为①组(居家镇痛护理干预组)与②组(居家常规护理干预组),各37例,分析比较两组癌症晚期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居家期间所产生的疼痛反应、生活质量评分的具体情况.结果:①组(居家镇痛护理干预组)癌症晚期患者在采用该护理干预模式后,出现2例患者因缓解疼痛反应无效而转入医院治疗,所占比例为5.41%,25例患者疼痛感觉得到明显好转,所占比例为67.57%,10例患者疼痛感觉得到轻微好转,所占比例为27.03%,疼痛反应整体较②组患者情况更佳,(P<0.05),②组癌症晚期患者共计出现7例疼痛无效患者(19.92%)、17例明显好转(45.95%)、13例症状得到好转(35.14%);①组患者生活水平相关评分数据为(91.67±3.67)分,较②组患者整体评分高,(P<0.05),②组患者生活水平评分为(84.63±3.89)分.结论:癌症患者症状达到晚期后,主要的目的是为减轻其疼痛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使其安度晚年,经研究结果发现,对其采用居家镇痛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出现疼痛不良症状反应的情况.
    • 张中林; 魏珊珊
    • 摘要: 目的:调查研究当前癌症晚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癌症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共有760名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营养支持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产品肠外营养支持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生命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较高,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临床中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田畅; 宋颖
    • 摘要: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参与治疗的决策冲突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晚期癌症患者参与治疗决策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76例晚期癌症患者,使用患者决策冲突量表(DCS)调查患者的决策冲突现状,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76例有参与治疗决策意愿的患者决策冲突总分为(39.04±19.65)分,60.23%患者存在决策冲突(≥25分为存在决策冲突),影响患者参与治疗决策冲突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疾病分期、是否首次入院、患病时间(>3个月)及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P<0.05).结论:多数患者存在决策冲突,受疾病分期、是否首次入院、患病时间及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应进一步研制临床实用的决策辅助方案,有效的引导患者理性参与治疗决策中,满足患者对疾病信息的需求,从而降低患者决策冲突水平,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决策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 陈群; 陈月红; 曹龙女; 钮美娥
    • 摘要: 目的 探讨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和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念与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苏州九龙医院及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214例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志与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高达67.8%,社会支持低下(30.64±10.93).社会支持量表各维度能解释自杀意念52.3%的变异.结论 住院晚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念高发,社会支持度低下,社会支持水平对患者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显著,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可以降低患者自杀的风险.
    • 徐鹏航
    • 摘要: 许多晚期癌症患者都有过“忍痛”的经历。使用止痛药会上瘾吗?是否只有剧烈疼痛时才需使用?应该如何正确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刘端祺说,一方面,我国民众普遍对疼痛疾病认知不足,很多患者病耻感强烈,认为“喊疼”会被"瞧不起"。另一方面,我国很多医生对于癌痛管理关注不足,对阿片类药物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只有疼痛剧烈时才需使用、长期使用会成瘾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