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草酸钙

草酸钙

草酸钙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76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化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4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47088篇;相关期刊394种,包括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华东地区第13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全国第三届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新药研发技术创新研讨会等;草酸钙的相关文献由1433位作者贡献,包括欧阳健明、刘继红、叶章群等。

草酸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4 占比:1.45%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7088 占比:98.51%

总计:47801篇

草酸钙—发文趋势图

草酸钙

-研究学者

  • 欧阳健明
  • 刘继红
  • 叶章群
  • 邓穗平
  • 章咏裳
  • 周四维
  • 王少刚
  • 曹正国
  • 沈玉华
  • 姚秀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小梅
    • 摘要: 每天早晚喝一杯牛奶补钙很有必要,但与牛奶搭配的食品很有讲究。①根茎类食品不可配牛奶。山药皮中含有草酸钙,草酸钙可透过削皮去除,但山药本身含有大量草酸盐。牛奶富含钙质,和山药一起摄取时,草酸盐会与钙质发生作用产生草酸钙,最后会累积在人体中形成结石。②酸+牛奶易凝结。加糖恐让牛奶的益处大打折扣。柠檬、柳橙、草莓、西红柿、葡萄等酸度较高的水果也不适合和牛奶搭配摄取。在牛奶组成中约有80%是属于酪蛋白,遇到酸就容易凝固,导致消化时间变长。
    • 林馥嘉; 欧财文; 柯培锋; 陈曲波; 徐建华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柠檬乌梅提取液对预防肾草酸钙结石产生的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预防和治疗肾结石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50只大鼠(体质量200~2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A组(对照组)、B组(成石组)、C组(柠檬提取液组)、D组(乌梅提取液组)、E组(柠檬乌梅提取液组),造模和加药处理4周检测大鼠24 h尿量和尿液相关指标,检测血液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检测大鼠肾脏结晶沉积和病理学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B组大鼠的尿量和尿液肌酐显著下降[(11.42±1.70)ml、(4.94±1.23)mmol/24 h],而C组、D组、E组3组均能恢复大鼠的尿量和提高尿液肌酐水平[(15.58±1.61)ml、(15.70±1.69)ml、(16.43±1.55)ml;(6.21±1.17)mmol/24 h、(6.86±2.06)mmol/24 h、(7.40±1.26)mmol/24 h](均P<0.05);B组尿液中的尿钙、尿酸和尿草酸明显增加[(80.57±12.00)μmol/24 h、(2.20±0.39)mmol/24 h、(76.98±11.89)μmol/24 h],柠檬乌梅提取液处理能够下调这3项指标[(35.85±5.57)μmol/24 h、(1.68±0.16)mmol/24 h、(56.85±8.34)μmol/24 h],效果比单药提取液显著(均P<0.05)。C组、D组、E组3组均能降低结石大鼠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B组大鼠肾小管管腔明显扩张,可见片状或团状草酸钙结晶,C组、D组、E组3组能够明显改善结晶沉积和管腔扩张的情况;柠檬、乌梅提取液能够显著下调成石诱导肾脏骨桥蛋白的表达。结论柠檬乌梅提取液可能通过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提高尿液pH水平,增加大鼠的排尿量和肌酐排泄,抑制肾脏草酸钙结晶的形成,从而减少肾结石的发生和预防肾结石的复发。
    • 曹益方; 赵凡; 石兵
    • 摘要: 目的:通过一种改良方法构建果蝇草酸钙肾结石模型。方法:配制标准培养基和造模用培养基,空白对照组果蝇仅予标准培养基,而传统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分别从成虫期和幼虫期开始摄入含0.5%乙二醇(EG)的造模用培养基。于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评估各组果蝇马氏管内成石情况,分别记录模型组成石率达100%所花时间,并对成石率100%时模型组间“++”和“+++”所占比率进行比较;用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仪鉴定模型组果蝇马氏管内结石成分。绘制各组果蝇生存曲线,并比较生存周期差异。结果:改良模型组和传统模型组分别在果蝇成虫日龄14 d和22 d,马氏管内成石率达到100%。当改良模型组和传统模型组成石率均达到100%时,两组“++”与“+++”所占比率分别为(40.5±4.4)%和(39.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曼位移的主峰主要集中在1462 cm^(-1)、1463 cm^(-1)和1473 cm^(-1),说明模型组果蝇马氏管内结石成分均为草酸钙。空白对照组、传统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的最高寿命分别为76 d、70 d和68 d,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 d、30.5 d和30 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生存周期均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改良型造模方法使果蝇在其幼虫期即摄入0.5%EG,缩短了模型构建周期且具有可重复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江佳丽
    • 摘要: 肾结石是由于矿物质结晶在肾脏中的异常沉积所致,为泌尿系统常见病。近几十年来,肾结石在全世界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最常见的结石类型是草酸钙,其次是磷酸钙、尿酸、磷酸铵镁和胱氨酸。肾结石的形成,肾结石的形成与尿量减少或结石形成成分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黄嘌呤和磷酸盐的排泄增多有关,也可由尿液中柠檬酸含量过低或尿液酸度过高引起。
    • 黎丽清; 赵帆; 黄嗣航
    • 摘要: 目的探讨降低海芋针晶皮肤刺激性的方法,为其后续安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显微镜观察比较加热前后针晶外观形态的改变;采取小鼠挠痒实验,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海芋汁液组、不同比例针晶液组和针晶加热组,比较上述各组的形态学、行为学改变,并对实验后的小鼠皮肤HE染色,光镜下逐一观察上述各组的组织学改变。结果镜下观察加热前后的针晶外观无明显区别;在行为学实验中发现,阳性对照组、海芋汁液组、不同比例针晶液组与正常组比较,搔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搔抓次数明显增加(P<0.05);组织学检查也存在明显改变,其中阳性对照组改变最为明显,针晶经过加热处理后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形态学实验结果显示除阳性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加热处理是降低针晶皮肤刺激性的可行方法。
    • 陈兰妹; 唐灵芝; 张一静; 蔡小禧
    • 摘要: 目的考察刺苋根不同部位提取物在体外对草酸钙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氯化钙和草酸钠损伤HK-2细胞模型体外筛选,以CCK-8法检测刺苋根不同部位提取物对草酸钙致HK-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通过HE染色,观察HK-2细胞形态。结果刺苋根不同部位提取物可不同程度提高草酸钙损伤后细胞的存活率,2、1、0.5、0.25 mg·mL^(-1)醇提取液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5.80±0.08)%、(111.79±0.01)%、(121.43±0.20)%、(128.92±0.00)%;0.5、0.25 mg·mL^(-1)石油醚提取液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12.72±0.45)%、(99.94±0.28)%;1、0.5、0.25 mg·mL^(-1)乙酸乙酯提取液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4.04±0.03)%、(111.24±0.08)%、(121.37±0.03)%;1、0.5、0.25 mg·mL^(-1)正丁醇提取液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3.14±0.14)%、(145.16±0.29)%、(128.45±0.08)%,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刺苋根各不同部位提取物对氯化钙和草酸钠导致的HK-2细胞损伤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李瑞宝; 李碧君; 林伟明; 农毅
    • 摘要: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肾结石的成分特点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肾结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3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52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肾结石成分,并采用Logistic分析导致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一成分结石患者共102例(23.72%),其中一水草酸钙结石患者占比最多(36.27%),其次是碳酸磷灰石(29.41%)。混合成分结石患者共328例(76.28%),其中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患者占比最多(25.61%),日饮水量<1 L、喝浓茶≥1次/d、饮酒≥2次/周、常食用动物内脏、精神紧张度高、有结石家族史是湛江地区肾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湛江地区肾结石的成分以草酸钙结石为主,发病主要受日饮水量少、喜喝浓茶、喜饮酒、常食用动物内脏、精神紧张度高和有结石家族史等因素的影响。
    • 靳潇潇; 李卫胜; 杨雄; 郑聪; 何文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石淋清颗粒预防大鼠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石淋清颗粒低、中、高剂量组(6.5、13、26 g/kg)及去乙酰化酶3(SIRT3)抑制剂组(石淋清颗粒26 g/kg+SIRT3抑制剂25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将饮水更换为1%乙二醇溶液,并每天灌胃2%氯化铵溶液2 mL,连续4周,以复制肾结石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大鼠24 h尿量、尿液pH值和尿液中Ca~(2+)、草酸(Ox)含量及血清中肌酐(Cr)、血尿素氮(BUN)、Ca~(2+)含量;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形态、草酸钙肾结晶情况和超微结构;检测大鼠肾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骨桥蛋白(OPN)水平;检测大鼠肾组织中SIRT3、叉头框蛋白O3a(FOXO3a)、SO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尿量、尿液pH值、肾组织中SOD水平,以及SIRT3、FOXO3a、SOD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石淋清颗粒可有效抑制大鼠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改善肾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作用和激活SIRT3/FOXO3a信号通路有关。
    • 谈勤奋; 杨婷婷; 房昆仑; 郝继东
    • 摘要: 目的探讨双源CT多参数比较上尿路一水草酸钙结石与混合钙结石的临床价值,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泌尿系结石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2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结石离体行红外光谱分成一水草酸钙组(42例)和混合钙结石组(7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双源CT检查,获得两组结石的双源CT多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一水草酸钙组的双能比、双能指数、原子序数均低于混合钙结石组,而能谱曲线斜率高于混合钙结石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钙结石组的结石在不同的单能量CT值比一水草酸钙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比对于鉴别一水草酸钙结石与混合钙结石效果最好,特异度为72.2%,敏感度为91.8%,双能量指数、原子序数及能谱曲线斜率也可对两者进行鉴别。结论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前行双源CT检查,通过结石CT多参数有助于鉴别上尿路一水草酸钙结石与混合钙结石,有助于为临床医生个体化治疗泌尿系结石提供重要价值。
    • 黄维波; 陈佳云; 黄芳; 黄丽珊; 欧阳健明
    • 摘要: 植物多糖的化学结构与尿液中的结石抑制剂葡胺聚糖相似,有可能用于预防和治疗肾结石.天然多糖由于分子量和分子体积过大,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研究了四种分子量分别为49.6,16.2,8.2和3.8 kDa的降解龙须菜多糖GLP1,GLP2,GLP3和GLP4对草酸钙(CaOx)晶体生长的调控作用.1 H NMR,13C NMR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谱分析表明四种GLPs由β-D-半乳糖和6-O-硫酸基-3,6-α-L-吡喃半乳糖组成.X射线衍射(XRD)检测表明,在各GLPs存在下,诱导了二水草酸钙(COD)晶体形成,COD的衍射峰出现在晶面间距d=0.617,0.441,0.277和0.224 nm处;而没有多糖存在时只生成一水草酸钙(COM)晶体,COM的衍射峰出现在d=0.593,0.364,0.296和0.235 nm.由于COD比COM更容易排出体外,COD的形成有利于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检测表明,随着GLP分子量减小或GLP浓度增加,草酸根中羧基的不对称伸缩振动νas(COO-)和对称对称伸缩振动νs(COO-)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蓝移,其中νas(COO-)从1618 cm-1增加到1642 cm-1,νs(COO-)从1318 cm-1增加到1328 cm-1,即GL P4诱导的全部是COD晶体.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表明,随着GLP分子量减小,不但晶体中COD的比例增加,而且晶体的分散程度增大,晶体更加圆钝.随着GLP分子量减小或GLP浓度增加,其诱导生成的CaOx晶体表面电荷越负,Zeta电位绝对值越大,这有利于抑制晶体的聚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检测表明,四种GLPs均可以增加溶液中可溶性Ca2+的浓度,同时减少CaOx沉淀的生成量.在浓度为1.0 g·L-1多糖存在时,上清液中可溶性Ca2+的摩尔浓度分别为:GLP4(37.88μmol·L-1)>GLP3(19.70μmol·L-1)>GLP2(16.05μmol·L-1)>GLP1(10.55μmol·L-1).结果表明,四种GLPs均可以抑制COM生长,诱导COD生成,降低晶体的聚集程度,增加晶体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和溶液中可溶性Ca2+浓度,减少CaOx晶体的生成量,且GLPs的调控活性与其分子量呈负相关.这些结果提示GLPs特别是分子量最小的GLP4有可能是防治CaOx结石的潜在药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