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1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学、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73983篇;相关期刊295种,包括求索、现代交际、青春岁月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2013年第十届中国技术管理(MOT)学术年会、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新经济环境下中国管理变革与范式探索等;社会交换的相关文献由56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庆民、李艳春、吴峥嵘等。

社会交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2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3983 占比:99.45%

总计:74395篇

社会交换—发文趋势图

社会交换

-研究学者

  • 孙庆民
  • 李艳春
  • 吴峥嵘
  • 吴继红
  • 彭正文
  • 李靖华
  • 池田大作
  • 沈夏燕
  • 贺大明
  • 郭军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诚; 赵延东; 李辰雨
    • 摘要: 以社会互动为基本出发点,文章从地位转换、相似吸引、污名化和社会交换四个方面提出了影响青少年群体内部地位获得的研究假设。通过整群抽样,累计获得了227个青少年小团体,并通过团体成员相互间的友谊提名,文章构建了青少年在群体内部的地位分布。进一步研究表明:组织成员自致的属性地位和对团体的贡献程度是决定其群体内部地位的最重要因素,且在各个成长阶段均持续稳定。污名化特征也制约了青少年的群内地位获得,而先赋的属性地位、与团体趋同度的直接影响相对微弱。文章最后对于如何深化本议题提出了展望。
    • 张辉华; 王明辉; 梁春兰
    • 摘要: 在整合能力模型的情绪智力和社会交换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配对情绪智力的概念,并对它进行了定义,即配对层次上行动者(actor)对目标者(target)的情绪实施适应性影响的能力。通过两项子研究探讨了配对情绪智力的测量与影响问题。研究1通过开放式问卷(n=51)收集了反映配对情绪智力的条目,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来自30个团队的有效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配对情绪智力结构模型。同时,运用以上数据开发并检验了基于以上模型的配对情绪智力测量量表的信效度。研究2运用来自25个项目团队(102位被试)的有效调查数据,进一步检验了配对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同时还基于社会交换视角探讨了配对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配对情绪智力四因素模型(增加正能量、减少正能量、增加负能量、减少负能量)结构清晰,基于四因素结构模型开发的配对情绪智力测量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团队内行动者的配对情绪智力不仅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占领咨询网络入度中心位置间接影响其本人的工作绩效。配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提出和对应测量工具的开发丰富了情绪智力理论体系。配对情绪智力的绩效影响效应及其过程的揭示拓展了我们对情绪智力功能的认识。
    • 刘小年
    • 摘要: 国家现代化是人的发展过程,有必要进行农民工由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中产化研究。回到马克思,人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与他人互动交换,参与社会生产,取得生活资料,实现发展的;可以将农民工中产化看成其取得中等收入、拥有一定的专门的职业技能与社会关系,过上中等的生活的过程。农民工中产化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平正义与国家现代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交换的机制,可以通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物力资本及社会资本的提升,以技工化、创业化、市民化及依附式等途径达成。
    • 金碚
    • 摘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是行为机理和组织形态的基础性和决定性因素,不仅决定市场经济运行的机理逻辑,而且决定市场经济的社会组织形态。经济交换的特质是有价交换、计量交换,且在均衡条件下是等价交换;社会交换的特质是无价交换、间接交换和异质回报。经济交换的长期化,可以使个体利己行为导向博弈互利,即从个体利己行为导向各方相对获利;社会交换的长期化,可以使个体的非利己行为导向共同利己,即有利于共同体繁荣及各个体获利。企业行为必须适应性地嵌入社会系统;相应地,社会目标被自觉地嵌入企业行为。经济交换的市场机制,是伟大的自发性组织行为模式创造,而社会交换与市场交换的嵌入性组织行为模式,更是人类发展的伟大创造。在新时代,当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交换过程,数字成为经济性和社会性资源(要素),经济社会的交换机理将发生深刻变化:有价的经济交换和无价的社会交换必须有新的协同方式,推动组织行为和组织效率的创新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组织形态和组织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核心理据和制度逻辑基础,就是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行为的性质区分和功能协调。把握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的机理逻辑,就能理解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组织规则,特别是产业组织规则的基本要义,并提升行为主体的实践驾驭能力。
    • 高俊格
    • 摘要: 农村互助养老是农村社会化养老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熟人社会网络和传统互帮互助的文化传统为互助养老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从社会规则、相对资源和最小兴趣三个维度进行实地调研,与D村多位老人进行深度访谈,探讨农村低龄老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的优化路径,对于提升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满足老年人当前多样化的需求,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 黎相宜; 秦悦
    • 摘要: 本文基于失地农民与水库移民的比较个案,尝试建立“政策性合约”这一分析概念来理解政府对于政策目标群体的内部差异化治理。研究发现,国家基于不同目标与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分别建立了普遍异质型和特殊(类)同质型政策性合约。在宏观政策性合约的规制下,地方政府细化政策性合约内容与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产生具体的交换,并通过长期执行政策性合约,使这两个群体呈现出差异化的治理结果与发展轨迹:前者面临市民化挑战,而后者则某种程度延续了乡土性。
    • 安钰朗; 吴嘉琦
    • 摘要: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以布劳的结构交换理论为研究视角,建构了社工机构培育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分析框架,据此分析了S社工机构在洛南县X乡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机理。研究发现,以共同价值探求谋求各行动主体的吸引竞争,以稳定结构的形成实现组织的分化整合,以长期的多方监管应对组织发展的冲突与变迁,是社工机构培育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关键变量,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路径。
    • 左冰
    • 摘要: 文章以广东省韶关南雄市为案例,运用叙事研究法,对南雄市申报中央苏区县以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缘起与过程进行了回溯还原,揭示了红色旅游在国家意志、地方追求发展的动力和中华民族“感恩”文化的共同作用下被建构出来的过程。文章的研究结果驳斥了Zhao和Timothy将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视为控制者-傀儡关系的观点,并指出,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通过“目标/激励-责任/动力”方式进行社会交换、合作共创的结果。且这种交换嵌入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反哺”“感恩”文化,超越了唯经济利益导向的理性博弈,呈现出中国在向现代国家治理模式转型过程中,将现代法治与德治相融合的治理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红色旅游因其政治教化功能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同时满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因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政治稳定的一股重要政治整合力量。未来需要将红色旅游作为常态化的文化治理手段以保持其发展的系统性和稳定性。
    • 严瑜; 康馨怡; 赵开宸; 肖帅萍; 蒋利娇; 曹照雪
    • 摘要: 职场不文明与辱虐管理是职场虐待的轻微形式,对个体和组织产生较大危害。以整合的视角综合梳理现有研究,从两者的概念界定、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相关理论视角等多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辨析。回顾近年来把两者同时作为变量的相关研究,发现以资源保存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为框架关注职场不文明和辱虐管理(多重人际压力源)对结果变量的交互影响以及辱虐管理对职场不文明的正向影响为两大研究主题,并指出未来研究应注重采用纵向设计、将文化和行业等因素纳入到研究框架中以及探究应对策略。
    • 李洪新
    • 摘要: 乡风文明建设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伟大成果、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而近几年农村高额彩礼的婚嫁问题突出,成为影响乡风文明建设进程的热点问题。彩礼作为缔结婚姻关系的支付手段,隐含着社会交换秩序。据此,在分析高额彩礼形成的原因基础之上,提出“家国协构”的法治思想,注重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协同作用,鼓励公私交融社会法的发展,以期解决公共领域中的高额彩礼问题,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