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5A06铝合金

5A06铝合金

5A06铝合金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94644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材料工程、精密成形工程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8年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轻金属分会工业铝型材大型专题讲座及技术交流会、全国第十三届轻合金加工学术交流会等;5A06铝合金的相关文献由388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永超、张伟、田志杰等。

5A06铝合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4644 占比:99.96%

总计:294766篇

5A06铝合金—发文趋势图

5A06铝合金

-研究学者

  • 徐永超
  • 张伟
  • 田志杰
  • 苑世剑
  • 张昊
  • 张红霞
  • 张辉
  • 杨立军
  • 汪兴均
  • 沈显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振豪; 赵丕峰; 苗鑫; 姚尚君; 陈思杰
    • 摘要: 采用Al-Cu-Si-Ni非晶箔作为中间层,在氩气保护下对5A06铝合金进行瞬时液相扩散焊,焊接时间为10min,焊接压力为2.5MPa,研究了焊接温度(550~590°C)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中间层降熔元素铜、硅、镍的扩散,减少焊缝组织中脆性相的生成,从而提高接头的抗拉强度,但焊接温度为590°C时,接头抗拉强度下降;在试验条件下连接5A06铝合金的最佳焊接温度为580°C,此时中间层降熔元素与母材间扩散充分,接头连接界面模糊,接头质量较好,焊缝中心硬度最低,为76.5HV,抗拉强度最大,达到239MPa,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 刘莉; 姜建堂; 贺琼瑶; 赵运强; 甄良
    • 摘要: 目的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表征等手段研究预加载方向和双向加载对5A06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沿轧制方向(RD)和垂直于轧制方向(TD)施加预变形,然后沿RD进行拉伸试验,对比研究预加载方向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双向拉伸试验研究合金在双向加载时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预加载和双向加载条件下典型试样内的位错组态,分析加载路径对位错组态的影响。结果预加载使5A06铝合金的屈服强度提高,伸长率下降。与RD预加载相比,TD预加载对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的影响更小,TD预加载试样的抗拉强度更高。不同预加载方向下试样的位错组态不同:预加载与二次加载方向一致会使位错沿单一方向塞积;预加载与二次加载方向垂直时会出现平行位错列交错缠结现象。双向加载时,不同加载比例下合金的应力-应变关系不同,加载比例越接近等比例双向拉伸情况,加工硬化系数越大,在等比例双轴拉伸时达到最大。在应力状态从单拉状态变化到等双拉状态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屈服点间隔不同,在等比例双轴拉伸时达到最大,在单向拉伸时最小。对于不同加载比例的试样,其位错密度随中心区应变量的增大而增大。结论预加载方向会显著影响5A06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位错组态。不同比例的双向加载会影响5A06铝合金的应力-应变关系。
    • 梁明辉; 吴向清; 谢发勤; 李正; 何鹏; 贺栋栋; 王少青
    • 摘要: 目的研究阳极氧化铝合金/1Cr18Ni9Ti不锈钢偶接的电偶腐蚀机理及Cl^(-)浓度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为铝合金在不同服役环境中的腐蚀与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电偶腐蚀实验,在不同Cl^(-)浓度下偶接阳极氧化5A06铝合金和1Cr18Ni9Ti不锈钢,根据腐蚀电流的变化规律分析、表面腐蚀形貌与成分的表征、并结合电化学测试,分析了Cl^(-)浓度对阳极氧化5A06铝合金的电偶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电偶电流呈现锯齿状波动,总体表现为由高到低逐渐趋于稳定。电偶电流随着Cl^(-)质量分数的变化表现为3.5%>5%>2%>6.5%>8%>0.5%,且当Cl^(-)质量分数为3.5%时电偶电流最大为16.56μA/cm^(2)。结论电偶腐蚀过程中5A06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的腐蚀产物对点蚀坑产生堵塞,阻碍了溶液中Cl^(-)进一步和基体发生反应,阳极氧化膜表现为破坏—修复—破坏的循环往复过程;溶液中Cl^(-)既可以促进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溶解,增加铝合金电偶腐蚀的敏感性,也会降低溶液中溶解氧的浓度从而抑制阳极反应发生。当Cl^(-)质量分数3.5%时其抑制反应作用大于促进溶解作用,因此电偶腐蚀速率随着Cl^(-)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 王会霞; 孙瑞; 王军; 张亮; 胡博超
    • 摘要: 为了避免铝合金焊接接头软化,提升接头力学性能,采用FSW对5A06铝合金进行对接试验,在转速为1 200 r/min、焊速为150 mm/min的条件下,将焊接接头加工成一定尺寸的金相试样和拉伸试样,研究深冷处理时间对5A0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显微组织观察试验、显微硬度试验和拉伸试验等方法,对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具有细化晶粒、促进析出相析出的作用,提高了接头力学性能;经过12 h深冷处理后,接头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385.3 MPa和17.2%,与未经深冷处理的接头相比,分别提高了7.4%和23.7%。因此,深冷处理可以有效提升铝合金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为其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 姚尚坤; 冯曰海; 黄俊; 王立新; 赵斌彬
    • 摘要: 针对5A06铝合金薄壁油箱焊缝形式多样、焊接效率低、难以实现焊接自动化等问题,采用AC-CMT、CMT、P-MIG和CMT+P四种GMAW工艺进行试验,并对比研究了四种工艺下的焊缝成形特征、气孔分布、显微组织和接头性能。结果表明,P-MIG接头的正面余高最小,熔透时所需热输入最低,焊缝纵截面和横截面观察区域内尺寸为10~100μm的气孔数量均最少;四种工艺接头焊缝区的显微组织均由α-Al基体和β-Al3Mg2析出相构成,相较于AC-CMT与CMT工艺,P-MIG与CMT+P接头焊缝区晶粒尺寸较大,热影响区宽度较宽;P-MIG接头抗拉强度最高(318 MPa),为母材的89.1%,且接头弯曲到180°时未开裂;P-MIG和AC-CMT拉伸断口无气孔,CMT与CMT+P接头拉伸与弯曲断口均可明显观察到较多气孔。综合比较,气孔最少、抗拉强度最高和弯曲性能较好的PMIG工艺更加适合5A06铝合金薄壁油箱的机器人自动化焊接。
    • 杜亮; 贾志欣
    • 摘要: 5A06铝合金薄板拼接是目前焊接方面难度较大的焊接项目,如何能控制好变形,焊出质量好的焊接接头,选用合理的焊接方式方法起到关键作用.通过介绍薄板焊接专机配合TIG铝合金自动化拼接技术、特点及焊接注意事项,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 李小欣; 郑延召; 徐仲勋; 王晓贞
    • 摘要: 采用搅拌摩擦焊工艺对10 mm厚的5 A06铝合金板进行焊接,研究了搅拌头转速(150~400 r/min)、焊接速度(50~200 mm/min)对接头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焊接均可获得无宏观缺陷且成形良好的搅拌摩擦焊接头;接头焊核区晶粒细小、组织均匀,热机影响区晶粒相比焊核区的粗大,当搅拌头转速为400 r/min、焊接速度为50 mm/min时,接头焊核区和热机影响区的组织明显粗大;当焊接热输入特征值,即焊接速度与搅拌头转速的比值在0.3~0.5 mm/r时,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与母材相当,其抗拉强度最高可达381 MPa,断后伸长率可达25.4%;接头焊核区硬度最高,热影响区硬度最低,当搅拌头转速为250 r/min、焊接速度为100 mm/min时,焊核区硬度较高.
    • 李刚; 张海英; 杨俊; 廖江海
    • 摘要: 设计了5A06铝合金钨极氩弧焊(TIG)搭接试验件两类,并通过试验获得了不同厚度和宽度的5A06铝合金TIG焊搭接接头的拉伸和剪切力学性能.试验表明,5A06铝合金TIG焊搭接接头的拉伸和剪切强度随板厚增加而明显降低.其中,2mm厚试验件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分别达到了母材抗拉和剪切强度的67%和73.5%.采用扫描电镜对不同受力状态试验件的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对比其形貌特点发现,拉伸试验件的焊缝韧性较好.本文的研究结果对5A06铝合金TIG焊接结构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和重要参考.
    • 徐秋发; 李东东; 李阿妮; 李煦; 谷胜民; 齐昊帧
    • 摘要: 针对5A06铝合金锻件阳极氧化表面出现的异常条纹,从宏观形貌、力学性能、去除氧化膜、重新阳极氧化、生产过程复查等多方面进行了观察与试验.证明了异常条纹实质是由锻件在锻造过程产生的变形痕迹;异常条纹对5A06铝合金锻件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确定了异常条纹对整个产品的可靠性无影响,只是影响产品外观.该工作为车间后续处理铝合金锻件产品异常条纹的现象提供了技术支撑.
    • 张伟; 苗景国
    • 摘要: 在Na2B4O7电解液中加入稀土氧化物Y_(2)O_(3)颗粒添加剂,在此电解液下对5A06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借助扫描电镜和莱卡金相显微镜等设备对膜层微观形貌、显微硬度、膜层厚度进行测试和分析,得知Y_(2)O_(3)颗粒进入膜层表面放电通道形成的微小气孔中起到封孔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稀土氧化物Y_(2)O_(3)浓度的增加,膜层厚度和粗糙度值逐渐增加,而膜层的显微硬度先增加后降低,当稀土氧化物Y_(2)O_(3)浓度为10g/L时,膜层硬度最高达HV939,添加氧化物Y_(2)O_(3)为10g/L的试样磨损3000转后质量损失相对较小,较基体磨损质量大约减少了0.026g。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