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0475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农村经济与科技、湖泊科学、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八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等;主导因子的相关文献由46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超、任南琪、司剑华等。

主导因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475 占比:99.26%

总计:20627篇

主导因子—发文趋势图

主导因子

-研究学者

  • 陈超
  • 任南琪
  • 司剑华
  • 张旭亮
  • 张海霞
  • 张磊
  • 徐岩
  • 曹雯
  • 李峥
  • 林敬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成永; 曹广超; 陈克龙; 巴丁求英; 刘宝康; 王润科; 石亚亚; 鄂崇毅
    • 摘要: 黄河上游地区,横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其土壤保持服务是黄河流域防止水土流失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趋势线法和本文定义的因子影响度等指标方法,使用遥感、降水等数据,识别了黄河上游地区2001—2015年间土壤保持服务变化分区,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探寻了主导影响因子并量化了影响度。结果表明:(1)土壤保持服务下降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东北部的半干旱、干旱气候区,集中分布在积石峡至河口村的黄河沿岸,上升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部、南部的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集中分布在山地和高原。(2)降水是影响下降区土壤保持服务的主导因子,植被覆盖和降水分别是明显和略微上升区的主导因子。(3)面对未来降水的不确定性,提高植被覆盖度是提升土壤保持服务的根本策略,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主导因子影响强度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制定分区分类策略措施提升土壤保持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 张延文; 王子瑄; 孙志虎; 黄建平
    • 摘要: 【目的】研究植物树干液流密度的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对理解植物蒸腾作用、植物生理生化特性和植物耗水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树干液流主导因素分析方法无法准确描述液流密度与环境因子间非线性关系,本研究为树干液流密度主导因子分析以及树干液流密度预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本文提出基于随机森林的树干液流主导因子分析方法,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为实验对象,利用Grainer探针和气象因子观测站监测长白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及环境因子;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的树干液流主导因子分析模型,通过滞后曲线分析环境因子与树干液流的时滞效应,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搭建树干液流预测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对比分析不同主导因子分析方法及时滞效应对液流预测的影响。【结果】(1)采用随机森林主导因子作为输入变量,长白落叶松树干液流预测精度为0.904,高于皮尔逊相关系数主导因子作为输入的预测精度。(2)在输入变量中引入时滞效应,能够有效提高预测精度。【结论】随机森林模型可以更好的分析树干液流密度的主导因子,利用随机森林分析结果并引入时滞效应能够有效提高树干液流密度的预测精度。
    • 徐德瑞; 周杰; 吴时强; 戴江玉; 吴修锋
    • 摘要: 水下光照分布是影响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研究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特征对于沉水植物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沉水植物生物量资料,将东太湖划分为沉水植物茂盛区、沉水植物稀疏区和无植物区3种区域.基于2019年夏季原位水下光场资料,探讨了东太湖光衰减特性和光照衰减因子的空间差异以及不同区域内的主导衰减因子,分析了东太湖的稳态阶段和富营养化水平,并阐述了真光层深度与透明度的关系,以期为东太湖沉水植物恢复和保护提供相关资料.结果表明:东太湖不同区域光衰减特性差异显著,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kd(PAR))在0.73~11.80 m-1之间变化,真光层深度范围为0.39~6.31 m.不同区域的无机悬浮物和有机悬浮物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稀疏区叶绿素a浓度显著高于茂盛区,而与无植物区没有显著差异,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系数在3种区域无显著性差异.kd(PAR)与无机、有机悬浮物的线性拟合效果较好,而与叶绿素a、CDOM拟合较差.水体吸收和散射作用是茂盛区光衰减的主要原因,无植物区域主导衰减因子仅有无机悬浮物,稀疏区由叶绿素a和无机悬浮物共同主导,是生态修复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有机悬浮物和CDOM对东太湖光照衰减没有太大影响.东太湖目前正处于从草型稳态向藻型稳态过渡的阶段,整个湖泊属于富营养水平,真光层深度大约为透明度的2.7倍.
    • 尹钊; 公博; 师忱; 史常青
    • 摘要: 为缓解潮河源头断流现象,增强当地水源涵养能力,近年来,在潮河源头实施大面积以涵养水源为目的的植树造林工程.为科学评价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成效,了解当地水源涵养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特征,选取当地5种水源涵养林典型林分与撂荒地作对比,利用定水头法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运用相关分析研究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饱和导水率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各林分平均土壤饱和导水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油松x山杏混交林>侧柏x山杏混交林>落叶松x油松混交林>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撂荒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饱和导水率逐渐降低.2)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密度、黏粒含量呈指数函数关系,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粉粒含量和砂粒含量呈幂函数关系,与有机质含量呈线性关系.3)土壤密度、有机质、毛管孔隙度和黏粒含量是影响饱和导水率的主导因子.通过各林分与撂荒之间的对比,油松×山杏混交林的土壤饱和导水率最高,侧柏×山杏混交林次之,在今后水源涵养林营造过程中应该优选针阔混交林,尤其是油松×山杏混交林.
    • 李细牛; 刘学全; 王常红; 韩锦菊
    • 摘要: 为给困难立地造林提供技术支撑,笔者对丹江口库区柏树生长的主导因子和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的柏树生态林优势树种以柏木和侧柏为主(分别占60.87%和36.25%).影响侧柏林分平均高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和坡度;最宜于侧柏生长的主导因子组合分别为:土层>20 cm,黄棕壤类,坡度≤15°;土层>20 cm,石灰土类,坡度≤15°.无论侧柏还是柏木,都更适宜于黄棕壤类土壤,但在石灰土类土壤上造林,选择侧柏比选择柏木成活率高,成林更早,后期生长更快.
    • 袁瑞瑞; 黄萧霖; 郝璐
    • 摘要: 基于全国600多个站点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地区1980~2018年不同气候区(干旱区、湿润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的时空变化特征,检测了影响中国地区饱和水汽压差变化的主导气象因素.结果 发现:近40年来,我国湿润区和干旱区的夏季和冬季VPD分布呈相反格局,大部分地区4个季节VPD均呈上升趋势,春、夏两季在黄河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上升趋势尤为显著.4个气候区的VPD均在21世纪初发生突变上升,其中湿润区突变年份偏早(1996年),干旱区突变年份较晚(2004年),且干旱区的上升幅度最大,约为0.04 kPa/10 a.影响饱和水汽压差增加的主导因子在不同气候区、不同季节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气温和绝对湿度的变化是影响我国VPD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2000年以后,影响半湿润区、半干旱区VPD变化的主导因子为气温,干旱区、湿润区为绝对湿度.
    • 魏俊; 朱坤; 陈文德; 卢雨田; 蔡艳琨; 吴群; 黄仲宣
    • 摘要: 香果树是香果树属中己知的唯一现存种,中国特有的濒危保护植物.关于香果树的现有研究多以中东部地区为主,对西南地区香果树的潜在适宜分布区进行预测研究可以填补相关空白.本研究主要采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20世纪末期、2020s、2030s、2050s和2090s共5个时期内西南地区香果树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其中,当前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香果树的中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四川南部、云南东北部、重庆北部和东南部,贵州省域内零散分布,西藏的东南边缘分布有少量低适宜区;适宜区的总面积约为4.42×105 km2,占西南地区总面积的18.1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影响香果树现状分布的主导生态因子是最干月降水量、海拔、1月太阳辐射、表层粘土含量、表层土砾石含量和表层土基本饱和度,它们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2.7%,并根据因子响应曲线分析了主导因子的阈值.结合历史时期和未来时期的预测结果分析发现:只在气候环境变化的条件下,西南地区香果树适生区面积整体上将会有所增加,其中最干月降水量、海拔和等温性等是未来时期香果树适生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 张央; 武建勇; 安明态; 徐建; 叶超; 施金竹
    • 摘要: 该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技术,采用实地调查为主结合标本、文献查阅的方法得到全国107个硬叶兜兰有效分布点,并筛选出13个因子,从生态位模型角度对其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并采用AUC值对模型进行准确性检验,用ArcGIS 10.6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硬叶兜兰潜在分布区并计算面积;采用刀切法、预测因子贡献率和响应曲线,分析影响硬叶兜兰分布的主导因子,为硬叶兜兰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回归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区划依据.结果 表明:(1)硬叶兜兰在全国大尺度上总体呈零散分布,以滇、黔、桂三省(自治区)的喀斯特山地为主要分布区;小尺度上普遍呈现出微地形小居群聚集分布的特点,有64.95%的分布点实际分布面积不超过100m2.(2)该种潜在分布区预测的构建数据和检验数据AUC值分别为0.992和0.987,其潜在分布区为贵州西南至南部地区、贵州中部地区、云南东南部、广西北部至西北部,其中最适宜区为滇东南、黔西南至桂西北地区,面积约3912.71 km2.(3)影响硬叶兜兰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及最适范围是顶层土壤质地(壤土)、最干季度降水量(55~85 mm)、年均降水量(1220~1480 mm)、碳酸钙含量(2.5%~2.7%),4个主导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30.0%、20.1%、16.2%和7.0%.研究认为,硬叶兜兰被采挖严重,对生境要求严格,结合该种在中国的实际分布情况、生存现状、受威胁状况和潜在分布区预测结果,建议将硬叶兜兰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并通过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等方式加强原生地保护.
    • 张晓文; 于青军; 罗桂生; 贾茜; 吴丹妮; 贾忠奎
    • 摘要: [目的] 对河北省平泉市油松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并将立地质量分级,以期筛选出适合培育油松建筑材林的林地.[方法] 以河北平泉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 92 块固定样地数据和 42 株解析木数据,采用主导因子分析法筛选主导因子,并划分立地类型.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立地指数表,根据立地指数表进行立地质量评价.选取林龄、密度一致,立地质量不同的 9 块样地,伐取优势木,分析油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结果] 由平泉油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分布图可知,中土层油松人工林最多,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 65.5%,薄土层次之,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 27.9% ,厚土层最少,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 6. 6% ;阴坡油松人工林分布较多,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76.6% ,阳坡分布较少,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23.4% .由立地指数分布图知,立地指数为9、10的地块占地面积14 277.665 hm2 ,占总面积的 28.1%;立地指数为 6、7、8 的地块占地面积33 648.51 hm2,占总面积的66.1%;立地指数为4、5的地块占地面积2 973.63 hm2,仅占总面积的 5.8%.[结论] 河北平泉地区立地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适合培育油松建筑材林,黄土梁子镇和柳溪满族乡为最佳地点.
    • 秦登华
    • 摘要: 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市民的福祉.该文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结合层次回归分析,探讨了影响中国2005-2018年中国275个主要地级市PM2.5浓度变化的主导社会经济因子,结果表明,城市人口密度是影响PM2.5浓度变化的主导因子,因此,合理控制单位面积城市人口数量是有效预防PM2.5污染的良策.此为城市规划布局和城市现代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