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胰腺导管腺癌

胰腺导管腺癌

胰腺导管腺癌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5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4993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临床医学、老年医学与保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年肝胆胰外科张家港学术论坛暨第26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2013国际肝胆胰外科东海论坛暨第25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等;胰腺导管腺癌的相关文献由946位作者贡献,包括郭世伟、姜翀弋、孙勇伟等。

胰腺导管腺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4993 占比:99.49%

总计:45224篇

胰腺导管腺癌—发文趋势图

胰腺导管腺癌

-研究学者

  • 郭世伟
  • 姜翀弋
  • 孙勇伟
  • 杨建宇
  • 楼文晖
  • 王伟
  • 花荣
  • 金钢
  • 刘德军
  • 李兆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坚江; 阿木提江·马合木提; 郭磊; 刘跃全; 张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circ-MTHFD1L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进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与miR-217与E2F3的相互调控关系,为PDAC的标志物选择和靶向疗法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Arraystar Human circRNAs微阵列分析法分析20例PDA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s。通过qRT-PCR检测circ-MTHFD1L在PDAC组织样本和癌旁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水平。TCGA数据库的数据用于分析PDAC患者的总体生存数据。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流式细胞术凋亡实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研究不同转染组的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在体内裸鼠的肿瘤形成试验中研究肿瘤发展的速度。此外,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和蛋白质印迹检测证明了circ-MTHFD1L与miR-217和E2F3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 通过微阵列数据分析筛选circ-MTHFD1L在肿瘤组织中的差异最为显著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分子。与癌旁组织相比,circ-MTHFD1L在PDA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当circ-MTHFD1L被敲低时,PDA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将被抑制,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胰腺癌细胞PANC-1中,过表达miR-217或沉默circ-MTHFD1L,E2F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且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CIRC-MTHFD1L与miR-217和E2F3之间的靶向关系。结论 Circ-MTHFD1L可通过抑制miR-217表达水平并增强E2F3蛋白表达水平促进PDAC细胞的进展。
    • 摘要: 成年人中有8%胰腺囊性病变(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 PCLs)。PCLs是一组无症状、异质性强的良性肿瘤,其中一部分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最终会演变为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胰腺癌素有"癌症之王"的称号,确诊后5年生存率约为10%,预后极差。由于没有办法鉴别哪些PCLs可能发展为胰腺癌,保守监测还是手术干预是临床一大难题。因此,寻找此类囊肿发展为癌的分子机制,对于高危PCLs和PDAC的治疗极为重要。
    • 李军彦; 陈文超; 李中辉; 王腾飞; 卢少峰; 丁东哲; 赵守魁
    •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腺癌中酪氨酸蛋白激酶7(PTK7)、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CSP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胰腺导管腺癌标本92例,同时选取相应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TK7、CSPG4表达。结果 胰腺导管腺癌中PTK7蛋白和CSPG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70%和47.8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TK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06%和95.00%,明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TNM分期Ⅲ期、有血管侵犯、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TK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35%、89.29%和72.50%,明显高于Ⅰ~Ⅱ期、无血管侵犯、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PTK7表达与CSPG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γ_(s)=0.305,P<0.05)。结论 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PTK7、CSPG4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与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PTK7表达与CSPG4表达呈正相关。
    • 李倩; 唐茁月
    • 摘要: 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隐匿且侵袭性强,5年生存率较低。影像组学能提取大量肉眼无法识别的影像特征,无创地对肿瘤异质性进行全面定量分析,目前已逐步应用于胰腺导管腺癌的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及疗效评估、预后预测等方面。就胰腺导管腺癌影像组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匡天涛; 李剑昂; 韩序; 张磊; 楼文晖; 戎叶飞
    •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INC00922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组织及PDAC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对PDAC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X Ten高通量测序仪,对2015年至2016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例PDAC患者肿瘤标本及癌旁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建立lncRNA及mRNA表达谱,并挑选其中在PDA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的lncRNA LINC00922做进一步研究。另选取2015年至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例PDAC患者肿瘤标本及癌旁组织作为验证组,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验证LINC00922在PDAC中表达情况。通过CCK-8增殖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探讨LINC00922对PDAC细胞系BXPC-3增殖、迁移及侵袭的调控作用。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PDAC组织中有470个差异表达lncRNA,4373个差异表达mRNA,其中LINC00922在PDA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在验证组10例PDAC及癌旁组织样本中,LINC00922在PDA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CCK-8增殖实验、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提示敲低LINC00922表达的BxPC-3 PDAC细胞增殖活力、迁移能力以及侵袭能力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LINC00922在PDA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具有促进PDA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
    • 陈辉; 刘鹏; 王怀涛; 周磊; 谭晓冬
    • 摘要: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大样本挖掘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从公开生物数据库中挖掘PDAC的关键基因,探讨其在PDAC中的表达情况和预后价值,为PDAC的诊断和靶向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从基因表达汇编(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别下载基因芯片数据GSE16515、GSE28735,GSE62452和TCGA-GTEx,通过R语言计算差异基因,寻找共同差异基因,并且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关键基因,最后验证关键基因在PDA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PDAC预后的关系。结果:总共鉴定了219个DEGs,其中139个表达上调,80个表达下调。最终筛选出10个PDAC关键基因,其中FN1、POSTN、VCAN、MMP1、EGF和ALB与PDAC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进一步发现VCAN联合ALB、MMP1和POSTN具有更高预测PDAC生存预后的价值。结论:通过公开生物数据库挖掘出的与PDAC预后显著相关的5个关键基因,为PDAC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靶点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宋浩森; 季敏; 乔兵兵
    • 摘要: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针对胰腺癌有多种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放化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但治疗效果均不太理想,这与胰腺癌的肿瘤微环境具有免疫抑制性有关。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免疫治疗逐渐成为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胰腺癌免疫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着重探讨肿瘤疫苗、黏着斑激酶抑制剂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并进一步分析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其他疗法在胰腺癌中的疗效。
    • 陈辉; 曾陶飞; 厉泽宇; 王怀涛; 周磊; 谭晓冬
    • 摘要: 目的 胰腺癌是恶性腹部肿瘤,以5年生存率奇低,致死率非常高为特征。文章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生物医学数据库数据,识别Ikarugamycin(斑鸠霉素)作用于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潜在靶标基因。方法 从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中下载数据集GSE120713,通过R软件对数据进行校正并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绘制火山图和热图,并对鉴定出的DEGs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然后,利用STRING网站和Cytoscape软件对DEGs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借助Cytohubba插件识别出10个hub基因。最后,分别在GEPIA2和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上验证这些hub基因的表达及预后情况。结果 GEPIA2和Kaplan-Meier Plotter的结果提示:DDIT3、GADD45A、LOX、MMP1、SERPINE1和TXNIP同时满足在PC中表达及预后均有统计学意义,被确定为hub基因。结论 斑鸠霉素可能通过下调DDIT3或LOX的表达,参与PANC-1细胞系糖酵解过程,从而发挥对PANC-1细胞的抑制作用,该研究有助于发现斑鸠霉素治疗PDAC的潜在机制。
    • 程月鹃; 管梅; 王湘; 白春梅
    • 摘要: 由于特殊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以及缺少可作为药物靶点的驱动基因突变,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的预后较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差。目前化疗仍是多数晚期PDAC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不断更新及二代测序技术进一步普及,基因检测可指导部分晚期PDAC患者化疗与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所有晚期PDAC患者接受体系及胚系基因检测,以确定最佳治疗策略。当前,针对PDAC主要驱动基因KRAS的分子靶向药物、肿瘤疫苗及抗肿瘤代谢药物等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将对PDAC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 伊力旦·热合曼; 聂晓涵; 冷坤增; 艾尼·买买提; 黄英杰; 艾孜再木·玉苏普; 韩玮
    •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性模块化胰脾切除术(Lap-RAMPS)与开腹根治性顺行性模块化胰脾切除术(O-RAMPS)治疗胰体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胰腺外科实施根治性顺行性模块化胰脾切除术(RAMPS)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Lap-RAMPS组(39例)与O-RAMPS组(68例),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指标。随访截至2020年11月,采用生存曲线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Lap-RAMPS组与O-RAMPS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住院期间死亡或术后30 d内死亡患者。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Lap-RAMPS组31例,O-RAMPS组61例,Lap-RAMP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8.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2个月;O-RAMP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7.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9个月,两组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0切除率及预后情况无明显差异,但Lap-RAMPS具有术后疼痛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Lap-RAMPS治疗胰体尾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