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苏醒延迟

苏醒延迟

苏醒延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262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医学工程、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4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苏醒延迟的相关文献由507位作者贡献,包括丁红彬、张益、杨志强等。

苏醒延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6 占比:1.7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262 占比:98.24%

总计:12482篇

苏醒延迟—发文趋势图

苏醒延迟

-研究学者

  • 丁红彬
  • 张益
  • 杨志强
  • 胡浪
  • 郭新乾
  • 倪加凤
  • 刘云凤
  • 刘鹏
  • 孔兰凤
  • 孙广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飞红; 方亮
    • 摘要: 目的:探讨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依据患者术后苏醒延迟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设计一般基线资料调查问卷,记录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分析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160例全麻患者,22例苏醒延迟,发生率为13.75%(22/160)。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组年龄≥60岁、术中追加麻醉药物、术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术中输血量≥500 mL、最低鼻咽温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中追加麻醉药物、术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术中输血量≥500 mL、最低鼻咽温1,P<0.05)。结论:年龄≥60岁、术中追加麻醉药物、术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术中输血量≥500 mL、最低鼻咽温<17°C、丙泊酚使用量≥18 mg/kg、手术时长≥2 h、术中液体入量≥1500 mL、急诊手术均是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临床应依据上述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苏醒延迟发生率。
    • 何翠茹; 王丽丽; 何海棠
    • 摘要: 目的构建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延迟风险预测模型,并经应用检验其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全麻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苏醒延迟患者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预测法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临床应用分析模型预测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出现苏醒延迟的老年全麻手术患者23例,发生率为23.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延迟危险因素有年龄、ASA分级、手术时间、输注液体量、急诊手术、术中输血量、腋下温度、丙泊酚用量、术前认知功能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h、输注液体量>1500ml、术中输血量>500ml、腋下温度18mg/kg、术前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延迟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95%CI为0.864~0.944,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55,对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9、0.766;应用检验结果显示,风险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5.00%。结论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存在一定的苏醒延迟风险,且其危险因素复杂,研究基于回归分析预测法构建的苏醒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灵敏度、特异度表现良好,能实现对苏醒延迟风险的有效预测。
    • 杨娟; 王洁; 贾晋莉; 吴兰兰; 奉光举
    • 摘要: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预防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恢复期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120例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协和医院收治的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被子保温,研究组60例予以充气式保温毯保温。比较两组腋温、乳酸值、低体温、寒战、苏醒延迟发生情况及热舒适度。结果入室30、60 min时研究组腋温(36.21±0.11)、(36.31±0.23)°C高于对照组,乳酸值(1.71±0.13)、(1.41±0.2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1、6.468、10.119、16.555,P<0.05)。研究组低体温、寒战及苏醒延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60 min时研究组热舒适度评分(0.15±0.02)分高于对照组(-2.16±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00,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中应用可维持患者体温水平,降低低体温、寒战及苏醒延迟发生率,患者具有较高的舒适度。
    • 施东洋; 罗庆勇; 雷迁
    • 摘要: 目的分析并总结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股动脉入路TAVR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基本资料、麻醉方式、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资料、麻醉监测和体温管理资料、永久起搏器置入情况以及院内转归。结果共纳入TAVR患者59例,围术期死亡6例(10.17%),瓣中瓣植入8例(13.56%),术后脑卒中1例(1.89%),术后永久起搏器置入8例(15.09%)。体温管理组35例,麻醉苏醒延迟2例;非体温管理组18例,麻醉苏醒延迟5例。结论严密的术中监测及术中体温管理可能在改善TAVR围手术期预后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并减少麻醉苏醒延迟
    • 朱晓娟; 贾锋; 闫阳; 方方
    •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9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癌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结果胃癌术后苏醒延迟发生率为10.20%(10/9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贫血、手术时间、术中平均体温、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输液量与胃癌术后苏醒延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饮酒史、贫血、手术时间≥4 h、术中平均体温<36.4°C、术中丙泊酚用量≥1800 mg、术中输液量≥3000 mL是胃癌术后苏醒延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胃癌术后苏醒延迟与年龄、饮酒史、贫血、手术时间、术中平均体温、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输液量有关。
    • 王幸芝; 谢春花; 郑娜; 胡婷; 尹帆
    • 摘要: 目的探讨行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妇科手术患者于麻醉后监护室(PACU)苏醒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应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行全麻下妇科手术的29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出现苏醒延迟分为苏醒延迟组(23例)与非苏醒延迟组(269例)。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了解诱发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292例行全麻下妇科手术患者的术后PACU驻留时间为26~93 min,平均(45.65±12.77)min;其中23例出现苏醒延迟,发生率为7.88%(23/292)。2组患者在年龄、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中低体温、术中追加麻醉药物、手术总时长和麻醉总时长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中低体温、术中追加麻醉药物和麻醉总时长≥4h均是影响行全麻下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行全麻下妇科术后患者发生苏醒延迟与高龄、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中低体温、术中追加麻醉药物和麻醉总时长均密切相关,临床需采取评估高危因素、维持术中体温稳定及确保麻醉深度等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苏醒质量。
    • 司尚坤; 赵启东; 张栋斌; 季加富; 张维亮; 苏帆
    • 摘要: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转运及恢复质量,其机制和相关风险尚未明确,因此缺少确切、有效的综合预防与处理措施。目前临床多以术前充分准备、优化麻醉方案、重视器官功能保护以及体温与容量调控作为主要预防手段;在苏醒期及时评估、预判和预处理,并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拮抗与催醒药物是苏醒延迟的主要处理手段。此外,针刺、穴位刺激及中药制剂在围术期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苏醒延迟的预防与处理手段。本文对近年来中西医预防与处理苏醒延迟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探索中西医结合改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预防与处理苏醒延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 张珂; 王孝莲
    • 摘要: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对应的预防策略。方法此次研究总共纳入310例研究对象,均是2021年2—10月到济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全麻手术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苏醒延迟进行分组,分为病例组(术后发生苏醒延迟患者,共160例)与对照组(术后未发生苏醒延迟患者,共15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分析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在肝肾功能异常、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输液量≥3000 mL、输血量≥500 mL、手术时间≥4 h、大型手术及年龄的占比上,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全麻患者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在围手术期应准确评估病情,高质量完成麻醉管理工作,避免术后苏醒延迟的发生。
    • 赖奕栋
    • 摘要: 临床麻醉中老年患者是常见且特殊的群体,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老化,在麻醉过程中较普通患者面临更大的风险,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重,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将进一步增多,这对麻醉医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从凝血功能、苏醒延迟和循环稳定三方面回顾了老年患者麻醉的若干注意事项,便于增强认识.
    • 唐雯桢; 王继龙; 邱洁净; 周凯妃; 莫新少
    •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高危因素.方法 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苏醒情况分为苏醒延迟组(50例),非苏醒延迟组(252例),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一般情况和手术资料的差异,分析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50例(16.56%)患者存在复苏延迟,单因素分析(t检验或χ2检验)显示与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输血量、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丙泊酚用量、七氟烷吸入和苏醒后低体温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丙泊酚用量和苏醒后低体温是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苏醒延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全麻术后苏醒延迟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因此,术前应综合评价患者发生苏醒延迟的风险性,选择最适宜的麻醉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