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上搜救

海上搜救

海上搜救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01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中国政治、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1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19461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现代舰船、水运管理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第十九届安全救生学术交流会、第八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第四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等;海上搜救的相关文献由95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华锋、姚辰阳、孙月娇等。

海上搜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1 占比:2.65%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19461 占比:97.09%

总计:20044篇

海上搜救—发文趋势图

海上搜救

-研究学者

  • 吴华锋
  • 姚辰阳
  • 孙月娇
  • 张倩楠
  • 张盼飞
  • 李雪伟
  • 陈伟炯
  • 高郭平
  • 于卫红
  • 尹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作为海上搜救协调员,赵金赛始终牢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把“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参与处置各类险情130余起,是海上搜救领域的专家人才。2020年他作为搜救协调员处置“冀滦渔3273”轮火灾险情时,仅用2小时就成功扑灭船舶火灾,救助遇险人员5名,获得了时任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的批示表扬。
    • 林丽; 龚晓辉
    • 摘要: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海上搜救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双方的搜救合作具有一定的法理基础,但规范性、强制性、广泛性不够;合作内容和形式较为多样,但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较为缺乏,制度化程度、合作深度不足;参与态度中方“一头热”,东盟各国积极性不高。南海复杂的航行条件、搜救能力的整体不足、东盟固有合作机制的特性、对搜救合作的需求差异、南海存在的“主权”争议、域外大国的介入是当前南海海上搜救合作困境的形成原因。
    • 李耐; 李志文
    • 摘要: 构建南海各国普遍接受且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是区域搜救合作制度化的核心。然而,由于南海国家普遍对于主权维护具有较高敏感度、部分国家单方主张搜救责任区以及美国等域外国家干预南海安全治理等情况,搜救合作规则的构建前景并不乐观。在此背景下,海洋命运共同体以其所包含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安全共建的理念内核,有助于从政治和经济层面增进南海国家搜救合作意愿,营造更加平等包容的合作平台。鉴于南海搜救合作基础薄弱,区域搜救合作制度化适宜采取软法与硬法相结合的构建形式,以包容且审慎的态度广泛接纳多元参与主体,同时将搜救责任区划分、争议海域搜救、战时搜救等敏感却有现实需要的议题纳入。目前南海区域治理处于变革的关键期,我国应主动引导区域搜救合作规则构建,提升南海安全治理国际话语权。为此,需要广泛同南海国家签署搜救合作双边协议,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合作机制,全面提升南海救援能力,从而更好地提供南海搜救国际公共产品。
    • 王浩亮; 尹晨阳; 卢丽宇; 王丹; 彭周华
    • 摘要: [目的]针对由无人机(UAV)与水面无人艇(USV)组成的异构无人集群系统,研究其在海上搜救过程中的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问题。[方法]首先,在固定坐标系和机体坐标系下建立UAV和USV的运动学模型,同时建立流体坐标系,以设计适宜运动控制的三维路径跟踪控制器,并在Serret-Frenet坐标系下建立UAV和USV的路径跟踪误差模型;然后,在运动学层面设计三维视线(LOS)制导律,并基于此提出一种适用于异构海洋航行器集群的协同路径跟踪控制方法,从而使UAV与USV组成的集群系统可以有效跟踪设定的参数化路径;最后,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析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结果]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异构海洋航行器集群协同路径跟踪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论]研究成果可为面向海上搜救的无人航行器集群协同路径跟踪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 左潇懿; 程亮; 楚森森; 吴洁; 张雪东
    • 摘要: 为保障船舶海上航行安全,结合GIS与模糊层次分析法,从海上搜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搜救力量2个方面选取9个因子建立海上搜救困难性评价模型,对南海海上搜救困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自然环境影响下,南海海域搜救困难性具有“V”字形分布的特点,由东北向西南难度等级逐渐降低。2)在人文搜救力量影响下,南海海域的搜救困难性整体呈“东北-西南条带式”,难度最大的区域主要位于南海东北―西南的连线上,呈不规则环状向连线两侧递减。3)综合两方面因素,南海部分岛屿周围搜救难度偏高,主要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及远离搜救基地的影响,而远海海域搜救难度在整体上为“东北-西南递减式”空间分布格局,最高和较高的区域由研究区东北延伸至西南,然后向西北、东南两侧递减。总体而言,南海研究区中近21.1%的海域搜救难度≥7级,仍需加强对搜救力量的部署与建设。
    • 王睿麟
    • 摘要: 传统的海上搜救系统识别时间较长,识别效果随之下降。设计基于无人机的海上搜救识别系统。硬件方面设计图像传感器与飞行控制器;软件方面识别海上搜救环境,基于无人机进行距离测算,进而实现海上搜救的精准识别。采用系统测试的方式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新系统的图像识别效果更佳,识别时间更短,极具推广价值。
    • 王小飞; 姜子晗; 张国强
    • 摘要: 2021年12月,英国皇家海军在东地中海海域打捞起一架失事的F-35B战机。这场历时3周多的深海打捞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多种新技术。打捞坠海飞机,堪称现实版“大海捞针”。要想在茫茫大洋上快速准确定位飞机和飞行员方位,需要多种专业力量协同配合和高新技术的投入使用。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科研机构都在致力于研发先进的深海打捞和海上搜救技术,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各种海上飞行事故的打捞任务中。
    • 赵伯华
    • 摘要: 文章通过调研梳理现有海上应急通信系统的体系架构,对多模融合通信技术进行研究,构建海上宽带通信与信息服务系统平台,为海上应急搜救指挥调度建立可靠通信链路,保障事故应急处置。
    • 摘要: 2022年9月16日,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等2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搜救应急能力建设的意见》(交搜救发[2022]94号,以下简称《意见》)。一、《意见》出台背景海上搜救应急是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 罗修波; 黄咸康; 薛丹; 田祖织; 杨建平; 谢方伟
    • 摘要: 为了完成对海上落水人员最佳搜救路径策略的研究,基于不同人群提出了一种双救生艇搜救策略。首先,计算了落水人员概率密度分布,完成了对密集人群和分散人群的划分,然后基于蚁群算法解决TSP问题的算法流程,完成了对分散人群最短搜救线路的路径规划,最后由高速大型艇对密集人群进行救助,双体船沿着最短路径线路进行搜救。本搜救策略能够对针对救生艇特性布置不同的搜救任务,并依据蚁群算法完成了最短路径的计算,极大了减少了落水人员的搜救时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