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磨损率

磨损率

磨损率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63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3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104584篇;相关期刊334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第七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重庆市第二届汽车摩托车摩擦学材料先进技术与应用推进会、2015年全国热喷涂技术经验交流会暨《热喷涂技术》期刊年会等;磨损率的相关文献由196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振、孙乐民、上官宝等。

磨损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3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04584 占比:99.36%

总计:105261篇

磨损率—发文趋势图

磨损率

-研究学者

  • 张永振
  • 孙乐民
  • 上官宝
  • 杜三明
  • 陈百明
  • 郭小汝
  • 凤仪
  • 吴伯麟
  • 姚杰
  • 张振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进; 王立勇; 吴健鹏; 李乐
    • 摘要: 摩擦热负荷与磨损是湿式离合器摩擦副损伤失效的2个重要因素,两者与工况参数都有着较为复杂的映射关系且相互作用。基于有限元模拟和离合器台架试验,运用3σ准则计算摩擦元件屈曲变形的临界径向温差,利用实验数据拟合与插值得出临界磨损率;通过BP神经网络训练得出双参数耦合作用的损伤阈值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表明:临界径向温差和磨损率与工况参数(压力和转速)呈非线性的关系,对偶钢片的临界径向温差随压力和转速的增大而减小,摩擦片的磨损率随压力和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所构建的基于双参数的阈值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总体误差一般小于7%,相较于屈曲理论模型和单参数阈值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逼近实测值,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湿式离合器摩擦元件的损伤失效。
    • 房尚龙; 宋绪丁; 陈克文; 段亚萍
    • 摘要: 钛酸钾晶须已被广泛用作刹车片的增强材料,但纤维状的钛酸钾晶须在生产过程中极易飘散,被人体吸入后会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因此,探寻更加环保的钛酸钾晶须的替代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工作以片状钛酸钾镁替代钛酸钾晶须,并进行了其含量对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片状钛酸钾镁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冲击韧性下降,但都大于0.45 J/cm^(2),洛氏硬度保持在80HRM左右,满足了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当钛酸钾镁含量为14%(质量分数,下同)时,摩擦表面能形成稳定的摩擦膜,100~350°C时其摩擦系数保持在0.35~0.48,材料的总磨损率为0.54×10^(-7)cm^(3)/(N·m),此时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佳。随着片状钛酸钾镁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热衰退率显著下降,明显优于钛酸钾晶须增强的摩擦材料,因此片状钛酸钾镁可以完全代替钛酸钾晶须成为更加环保的增强材料。
    • 王宇; 刘荣堂; 刘明; 严俊杰
    • 摘要: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空间组合弯头内气固两相流动及磨损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气流速度、颗粒直径、颗粒浓度和弯头间连接长度对壁面磨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组合弯头壁面磨损最严重位置在第1个弯头外侧,磨损严重区域自中心向周围过渡;气流发生空间转向,固体颗粒由于惯性会撞击在第2个弯头的侧壁面,导致第2个弯头壁面磨损率呈不对称分布,靠近管道入口的一侧,壁面磨损较小;空间组合弯头最大磨损率随气流速度的增大呈指数提高,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随颗粒斯托克斯数St的增大,第1个弯头的最大磨损率先提高后变化趋于平缓,第2个弯头的最大磨损率先提高后降低。
    • 杨涵; 刘小兵; 田文文; 庞嘉扬; 徐连琛
    • 摘要: 为研究夏特电站水轮机导叶的磨损情况,采用固液两相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水轮机全过流通道的沙水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对该电站水轮机活动导叶进行泥沙磨损试验,得到了活动导叶的磨损规律,并通过试验和数值结果得到导叶磨损率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磨损严重处为活动导叶头部、尾部及背面。
    • 朱咸勇; 丁振宇; 马国政; 朴钟宇; 付田力; 周雳; 于天阳; 郭伟玲; 王海斗
    •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传统润滑油脂难以满足高温工况下零部件的润滑需求,三元MAX相层状陶瓷材料作为一种具有自润滑性能的新型材料,在高温耐磨自润滑领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MAX相材料自润滑原理为:在摩擦力、热作用力下,M位和A位元素扩散至材料的表面并与环境中的氧气结合,持续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润滑膜,该润滑膜能有效地降低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目前,通过试验合成的MAX相已多达80余种,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三种材料体系为钛硅碳及其复合材料、钛铝碳及其复合材料和铬铝碳及其复合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MAX相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通过分析可发现MAX相陶瓷复合材料的组成、工况条件及制备工艺技术对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有重要影响。MAX相复合材料成分之间需要良好的润湿性,以便于形成致密均匀的复合材料,如钛硅碳与镍的润湿性不佳,但与铜的润湿性较好。MAX相自润滑材料在低于400°C的温度及轻载条件下难以形成稳定的氧化物润滑膜;同时较低温度的制备技术能有效地防止MAX相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热分解,更有利于材料表面润滑膜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钛铝碳材料在室温环境下能向其表面释放碳元素并石墨化,其室温至400°C的摩擦学性能优于其他MAX相材料。通过对不同A位元素的MAX相材料分析对比发现,Al元素在材料中的扩散速度高于Si、Ge等元素,故与含硅MAX相复合材料相比,含铝MAX相材料氧化膜形成速度更快且抗氧化性更优,同时原位生成的氧化物能修复材料中微纳米级的裂纹。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在核工业、储能材料、超导材料等特殊领域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MAX相材料,最后分析总结了MAX相材料本征特征及制备技术对其大范围工程应用的一些限制,并展望了其在宽温域自润滑材料及复杂工程零部件上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以期为MAX相材料在高温耐磨自润滑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 王兴富; 李永刚; 李学楠; 师佑杰
    • 摘要: 将K6509钴基合金样品在-196°C液氮中深冷4~44 h,通过金相分析、硬度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深冷处理后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对深冷后的钴基合金样品进行直线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研究其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深冷时间的延长,硬度基本呈逐渐提高趋势,深冷44 h后硬度达到最高,较未深冷样品提高了23.6%,通过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发现经深冷后的钴基合金样品的摩擦因数曲线变得较为平稳,平均摩擦因数明显降低,其中DCT36钴基合金样品摩擦因数最为平稳,并达到最低的摩擦因数,磨损率随着深冷时间的延长先提高后降低,其中DCT28钴基合金样品磨损率达到最高,在加载载荷为3 N、4 N、5 N的工况下磨损率分别提高了57.91%、44.29%、27%。
    • 黄仕银
    • 摘要: 为研究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电摩擦磨损性能,通过电摩擦磨损实验对用热压成型法制得的铜-石墨-MoS_(2)复合材料试样进行了测试,分别测试了空气和真空环境下固体润滑剂石墨和MoS_(2)成分对复合材料电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试样磨损表面形成的润滑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润滑性能主要受其磨损表面固体润滑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影响;体积含量为15%石墨和15%MoS_(2)的试样在空气和真空环境中均具有较好的减摩耐磨性能,但在不同环境中,其表面形成的润滑膜成分差别较大;随着润滑膜的逐渐形成,摩擦副材料接触电压降逐步升高,并趋于稳定,接触电压降与电流密度不成正比例变化。
    • 房玉鑫; 王优强; 张平; 王雪兆
    • 摘要: 采用单因素法,通过GCr15钢球与2024铝合金的干滑动摩擦磨损实验,研究载荷和滑动速度对2024铝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磨损率、摩擦因数以及表面磨损形貌对T4和T6态2024铝合金的磨损机理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载荷和滑动速度对平均摩擦因数影响不明显,在低载荷低滑动速度下,摩擦因数存在较大波动,随着载荷和滑动速度的提高,摩擦因数逐渐趋于平稳,T6态铝合金平均摩擦因数低于T4态;磨损量随载荷和滑动速度增大呈现非线性增长,磨损率随载荷和滑动速度增大而降低,磨损速度降低,T6态铝合金的磨损量和磨损率均低于T4态;在低载荷低滑动速度下主要发生黏着磨损,随载荷和滑动速度提高,磨粒磨损和疲劳剥层磨损成为主要磨损形式。整体而言,T6态2024铝合金耐磨性能优于T4态。
    • 杨晨星; 刘汇河; 刘振威; 董小波; 王超
    • 摘要: 采用金相显微镜、白光干涉仪、粗糙度轮廓仪研究了不同载荷对GCr15轴承钢旋转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加,平均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荷载为20 N时达到最大值0.2633。磨痕宽度和磨损率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大。荷载为5 N时磨损机制主要为氧化磨损;荷载为10 N时磨损机制主要为轻微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荷载超过15 N后,随着荷载的增加,由轻微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转变为破坏严重的胶合磨损。
    • 田洪志; 王文东; 王飞
    • 摘要: 分别将石墨化度和抗压强度不同的2种石墨与SA533 Gr.B合金钢组成摩擦副,用环块摩擦试验机测试不同润滑方式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对磨损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干摩擦稳定阶段,合金钢与石墨化度高且抗压强度低的石墨配副时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大于与石墨化度低且抗压强度高的石墨配副,同时石墨化度低且抗压强度高的石墨的磨损率较低;在硼酸溶液中湿摩擦条件下,合金钢与不同石墨配副时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差异不大,呈波动变化趋势,石墨的磨损率均高于干摩擦条件下;在剪切应力下,石墨化度低且抗压强度高的石墨在合金钢表面形成的转移膜较薄,且与钢基体结合紧密;石墨在干摩擦和硼酸溶液中湿摩擦条件下的磨损机制均以磨粒磨损为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