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8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宗教、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51篇;相关期刊575种,包括科学与无神论、文史哲、浙江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四届年会、2017年首届中国民族学青年学者论坛等;神秘主义的相关文献由781位作者贡献,包括涂建华、周来顺、申振钰等。

神秘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0 占比:69.9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351 占比:29.92%

总计:1173篇

神秘主义—发文趋势图

神秘主义

-研究学者

  • 涂建华
  • 周来顺
  • 申振钰
  • 胡慧勇
  • 赵林
  • 邓程
  • 宋莉莉
  • 张世英
  • 徐刚
  • 江晓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阳
    • 摘要: 对西方思想发展而言,其终极思考是在纷繁流变的"多"中找寻不变的"一".自巴门尼德便通过逻辑推演从现象中找寻永恒.笛卡尔系统阐释了这种方法,但造成了人文科学方法与自然科学的同质化,因此,德罗伊森以"理解""说明"对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区分.德罗伊森的理解是肯定性理解,这使人的自我理性膨胀,无法承认绝对化的他者.无论是对逻辑推演的探索还是自我理性的关照,人文科学之路依然是肯定性的、有目的 的追求,依旧没有摆脱自然科学的理性逻辑.人文科学更多的可能呈现在与自然科学一样古老的神秘主义中,即以否定的方式,在拒绝真理中真正地看向真理,承认他者的绝对他性,在参与真理中走向动态的开放.
    • 谢地坤
    • 摘要: 论文以德国神秘主义思想家埃克哈特为研究焦点,分析其思想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同时兼论中世纪德国神秘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考察它对后世神学和哲学的影响。论文由此指出,理性思辨与宗教信仰的矛盾是人类探索真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理性意识的提高,人类最终一定会揭开神秘主义之谜,走向通往真理的光明大道。
    • 陈浩武
    • 摘要: 本文的目的有三:以较短的篇幅给出索伦对神秘主义本身的大致理解;着重展示索伦对犹太哲学和犹太神秘主义的对比考察;就索伦对拉比时代的保留进行猜测。
    • 冯学勤
    • 摘要: 1949年以前的冯友兰,对儒学中的“神秘主义”持肯定态度。从此态度出发,冯氏构建了其道德形上学的顶峰——“天地境界”,其源头是在王国维1904年于《孔子之美育主义》中惊鸿一现的“舞雩之境”或“曾点之乐”。相比陈来对待艺术形上学严守理学门户的决绝态度,冯友兰的“天地境界”实为中国现代艺术形上学的新儒学同题,其《新原人》亦可视为对同一顶峰的殊途攀援。不仅如此,冯友兰对于思与感、真际与实际、形上与形下等范畴之分辨,亦对中国现代艺术形上学之深化理解有所启示:他关于“心”“精神”皆为“可感之物”的观点,以及“形上的”与“形上学的”之区分,或可将艺术形上学理解为一种“形上感性学”。
    • 黄子怿
    • 摘要: 丁托列托是16世纪的威尼斯油画大家,由于特立独行的风格在美术史上颇有争议。该文以现场感为线索对其艺术进行考察,通过与前人同题材作品的比较,从构图、激情、色彩、戏剧性四方面分析丁托列托推进绘画现场感采用的方法与取得的成就;而后从艺术、社会、思想三个层面考察丁托列托独特风格的深层成因,探究丁托列托对时代特有张力在艺术上作出的回应:他绘画中的现场感由可见的视觉出发,最终指向本质上不可见的永恒与神圣。
    • 吴卉
    • 摘要: 历史杂事和地理博物是志怪小说的传统题材,考察这两类题材在清代志怪小说中的特点,可以展现志怪小说中神秘主义色彩从充分存在到逐渐消失的发展倾向。由汉至清,同样面对奇异的题材,志怪小说中的神秘主义品格却渐趋消磨褪尽,表现出志怪不怪的风格。这既是由于志怪作者在记录、写作小说时的不同志向,也因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对世界认识逐步清晰,知识性和理性汇聚,自然导致的“无怪”倾向。
    • 刘青衢
    • 摘要: 理性主义哲学将王阳明乃至心学一系的悟道体验称作“神秘主义”,认为所悟乃“纯粹意识”,是“偶发”“个性”和“主观”的,把握不到客观实在。然而,回到心学自身传统,阳明走的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直觉体证进路:他借助佛老的虚寂本体转向儒家道德本体,以“生生”统摄“虚寂”,上达仁学,是为本体体证;又以解悟、证悟、彻悟为工夫次第,通过长期理论学习和现实磨炼,由渐悟而至顿悟,是为工夫体证;阳明久疑于“格物致知”问题,终在龙场大悟,由主体而上遂宇宙境界,是为境界体证。经此三重体证,阳明悟道体验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实践品质,其既不是所谓的“神秘主义”,也非纯粹的理性主义,而是隶属中国哲学体证的形而上学传统。在“以中国解释中国”的诠释学背景下,应重新认识此一传统形上学的特点及意义。
    • 胡传吉
    • 摘要: 审美研究及经典研究,于文学研究而言,是减法对文学意义的追问。格非在1980年代中后期、1990年代早期所创作的一些中短篇小说,如《追忆乌攸先生》《迷舟》《褐色鸟群》《背景》《傻瓜的诗篇》《锦瑟》《凉州词》等,显示出比《人面桃花》等长篇小说更多的复杂性,在多样性方面,也更为出彩。格非以理性与神秘之悖论连接起不可知与不可行,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足以开拓现代未知领域的小说“巫术”,但同时,作者把人的存在引向了神秘而未知的非“存在”状态。“走向”传统的格非,搁置了一些与现实相关的疑案,他以温情、伤感等姿态,成功地隐去那些不能实现、不可知的内容。不确定的人,成为乌托邦的注脚。
    • 田江含
    • 摘要: 对于很多人来说,西部牛仔的形象并不陌生。虽然这个职业只存在于19世纪60-90年代,并且早已经销声匿迹,但在众多电影、游戏以及小说的艺术加工下,牛仔被渲染上浪漫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以及神秘主义的形象,备受当代年轻人的欢迎。尤其是标志牛仔身份的牛仔服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为一种时尚。但真正的牛仔并不像是艺术作品中那么自由和不羁,让我们回归真实的美国西部世界,探索真正的西部牛仔。
    • 邱旭玲
    • 摘要: 斯克里亚宾以其极具个性的音乐语言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为理解斯克里亚宾的“神秘和弦”提供了许多思路,也让“神秘主义”变得不再神秘。文章根据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神秘和弦”的理论研究,从如何理解、如何体现、如何展现“神秘主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回答以下问题:相关研究具体讨论了哪些问题,运用了何种研究方法,还有什么领域处于待开发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