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摩擦

干摩擦

干摩擦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765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2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112455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材料导报、机械工程材料、设备管理与维修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摩擦、减摩、耐磨材料和技术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等;干摩擦的相关文献由161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振、丁千、丁旺才等。

干摩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2 占比:0.50%

会议论文>

论文:4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12455 占比:99.46%

总计:113066篇

干摩擦—发文趋势图

干摩擦

-研究学者

  • 张永振
  • 丁千
  • 丁旺才
  • 王世杰
  • 吕晓仁
  • 张有强
  • 朱梓根
  • 陈跃
  • 黄键
  • 沈百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晓震; 顾彩云; 李建生; 周新宇; 孟德忠; 朱冬冬; 王刚
    • 摘要: 通过多向热锻工艺制备出具有优异强度和良好塑性的超细晶层状304L不锈钢制品。在相对湿度为7.5%室温干燥条件下,研究超细晶层状304L不锈钢的摩擦性能。实验选用直径为6 mm的GCr15球与304L不锈钢板组成摩擦对磨副,利用MS-T3000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试验。综合利用三维表面轮廓仪、XRD、SEM、EDS、EBSD和TEM等相关设备对磨痕表面的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干燥摩擦条件下,超细晶层状304L不锈钢具有更好的耐磨性,主要因为超细晶结构具有更高的硬度,磨损机制为较为缓和的微黏着磨损和微氧化磨损机制。
    • 吴捷; 王文倩
    • 摘要: 金属橡胶是由金属丝编制而成的,为具有较强非线性的隔振材料,通过金属丝之间的干摩擦耗能来实现减振缓冲,在摩擦粘性阻尼力和弹性力的共同作用下,得以表现出优异的减振效果。采用304不锈钢、镍钛合金丝与304不锈钢丝1:1配比而成的复合材料,分别制作金属橡胶,结合静态压缩试验、动态扫频试验,分别对复合-MR、不锈钢-MR的动静态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探究镍钛合金对金属橡胶性能的影响。
    • 幸雪松; 张会增; 李隽
    • 摘要: 为研究气体钻井环境下铝合金套管的摩擦磨损行为,在干摩擦条件下,以40CrNiMo钢材为销钉,7075铝合金为销盘,通过销盘磨损试验系统研究了接触载荷和滑动速度对7075铝合金套管摩擦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摩擦因数随接触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销盘磨损随着接触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不同接触载荷和滑动速度下磨损率的变化主要受氧化物含量、氧化层压实程度和破坏程度的影响;当接触载荷大于50 N时,销盘磨损机理由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转变为粘着磨损和分层磨损;不同滑动速度下的销盘磨损机理都以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在较低的滑动速度(低于0.471 m/s)和接触载荷(50 N)下,随着接触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加,销盘表面摩擦氧化物含量增加,氧化层变得更加连续和紧密,磨损率大大降低,然而,过大的接触载荷和滑动速度会导致氧化层破裂和剥落,使磨损率增加。研究结果对减轻空气钻井时铝合金套管的磨损具有指导意义。
    • 赵连想; 吴友平
    • 摘要: 考察了白炭黑、羟基硅油对硅橡胶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硅橡胶复合材料在干、湿光滑玻璃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及摩擦机理。结果表明,硅橡胶复合材料在光滑玻璃表面的干摩擦系数(f_(D))与损耗因子(tanδ)/邵尔A硬度(H)、tanδ/剪切储能模量(G′)均呈线性正相关,随白炭黑用量的增加,f_(D)降低。当增塑剂用量小于7.5份、H不小于34时,硅橡胶复合材料的f_(D)与tanδ/H、tanδ/G′均呈线性正相关。当增塑剂用量不小于7.5份、H小于34时,应变为42%时的tanδ与f_(D)呈线性正相关。在水润滑的光滑玻璃表面上,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湿摩擦系数与tanδ正相关。
    • 梁雄; 杜平; 高党寻; 李双寿
    • 摘要: 利用Optimal 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干摩擦条件下钛合金(Ti6Al4V)对硬质合金(WC-Co)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了载荷、温度与滑动速度对摩擦过程的影响,通过磨损区微观形貌表征分析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i6Al4V与WC-Co的摩擦系数波动剧烈,产生了严重的黏滑摩擦,且随着载荷、温度与滑动速度的增加,黏滑现象愈加剧烈。相比而言,滑动速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更为显著。微观形貌分析表明钛合金的磨损形式主要为黏着磨损,但同时伴有犁沟效应导致的沟槽,而硬质合金由于硬度较高,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黏着磨损。
    • 李颂华; 隋阳宏; 孙健; 夏忠贤; 王俊海
    • 摘要: 为使全陶瓷轴承在干摩擦工况下可靠运转,选用四氟乙烯(PTFE)材质的保持架为全陶瓷轴承提供润滑。利用Rtec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以PTFE盘与氮化硅(Si_(3)N_(4))销为摩擦副,研究Si_(3)N_(4)/PTFE在不同载荷和转速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对Si_(3)N_(4)表面的转移膜形貌进行观察,分析转移膜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摩擦因数随着载荷的增加先降后升,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先升后降再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PTFE/Si_(3)N_(4)摩擦副在摩擦过程中会产生PTFE转移膜,不同载荷和转速下转移膜的表面形貌存在差异,其中丝状转移膜具有最佳的减磨润滑效果;摩擦副间摩擦热上升导致磨损形式由磨粒磨损向黏着磨损转变,其中黏着磨损对PTFE的磨损率的影响较大。PTFE在干摩擦过程中产生的转移膜能起到减磨润滑作用,因此可将PTFE作为干摩擦工况下全陶瓷轴承的润滑材料。
    • 杨晨星; 刘汇河; 刘振威; 董小波; 王超
    • 摘要: 采用金相显微镜、白光干涉仪、粗糙度轮廓仪研究了不同载荷对GCr15轴承钢旋转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加,平均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荷载为20 N时达到最大值0.2633。磨痕宽度和磨损率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大。荷载为5 N时磨损机制主要为氧化磨损;荷载为10 N时磨损机制主要为轻微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荷载超过15 N后,随着荷载的增加,由轻微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转变为破坏严重的胶合磨损。
    • 闫海鹏; 秦志英; 常宏杰; 武哲; 吴玉厚
    • 摘要: 利用轴承强化寿命试验机和轴承振动试验机对不同服役条件下全陶瓷球轴承辐射噪声进行测试,分析了全陶瓷球轴承在重载、冲击载荷、干摩擦状态以及低温环境下的辐射噪声。结果表明:重载和冲击载荷对全陶瓷球轴承辐射噪声有较大的影响,适当的径向载荷可以减小全陶瓷球轴承的辐射噪声;润滑状态改变对全陶瓷球轴承辐射噪声的影响比混合陶瓷球轴承小;全陶瓷球轴承的球为氮化硅、套圈为氧化锆时比球和套圈均为氮化硅时辐射噪声有更高的温度敏感性,结构尺寸和球数也是影响辐射噪声的重要因素。
    • 陈爽; 韩雪艳; 安帅帅; 王勇杰; 李仕华
    • 摘要: 为揭示基体表面粗糙度对MoS_(2)/Ti固体润滑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究其摩擦磨损机理,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轴承钢基体上沉积MoS_(2)/Ti薄膜。通过划痕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粗糙度轮廓仪,分别评价MoS_(2)/Ti薄膜的膜基结合力、物相成分、表面微观形貌以及表面粗糙度,并采用球-盘摩擦磨损实验研究干摩擦、固体-油复合润滑和固体-脂复合润滑条件下,MoS_(2)/Ti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基体表面粗糙度的增加,MoS_(2)/Ti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加;薄膜中(002)_(MoS_(2))和(100)_(MoS_(2))衍射峰的强度先减弱后增加;薄膜与基体的结合性能降低。当基体表面粗糙度为0.01μm时,干摩擦条件下MoS_(2)/Ti薄膜具有良好的润滑特性,平均摩擦因数为0.101,磨痕浅且小;随基体粗糙度的升高,样品的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薄膜的主要磨损机制由磨粒磨损转变为屑片形成和破碎。当基体粗糙度较大时(R_(a)=0.26μm),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大于机械啮合作用。采用固体-油复合润滑,高基体粗糙度的薄膜磨损表面不再出现片层剥落现象,磨痕较浅,平均摩擦因数最高可减小19%。固体-脂复合润滑条件下,样品摩擦磨损性能较差,基体粗糙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不显著。
    • 牛江川; 张婉洁; 申永军; 王军
    • 摘要: 利用增量平均法研究了复合干摩擦阻尼器的准零刚度非线性隔振系统在外部简谐激励作用下的1/3次亚谐共振.首先利用平均法得到了复合干摩擦的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主共振近似解析解,然后在系统主共振近似解析解的基础上将系统的亚谐共振响应看作增量,并利用平均法得到了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亚谐共振近似解析解.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得到了准零刚度隔振系统主共振和亚谐共振稳态解的稳定性条件,并推导了系统1/3次亚谐共振的存在条件.根据近似解析解分别得到了复合干摩擦的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主共振和亚谐共振力传递率.利用数值解验证了准零刚度隔振系统主共振和亚谐共振近似解析解的准确性.利用系统的近似解析解详细分析了准零刚度参数和干摩擦力对系统主共振和亚谐共振的幅频响应以及力传递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选取合适的干摩擦力参数,可以消除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在主共振区域的亚谐共振.通过复合干摩擦阻尼器不但可以提高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在低频区域的振幅抑制效果,而且可以降低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起始隔振频率,但是会增大系统在有效隔振频带内的力传递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