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细菌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66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9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449756篇;相关期刊334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浙江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一届组稿会暨第四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2012重庆国际肝胆外科论坛暨第十八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大会等;细菌性肝脓肿的相关文献由1495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周庆华、朱卫红等。

细菌性肝脓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9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9756 占比:99.85%

总计:450417篇

细菌性肝脓肿—发文趋势图

细菌性肝脓肿

-研究学者

  • 周庆华
  • 朱卫红
  • 甄作均
  • 陈焕伟
  • 万建华
  • 任贺
  • 吴景艳
  • 夏杰
  • 宋振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思; 邱振宇
    • 摘要: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联合甲硝唑、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在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PLA)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8月收治的PLA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于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予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在病原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出来前,对照组(41例)给予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美罗培南联合甲硝唑治疗。治疗前、治疗5 d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5 d后,两组IL-8、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相比,美罗培南联合甲硝唑经皮肝穿刺治疗可更进一步降低PLA患者的炎性反应,缩短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建议推广应用。
    • 尚大宝; 吴波明; 张金铭; 汤伟亮; 赵钢德; 李自强; 卢捷; 谢青; 史冬梅; 项晓刚
    • 摘要: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0年3月至2020年12月因细菌性肝脓肿住院治疗的11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近年来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病率有所升高,男性多发,发病高峰年龄段在50~80岁。80%~90%患者存在中性粒细胞与C反应蛋白升高,50%以上患者发生贫血、白蛋白减少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在常见的临床特征中,近90%病例起病中有发热和寒战,50%有全身乏力,25%有右上腹痛。共45例患者脓液培养或血培养呈阳性,通过二代测序鉴定出病原菌患者为5例(11.1%),45例中肺炎克雷伯菌阳性有33例(脓液培养29例,血培养4例),占培养阳性菌的64.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6例(脓液培养5例,血培养1例),占培养阳性菌的11.8%。89例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其中糖尿病57例(64.0%),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11例(12.4%)。结论糖尿病是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基础疾病,但因肝脏介入术导致的肝脓肿也逐年增多;肺炎克雷伯菌是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二代测序在病原鉴定中有一定优势;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 雷云生
    • 摘要: 目的研究医院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从2017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72例PLA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情况。此外,将所有受试者按照病原菌的差异分作A组(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肝脓肿)271例及B组(除肺炎克雷伯菌外其它病原菌所致肝脓肿)401例。分析两组各项基线资料的差异,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肝脓肿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PLA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74.8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比40.33%,大肠埃希菌占比15.63%,铜绿假单胞菌占比11.16%,鲍曼不动杆菌占比5.95%。革兰阳性菌占比25.15%,且以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比分别为13.84%、5.36%。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00%,且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亦为0.00%,两种病原菌对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A组糖尿病人数占比为49.45%,高于B组的15.71%,而胆石症、胃肠道手术史、恶性肿瘤病史及肝硬化人数占比分别为32.84%、5.17%、4.43%、4.06%,均低于B组的65.84%、22.94%、16.21%、14.21%(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而胆石症、胃肠道手术史、恶性肿瘤病史及肝硬化均为保护性因素(均P<0.05)。结论医院PLA患者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为主,两者均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糖尿病、胆石症、胃肠道手术史、恶性肿瘤病史及肝硬化均和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发生密切相关。
    • 倪博; 李玲; 周军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影像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5例/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脓肿切开引流术,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比较观察组术前术后影像学表现,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清皮质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14%vs 77.14%,P0.05);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丙二醛、皮质醇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胆瘘、脓气胸、伤口感染、肝内脓腔大出血及弥漫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vs 2.86%,P<0.05)。结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改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蔡连霞; 梁紫君; 陈丽闽
    • 摘要: 目的探究在给予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时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该院接收的10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对患者展开不同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效果,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脓腔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1.81±1.22)h、脓腔消失时间(12.43±2.12)d、住院时间(14.25±2.31)d、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和护理满意度为98.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1、4.861、4.978,χ^(2)=6.353、5.983,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在细菌性肝脓肿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中,其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 蒋红双; 邓敏华; 李佳颖
    • 摘要: 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感染性肝脏疾病。随着PLA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随着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上升,老年性糖尿病合并PLA患者逐渐增多。由于PLA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缺乏特异性,因此在临床诊治中存在的一定的挑战。近十年来,PLA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法等出现了新的重大发展变化。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我国PLA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 赵博; 谢桂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1年1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的7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36例)和非糖尿病组(34例)。分析并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基础疾病、相关实验室结果、影像学表现、并发症、病原学培养结果、治疗以及转归。结果糖尿病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糖化血红蛋白及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 2cm的肝脓肿,糖尿病组(88.9%)要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32.4%)(P<0.01)。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有更多患者被检测出病原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检出病原体的种类也更多。在2组中,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都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在糖尿病组中并发肺炎明显更多见(P<0.05)。2组接受肝脓肿引流的比例无差别。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老年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应避免漏诊,他们可被检出更高水平的白细胞、更大体积的肝脓肿、更多种类的病原体,合并肺炎的风险也更大。KP是主要致病菌。积极的抗生素治疗联合经皮穿刺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杨杰
    • 摘要: 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是肝脏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复发率[1]。PLA的感染途径主要有胆道途径、门静脉途径、直接侵犯、肝动脉途径、开放性创伤和隐源性途径等六种[1]。混合痔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M-M)是国内外治疗痔的经典手术方式[2],但该术式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较长,创面护理不当易引发手术部位的感染,细菌入血还可引发其他部位的感染。本文报告1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继发PLA患者的诊疗过程,以期为类似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 李春达; 潘古杰; 茹金城; 陈子安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转归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诊治的10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是否好转分为好转组(n=53)和恶化组(n=50)。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恶化组年龄、肝脓肿直径明显高于好转组(P<0.05)。恶化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好转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好转组(P<0.05)。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碱性磷酸酶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影响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是促进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疾病转归良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高碱性磷酸酶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影响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疾病转归的保护因素。
    • 夏杰; 别玉坤; 杨成林; 王治伟
    • 摘要: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CD4^(+)/CD8^(+)在细菌性肝脓肿(BLA)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析118例BLA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学指标及预后。结果118例BLA合并T2DM患者中,96例治疗有效(有效组),占比81.35%,22例治疗无效(无效组),占比18.6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PCT>500 ng/L、CRP>5 mg/L及CD4^(+)/CD8^(+)水平低均为影响其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CD4^(+)/CD8^(+)、PCT、CRP水平预测BLA合并T2DM患者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768和0.756。结论外周血PCT、CRP及CD4^(+)/CD8^(+)对BLA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