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密度封装

高密度封装

高密度封装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工业经济、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88304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覆铜板资讯、印制电路资讯、现代表面贴装资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2004春季国际PCB技术/信息论坛、第十一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会议等;高密度封装的相关文献由22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忆、梁新夫、王津等。

高密度封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8304 占比:99.95%

总计:188399篇

高密度封装—发文趋势图

高密度封装

-研究学者

  • 李忆
  • 梁新夫
  • 王津
  • 胡跃明
  • 郁科锋
  • 陈灵芝
  • 高红霞
  • 鲜飞
  • 石磊
  • 陶玉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进; 邵志锋; 邱松; 沈伟; 潘旭麒
    • 摘要: 随着半导体封装密度的提高,FBGA等单面封装形式被广泛采用。在这些封装中,由于其非对称结构容易发生翘曲,且大面积封装基板也越来越薄,降低翘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减少单面封装的翘曲,有报道称,通过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降低封装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来降低成型收缩率是有效的。然而,要保持环氧塑封料的高流动性并大幅降低成型收缩率是很困难的。将固化收缩率引入热粘弹性分析技术,明确了BGA封装翘曲的发生机制,采用降低高温弯曲模量的方法可以设计出具有低粘度、高流动性和低翘曲的环氧塑封料。
    • 宣慧; 于政; 吴华; 丁万春; 高国华
    • 摘要: 针对传统模型存在较大分析误差的问题,提出高密度封装中互连结构差分串扰建模与分析.在对互连结构差分传输线耦合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四线差分结构串扰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互连结构差分串扰中的电阻、电容以及电感进行等效分析,解决高密度封装中互连结构差分串扰问题.经试验证明,此次建立模型平均误差为0.042,满足抑制高密度封装中互连结构差分串扰问题的精度需求.
    • 沈永衡
    • 摘要: 近阶段高密度封装速度非常迅速,在这种情况下失效分析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在现实角度来讲使用常规失效分析方案很难符合密度封装需求,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分析方案和手法。本文对成像技术和 x 射线以及失效分析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高密度封装具有的整体优势。
    • 张磊; 王健
    • 摘要: 封装是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管芯的环境载体,提供了信息交互、电源供给、散热与结构强度.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发展,管脚数目越来越多、频率逐年翻番,只有采用管脚集成度更高、速率更快的倒装焊封装技术,才能满足设计要求.本文从版图布局开始,对重布线层设计、柱下金属层的加工、基板设计,以及与流片厂商、封装厂商数据交互,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对倒装焊封装设计有需求的项目提供了参考意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摘要: 伍尔特电子推出的Mag I^3C VDRM是Mag I^3C电源模块产品系列中的一款全新直流/直流电压转换器,采用T0263-7EP封装。转换器的输入电压范围为6至42V,可从9V、12V或24V工业总线进行转换。
    • 摘要: 中科芯(58所)第一届检测技术研讨会拟定于2017年6月下旬在江苏无锡召开,特向广大检测工作者征集论文。征文内容如下:1)宇航集成电路可靠性检测评价方法;2)军用高密度封装集成电路的可靠性评价方法;3)微系统组建(板卡、模块、KGD)可靠性验证方法;4)军用塑封集成电路叮靠性检测新方法探讨;5)电子产品静电损伤及对策;6)DPA技术与方法;7)大规模集成电路任各种应力或非应力条件下的失效模式、机理及对策;8)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 余元
    • 摘要: 如今IC器件的封装集成度越来越高,芯片的封装朝着小间距、高密度的方向发展.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胶来实现高密度、高稳定性的倒装封装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从国内外专利申请量、申请人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总结了在倒装封装用各向异性导电胶领域的国际、国内专利申请分布情况,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路线进行了梳理.
    • 摘要: 英国Pickering公司携最新PXI开关与程控电阻模块亮相PXI Show中国,PXI Show 2016中国活动于8月11日在西安、8月16日在武汉两地分别举行。本次展示产品包括Pickering公司PXI通用继电器模块、可编程电阻模块、射频与微波开关模块等。
    • 徐利; 曹坤; 李思其; 王子良
    • 摘要: 基于高温共烧陶瓷(HTCC)工艺,研制了一款32根引脚方形扁平无引线封装(CQFN)型微波外壳,外形尺寸仅为5mm×5mm×1.4mm。该外壳采用侧面挂孔的方式实现微波信号从基板底部到外壳内部带状线和键合区微带线的传输,底部增加了密集阵列接地过孔以消除高密度引脚间的耦合。对制作的外壳进行了微波性能测试,在C波段内的插入损耗小于0.5dB,驻波比小于1.3,隔离度大于30dB。该小型化表贴陶瓷外壳适用于C波段的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的高品质气密封装,且便于批量化生产。
    • 尹周平; 陶波; 熊有伦
    • 摘要: 针对超薄高密度芯片倒装键合,我们在超薄芯片的表面作用机理与高效剥离、基于飞行视觉的多自由度高精对准与高效贴片、键合界面接触电阻的建模计算及精确控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主要创新工作包括:(1)揭示了微薄芯片拾取过程中剥离与碎裂的竞争行为及其影响机理,发明了基于串并联混合机构的四自由度贴片装置及其力/位控制方法,实现了超薄芯片的无损拾取和多自由度高效高精贴片;(2)发明了基于多反射镜的飞行视觉定位装置,提出了多自由度调平、图像质量改善与超分辨率重建等图像处理方法,实现了高精快速定位;(3)揭示了超薄芯片倒装键合界面形成机理,发现了导电胶倒装键合中接触电阻“弯曲效应”,提出了键合压力、温度、基板张力等协同控制方法及装置;(4)研制了基于各向异性导电胶倒装热压焊工艺的高密度芯片倒装键合原型机,实现了最大芯片尺寸5 mm ×5 mm、芯片间距15μm的高密度芯片封装。%For ultra-thin high-density flip-chip bonding , great achievements , including ultra-thin chips'surfac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peeling , flying vision based precise alignment and efficient mounting , modeling , calculating and control of interface contact resistance , have been made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Major innovations in-cluded: ( 1 ) revealing a modest pickup chip peeling and chipping process and its impact on the competitive behavior of the mechanism , and inventing a series-par-allel hybrid mechanism based on four degrees of free-dom patch device and force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to achieve a ultra-thin chips lossless efficient pick and multi-DOF high precision SMD; ( 2 ) inventing a flight vis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vision mirror positioning device, proposing a multi-degree of freedom leveling , image quality improving and super-resolution recon-struction of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o achieve a high-precision rapid positioning; ( 3 ) revealing a slim flip-chip bonding interface formation mechanism , discove-ring the conductive adhesive flip-chip bonding in con-tact resistance “bending effect”, put forwarding the bonding pressure , temperature , substrate tension coop-erativ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4 ) based on ACF ( 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 flip hot welding , developing a high-density flip-chip bonding apparatus prototype , based on which , the flip-chip bonding for high-density chips with maximum chip size 5mm × 5mm, pitch 15μm, is achieved.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