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电相互作用

静电相互作用

静电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24955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膜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分析化学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年度交流暨研讨会、2009第八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湘潭)研讨会、第六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等;静电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献由388位作者贡献,包括高保娇、姚善泾、林东强等。

静电相互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4955 占比:99.90%

总计:125078篇

静电相互作用—发文趋势图

静电相互作用

-研究学者

  • 高保娇
  • 姚善泾
  • 林东强
  • 邵嘉慧
  • 何义亮
  • 王来欢
  • 安富强
  • 李延斌
  • 杨柏
  • 万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伟辉; 古菊
    • 摘要: 通过双重氧化法从针叶材纸浆、微晶纤维素、棉秸秆和蔗渣中提取制备得到纳米纤维素(NCC),不同来源NCC的粒径、结晶度和补强效果虽略有差异,但差异较小,四种NCC均为纤维素I型,其中针叶材纸浆NCC的产率最佳;4种NCC的加入均很好地改善了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NCC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通过FTIR、SEM和Zeta电位等测试,表明CTMAB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于NCC表面;X-射线衍射表明该改性方法不影响NCC的晶型,对NCC结晶度的影响也较小。
    • 冯颜召; 吴益雄; 陈欣宏
    • 摘要: 采用非均匀成核生长法在低成本、高稳定性的硅藻土基多孔陶瓷(DBPC)上原位生长了性能优良的HKUST-1晶体。通过XRD、FTIR、SEM等手段对复合材料DBPC@HKUST-1进行了表征,验证了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同时,研究了DBPC@HKUST-1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并分析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以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DBPC@HKUST-1对MB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78.788 mg/g,吸附热力学表明,该吸附行为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因此DBPC@HKUST-1作为一种廉价的绿色吸附剂,有望成为未来工业有机染料废水处理的最佳候选材料。
    • 王欢; 赵永亮; 安星亮; 任军华; 赵春杰; 李飞寰; 姚启悦
    • 摘要: 对比研究阴离子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s,TFP)与阳离子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静电与非静电相互作用对抗氧化效果的影响。在不同溶液pH的条件下,制备银耳多糖-壳寡糖静电与非静电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图谱研究TFP-COS静电与非静电复合物的基团组成与结构区别,进一步比较复合物对OH、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静电与非静电相互作用对其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条件下,TFP与COS可通过静电与非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基团组成与晶体结构不同的复合物。对抗氧化性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在TFP-COS非静电复合物浓度范围为2~20mg/mL时,OH自由基清除率由14.24升高为32.04;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由39.63升高为60.99;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由15.48升高为22.84。同时,此浓度范围内,TFP-COS非静电复合物对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TFP、COS以及TFP-COS静电复合物。本研究可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以及TFP与COS相互作用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郭鸿波; 梁作中; 郭凯; 雷海涛; 王亚博; 张伟; 曹睿
    • 摘要: 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CO_(2)RR)可以制造燃料和增值化学品,为使用化石燃料带来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理想的解决策略,因此,开发具有高效率、高选择性的CO_(2)RR电催化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第一过渡金属配合物包括Mn,Fe,Co,Ni和Cu,均可作为CO_(2)RR电催化剂.在众多配合物中,铁卟啉化合物是研究结构-功能关系的理想模型复合物之一,因为卟啉大环化合物可以为中心金属离子提供强大而稳定的配位环境,并且可以通过引入各种官能团进行系统修饰,同时也因其在非水溶液中可以高效地催化CO_(2)转化为CO的而备受关注.然而,与非水溶液体系不同,铁卟啉在水溶液中CO_(2)RR表现出较差或中等的选择性,其原因在于当使用水作为反应介质时,竞争性析氢反应会变得严重.众所周知,使用水作为电催化反应溶剂,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可以充分提供二氧化碳还原过程中所需的质子.因此,开发水溶剂中铁卟啉CO_(2)RR电催化剂,使其在水溶液中表现出高活性高选择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带有胍基的铁卟啉化合物1以及简单的A4型铁卟啉化合物2,利用核磁共振、质谱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两种化合物在非水溶液(均相电催化)和水溶液(多相电催化)中对CO_(2)RR的电催化性质.在乙腈溶液中,铁卟啉1及铁卟啉2均能有效地将CO_(2)转化为CO,转化频率表现为1(3.9×10^(5)s^(-1))比2(1.7×10^(4)s^(-1))大一个数量级,表明了胍基在提高电催化CO_(2)RR活性方面的关键作用.更重要的是,胍基具有生物相容性,可以在pH≤7的水溶液中被质子化,因此将化合物负载在碳纳米管(CNTs)上,研究其在0.1 mol L^(-1)KHCO_(3)水溶液中催化CO_(2)RR活性,结果表明,1/CNT显示出非常高的电催化CO_(2)-CO转化选择性,法拉第效率为96%,而2/CNT仅为65%,同时1/CNT在水溶液中长时间电解的CO_(2)RR电催化效率仍然优于2/CNT.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胍基对提高铁卟啉CO_(2)RR电催化的活性和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
    • 梁宸; 陈建洋; 谢新华; 忤心军; 张波波; 徐超; 艾志录
    • 摘要: 该研究利用豌豆蛋白(pea protein isolate,PPI)与γ-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 acid,γ-PGA)静电作用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改善PPI在酸性环境下的稳定性。通过浊度、Zeta电位、相图、微观结构对可溶性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因素(pH、复合比例r、蛋白浓度)进行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条件,并对该条件下的蛋白溶解度、表面疏水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复合物的形成增大了体系的静电斥力,提高了PPI在酸性环境中的稳定性。在pH 4.5、高蛋白浓度(10.0 g/L)的条件下,质量复合比为1和2的体系形成了可溶性复合物,蛋白的溶解度和表面疏水性均显著增大(P<0.05),当质量复合比为1时,体系的乳化活性与乳化稳定性最好。
    • 龚文丽; 丁雁鸿; 张晨一; 刘琳; 姚菊明
    • 摘要: 以纤维素为原料,采用高碘酸钠氧化后接枝支化聚乙烯亚胺,制备超分子结构纤维素基吸附刑(Supramolecular amino-functionalized cellulose,SAC),并分析 SAC 去除 Co2+离子的能力,并通过 FTIR、EDS、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探究其去除机理.结果表明:SAC能快速去除Co2+离子,在1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容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吸附效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SAC对Co2+离子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SAC对Co2+最大吸附容量为52.63 mg/g;SAC对Co2+离子的高效去除效率是静电作用、配位络合及离子交换共同作用.为水体中Co2+离子的去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郑怀礼; 刘旺清; 安延严; 陈伟; 孙强; 万鑫源; 赵瑞
    • 摘要: 通过将烯丙基磺酸钠(SAS)和硅烷偶联剂接枝到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制备出新型空心玻璃微珠基吸附剂(KNH-g-PSAS)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分散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其进行了充分的表征,显示了SAS的成功接枝.此外,系统地研究了溶液的pH值,接触时间,初始浓度和温度对KNH-g-PSAS吸附阳离子染料的影响.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分别很好地描述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表明吸附是发生在吸附剂表面且均匀的单层吸附.吸附实验表明,在最佳条件下,KNH-g-PSAS对碱性品红、金胺O、结晶紫和孔雀石绿的吸附能力分别为2247.19mg/g,2317.46mg/g,2557.54mg/g,2808.98mg/g.KNH-g-PSAS具有出色的自上浮性能和回收表现.
    • 徐世杰; 赵钟; 周辉; 王颖; 王兆明; 李琦; 徐宝才
    • 摘要: 冷冻储藏延长了食品的货架期,也会降低冻藏食品的品质.食品在冷冻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品质劣变主要包括冰晶生长、汁液流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蛋白质变性等.添加抗冻剂是延缓冷冻食品劣变、保持食品品质的有效手段.糖类因其良好的抗冻效果,在冷冻食品中广泛作为抗冻剂应用.糖类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主要有保水、增稠、增筋、乳化和抗氧化等.近年来,新的抗冻糖类不断涌现,对糖类物质抗冻机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该文对这些新发现、新理论进行总结,旨在为抗冻糖类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 张馨如; 李晓丹; 郭丽萍; 黄国清; 肖军霞
    • 摘要: 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3-Chloro-2-hydroxyprop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HAT)为醚化剂对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进行改性,制备阳离子魔芋葡甘聚糖(cationic konjac glucomannan,CKGM),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aOH用量以及HAT用量对CKGM zeta电势的影响,并对CKGM的部分功能性质及其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发生静电相互作用的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55°C、反应时间为1.5 h、NaOH与KGM质量比为2:1、HAT与KGM质量比为2:1时,所得CKGM的zeta电势可达到最大值36.0 mV.与未改性KGM相比,不同电势CKGM的溶解性和乳化能力均有所提高,且当zeta电势分别为36.0 mV和23.3 mV时达到最大值78.0%和22.7%.FTIR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KGM中成功引入了-CN基团,SEM观察则表明改性后KGM颗粒的尺寸变小、表面变得皱缩.CKGM可与SPI发生静电相互作用,且当其zeta电势为36.0 mV时相互作用最为强烈.因此,利用HAT改性得到的CKGM具有良好的功能性质且能够与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发生相互作用,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聚电解质在食品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 摘要: 大多数蛋白质在细胞中执行它们的功能,而复杂的细胞环境可以影响蛋白质的静电相互作用,从而对蛋白质执行其功能造成影响,但影响可达到何种程度尚不清楚。以往研究都是针对水溶液中的蛋白质静电相互作用进行测量的,近期,我国科学家实现了在细胞内原位定量测量蛋白质静电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期刊,标题为:“Quantifying Protein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in Cells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