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曹禺

曹禺

曹禺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戏剧艺术、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3篇、会议论文6篇、相关期刊820种,包括大舞台、四川戏剧、上海戏剧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民国社会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讨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四次青年学者研讨会等;曹禺的相关文献由1406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树钧、梁秉堃、王俊虎等。

曹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83 占比:99.6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34%

总计:1789篇

曹禺—发文趋势图

曹禺

-研究学者

  • 曹树钧
  • 梁秉堃
  • 王俊虎
  • 刘家思
  • 张耀杰
  • 李扬
  • 田本相
  • 陆葆泰
  • 毕静枝
  • 曹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游暐之
    • 摘要: 歌剧《尘埃落定》剧本最成功之处,是其突破了小说原著的思维困囿,在"承"与"变"之间寻找到了最佳契合点。从小说到歌剧剧本的改编,"承"是本分,"变"是必然,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没有背离原作品的主旨内涵,那么这种"变"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 翟月琴
    • 摘要: 1935年,《雷雨》发表近一年,没有引起批评界的注意,直到在东京首演后,才真正走向公众的视野。1936年,中国旅行剧团在上海连演三个月《雷雨》,座无虚席,轰动性可想而知。茅盾称那一年是"当年海上惊雷雨"。自演出后,评论界对曹禺的剧作有盛赞,亦不乏批判声。面对质疑,曹禺一再重申他的写作意图:"我写的是一首诗,绝非一个社会问题剧。"
    • 李懿乘
    • 摘要: 话剧《家》是曹禺根据巴金的小说《家》改编而来的多幕剧。从小说到戏剧,两种不同文学样式之间进行转化,使我们更加有利于理解戏剧性的基本概念。不同于小说,剧本《家》中曹禺把重点放在了对觉新,梅以及瑞钰三人的感情纠葛上,意在表明在那样一个封建家庭生活给人带来的束缚与痛苦。采用戏剧化的表现手法,使剧中的人物生动鲜活,也为戏剧性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 昝沛妍
    • 摘要: 《日出》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的代表作,自刊出以来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音乐剧、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影片《日出》于1985年上映,电影剧本由曹禺及其女儿万方亲自改编并发表于1984年第三期《收获》。该影片通过多种媒介景观,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城市形象,展现了多种力量交织的城市空间。在大众媒介、电影创作者、艺术评论家等多方面的舆论导向推动下,逐渐生成一套具有固定模式和逻辑的城市审美准则。
    • 李文平; 李玉婷
    • 摘要: 曹禺抗战戏剧观的形成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身为知识分子的强烈时代责任感以及作为杰出戏剧家丰富的编剧、导剧与演剧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因时制宜的新变,也有一贯以来的坚守,更有坚守基础上的发展。他的抗战戏剧观在强调戏剧时代性与宣传性的同时,亦重视艺术性,并努力追求戏剧表达的大众化。曹禺的抗战戏剧观及其创作实践激励和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战意志,为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成为以文艺服务于抗战的戏剧家的重要典范。
    • 于泊祯卿
    • 摘要: 《雷雨》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现实主义佳作,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的文坛上都享有着极高的声誉。30年代,左翼戏剧艺术家夏衍在《雷雨》的启迪之下开启了“对现实主义创作方式的探索”;40年代,张庚,周扬等人也曾高度肯定了《雷雨》的现实批判主义;甚至在80年代探讨对于社会主义戏剧的体式主体与表现方式的时候,最终也肯定地提出曹禺的《雷雨》式现实主义描写尚未过时,相反,还要努力地回到这种着力于描写人和事的现实主义中去。对于这样一部可谓里程碑式的现代戏剧,其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都是巨大的。本次研究将以《雷雨》为主体并从多方面对其进行探讨,从而挖掘其中的历史意义与当代观照。
    • 阿斯哈尔·买买提
    • 摘要: 本文从戏剧情境与人物性格两方面入手,分析曹禺剧作《北京人》中的瑞贞、《家》中的觉慧以及其他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出走”,归纳总结不同的“出走者”类型,分析其间的异同,并进一步探索曹禺剧作中“出走式”戏剧人物的文化价值。
    • 秦凡森
    • 摘要: 曹禺的《雷雨》以人的存在为核心,细致刻画了剧中人物身上的反抗特质。繁漪追求自由的灵魂被旧躯壳紧紧包裹着,她的反抗是矛盾的反抗;周冲和周萍试图通过反抗颠覆命运的裁决;周朴园和鲁侍萍则将反抗的矛头指向自身。然而,无论他们的反抗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又遭遇了怎样的束缚,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始终保持着人的本性,守持着人的尊严。
    • 洪振健
    • 摘要: 《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势力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以《雷雨》中的悲剧人物周萍为研究对象来看,发生在周萍身上的有家庭悲剧、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家庭环境等外在因素和周萍自身的性格等内在因素共同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周萍悲剧性的文学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周萍在《雷雨》众多悲剧性人物中的独特性及其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两个方面。
    • 段宗社
    • 摘要: 中西两大戏剧传统独立发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特征与结撰模式。到20世纪,两大传统开始相互借鉴各自的创作观念。德国的布莱希特从梅兰芳的京剧中看到他“史诗剧”理想的范例,借以完善了他的“间离化”观念;中国的曹禺则全面借鉴西方悲剧观念和易卜生“回溯式”戏剧结构,创作出全新的现代话剧。中西两大戏剧传统的现代融合,从方式和强度上是不对等的,布莱希特从中国京剧中获得的只是自己戏剧观念的部分例证,而曹禺从西方戏剧中获得的则是观念本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