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安全性

生物安全性

生物安全性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815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口腔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5篇、会议论文111篇、专利文献1136851篇;相关期刊381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等; 相关会议96种,包括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2015年年会、第16次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年会暨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发展论坛等;生物安全性的相关文献由2571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勃、关荣发、李星等。

生物安全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5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36851 占比:99.93%

总计:1137597篇

生物安全性—发文趋势图

生物安全性

-研究学者

  • 高勃
  • 关荣发
  • 李星
  • 孙皎
  • 王彦波
  • 袭著革
  • 吕飞
  • 杨艳玲
  • 程琳
  • 伍义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晓雪; 侯晓薇
    • 摘要: 背景:聚醚醚酮的弹性模量与骨组织接近,可作为良好修复颌骨缺损的骨科植入材料。目的:建立不同厚度及孔径的个性化聚醚醚酮支架网数字化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其Von Mises应力、Von Mises应变分布。方法:提取1例右上中切牙缺失并伴有颌骨缺损患者的颌骨锥形束CT数据,以对侧正常颌骨形态为模板,通过镜像重建右上颌骨缺损区三维模型;分别设计厚度0.5,0.6 mm的聚醚醚酮网,每种厚度又设计4种孔径,分别为0,0.25,0.35,0.45 mm,建立聚醚醚酮网植入修复右上颌骨缺损区三维模型,将100 N载荷加载于牙槽嵴顶对应的聚醚醚酮网上,进行有限元力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牙槽嵴顶部为Von Mises应力的主要集中区;随厚度的增加,聚醚醚酮网Von Mises应力的集中面积明显减少;不同厚度聚醚醚酮网的最大Von Mises应力随着网孔径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厚度0.6 mm组中0 mm与0.25 mm孔径聚醚醚酮网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与其屈服强度比值分别为0.92,0.97,其余各组均>1;②牙槽嵴顶部为Von Mises应变的主要集中区;随厚度的增加,聚醚醚酮网的Von Mises应变集中区面积减少;当孔径由0 mm增大到0.25 mm后,聚醚醚酮网的应变变化量为负值;当孔径分别由0.25 mm增大到0.35 mm、0.35 mm增大到0.45 mm后,聚醚醚酮网的应变变化量为正值;③结果显示,通过分析最大Von Mises应力可知,厚度0.6 mm组中无孔和0.25 mm孔径的聚醚醚酮网满足力学性能要求;通过分析最大Von Mises应变发现,厚度为0.6 mm、孔径为0.25 mm的聚醚醚酮网最稳定,受力时不易发生塑性形变。
    • 冯乐; 邱鹏; 刘敏; 周会
    • 摘要: 背景:聚醚醚酮的生物惰性表面限制了其医学应用,如何提高聚醚醚酮的生物活性亟待解决.目的:分析壳聚糖生物活性涂层改性聚醚醚酮的表面特征及其对MC3T3-E1细胞增殖、黏附的影响.方法:取圆片状聚醚醚酮材料,依次进行NaBH4、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戊二醛水溶液及壳聚糖溶液处理,获得壳聚糖生物活性涂层改性的聚醚醚酮材料.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与全自动接触角测量仪观察化学处理前后聚醚醚酮材料的表面特征.将MC3T3-E1细胞分别接种于聚醚醚酮与壳聚糖改性聚醚醚酮材料表面,观察细胞的增殖与黏附情况.结果 与结论:①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显示,聚醚醚酮材料仅含有C、O元素,壳聚糖改性聚醚醚酮材料含有C、O、N、Si元素;壳聚糖改性聚醚醚酮材料表面的接触角小于聚醚醚酮材料(P<0.05);②扫描电镜下可见,聚醚醚酮材料表面有明显的凹槽状起伏,壳聚糖改性聚醚醚酮材料表面存在壳聚糖分子,大小为1.0-2.0μm;原子力显微镜下可见,聚醚醚酮材料表面有较多的微小凹坑,大小约为0.1μm,壳聚糖改性聚醚醚酮材料表面的凹坑增大,大小为0.2-0.5μm,表面粗糙度大于聚醚醚酮材料;③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壳聚糖改性聚醚醚酮材料表面的细胞数量多于聚醚醚酮材料(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黏附在聚醚醚酮材料表面的细胞伸展性较差、伪足较少、肌动蛋白微丝不明显,黏附在壳聚糖改性聚醚醚酮材料表面的细胞伸展性较好、伪足较多、肌动蛋白微丝多且明显;④CCK-8实验显示,壳聚糖改性聚醚醚酮材料表面的细胞增殖快于聚醚醚酮材料(P<0.05);⑤结果表明,壳聚糖表面改性增加了聚醚醚酮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和湿润性,促进材料表面MC3T3-E1细胞的增殖、黏附.
    • 谭国忠; 涂欣冉; 郭黎洋; 钟嘉琳; 张阳; 江千舟
    • 摘要: 背景:在组织工程开发的多种生物材料中,明胶、海藻酸钠和58S生物活性玻璃在骨缺损修复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宜的降解性及较佳的成骨诱导性.目的:通过3D打印技术制各明胶/海藻酸钠/s8s生物活性玻璃支架,研究其体外性能及生物安全性.方法:将明胶、海藻酸钠和58S生物活性玻璃与去离子水混合并搅拌均匀作为打印墨水,通过3D打印技术完成支架的制备,交联后冻干.①体外实验:采用扫描电镜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支架的形态特征和抗压强度;将支架浸入模拟体液中16周,观察其降解速率;采用支架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3d,观察细胞形态与生长状况;将支架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0,7,14,21d,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DAPI染色观察细胞的黏附与存活,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②体内实验:在10只SD大鼠右下颌骨制各直径5 mm的全层骨缺损,实验组5只植入支架,空白组5只未植入支架,术后4周进行肝、肾功能检测、肝肾脑组织学与骨缺损区组织学观察.结果 与结论:①体外实验:扫描电镜显示支架表面粗糙,呈蜂窝状结构;支架的平均杨氏模量为272.33 MPa;浸泡于模拟体液中前6周时,支架降解较快且速度均匀,第6周后降解速率减慢,仍大致保持均一的降解速率,在16周时降解率达18%;倒置显微镜显示,L929细胞在支架浸提液中生长良好,形态结构完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率增加;DAPI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于支架表面生长,由开始的堆积生长逐渐爬行及向四周扩展;RT-PCR检测显示,支架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钙素、RUNX2 mRNA的表达;②体内实验:实验组支架植入后未影响大鼠肝、肾功能,未造成肝、肾和脑组织的病理损害;下颌骨骨缺损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支架未完全降解,新生骨连接宿主骨与余留支架,新生骨组织周围可见少量成骨细胞浸润及炎性细胞浸润,空白组宿主骨边缘见少量新生骨及大量纤维组织;③结果表明,3D打印明胶/海藻酸钠/58S生物活性玻璃骨缺损修复支架的细胞相容性良好,无明显细胞毒性及组织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郭洋妍; 喻正文; 张剑
    • 摘要: 背景:作为新一代可降解生物材料,镁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能,是当前生物材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综述近年来镁合金生物材料动物体内实验研究的现状及问题.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以"金属生物材料、可降解金属、镁合金材料、镁基植入物、血管支架、动物实验、腐蚀速率、生物安全性"为中文检索词,以"Metal biomaterials,degradable metals,magnesium alloy materials,magnesium-based implants,vascular stents,animal experiment,corrosion rate,biosafety"为英文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最终纳入70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镁合金的安全性和降解速率是其能否作为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影响因素.②镁合金在骨折的内固定、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修复、韧带固定及冠状动脉狭窄中作为血管支架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镁合金具有优良的组织相容性,短期应用无安全性隐患,但尚缺乏长期生物安全性的研究结果.③镁合金血管支架在血管病变部位前期可起支撑血管作用,待该部位血管恢复正常功能后,支架被机体吸收和代谢,待血管再次发生狭窄和阻塞等病变时可再次植入镁合金支架,达到重复修复的目的.④当前镁合金已成为医疗器械研究领域的热点材料,但目前的研究结果仅是在动物实验或小样本临床试验中获得.⑤目前研究者们已基本达成共识,镁合金的合金化、表面处理和复合材料的制备等方法已可有效解决其安全性问题和降解速率过快的缺陷,但既往研究显示在镁合金实验中关于动物选择、植入物制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还缺少标准化的参考标准.⑥因此,在未来完善和制定镁合金实验的相关参考标准,对制定严谨和良好的临床前研究十分必要,这也将为镁合金材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 谭国忠; 涂欣冉; 郭黎洋; 钟嘉琳; 张阳; 江千舟
    • 摘要: 背景:在组织工程开发的多种生物材料中,明胶、海藻酸钠和58S生物活性玻璃在骨缺损修复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宜的降解性及较佳的成骨诱导性。目的: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明胶/海藻酸钠/58S生物活性玻璃支架,研究其体外性能及生物安全性。方法:将明胶、海藻酸钠和58S生物活性玻璃与去离子水混合并搅拌均匀作为打印墨水,通过3D打印技术完成支架的制备,交联后冻干。①体外实验:采用扫描电镜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支架的形态特征和抗压强度;将支架浸入模拟体液中16周,观察其降解速率;采用支架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3 d,观察细胞形态与生长状况;将支架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0,7,14,21 d,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DAPI染色观察细胞的黏附与存活,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②体内实验:在10只SD大鼠右下颌骨制备直径5 mm的全层骨缺损,实验组5只植入支架,空白组5只未植入支架,术后4周进行肝、肾功能检测、肝肾脑组织学与骨缺损区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扫描电镜显示支架表面粗糙,呈蜂窝状结构;支架的平均杨氏模量为272.33 MPa;浸泡于模拟体液中前6周时,支架降解较快且速度均匀,第6周后降解速率减慢,仍大致保持均一的降解速率,在16周时降解率达18%;倒置显微镜显示,L929细胞在支架浸提液中生长良好,形态结构完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率增加;DAPI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于支架表面生长,由开始的堆积生长逐渐爬行及向四周扩展;RT-PCR检测显示,支架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钙素、RUNX2 mRNA的表达;②体内实验:实验组支架植入后未影响大鼠肝、肾功能,未造成肝、肾和脑组织的病理损害;下颌骨骨缺损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支架未完全降解,新生骨连接宿主骨与余留支架,新生骨组织周围可见少量成骨细胞浸润及炎性细胞浸润,空白组宿主骨边缘见少量新生骨及大量纤维组织;③结果表明,3D打印明胶/海藻酸钠/58S生物活性玻璃骨缺损修复支架的细胞相容性良好,无明显细胞毒性及组织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郭洋妍; 喻正文; 张剑
    • 摘要: 进行初步筛选,最终纳入70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镁合金的安全性和降解速率是其能否作为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影响因素。②镁合金在骨折的内固定、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修复、韧带固定及冠状动脉狭窄中作为血管支架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镁合金具有优良的组织相容性,短期应用无安全性隐患,但尚缺乏长期生物安全性的研究结果。③镁合金血管支架在血管病变部位前期可起支撑血管作用,待该部位血管恢复正常功能后,支架被机体吸收和代谢,待血管再次发生狭窄和阻塞等病变时可再次植入镁合金支架,达到重复修复的目的。④当前镁合金已成为医疗器械研究领域的热点材料,但目前的研究结果仅是在动物实验或小样本临床试验中获得。⑤目前研究者们已基本达成共识,镁合金的合金化、表面处理和复合材料的制备等方法已可有效解决其安全性问题和降解速率过快的缺陷,但既往研究显示在镁合金实验中关于动物选择、植入物制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还缺少标准化的参考标准。⑥因此,在未来完善和制定镁合金实验的相关参考标准,对制定严谨和良好的临床前研究十分必要,这也将为镁合金材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 赵祯; 代康; 于海; 赵喆; 高勃
    • 摘要: 目的评价立体光固化成型氧化锆陶瓷的生物安全性。方法依照国标GB/T 16886.5—2017、GB/T 16886.10—2017及医药行业标准YY/T 0127.14—2009、YY/T 0127.13—2018对该陶瓷材料进行实验,包括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皮肤致敏实验、急性经口毒实验及黏膜刺激实验。结果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浸提液组细胞培养24 h后存活率均>90%;皮肤致敏实验中,实验组红斑反应程度及发生率等于阴性对照组,证实陶瓷材料对皮肤无致敏作用;急性经口毒实验观察实验组大鼠大体器官及HE染色均未见明显异常;黏膜刺激实验观察金黄地鼠颊囊粘膜未见充血、糜烂等异常表现,HE染色未见角化不良、基底细胞空泡样变,证实对黏膜无刺激性。结论立体光固化成型氧化锆陶瓷的生物安全性初步满足临床要求。
    • 孙倩; 冯丽芳; 李敬东; 王武良; 韩子文; 梁锐英
    • 摘要: 目的:探索柔性陶瓷材料作为口腔接触类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实验参照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制备材料浸提液或纽扣样试件进行皮肤刺激实验、皮内反应实验、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口腔黏膜刺激实验及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结果:柔性陶瓷材料无刺激性、不引起皮内反应、无致敏性、无口腔黏膜刺激性、无短期全身毒性。结论:柔性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体内安全性,符合口腔表面接触材料的应用要求。
    • 孙德权; 陆新华; 李伟明; 胡玉林; 段雅婕; 庞振才; 胡会刚
    • 摘要: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具有高容量介孔空间、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强、内外表面易于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综述近年来国内外MSNs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进展,详细阐述MSNs作为载运系统在农业投入品和转基因方面的优势,讨论MSNs在环境污染治理、农产品贮藏保鲜、探测传感器等方面应用的特点,解析植物吸收、运输和积累MSNs的过程以及其与植物互作的原理,综合评估MSNs的生物安全性。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更有效地利用MSNs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
    • 范志强; 窦茵; 陈洪斌
    • 摘要: 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长期运行存在生物泄漏问题,包括颗粒物、老化生物膜和无脊椎动物等,这会形成供水生物安全的潜在威胁。在生物活性炭滤池增加砂垫层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调控生物泄漏技术措施,但其实际应用效果和局限性尚不清晰。文中总结了近年来生物活性炭-砂垫层控制生物泄漏的效果,从炭砂滤池调控生物安全性、工艺参数、与现有活性炭滤池工艺的适应性、经济可行性等方面探讨了炭砂滤池在缓解微生物泄漏和保证出水水质等方面的可行性,并对炭砂滤池工艺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