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普通肝素

普通肝素

普通肝素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52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8636篇;相关期刊272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透析与人工器官、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二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中华医学会第5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第一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暨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成立大会等;普通肝素的相关文献由1364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晓春、王利春、李旭等。

普通肝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3 占比:5.6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8636 占比:94.31%

总计:9157篇

普通肝素—发文趋势图

普通肝素

-研究学者

  • 马晓春
  • 王利春
  • 李旭
  • 王志勇
  • 陈超
  • 孟保堂
  • 徐会圃
  • 戈杰英
  • 成军伟
  • 李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鹏磊; 张亚豪; 刘鑫; 陈魁
    • 摘要: 目的分析比伐芦定与普通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1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成形术的患者中,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选取154例进行研究。根据术中抗凝方案,将患者分为普通肝素组(n=77)和比伐芦定组(n=77)。比较两组术后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伐芦定组与普通肝素组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在经冠状动脉内旋磨术中的应用是安全且有效的,与普通肝素相比,未见明显差异。
    • 冯蜀欢; 林建华
    • 摘要: 妊娠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如凝血因子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蛋白S活性降低、雌孕激素水平上升、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和盆腔静脉压迫、静脉淤滞和血管壁损伤等都会导致孕产妇高凝状态,某些妊娠期并发症严重时会加重孕产妇高凝状态,进一步增加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风险,因此妊娠期及产褥期的VTE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等抗凝药物的应用也不断增加。
    • 章敏
    • 摘要: 低分子肝素因具有分子量小、生物利用度高达90%、相对普通肝素血小板减少症及大出血发生率低、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腹部皮下组织丰富,注射范围相对较大,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首选部位[1]。如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低分子肝素,会因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引起皮下出血与硬结[2]。
    • 袁洪志; 谷涌泉; 齐书山; 廉亮亮
    • 摘要: 随着对血栓性疾病的深入认识,积极抗凝成为公认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普通肝素及及低分子肝素以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成为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过敏、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1],其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由抗体介导产生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伴血栓形成(HIT with thrombosis,HITT)或不伴血栓形成(孤立HIT)[2]。HIT患病率虽然较低,为0.1%~5.0%[3],但可继发形成致命性血栓,病死率高达5%~10%[3]。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更加注重因肝素类药物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往往会忽视HIT和HITTS的发生。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科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610例中,28例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3~7 d出现HIT,其中24例Ⅰ型HIT,4例Ⅱ型HIT,现将4例Ⅱ型HIT报道如下。
    • 耿海林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低分子量肝素与普通肝素救治心内科急诊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宁阳第一人民医院自2019年5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内科急诊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治疗疗效和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情感角色、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功能以及生理职能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运用到心内科急诊患者救治工作中前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疗效,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 沈丹华; 徐日新; 葛支忱
    • 摘要: 目的 比较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应用于不同出血风险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615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将其分为低危出血组患者421例(CRUSADE评分≤30分)和中高危出血组患者194例(CRUSADE评分>30分),再根据不同抗凝方案将低危出血组患者分为低危普通肝素组患者203例、低危比伐卢定组患者218例,将中高危出血组患者分为中高危普通肝素组患者95例、中高危比伐卢定组患者99例。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中高危出血组STEMI患者中,中高危比伐卢定组与中高危普通肝素组的术后TIMI血流分级、MACE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危比伐卢定组欧美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2~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总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13%、15.15%,低于中高危普通肝素组的24.21%、2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出血组STEMI患者中,低危比伐卢定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与低危普通肝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普通肝素,中高危出血STE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应用比伐卢定进行抗凝治疗能降低出血风险,但并无包括全因死亡在内的最终获益;低危出血STE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应用比伐卢定或普通肝素在出血和缺血事件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STEMI患者PCI术前应接受CRUSADE出血风险评估,并根据出血风险选用合适的抗凝药物。
    • 沈飞燕; 张毅; 范志恒; 吴春涛
    •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肝素化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STEMI患者10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入组后即刻口服负荷量抗血小板药物。观察组即刻应用负荷量普通肝素(UFH)100 IU/kg静脉推注。对照组在导管室置入桡动脉鞘管后,经鞘管注射UFH 2500 IU。PCI前按总量100 IU/kg追加剩余肝素剂量。观察两组PCI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在首次医疗接触(FMC)至抗凝时间、血栓抽吸、预扩张次数、预扩张压力、TIMI 2~3级血流、无复流及慢血流、血栓自溶、门球时间(D-to-B)及手术耗用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指标ST段回落率≥70%、无明显回落、高敏肌钙蛋白T(hs-TnT)峰值、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峰值、hs-TnT达峰值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静脉肝素化可安全有效地提高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缩短血管开通时间,减少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降低出血事件,进一步提高STEMI患者救治率、改善患者预后。
    • 陈茹茹; 罗厚江; 杨军
    • 摘要: 肝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凝血药物,现已发现肝素的生物活性主要来源于其与数百种不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因此,肝素除了具有抗凝作用外,还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肿瘤、抗病毒、促进伤口愈合、抗贫血等药理特性.随着对肝素的深入研究,低分子量肝素被发现,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更好的生物利用度,更少发生出血、过敏反应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本文就低分子量肝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 杨保旺; 洪小杨; 封志纯
    • 摘要: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心肺衰竭的支持技术,在儿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出血及血栓仍是目前ECMO运行过程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肝素是目前儿童ECMO运行中最主要的抗凝药物.临床常监测激活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抗Xa活性来指导肝素用量,但肝素最佳用量和最合适的监测方法仍不明确.本文就儿童ECMO运行过程中抗凝及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杨晓伟; 冯媛媛
    • 摘要: 目前临床上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抗凝药物,非口服抗凝药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直接Ⅱa因子抑制剂阿加曲班等,口服抗凝药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Ⅱa因子抑制剂达比加群酯、Ⅹ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等。目前长期抗凝最常用的两种药物是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对于这两种药物,临床应该如何进行选择?我们从以下三点来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