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齐泽克

齐泽克

齐泽克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308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欧洲哲学、世界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300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东岳论丛、黑龙江社会科学、天府新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青年哲学论坛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第四届青年学术论坛等;齐泽克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振江、陈剑、刘昕亭等。

齐泽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6 占比:2.4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300 占比:97.56%

总计:12608篇

齐泽克—发文趋势图

齐泽克

-研究学者

  • 韩振江
  • 陈剑
  • 刘昕亭
  • 吴冠军
  • 李西祥
  • 袁小云
  • 卢永欣
  • 孔明安
  • 孟飞
  • 张一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锦江
    • 摘要: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其学术生涯的晚期将思考的重心转向“关注自我”的伦理问题,通过将历史谱系学、权力理论等引入主体自我塑造的历史脉络中,形成具有生存美学意味的伦理道路。而斯洛文尼亚学者齐泽克以完全不同的主体观和理论思路对福柯晚期的伦理观持强烈批判态度,将福柯的伦理学视为一种意识形态幻象。这在齐泽克的主体视角中有其道理,但因忽视了福柯理论自身的发展线索,这种批评又有失公允。
    • 侯凯
    • 摘要: 在“四个自信”中,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都指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则更强调中国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文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下,首先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接着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进行了分析,并从四个方面予以阐述: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契合;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国近代思想家的共通之处,并主要分析了齐泽克和熊十力两位思想家;坚持马克思主义抵御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通过阐发中华文化及其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契合性,进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信。
    • 匡存玖; 谢静怡
    • 摘要: 齐泽克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存在主义等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展开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的批判分析,从无意识层面揭示商品拜物教的微观运作机制,批判社会符号秩序对主体欲望的异化及原则,分析意识形态幻象背后实在的“虚无”及填补现象,为当代意识形态批判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 徐小莉
    • 摘要: 巴迪欧与齐泽克关系密切,他们都关注事件和实在界,但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分歧。巴迪欧认为事件是真正的变化,是非在的绝对化;齐泽克师承拉康,在拉康欲望理论的基础上将事件比作现实世界的一个裂口,它给现实世界带来一种普遍的原则。虽然他们对事件的解释存在差异,但是又殊途同归。二者的目的都是要在现存世界找到一个转折点,打破现有状态,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 张竑
    •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齐泽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对齐泽克所提出的“后政治”时代这一概念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后政治”时代这一概念,恰恰是理解齐泽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关键“钥匙”和必要前提。齐泽克之所以会提出“后政治”时代概念,既与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也与其坚决反对“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等错误思潮有关。文化多元主义的后现代演绎模式是“后政治”时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最主要的显性模式。“意识形态终结论”和“历史终结论”是齐泽克“后政治”时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主要批判内容,齐泽克的这一理论代表了西方左翼的激进立场,是对历史上“意识形态终结论”论战的当代延续。正是针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呈现出的“后政治”时代乱象,齐泽克接过西方左翼批判理论大旗,坚持激进彻底的社会改造立场,以批判和颠覆资本主义制度为己任,对“后政治”时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新时代变种“历史终结论”,进行彻底的理论批判。
    • 孙亮洁
    • 摘要: 齐泽克基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数字资本主义为何是数字化时代种种乱象根源的原因:数字化时代的新剥削方式、剩余快感激发“数字强迫症”、屏幕后“虽知却行”的意识形态幻象、数字生产社会化与成果私有制的矛盾等。随后,他分析了数字共产主义的内涵、必然性和必要性,指出数字共产主义相较于数字资本主义的道义崇高性,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数字时代和数字资本主义批判方面仍然有效。最后,他阐述抗争数字资本主义与实现数字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在认知层面,穿越自我迷失幻象、穿越资本构建的迷惑幻象、穿越崇高客体幻象,与实在界创伤性相遇;在实践层面,分清敌我、适时斗争、开展新形式阶级斗争等。齐泽克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加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刘骏
    • 摘要: 本文围绕齐泽克对西马的重新阐释在思想定位、理论主张和所受到的批评及局限三个层间进行观察和梳理。首先指出齐泽克的重新阐释是一种马克思主义激进化的主张,进而展现其在后工业社会的语境下对真理主体的重新建构,最后指出齐泽克实际上完成的是一种传统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缝合。
    • 王帆; 石军辉
    • 摘要: 本文将回到汤亭亭小说《女武士》的文本之初,借用齐泽克对拉康三界的阐释,分别从想象的虚拟、符号的虚拟和实在的虚拟三个精神分析层面深入探索和发现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华裔女性在思想、文化困境中所遭遇的心灵深处的创伤与挣扎,并尝试重新阐释其中的东方元素。
    • 陈浩
    • 摘要: 齐泽克的狗智主义与传统的犬儒主义不同,它是大他者和个体之间在暴力运作下彼此失调的断裂以及疏离。这种断裂遵循着黑格尔式的辩证逻辑,产生了知道的个体与大他者的分离,以及精神分析下相信的个体将自己的半身分裂并置于大他者之中不断空转,最后显现出狗智这一诡异行为。它不仅仅停留在单方面的资本意识形态批判,而是这种意识批判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再生产的环节并不断维系着貌合神离的双方,让资本主义的逻辑得以继续运行下去。狗智主义的提出丰富了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其理论的独特之处。
    • 姚娇寅
    • 摘要: “大理论”与“后理论”这场世纪之争在电影研究领域影响深远。此文试图回到这场论争的起点,从源头上揭示这场论争的命名本身就暗含了一种隐蔽的话语策略。进而指出这场论争就其本质而言是欧陆理论和英美理论在电影研究领域的一次话语权之争。最后,在齐泽克方案和波德维尔方案的基础上,此文提出第三种方案:从普遍性返回到特殊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