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籽粒发育

籽粒发育

籽粒发育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学(农艺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521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种子、种子科技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三次中国作物生理学术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第12届全国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等;籽粒发育的相关文献由36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凤路、王志敏、赵久然等。

籽粒发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1.6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6521 占比:98.24%

总计:6638篇

籽粒发育—发文趋势图

籽粒发育

-研究学者

  • 张凤路
  • 王志敏
  • 赵久然
  • 王树安
  • 申丽霞
  • 张风路
  • 王磊
  • 王纪华
  • 倪中福
  • 江亚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丰乐; 马昕; 王帅丽; 卢良涛; 邵瑞鑫; 李鸿萍; 赵亚丽; 穆心愿; 赵霞; 李树岩; 刘天学
    • 摘要: 明确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下氮素对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效应,对合理施肥、缓解高温危害、实现玉米丰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以热敏感品种先玉335(XY335)和耐热品种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高温处理(T)和对照(CK),研究不同施氮量(90,180,270 kg/hm^(2),分别记为N90、N180、N270)对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玉米籽粒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打破了玉米籽粒内源激素间的平衡,使得2个玉米品种的N180和N270的籽粒脱落酸(ABA)含量、郑单958的N180和N270的生长素(IAA)含量降低;上部籽粒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SAI)活性降低,籽粒体积膨胀及干物质积累受阻,败育率增加,穗粒数减少,进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热敏感品种先玉335受高温胁迫的影响程度高于耐热品种郑单958。随施氮量增加,高温对玉米籽粒发育的负面影响加剧。高温胁迫下,与低氮(N90)处理相比,中氮(N180)、高氮(N270)处理下,先玉335和郑单958籽粒ABA/GA_(3)降低,IAA和ZR含量升高,籽粒体积和干物质减少更加严重,败育率分别显著增加25.55,29.31百分点和15.45,24.49百分点,穗粒数分别显著降低42.89%,52.68%和20.95%,35.25%,产量分别显著降低44.29%,52.04%和26.41%,39.94%。可见,合理的施氮量(N90)可以缓解高温对玉米籽粒发育的不利影响,减少产量损失。
    • 梁超; 张恒嘉; 肖让; 邓浩亮; 王泽义; 李珍; 陈涛; 周三利
    • 摘要: 为探究河西绿洲灌区膜下滴灌调亏对制种玉米籽粒发育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充分灌溉(CK)为对照,设置不同生育时期与调亏梯度双因素随机组合的8种水分调亏处理,共计9个处理,测算了各处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籽粒萌发生长、生理活性和营养物质。结果表明:与CK相比,除T1与T3外,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均降低了制种玉米籽粒产量,降幅3.07%~26.84%;调亏处理中,T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1.61 kg·m^(-3)),T3次之(1.59 kg·m^(-3)),分别较CK提高6.62%和1.32%;T8处理籽粒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CK分别降低30.39%、30.07%,其余中度亏水玉米籽粒的活力指数均较CK无显著差异;丙二醛含量除T1和CK处于较低水平且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处理均提高了MDA含量,较CK增幅13.04%~134.78%;T3(40.64 mg·g^(-1))和T5(40.35 mg·g^(-1))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无显著差异,其余亏水处理均显著下降,降幅6.90%~16.60%;T1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营养物质含量相对最高,SOD、CAT、可溶性糖、维生素C、根系活力较CK分别提高3.77%、0.10%和19.67%、3.89%、8.56%。运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进行灌溉制度评价,结果表明制种玉米最佳水分调亏处理为苗期轻度水分调亏,即苗期相对土壤含水率保持在70%~75%、其余生育期保持在85%~90%可作为河西绿洲灌区制种玉米最佳灌溉模式。
    • 常程; 刘晶; 隋阳辉; 张书萍; 史磊; 肖万欣; 王和君; 王金艳; 徐亮
    • 摘要: 施氮时期管理是调控玉米产量的关键环节,本试验以辽宁主栽玉米品种辽单575和郑单958为试材,设置3个氮肥时期处理,底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1:1.5:1.5(T1)、底肥:拔节期=1:3(T2)、底肥:大喇叭口=1:3(T3).通过对植株干物质积累、转运、不同粒位籽粒体积、干重积累、含水量变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等方面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1.T1提高了花期和成熟期植株地上干物质积累、干物质转运量和对籽粒贡献率,T2次之,T3最低;2.施氮时期对不同粒位籽粒体积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T1处理提高籽粒体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位序均为T1>T2>T3;3.T1提高了玉米品种单位面积粒数,从而获得高产.本试验中,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有利于促进花前干物质积累,增大花后不同粒位籽粒体积、粒数和粒重.通过以增加单位面积粒数为主,提高果穗上部和下部籽粒干重为辅的途径,有利于提高产量.
    • 潘阳阳; 周少川; 陈宜波; 王重荣; 李宏; 黄道强; 周德贵; 王志东; 赵雷; 龚蓉
    • 摘要: [目的]结合代谢组和转录组技术,分析香稻和非香稻不同发育时期籽粒中γ-氨基丁酸(GABA)和2-乙酰-1-吡咯啉(2AP)代谢通路主要化合物和基因的动态变化,为高含量GABA和2AP的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优质香籼稻美香占2号和优质籼稻黄华占花后8 d(乳熟期)、花后15 d(蜡熟期)、30 d(完熟期)的脱壳籽粒和花后40 d收获的籽粒的精米,对各样本采用LC-MS/MS和RNA-seq技术进行代谢产物检测和转录表达分析,分析两个水稻品种GABA和2AP代谢通路相关化合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含量变化特征.[结果]代谢组数据PCA分析表明两个水稻品种乳熟期籽粒和花后40 d收获的籽粒的精米明显分离,蜡熟期和完熟期籽粒分离不明显.代谢组共鉴定出623种代谢物,四个时期差异代谢物合计161个.GABA和2AP通路中9个代谢物被检出,两个水稻品种的相关代谢物变化趋势相似,其中腐胺主要定位于籽粒的糊粉层,而亚精胺在内胚乳特异累积.转录组共检出3.3万个左右基因,其中检出GABA通路18个酶中的14个酶对应的基因有较高的表达水平,除Badh2外其他基因均不是差异表达基因,同一基因在两份水稻材料中的表达水平和变化趋势相似,GAD1、GABA-T1、DAO4和PAO4在相应同源基因中表达水平较高.黄华占籽粒中L-精氨酸和腐胺的代谢在蜡熟期已基本结束,美香占2号在籽粒整个发育期具有持续较强的多胺降解水平.美香占2号籽粒具有合成2AP的物质基础,多胺降解途径和谷氨酸-脯氨酸转化通路同时有助于2AP的积累.[结论]水稻籽粒GABA代谢以降解为主,GABA-T1和GABA-T2共同调控GABA的降解.GABA相关代谢物主要集中在糊粉层,黄华占籽粒中代谢物分布和基因表达特征与美香占2号相似,美香占2号籽粒成熟过程中具有持续较高的线粒体活性.
    • 李永波; 崔德周; 黄琛; 隋新霞; 樊庆琦; 楚秀生
    • 摘要: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籽粒发育情况直接决定小麦品质和产量,因此,研究小麦籽粒发育调控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最近审定的高产稳产、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70为材料,利用细胞显微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分析,发现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出现果皮细胞层数减少、胚乳细胞破裂、内源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增加以及花后15 d开始出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现象,表明脱落酸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共同参与了小麦籽粒细胞形态变化的调控过程.本研究可对小麦品质改良及其产量提高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 周练; 蔡一林; 刘朝显; 陈秋栏; 王文琴; 姚顺; 赵子堃; 朱思颖; 洪祥德; 熊雨涵
    • 摘要: 玉米籽粒与产量和营养品质密切相关,控制籽粒发育基因的功能研究对解析籽粒发育分子机制,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籽粒营养品质提供重要依据.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处理B73花粉,筛选到一个玉米籽粒缺陷突变体defective kernel 54(dek54).dek54表现出成熟籽粒变小、皱缩、颜色发白等特征;遗传分析表明dek54是一个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体.石蜡切片显示dek54淀粉胚乳细胞形状不规则且排列致密,扫描电镜观察成熟籽粒胚乳中心区域发现dek54淀粉粒周围蛋白体比野生型少且排列疏松.dek54成熟籽粒的总蛋白、醇溶蛋白、各氨基酸组分和全氮含量相比野生型都显著降低.利用F2分离群体中的1566个dek54单株,把dek54定位在7号染色体标记SSR6和SSR7之间,物理位置约为290 kb.该区间有3个基因,基因测序发现Zm00001d019294基因第2个外显子上第351个碱基由G突变为A,从而导致蛋白翻译的提前终止.该基因在玉米籽粒中特异性表达,且在12 DAP(days after pollination)籽粒中表达量最高.通过CRISPR/Cas9系统进行靶向突变确定候选基因Zm00001d019294导致该突变表型.Dek54编码一个与ZmNRT1.5(nitrate transporter)具有较高同源性的MFS(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家族蛋白并定位在玉米原生质体的细胞质膜.该研究为揭示dek54在玉米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 付忠军; 杨华; 王娜; 祁志云; 周茂林; 胡伟; 蔡成雄
    • 摘要: 采用甜糯结合性玉米和甜玉米2种不同基因型的玉米材料,通过测定鲜果穗水分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研究不同玉米材料籽粒品质变化,明确各品质变化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籽粒发育过程中,甜糯结合性玉米材料含水量下降速度相对较快,各时期含水量均低于甜玉米材料;甜糯结合性玉米材料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再降低后迅速升高,前期低于甜玉米材料,后期高于甜玉米材料;甜糯结合性材料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均高于甜玉米材料.
    • 摘要: 细胞壁多糖合成酶让水稻耐逆又高产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发现细胞壁多糖合成酶OsCSLD4在水稻盐胁迫应答和籽粒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揭示了细胞壁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性的潜在途径和分子机理。据介绍,耐逆性和产量是作物品种培育中一个矛盾而统一的问题,耐逆是作物品种高产稳产的基础,但耐逆和高产性状又很难兼备。
    • 摘要: 为探明不同食用型蚕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糖和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1个粮用型、1个粮菜兼用型和3个鲜食型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蚕豆从开花后25 d到完全成熟期间籽粒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食用类型的蚕豆籽粒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差异均较大.其中,兼用型和鲜食型蚕豆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均分别在30 d和35 d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而粮用型呈一直下降趋势.在开花后30~45 d的籽粒灌浆阶段,鲜食型蚕豆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明显高于兼用型和粮用型,且兼用型高于粮用型;籽粒发育到成熟期时,3种食用类型的糖分含量水平一致.3种食用类型蚕豆总淀粉含量变化均在开花后25~45 d籽粒灌浆阶段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开花后45 d达到最大值后趋于一致.粮用型蚕豆淀粉含量在开花后25~45 d要显著高于兼用型和鲜食型蚕豆,成熟期没有差异.以上数据表明,鲜食型蚕豆在籽粒灌浆阶段(30~45 d)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食味品质最佳.
    • 李咏; 李召锋; 赵云; 魏巍; 张东海; 石培春; 李卫华
    • 摘要: 选用2个品质类型和成熟期不同的新疆主栽小麦品种'新春11号'和'新春39号',分别进行花后灌浆早期高温(花后5~8 d,32 °C,T1)和中期高温(花后15~18 d,38 °C,T2)处理,分析花后高温对小麦籽粒发育及淀粉晶体的影响.结果显示:(1)T1处理明显降低了两品种籽粒长度和粒重,而 T2处理显著影响籽粒宽度和厚度;高温处理虽然降低了籽粒灌浆速率,但两品种灌浆最大峰值出现时间均在花后18 d.(2)T1处理对小麦籽粒A型淀粉粒形态的影响较大,中熟品种'新春11号'的A型淀粉粒表面在花后10 d时可观察到微孔,在花后15~20 d时其粒径明显小于同期对照,在花后20~25 d时淀粉粒表面压痕增多且A、B型淀粉粒表面出现明显缢缩;而早熟品种'新春39号'淀粉粒形态和粒径大小受花后高温的影响相对较小.(3)两品种在不同高温处理下,其淀粉粒晶体特性衍射峰出现的位置相同,但淀粉粒的尖峰强度不同,表明高温胁迫不影响淀粉粒的晶体类型,但可能改变了淀粉粒内部的层状结构.研究表明,花后早期高温不仅对小麦籽粒外部形态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籽粒内部淀粉粒的形态和晶体的特性.%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high temperature on grain development and crystal properties of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we selected the main varieties of XC11 and XC39 with different qualities and maturity stages.They were treated at the early(T1)and middle(T2)stage after anthesis under high temperature,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1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grain length and grain weight of two varieties,while T2treatment had greater effects on grain width and thickness.Al-though the grain filling rate was decreased by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the maximum peak time of the two varieties appeared at 18 day after anthesis(DAA).(2)For morphology of starch grains,the influence on the A-type starch granules morphology is more seriou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Under T1 treatment,pores of A-type starch granule of XC11 can be observed in surface at 10 DAA,A-type starch granule siz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same period controlled starch granule size at 15 -20 DAA,starch granule surface indentation increased at 20-25 DAA and A and B-type starch granule surface significantly constricted.However,the shape and size of starch granule of early maturing XC 39 were less affected by the high temperature after anthesis.(3)Under different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s,the diffraction peaks of starch grains were the same,but the peak intensities of starch grain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variet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did not affect the crystal type of starch grains,but changed the lamellar structure of starch grains.The early high temperature after anthesis not onl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grain morphology,but also affects the morphology and crystal character-istics of starch grains in the grain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