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鱼腥草

鱼腥草

鱼腥草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97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9篇、会议论文64篇、专利文献26038篇;相关期刊946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成药、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61种,包括福建省第九届猪病学术研讨会、第一届中国(湖南)富硒食品研讨会、全国第六届(2015)侗族医药学术研讨会暨侗族医药理论培训会等;鱼腥草的相关文献由5199位作者贡献,包括伍贤进、仇萍、钟军等。

鱼腥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9 占比:7.44%

会议论文>

论文:64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26038 占比:92.33%

总计:28201篇

鱼腥草—发文趋势图

鱼腥草

-研究学者

  • 伍贤进
  • 仇萍
  • 钟军
  • 熊兴耀
  • 吴卫
  • 吴飞驰
  • 曾维军
  • 张俭
  • 李敏
  • 郑有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娜娜; 王盼盼; 冯佳楠
    • 摘要: 列当属杂草对新疆地区的加工番茄、向日葵、西甜瓜等经济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为促进列当种子“自杀发芽”物质的化学合成,本研究探索了鱼腥草叶片甲醇浸提液对两种列当种子萌发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鱼腥草对列当种子的萌发刺激作用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不同产地的鱼腥草对两种列当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广西产鱼腥草的甲醇提取物在浓度为3570.000μg·mL^(-1)时,瓜列当种子的发芽率最高(65.38%);四川产鱼腥草甲醇提取物则是在浓度为8.925μg·mL^(-1)时,瓜列当种子的发芽率最高(89.18%)。广西产鱼腥草在浓度为0.450μg·mL^(-1)时,向日葵列当种子的发芽率最高(85.39%);四川产鱼腥草在浓度为8.925μg·mL^(-1)时,向日葵列当种子的发芽率最高(77.57%)。综合分析表明鱼腥草可以作为诱捕植物诱导瓜列当和向日葵列当种子“自杀式萌发”。
    • 吴正卓; 刘桂华; 范成五; 吴科堰; 秦松
    • 摘要: 【目的】探明不同生态型鱼腥草对Cd胁迫的响应及适应策略,为研究Cd胁迫伤害植物机理及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阳市乌当区、安顺市平坝区及毕节市七星关区3个典型主产区的鱼腥草为材料,采用砂培盆栽试验方式,进行CdCl_(2)浓度分别为0(CK)、0.25、0.5、1.0、2.0及5.0 mg/kg的Cd胁迫60 d培养试验,分析鱼腥草生长情况、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当Cd胁迫浓度为5.0 mg/kg时,贵阳市乌当区、安顺市平坝区及毕节市七星关区鱼腥草地上部、地下部鲜重和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地上部鲜重分别降低40.97%、38.85%、38.15%,地下部鲜重分别降低26.54%、317.93%、28.64%,生物量分别降低33.19%、29.13%、33.13%;Cd胁迫处理的根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3种生态型鱼腥草抗氧化酶SOD、POD活性随Cd胁迫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CAT的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叶片SPAD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在5.0 mg/kg处理下显著降低,幅度为14.56%~52.20%。【结论】3种生态型鱼腥草对Cd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抗性表现为平坝产地>七星关产地>乌当产地。
    • 李丽; 杨傅嵩; 郎闯; 郑琳昕; 肖佳伟; 张博
    • 摘要: 探明土壤间种的化感规律,为鱼腥草引入北方地区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做出理论基础研究。采用室内培养皿滤纸法,用一定浓度梯度的鱼腥草浸提液(0%、20%、40%、60%、80%)处理北方粮食作物小麦种子,并使其萌发。分析幼苗中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鲜重、株高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初步探讨鱼腥草对小麦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株高、鲜重产生促进作用,并分别在40%、60%、20%时达到最大值。浸提液对叶绿素呈现为先促进,后抑制,高浓度促进的趋势,并在80%浓度下达到最大值。丙二醇受到浸提液的影响呈现抑制,整体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在降低。鱼腥草浸提液中含有化感促进与抑制物质,且暗示了鱼腥草与小麦存在化感影响,为鱼腥草与小麦的间种提供了理论数据与技术支持。
    • 麦馨允; 刘彩华; 韦兰洁; 牛俊乐; 赖桂珍
    • 摘要: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提取鱼腥草黄酮,通过正交设计优化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黄酮提取过程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吐温20添加量1 g/L、提取温度80°C、乙醇浓度50%、料液比1∶40 g/mL、提取时间60 min,黄酮得率达到2.59%。此外,50°C~80°C时,提高温度能促进黄酮的浸出,95°C时会发生黄酮热降解;吐温20能提高黄酮的浸出量,但这种提高在高温下会被削弱;对动力学试验数据拟合得到吐温20辅助提取鱼腥草黄酮动力学模型为-1.25×10^(-4)×T^(2)+2.07×10^(-2)×T-3.80×10^(-1)-C/-1.25×10^(-4)×T^(2)+2.07×10^(-2)×T-3.80×10^(-1)=6/π^(2)×{exp-[-π^(2)×2.76×10^(-9)×T^(2)+(-4.08×10^(-7)×T+1.92×10^(-5)/×t]},可用于鱼腥草黄酮提取的工艺优化。
    • 李世平
    • 摘要: 鱼腥草乃一味中药,最早见于南宋王介所撰《履馋岩本草》。在《本草纲目》中,正名为蕺(jí)。“戢,聚也”,其根修长,蜿蜒丛聚,也称“蕺儿根”,后讹传作“侧耳根”。久之,黔地方言念为“折耳根”。宋人王十朋曾作《采蕺》,云“陟彼越山,言采其蕺。我思古人,中心悒悒……厥草匪甘,厥蔬匪香。维其味之,岂曰嗜之。”并于诗前注曰:“采蕺,思越王也。越有山,名蕺。蕺,蔬类也,王所嗜焉。予尝登是山,故作是诗以思之。”蕺与越王,传说有二。
    • 王庆; 王华磊; 李丹丹; 杜忠友; 宫杰芳; 李永先
    • 摘要: 鱼腥草作为食药两用植物,已在贵州各地被广泛人工栽培。结合贵州省各地区鱼腥草栽培研究成果和推广经验,总结出食药两用鱼腥草从地块选择整理、种子或种茎准备、种植方式、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方面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进一步为贵州地区鱼腥草规范化栽培、助力鱼腥草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 武营雪; 康帅; 刘静; 戴忠; 马双成
    •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鱼腥草中马兜铃内酰胺AⅡ、马兜铃内酰胺FⅠ和马兜铃内酰胺BⅡ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方法:选用Agilent SB-C;柱(50 mm×2.1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多反应监测模式,建立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UPLC-MS/MS,在方法学验证的基础上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运用SPSS 26.0和SIMCA14.1进行差异性、聚类、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在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加样回收率为83.77%~105.61%,RSD为1.14%~11.46%。14批鱼腥草中马兜铃内酰胺AⅡ、马兜铃内酰胺FⅠ和马兜铃内酰胺B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757~19.538、1.418~15.971、2.893~70.131μg·g^(-1)。差异性分析表明,3个成分的含量与鱼腥草的产地、野生或种植无关。相关性分析表明,3个成分的含量成正相关。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能够用于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检测分析。
    • 郭洪麟; 徐涛; 张乔
    • 摘要: 鱼腥草作为药食同源类植物,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而且还是颇具临床应用价值的药材。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类、黄酮类、多糖类。鱼腥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炎等作用。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鱼腥草免疫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今后鱼腥草免疫作用的深入探究提供参考。
    • 杨傅嵩; 郎闯; 郑琳昕; 肖佳伟; 张博; 李丽
    • 摘要: 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光能等自然资源。研究鱼腥草与粮食作物玉米、黑豆之间化感作用关系,为深入探讨鱼腥草化感作用提供基础理论研究。实验采用室内培养皿滤纸法,用不同浓度是鱼腥草浸提液处理玉米、黑豆种子,并在适宜的时间测量玉米、黑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鲜重和丙二醇(MDA)、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鱼腥草浸提液对玉米的发芽、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在低浓度时有促进作用,对玉米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在高浓度下存在抑制作用,对于玉米幼苗的MDA在小于60%处理浓度时具有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逐渐转变为促进作用。鱼腥草浸提液无论在低浓度或高浓度下对黑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鲜重及叶绿素含量都呈现出化感抑制作用,对黑豆幼苗MDA含量一直处于促进作用。鱼腥草对玉米、黑豆具有化感作用,这为鱼腥草是否能与玉米、黑豆建立适宜的套种模式提供了技术指导与理论支持。
    • 邹涛; 陈宇迪; 莫单丹; 赵瑾; 和莉颖; 郭姝; 欧春丽; 曾智强; 缪剑华
    • 摘要: 中药材的道地性鉴别研究是目前的一个难点。本研究探究了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在鱼腥草产地鉴别中的应用。通过DSC测量方法的改进,测量参数的优化,得到了稳定、可重复、有辨识度的鱼腥草DSC谱图。研究发现鱼腥草样本在60°C~350°C区间内有两个明显的特征放热峰。不同产地样本的特征反应峰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反应焓及DSC曲线的拓扑图形都有明显的差异,而且相同产地样本的DSC曲线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16个不同产地的鱼腥草样本DSC数据建成数据库,引入相似度匹配算法计算得到鱼腥草DSC谱图之间的相似度。通过相似度匹配可以实现鱼腥草产地的高效、精准鉴别,可为中药材产地的鉴别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