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葡萄胎

葡萄胎

葡萄胎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8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53238篇;相关期刊500种,包括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中国超声诊断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学术会议、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等;葡萄胎的相关文献由2415位作者贡献,包括石一复、向阳、李英勇等。

葡萄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8 占比:2.40%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3238 占比:97.57%

总计:54566篇

葡萄胎—发文趋势图

葡萄胎

-研究学者

  • 石一复
  • 向阳
  • 李英勇
  • 安瑞芳
  • 张小为
  • 杨秀玉
  • 何浩明
  • 万希润
  • 庞战军
  • 邢福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国华; 杜美蓉; 鹿欣(审校)
    • 摘要: 葡萄胎来源的滋养细胞和正常妊娠来源的滋养细胞均起源于胚胎的外胚层,受到父系印迹基因的调控。正常妊娠来源的妊娠早期滋养细胞可通过表达非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以及诱导免疫细胞的抑制表型等多种机制诱导母胎界面局部免疫耐受,以保护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然而,目前对葡萄胎免疫学改变的了解仍有限。近年来研究发现葡萄胎来源的滋养细胞与母胎界面局部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是影响其清宫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葡萄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免疫状态与葡萄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反映了患者免疫系统对葡萄胎持续妊娠作出的适应性改变。为探讨葡萄胎上述免疫学特点,就近年关于葡萄胎母胎界面免疫细胞组成及其PBMC免疫状态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佳欣; 石晓虹; 齐洁敏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P-选择素(P-selectin)在良、恶性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良性葡萄胎和22例恶性葡萄胎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P-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综合检测P-选择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良性葡萄胎组织相比,恶性葡萄胎组织中P-选择素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P-选择素在基因、蛋白水平上均参与了葡萄胎恶性的发展,有望成为评价良、恶性葡萄胎的诊断指标,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 蔡丽萍; 王琳; 张姣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肌酸激酶(CK)、趋势因子白介素-10(CXCL10)检测诊断葡萄胎及预测恶变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2月—2021年7月在本院确诊并治疗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88例为病例组,其中恶变组40例、非恶变组48例,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88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超声指标及血清CK、CXCL10水平并分析诊断葡萄胎及恶变效能。结果:病例组血清CK(109.76±1.17μg/ml)、CXCL10(76.55±1.77 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29.98±1.01μg/ml、40.26±1.74 ng/ml),且恶变组(171.89μg/ml±8.24、92.59±5.97 ng/ml)高于非恶变组(57.99±9.19μg/ml、63.18±5.00 ng/ml);病例组超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峰值流速(PSV)均低于对照组,舒张末期流速(EDV)高于对照组,且恶变组RI、PI、PSV均低于非恶变组,EDV高于非恶变组(均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超声联合血清CK、CXCL10检测对葡萄胎以及恶变的曲线下面积(0.909、0.998),特异度(56.3%、41.9%)均高于单独指标检测。结论:超声联合血清CK、CXCL10检测诊断葡萄胎及恶变的预测效能较好,临床可参考。
    • 雷欣蓉; 陈晓琦; 杨勇莉; 秦阿妮
    • 摘要: 目的评价葡萄胎患者清宫前后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单独或联合应用在预测葡萄胎恶变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自青海省各地区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及青海省红十字医院妇科,全程行规范化诊断治疗及定期随访的葡萄胎患者进行研究。共纳入175例葡萄胎患者,根据清宫术后2年血β-hCG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恶变组(38例)和治愈组(137例)。收集患者首次清宫术前后的血常规结果,包括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淋巴细胞绝对值(L)和血小板计数(PLT),计算NLR及PL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恶变组首次清宫前的N、NLR、PLR及lgβ-hCG值显著高于治愈组(P<0.05);治愈组首次清宫前L计数明显高于恶变组(P<0.05);当清宫前NLR=3.23时,AUC为0.727(P<0.05,95%CI:0.63~0.82);当清宫前的PLR=159.38时,AUC为0.675(P<0.05,95%CI:0.58~0.78);当清宫后的PLR=129.2时,AUC为0.636(P<0.05,95%CI:0.56~0.71);首次清宫前NLR联合PLR预测葡萄胎恶变的AUC为0.724(P<0.05,95%CI:0.65~0.79)。结论葡萄胎患者首次清宫前NLR及PLR在预测葡萄胎恶变中存在一定价值,首次清宫后的PLR值在预测葡萄胎恶变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 朱烨; 李娟; 雷月; 张妍; 苏亦平
    • 摘要: 目的:评估预防性子宫切除对40岁以上葡萄胎患者恶变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40岁以上葡萄胎患者共78例,其中预防性子宫切除患者40例、期待治疗患者38例,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预防性子宫切除组葡萄胎恶变率(37.5%)与期待治疗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组的平均停经时间(10.92±3.65周)较治愈组(8.36±4.35周)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待治疗后GTN化疗前血β-hCG数值、化疗疗程及耐药率较预防性子宫切除后GTN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40岁以上的葡萄胎患者,预防性子宫切除可以提高GTN的早期诊断率,降低化疗量,且无增加转移病灶的风险,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策略。
    • 刘兰兰; 杨晶珍
    • 摘要: 目的探讨p53、p57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在葡萄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46例完全性葡萄胎患者,34例部分性葡萄胎患者,以及26例水肿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取所有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p57蛋白表达,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试剂盒进行基因分型检测,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p53、p57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与病理诊断对诊断葡萄胎的一致性。结果完全性葡萄胎绒毛间质明显水肿,且有水池形成,滋养叶细胞明显增生;部分性葡萄胎绒毛间质轻微水肿,可见有水池,滋养细胞包涵体形成,滋养叶细胞轻度或中度增生;水肿性流产绒毛间质轻微水肿,滋养叶细胞增生不明显。完全性葡萄胎中41例p53阳性,阳性率为89.13%;部分性葡萄胎中27例p53阳性,阳性率为79.41%;水肿性流产中3例p53阳性,阳性率为11.54%。完全性葡萄胎中0例p57阳性,阳性率为0.00%;部分性葡萄胎中30例p57阳性,阳性率为88.24%;水肿性流产中26例p57阳性,阳性率为100.00%。41例完全性葡萄胎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符合率为89.13%;31例部分性葡萄胎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符合率为91.18%;25例水肿性流产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符合率为96.15%;所有患者总符合率为91.51%,经Kappa一致性检验,2种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755,P=0.000);44例完全性葡萄胎p53、p57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符合率为95.65%;32例部分性葡萄胎p53、p57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符合率为94.12%;25例水肿性流产p53、p57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符合率为100.00%;所有患者总符合率为96.23%,经Kappa一致性检验,2种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804,P=0.000)。结论p53、p57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用于葡萄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尹海香
    • 摘要: 目的:探讨葡萄胎行清宫术+预防性化疗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葡萄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对照组、研究组为其组名,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清宫术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进行预防性化疗。观察两组患者阴道异常流血比例、月经规律比例、症状转移发生率、不同时间HCG水平正常比例、恶变比例等,同时观察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除症状转移发生率组间无明显差异外,研究组阴道异常流血比例、月经规律比例、不同时间HCG水平正常比例、恶变比例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共2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经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未对化疗产生不良影响。结论:对葡萄胎(高风险因素)患者实施清宫术+预防性化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预后,降低恶变几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王青娟; 黄秀峰; 梁茜
    • 摘要: 目的:探讨葡萄胎的超声诊断效果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87例葡萄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通过对比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计算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本组87例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葡萄胎,其中完全性葡萄胎占比48.28%(42/87),部分性葡萄胎占比51.72%(45/87)。超声诊断结果显示84例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6.55%(84/87),本组误诊3例中2例属于过期性流产,1例属于不完全流产。结论:彩超对葡萄胎的诊断展现出较高特异性,但对于缺乏典型声像图表现的患者易导致误诊,临床诊断需结合患者血HCG水平作进一步综合诊断。
    • 万颜凯; 张世豪; 钱坤
    • 摘要: 目的:探讨葡萄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东莞市企石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和东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150例病理诊断为葡萄胎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恶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50例患者中,完全性葡萄胎葡萄胎总例数的76.0%,部分性葡萄胎占24.0%.葡萄胎的恶变与年龄、妊娠次数、既往葡萄胎史、葡萄胎清宫后血清hCG呈对数下降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35岁、妊娠次数、既往葡萄胎史均是影响葡萄胎恶变的危险因素,葡萄胎清宫后血清hCG呈对数下降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东莞地区近年来葡萄胎类型的分布仍以完全性葡萄胎为主;年龄≥35岁、妊娠次数、既往葡萄胎史及清宫后血清hCG呈对数下降均是影响葡萄胎恶变进展的相关因素,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 杨扬
    • 摘要: 本文对妊娠早期阴道流血的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阐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