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40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8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13778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放射学实践》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暨东莞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七届年会、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等;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106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福云、陈雨历、杨启政等。

脊髓栓系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8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3778 占比:99.65%

总计:114182篇

脊髓栓系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脊髓栓系综合征

-研究学者

  • 刘福云
  • 陈雨历
  • 杨启政
  • 李金良
  • 石志才
  • 郭永成
  • 王振宇
  • 贾连顺
  • 陈维秀
  • 夏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侯德晖; 谷光辉; 焦广俊; 陈允震
    • 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1岁女性患者,因“间断腰痛5年,双下肢放射痛伴大小便失禁半月余”就诊。神经系统检查显示,患者下肢肌力减退,会阴区麻木,双侧直腿抬高试验20°。腰椎MRI检查结果显示,脊髓圆锥平L3水平,L5/S1水平椎管狭窄。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脊髓栓系综合征、腰椎椎管狭窄症。考虑患者主要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合并尿失禁,结合患者病史及影像学表现,初步判断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引起患者现有情况的主要原因,实施腰椎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患者出现左踝关节以下肌力减退,行二次手术探查+脊髓栓系松解术,术后经6个月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其肌力逐渐恢复。结论 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发生漏诊或误诊,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MRI检查可确诊。对于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单纯实施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效果不佳,可同期实施脊髓栓系松解术。
    • 黄帝; 周凯; 马玲; 季亚平
    • 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圆锥低位对产前诊断闭合性脊柱裂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1年12月于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闭合性脊柱裂的19例胎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产前超声检查,观察胎儿脊柱排列及背部包块情况,并着重观察胎儿脊髓圆锥的位置是否明显低于L3水平,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列闭合性脊柱裂胎儿中骶尾部有囊性包块的7例,7例脊髓圆锥均明显低位;无囊性包块的12例,其中脊髓纵裂1例,脊髓圆锥平L3水平,骶尾退化综合征1例,合并其他畸形,脊髓圆锥显示不清;终丝脂肪瘤10例,10例脊髓圆锥均明显低位且伴脊髓栓系。研究对象中如仅以脊柱异常及骶尾部包块情况诊断闭合性脊柱裂9例,占比47.4%,如结合脊柱情况、骶尾部包块情况及脊髓圆锥低位联合诊断闭合性脊柱裂19例,占比100.0%,两种诊断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圆锥低位对诊断闭合性脊椎裂的意义显著,尤其是对脊柱排列整齐的无包块型的闭合性脊柱裂。
    • 苏殷; 庄云; 金雪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分类评估下个体护理方案在脊髓栓系综合征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2021年4月30日住院治疗的脊髓栓系综合征儿童80例,利用倾向性评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膀胱功能分类评估下个体护理方案。比较干预前、干预后2周两组尿动力学指标变化、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脊髓损伤生存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尿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研究组每次平均尿量、平均排尿次数、膀胱顺应性、充盈末逼尿肌压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缺陷、焦虑、强制及情感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泌尿系造影异常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脊髓栓系综合征儿童中建立膀胱功能分类评估的个体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尿动力学各项指标变化,减少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杨静容; 戚春霞; 厉春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伤口治疗师主导的多学科合作(MDT)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术后切口感染防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T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4月之前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17年5月之后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伤口治疗师主导的MDT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换药次数、肉芽覆盖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观察术后当日与术后5 d两组患者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切口渗液细菌数.结果 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5例,切口感染率为11.36%,观察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1,P=0.014);观察组患者的肉芽覆盖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日,两组患者的CRP及细菌计数均较术后当日减少,且观察组的CRP、WBC及细菌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口治疗师主导的MDT护理模式可降低TCS术后CRP、WBC、切口部位细菌计数水平,预防TCS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负担.
    • 张斌; 蒲昊; 王明忠; 刘团江; 郝定均
    •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运用于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中的价值.方法 将58例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n = 30)和对照组(终丝松解术,n = 28),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后,干预后研究组的膀胱残余尿量、逼尿肌漏尿点压低于对照组,但膀胱顺应性、膀胱安全容量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食欲、精神、睡眠、日常生活评分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运用于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中效果更为突出,能够有效改善膀胱功能,防止不必要的并发症产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姚健; 汪瑞丰; 陈彦君; 蓝远祥; 车云云; 曾中; 夏鹤春
    •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手术治疗时机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早期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5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病程(出现症状)≤2年的患者,第二组为病程>2年的患者.并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中无神经功能损伤及轻度、重度神经功能损伤和死亡患者的例数.结果 本组55例患者中40例患者获得成功术后随访,其中第一组的患者为21例,第二组为19例.第一组患者中术前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及轻度、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症状的患者分别为16例、1例、5例,术后分别为14例、4例、2例,1例患者因意外死亡.第二组患者中术前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及轻度、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分别为5例、1例、13例,术后分别为4例、5例、10例.21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症状的患者中,术后19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改善,2例患者症状稳定,无症状加重者.19例术前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仅有骶尾部皮肤形态学改变的患者中,术后16例患者仍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例新生儿患者出现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症状,1例患者因意外死亡.结论 目前,手术治疗是脊髓栓系综合征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可以改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当患者出现骶尾部皮肤形态学改变或相关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时,应及时行MRI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脊髓栓系;一旦明确存在脊髓栓系应及早行手术干预,以免产生更加严重且手术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
    • 刘新; 杜世新; 李学东; 谢鹏
    • 摘要: cqvip:患者,男,22岁,因左下肢放射痛伴麻痹无力2个月于2019年7月23日入院就诊。查体:轻度左下肢跛行,无腰痛,左下肢T 12水平以下皮肤痛觉减退,左下肢股四头肌肌力4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膝、踝反射存在。腰椎X线片显示腰椎骨质未见异常。腰椎CT显示:①L 4~5椎间盘轻度膨隆,L 5~S 1椎间盘轻度突出;②L 5左侧椎弓峡部裂;③终丝脂肪瘤:蛛网膜下腔终丝部位有一个4.29 mm脂肪影(见图1A),上起L 3水平,下至S 2水平。腰椎MRI(见图1B)显示:①L 4,5椎体上缘许莫结节形成;②L 4~5、L 5~S 1椎间盘轻度膨隆;③终丝脂肪瘤:蛛网膜下腔扩大,脂肪高信号,脊髓圆锥细长位于L 3水平。
    • 费喜云; 廖宇翔; 张治平; 刘景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施行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并在围手术期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评价是否存在神经功能损伤,回顾性总结分析患儿的手术效果、神经电生理监测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96例患儿中,术后症状消失45例、症状明显好转34例、症状无缓解10例、症状恶化3例、再次栓系4例,总有效率达82.6%,无死亡病例;术前神经电生理监测示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异常40例,术后示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异常加重6例;平均随访13个月,疗效为好转者79例、稳定者10例、加重者7例.结论 对于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无论早期有无神经功能损伤,尽早行脊髓栓系松解术可获得良好疗效;围手术期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脊髓功能,防止神经功能损伤,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改善患儿的预后.
    • 刘冬; 图柯拜·吐尔托合提; 范国锋; 赵俊红; 汪永新; 吉文玉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腰骶部脊髓栓系术后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儿童脊髓栓系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病儿术后脑脊液漏的因素.结果 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3例(12.2%,23/189).单因素分析显示:使用人工硬膜修补、硬膜固有缺损、外敷硬脑膜、合并脑积水是脊髓栓系病儿术后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闭合硬膜时使用人工硬膜进行修补(OR=4.323,95%CI:1.379~13.559,P=0.012)和合并脑积水(OR=32.789,95%CI:2.257~476.303,P=0.011)是病儿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使用人工硬膜闭合硬膜腔和术前未干预的脑积水是脊髓栓系病儿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脊髓栓系病儿如具有相关危险因素,临床术后需注意可能发生脑脊液漏,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 陈月香; 刘安诺; 朱桂月; 刘巾禹
    • 摘要: 目的探索先天性因素所致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父母连带病耻感的体验与来源及其应对方式,以期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安徽省某三甲儿童专科医院神经外科18例诊断为脊髓脊膜膨出、脊柱裂、皮毛窦伴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患儿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先天性因素所致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父母连带病耻感体验归结为自卑与抱怨、歉疚与自责、焦虑与担忧3个主题;来源归纳为:疾病知识缺乏、家庭经济不力、消极社会支持和被歧视与冷遇4个主题;应对方式归结:被动等待、孤立回避、积极面对3个主题。结论先天性因素所致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父母连带病耻感体验复杂,来源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其主动应对患儿疾病照护能力不足,医护人员应根据其不同的心理体验及来源与应对方式,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疾病知识宣教、科普宣传、照护技能指导和特殊疾病资助政策等,提高父母对疾病的认识,降低其连带病耻感,提升其积极应对能力,直面问题,解决问题,配合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