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错构瘤

错构瘤

错构瘤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83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352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第二届血管和浅表器官国际超声研讨会等;错构瘤的相关文献由251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春德、马振宇、张玉琪等。

错构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5 占比:99.0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84%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12%

总计:833篇

错构瘤—发文趋势图

错构瘤

-研究学者

  • 李春德
  • 马振宇
  • 张玉琪
  • 罗世祺
  • 司徒红林
  • 张建兴
  • 沈嫱
  • 王瑜
  • 甲戈
  • 蔡丽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恬; 王彬; 王劲松; 罗曼; 赵有财; 黄文斌
    • 摘要: 分析1例胰腺错构瘤(pancreatic hamartomas,P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患者为女性,62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6个月余而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颈部有1个实性占位,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而行肿瘤切除术。大体上,肿瘤呈实性结节,与周围胰腺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灰红色。组织学上,肿瘤与周围胰腺组织界限清楚,但无包膜。肿瘤由分化成熟的腺泡、导管和胰岛杂乱无章地分布于致密的梭形增生的间质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导管上皮和腺泡表达CK、CK8/18,其间可夹杂少量CgA和Syn阳性表达的神经内分泌细胞;间质梭形细胞表达vimentin和CD34,不表达CD117、CD99、SMA、Bcl-2、S100和Desmin;Ki-67增殖指数约2%。大多数导管周围同心圆结构的弹力纤维断裂或缺失。PH是一种少见的胰腺非肿瘤性病变,术前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明确诊断需要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
    • 谢刚; 李康
    • 摘要: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不同病理类型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脾脏错构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文献报道有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的脾脏错构瘤共125例,按组织病理学分为红髓型(109例)、白髓型(2例)、纤维型(6例)和混合型(8例),本例为红髓型。脾脏错构瘤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脂肪及钙化少见;MR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纤维型呈低信号、其余类型呈高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红髓型及混合型动脉期呈不均匀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白髓型呈轻度强化,纤维型呈延迟性强化。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脾脏错构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 王倩; 王艺璇; 马斌
    • 摘要: 孕妇33岁,孕37+5周;既往孕1产0,否认家族肿瘤史,孕18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及唐氏筛查未见明显异常。胎儿超声:胎儿顶先露,胎儿颅脑、脊柱、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胎心律规律,心率151次/分;于胎儿右手拇指旁探及29 mm×29mm×28mm不均匀等回声,轮廓规则,边界清晰,经由高回声蒂与右手拇指相连,CDFI见蒂内细条状血流信号,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A)。
    • 付建; 匡远黎
    • 摘要: 脾脏的原发肿瘤有血管瘤、肉瘤、错构瘤、脂肪瘤、内皮瘤等,临床少见,脾血管瘤更加少见,据临床报道其尸检发现率为0.3%~14%[1]。病理上将脾血管瘤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脾脏海绵状血管瘤来源于脾血管组织,可以单发或者多发,肿瘤常较小也可呈弥漫型,有时可以侵犯到整个脾脏[2]。临床上脾血管瘤少见,由血管瘤出血、坏死、液化所致的脾囊肿破裂出血更加罕见。本科曾收治1例脾脏海绵状血管瘤囊性变合并破裂出血,现报道如下。
    • 赵军杰; 支秋丽; 谢一平
    • 摘要: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spleen,SAN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非肿瘤性病变,仅占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1.68%[1]。该病由Martel等于2004年正式命名,由于临床罕见且缺乏特异症状,术前往往被误诊为血管瘤、血管肉瘤、错构瘤等病变[2]。本次研究对9例经病理学证实为SAN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刘浩雷; 李文韬; 曹伟云; 向毅
    • 摘要: 目的 探讨良性肺结节误诊为恶性肺结节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术前误诊的良性肺结节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因体检发现肺结节而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肺结节。病理学类型依次为结核性肉芽肿10例,错构瘤6例,炎性结节4例,纤维增生或瘢痕3例,非结核性肉芽肿、硬化性肺细胞瘤各2例,肺隐球菌病、肺曲霉菌病、机化性肺炎、炎性假瘤各1例。被误诊的良性肺结节以实性结节为主,有29例(93.5%);多分布于上叶,有17例(54.8%);大部分肺结节直径≥10 mm,有23例(74.2%);且形态不规则23例(74.2%)。结论 对于怀疑为恶性肺结节的患者术前可完善PET/CT检查和结核筛查,必要时可行肺穿刺活检,同时加强多学科联合诊治,有助于降低误诊率。
    • 张秋秋; 罗浩; 刘学彬
    • 摘要: 患者女,21岁,因“发现左肾占位8+年”就诊。既往史:10年前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史,5年前右腓骨骨折手术史,有输血史,余无特殊。自诉8+年前经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左肾上极占位,后多次于本院随访检查,近3次CT检查分别提示:①左肾上极见一直径约0.8 cm不强化低密度影(图1A),考虑左肾上极囊肿;②左肾上极见一直径约1.0 cm低密度结节影,其内似可见脂肪密度影,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图1B),考虑错构瘤可能性大;③左肾上极见一直径约2.9 cm低密度结节影,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消退(图1C),病灶体积较前片明显增大,考虑肾癌可能。
    • 刘文政; 潘永杰
    • 摘要: 错构瘤临床上发生在鼻腔的较少见,尤其是新生儿更为罕见,现就本科收治的1例新生儿鼻腔错构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出生6 d,因“出生即发现右鼻腔肿物,鼻塞6 d”入院。患者出生时被发现右侧鼻腔有一肿物,突出于鼻腔外,约黄豆粒大小,伴有鼻塞。CT检查:右侧鼻腔前部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向前突出于鼻腔,直径约4.6 mm,边缘光滑,与鼻中隔前部关系密切,考虑皮样囊肿(见封二图1a-1c,箭头所示)。
    • 徐家军; 张晓金; 袁娜; 过永; 张虎
    • 摘要: Brunner腺错构瘤(Brunner’s gland hamartoma,BGH)是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黏膜下的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约占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10.6%[1]。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该病发病率低,术前仅靠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误诊率较高。现就本院诊治且有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伴间断黑便的十二指肠球部BGH,分析总结其增强CT影像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病例资料患者,男,75岁,因间断黑便1个月余入院。病程中头晕、乏力,无腹痛及恶心呕吐,曾就诊当地医院给予抑酸、止血治疗后仍有黑便,近期体重有所下降。查体:神志清楚,营养发育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腹部触之柔软,无压痛及肌紧张,肠鸣音4次/分。
    • 李秀业; 刘领; 崔健; 薛兵
    •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误诊为肺癌的PS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PSH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40、66、59岁,2例为体检时发现肺部肿物,1例因咳嗽就诊行胸部CT检查发现肺结节.术前均临床诊断为肺癌且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PSH.3例随访至今均健在且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PSH临床少见,术前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需术后病理确诊.临床医生要提高对PSH的警惕性,熟知其影像学特点,拓宽诊断思维,以提高对PSH的认识,从而避免或减少误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