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凡综合征

马凡综合征

马凡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7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07169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护理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第一届中国SRS国际学术会议等;马凡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1144位作者贡献,包括伍严安、黄肖利、黄毅等。

马凡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7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7169 占比:99.67%

总计:107525篇

马凡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马凡综合征

-研究学者

  • 伍严安
  • 黄肖利
  • 黄毅
  • 陈喜军
  • 刘哲
  • 孙衍庆
  • 惠汝太
  • 曲超
  • 杨岚
  • 郭小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倪淑华; 王强; 张娟美; 房祥杰; 赵军
    • 摘要: 目的分析一先天性晶状体脱位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与相关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选取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1个先天性晶状体脱位家系和100名健康志愿者,抽取他们的外周血5 ml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先证者进行可能的致病基因的筛查,而后用Sanger测序法在其余家系成员和100位健康人上验证。生物信息学用于预测突变基因的功能效应。结果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表型为双眼晶状体向颞上方脱位,在其原纤维蛋白基因-1(fibrillin-1 gene,FBN1)第33个外显子第3965位碱基有1个A>G的杂合错义突变,此突变导致蛋白第1322位的天冬氨酸被甘氨酸取代(D1322G),这一突变也存在该家系的其他晶状体脱位患者,在其余家庭成员和100位健康人中未发现有该突变。可见,该基因突变与疾病表型完全共分离。SIFT和Polyphen-2等生物信息学预测这种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很可能是有害的。结论FBN1基因c.3965A>G(p.D1322G)是该先天性晶状体脱位家系的致病突变,这是首次在国内发现的致病基因突变。
    • 李芷晴; 俞冰; 蔡泽宇; 王迎宝; 张煦; 周彪; 方晓红; 于芳; 付毅; 孙金鹏; 李伟; 孔炜
    • 摘要: 目的:探究柚皮素对马凡综合征胸主动脉瘤的作用。方法:对马凡综合征模型Fbn1^(C1039G/+)小鼠进行柚皮素灌胃,观察柚皮素对小鼠胸主动脉瘤形成的影响,并在体外利用生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子力显微镜、同位素标记配体-受体结合等技术探究柚皮素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Fbn1^(C1039G/+)小鼠予以柚皮素长期预防性给药(6~26周)或治疗性给药(20~26周)均显著抑制小鼠胸主动脉瘤的扩张和弹力板的断裂。同时,柚皮素喂养可降低小鼠血管壁Smad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ing kinase 1/2,ERK1/2)的磷酸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9的表达与活性。机制上,柚皮素处理降低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受体1(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下游Gq蛋白介导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和ERK1/2的磷酸化、钙离子信号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NFAT)信号,同时柚皮素可降低AngⅡ引起的AT1受体内化及β-抑制蛋白-2与AT1受体的结合,并拮抗与AT1的配体-受体结合;柚皮素可以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下游基因的表达,并显著降低Fbn1^(C1039G/+)小鼠血浆中过高的TGF-β水平。血小板是体内TGF-β的主要储存细胞,而柚皮素处理可以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激活,减轻Fbn1^(C1039G/+)小鼠的血小板活化程度,并降低血小板分泌TGF-β的水平。结论:柚皮素可能通过抑制AT1受体信号及减少TGF-β产生从而抑制马凡综合征胸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
    • 王湘; 李刚; 马琼; 庄贤勉; 王尧; 张锐
    • 摘要: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合并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案、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MFS合并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42例纳入分析的MFS合并AD患者中,住院死亡3例,出院39例患者,随访(59±11)个月,其中5例患者实施了二次胸腹主动脉替换术(thoracic and abdominal aortic replacement,TAAR)手术。结论MFS合并AD患者情况多变,外科手术方案应以Bentall+Sun为主,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时应同期或分期行TAAR;MFS合并A型AD患者在接受Bentall+Sun手术治疗后,降主动脉易扩张形成胸腹主动脉瘤,部分患者需要行再次TAAR。
    • 冯子阳; 查占山; 周载鑫; 唐河山; 余咏潮; 钱宝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在治疗马凡综合征(MFS)患者术后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PE,隔日1次,共置换3次.于置换前后监测血小板(PL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尿素氮(BUN)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vWF:Ag)和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ADAMTS13)抗体共7个指标,并监测治疗过程中凝血象(PT、TT、APTT)的变化.结果 经过3次PE治疗后,患者的LDH、TBil、vWF:Ag和ADAMTS13抗体均显著下降;PLT计数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Cr和BUN总体下降并接近正常范围;凝血指标在血浆置换过程中监测平稳.结论 PE治疗MFS患者术后并发TTP安全有效,早期诊断并及时行PE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 高侠; 叶晓琴
    •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基因突变致马凡综合征临床及基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新生儿马凡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检测结果.基因检测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并以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儿,男性,新生儿,因生后发现蜘蛛指(趾)伴口周发绀10 h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患儿体貌特征:上部/下部=1.3臂展/身高=1.02,有蜘蛛指,腕部过度屈曲,眼裂下斜,颧骨发育不全,耳大,鸡胸、脊柱后凸,髋臼内陷,拇指征阳性.心脏异常,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半叶冗长,房间隔局部呈瘤样改变,二尖瓣、三尖瓣中等量返流.基因测序显示存在FBN1基因突变,变异c.3331T>C,p.Cys1111Arg,杂合,染色体位置位于Chr15(GRCh37);g.48780316A>G;其父母亲该位点均为正常基因型.结论: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可确诊由c.3331T>C,p.Cys1111Arg,杂合,染色体位置位于Chr15(GRCh37);g.48780316A>G突变FBN1基因致病.
    • 吴淑燕; 陈乐; 韩凤珍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马凡综合征(MFS)孕妇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共收治12例中晚期妊娠合并MFS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初产妇和经产妇各占50%,身高171.33 ±5.28 cm,主动脉根部Z评分:7.84 ±3.17分.12例患者中7例(58.3%)并发主动脉夹层,其中5例为Stanford A型,2例为Stanford B型,4例并发主动脉瘤样扩张,1例无心血管合并症.4例并发Stanford A型夹层孕晚期患者进行剖宫产同时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1例并发Stanford A型夹层孕中期患者妊娠期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2例Stanford B型夹层患者进行剖宫产分娩后,其中1例进展为Stanford A型夹层,紧急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4例合并主动脉瘤样扩张和1例无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孕晚期分娩,母儿结局良好.12例中仅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孕母并发多器官衰竭死亡,2例中孕期并发主动脉夹层的胎儿丢失,其余母儿预后良好.结论:妊娠合并MFS患者经早期识别并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及个体化处理,多数母儿结局良好.当并发主动脉夹层时病情凶险,但在多学科协作和及时合理的心脏外科手术干预下,可以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 梁水美; 刘丽丽; 邱向东; 刘金秀
    • 摘要: 目的 对1 例不明原因生长发育过快及心脏畸形的患儿进行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分析.方法 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全外显子筛出的可疑致病基因的变异位点进行验证,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功能预测分析.结果 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在FBN1基因的第48外显子上存在c.5846_5848delATA(p.N1949del)缺失变异,Sanger结果显示,其双亲正常,属于新发变异,经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该变异具有致病性,结合临床表型确诊为马凡综合征.结论 本研究结果增加了中国人马凡综合征人群数据库,同时也扩展了马凡综合征的变异谱;全外显子测序有助于罕见病的研究.
    • 杨仕静
    • 摘要: 目的:分析一例马凡综合征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年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0年11月04日收治的一例马凡综合征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年轻患者,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对症护理能提高护理效果,稳定病情、达到远期疗效机制.结论:马凡综合征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对症护理能提高护理效果,稳定病情、达到远期疗效机制,值得推广应用.
    • 王超杰; 彭继海; 张文倩; 何杰; 陈广田; 郭海江; 黄劲松; 范小平
    • 摘要: 目的通过影像学随访分析马凡综合征并发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象鼻”支架置入术后的降主动脉重建变化的规律。方法共纳入2015年1月到2019年8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诊断为马凡综合征并发A型主动脉夹层且行全弓置换联合“象鼻”支架置入的患者27例,年龄(29.56±7.87)岁,分为急性组(19例)及亚急性/慢性组(8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资料,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之后的每年进行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价。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率100%,术后随访时间为(24.5±16.0)个月。急性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降主动脉支架覆盖区呈现出真腔扩大(P0.05),在之后的随访中,主动脉直径、真腔与假腔保持稳定;在降主动脉无支架覆盖区,术后真假腔及总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的随访过程中,各平面主动脉直径及真腔均有增大(P0.05),并且在术后随访中,也保持稳定。术后主动脉假腔完全血栓化在急性组与亚急性/慢性组胸段可达到72.2%和75%,而在腹主动脉层面仅有10.5%和62.5%。结论全弓置换联合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并发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有利于促进支架段血栓化形成,促进胸段重建稳定,维持术后近中期各层面主动脉直径及真、假腔直径的稳定。
    • 俞波; 张婷; 刘振华; 陈涛
    • 摘要: 马凡(Marfan)综合征是公认的主动脉夹层风险因素,与Marfan综合征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主动脉夹层)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妊娠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并发症,从而显著增加Marfan综合征并发主动脉夹层的风险.当前,对于Marfan综合征患者妊娠并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争议,尤其是预防性主动脉根部修复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意见不一.本文主要就Marfan综合征患者妊娠并发主动脉夹层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