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1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6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8472篇;相关期刊490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心理学、社会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华北地区高校图协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等;人际互动的相关文献由746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新、于海、石晓玲等。

人际互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6 占比:3.1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8472 占比:96.76%

总计:19091篇

人际互动—发文趋势图

人际互动

-研究学者

  • 赵新
  • 于海
  • 石晓玲
  • 刘明
  • 孙建丽
  • 孟思月
  • 宋少卫
  • 张驰
  • 杨莉萍
  • 王晴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晗
    • 摘要: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大学生班级人际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绘制班级互动关系社群图,并从密度与距离、中心度等方面对班级互动网络进行测度分析,识别与分析班级信息资源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传播途径,帮助教育者挖掘班级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从而精准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情况,并针对性提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 张恒超
    • 摘要: 交流合作学习的典型特征在于学习过程中的人际互动性,表现为交流学习者间知识、思想的彼此碰撞和不断融合,即交流合作学习认知“冲突-协调”的转换过程。本文重点归纳和阐述了交流合作学习中的人际互动性、语言媒介特征以及非语言媒介特征。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交流合作学习认知协调性的程度取决于哪些一般性交流因素、交流合作学习情境中资源丰富性和利用效率间的关系、语言参照惯例认知特征的现实特征、听者设计发生发展的时间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表情交流认知的独立性特征以及如何引导交流合作学习者克服知识情境表面线索的干扰而高效发现学习规律。
    • 王晴锋
    • 摘要: 人际互动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它不仅体现人的情感以及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展现出人的日常姿态与世相。个体的尊严与羞辱在微观互动中生成,即社会不平等既通过人际互动体现出来,亦通过它进行再生产。互动模式会对即时性情境身份的塑造产生影响,由于互动系统中身份的含糊性、不稳定性及权宜性,共同在场的他人需根据行动者的印象管理与身份展演进行定位,并不断维护情境性身份。情境性弱势群体很容易成为陌生人提出各种要求、搭讪、欺骗甚至攻击的对象。“制度人”“形式人”的背后反映出“互动治理术”的运作及其社会后果,由于治理术涉及权力的再生产,与之相应的重要概念是“互动公民权”。创造和培育彼此尊重、平等的互动关系有助于生成个体归属感、增强社会团结,并维系社会秩序。
    • 付雪如
    • 摘要: 引入互动视角,考察话语标记“说不定”的话轮位置与会话序列结构,发现“说不定”常用于应答话轮的开头,可抢占话轮,引导听话人理解话语。从功能上看,“说不定”在具体语境中动态浮现出揣测、调侃、警示等表达功能;从来源上看,“说不定”首现于元末明初,在高频使用、重新分析、主观化等动因和机制的共同作用下逐渐规约化为一个表揣测的话语标记。
    • 尤小丽
    • 摘要: 一、问题提出在人际互动中,施动者一方的核心意向如果能有效地传达给受动者,就必将面临受动者对于这种意向所采取的两个行为取向--接受或拒绝。[1]研究者通过观察发现,在同伴互动中,幼儿的请求往往会遭到同伴的拒绝。被拒后,幼儿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其能否再次争取成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对于幼儿同伴互动中的被拒现象,大多从拒绝行为和加入的方式两大方向进行研究。
    • 项杨春
    • 摘要: 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参照,建构体育赛事现场观众人际互动仪式模型,对现场观众的自我呈现进行剖析,探寻观众观赛的文化诉求及满足。以足球赛事为例,通过参与观察、文献资料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体育观众现场观赛的自我呈现机制及多重文化意蕴。认为,追求现场观赛,观众实现了身体同在的群体聚集;对比赛的共同关注,形成基于共同焦点的情境际遇;借由此际遇之上的互动,观众达成了高度的情感共鸣,并陷入匿名狂欢;此外,集体狂欢产生了仪式团结和身份认同,观众归属感获得满足。同时,观众进行高端热忱或低端沮丧的情感表达,彰显出多维情感;拥有团结感的观众对球队标志物尤为推崇,表现出类图腾崇拜的尊重,观众信仰获得替代实现;而对仪式团结和标志物的不敬会遭到严厉谴责甚至引发冲突,观众由此陷入非理性的沉沦。
    • 张术松; 程文远
    • 摘要: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控制农民工个体特征、经济特征、户籍地特征的情况下,从社会保障及与流入地的人际互动情况,研究其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的参保意识;也可以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来扩大农民工城镇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推进农民工等群体依法全面参加社会保险。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通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促进农民工与当地市民之间交往、交流。
    • 郑方; 徐娜娜; 高辉
    • 摘要: 人际交往与互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是企业获取收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一家产品生产企业(T公司)作为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的跟踪调研对象,以社会资本为研究视角,运用扎根理论编码技术分析了企业从人际互动中获益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通过外部社会资本的知识、信息和关系传递效应,企业可以从个人社会关系中获取外部资源;基于内部社会资本的聚合效应,企业可以通过人际互动形成集体共识和共同愿景;互动强度与互动质量是人际互动中的两个重要维度,受到关系构建和关系维护能力的影响;社会资本的跨层次转化,是内外部社会资本整合作用的结果,内部社会资本及企业相关能力、激励模式在其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 苗茜
    • 摘要: 在自然会话中,处于话轮中间位置的话语标记负载着人际功能。话轮中间话语标记的人际功能体现在人际互动和主观立场表达两方面。说话者通过话语标记的提示作用,帮助受话者准确理解语用意图和交际目的。同时,说话者往往会加入自己对事物的态度评价或主观判断,将前后两个在逻辑上并无关系的语段合理连接起来。由于所处位置的关系,话轮中间的话语标记在人际功能方面显示了自己的特点。
    • 张恒超
    • 摘要: 随着远程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有必要重新审视与远程教育有关的传统学习理论和解释。远程视频教学方式最接近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与其他远程教学方式相比较,具有相对完整的视觉和听觉交流信号和模式。作为社会人际互动的一种特定方式,远程视频教学具有交流认知的典型性特征,兼具社会交流认知的一般特征和相对的独特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并阐述了远程视频教学的交流认知特征,进而归纳了远程视频教学互动中的交流认知策略,具体而言,远程视频教学过程既体现了交流媒介的丰富性,也展现了师生间的知识传递和社会情感交流;远程视频教学中认知存在、教学存在和社会存在的融合,对学生人际互动中认知、情感和社会联系的整合至关重要,这也是远程视频教学高效实现的重要基础。远程视频教学的交流认知特征决定了未来跨学科探讨的必要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