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伪刚体模型

伪刚体模型

伪刚体模型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52298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农业机械学报、光学精密工程、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2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国际会议、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国际会议(CCMMS2010)、第14届全国机构学学术讨论会暨第2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等;伪刚体模型的相关文献由198位作者贡献,包括余跃庆、邱丽芳、曹毅等。

伪刚体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2298 占比:99.95%

总计:152376篇

伪刚体模型—发文趋势图

伪刚体模型

-研究学者

  • 余跃庆
  • 邱丽芳
  • 曹毅
  • 刘凯
  • 杨德斌
  • 王雯静
  • 翁海珊
  • 葛文杰
  • 陈贵敏
  • 周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大明; 高兴军; 王月; 邓子龙
    • 摘要: 柔顺微夹钳在微操作领域和微装配过程中与被夹持物直接接触,作为微操作和微装配系统中的末端微执行器,对实现微操作和微装配任务起重要的作用。设计一种基于直圆柔性铰链和簧片型等腰梯形柔性铰链的柔顺微夹钳机构,通过理论计算推导出等腰梯形柔性铰链的转动精度和转动刚度。采用压电陶瓷驱动方式,实现了位移的放大和夹爪位移的平行移动。建立了柔顺微夹钳的机械伪刚体模型,并利用伪刚体模型法建立了运动学模型,计算出位移放大倍数,得到了输入力、输入位移与输出位移的关系。通过有限元方法对系统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
    • 独亚平; 赵春花; 郭嘉辉; 周川; 张立强
    • 摘要: 针对柔顺停歇机构的柔性构件在运动中产生的大变形、大挠度等几何非线性行为,采用伪刚体模型法来分析该类非线性大变形系统。首先,基于大挠度理论对大变形柔性梁进行屈曲分析,运用第一、第二类椭圆积分模拟初始状态为直梁的柔性梁,用多项式拟合得到其载荷—位移关系式。结合边界条件与受力特性,得到柔性梁的等效非线性弹簧伪刚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牛顿定律建立机构运动学方程,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求得曲柄匀速转动时滑块的位置,得到机构具有双停歇特性的滑块位移曲线,揭示了滑块位移与时间以及曲柄转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仿真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其次,为了提高柔顺停歇机构的操作精度和工作性能,对其频率特性进行研究。运用Lagrange方程从机构整体出发建立其动力学模型,推导出柔顺停歇机构固有频率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柔性长梁的截面参数、柔性梁长度和材料性能参数对机构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参数对机构固有频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柔顺停歇机构的优化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参数对机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柔顺停歇机构的优化设计奠定了一定基础。
    • 赵纪宇; 丁冰晓; 李玄; 杨磊
    • 摘要: 针对精密加工过程对恒力控制的需求,利用折叠梁和双稳态梁,提出了一种基于正负刚度组合的常力机构,首先根据伪刚体模型得出了常力机构的整体数学模型,其次通过有限元仿真了常力机构输入位移与输出力之间的关系,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模型能准确反映常力机构的力学特性。使用粒子群算法(PSO)对常力机构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常力机构能在输出位移为[2~4]mm的范围内保持约120N的常力,提升了机构的常力范围和平整度,可以满足加工过程中对恒力的需求。
    • 林苗; 孟刚; 盛永健; 李巍; 曹毅
    • 摘要: 针对压电陶瓷输出行程有限和微夹持器末端不易实现平行输出的问题,设计一种具有二级位移放大机构和位移导向机构的微夹持器.基于伪刚体模型推导微夹持器的放大倍率、输入刚度和固有频率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探讨各结构参数对放大倍率和固有频率的影响.基于统一目标函数法,以提高微夹持器的放大倍率和固有频率为目标,对微夹持器的各结构参数进行了多目标加权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微夹持器的放大倍率和固有频率都有较大提升,优化结果符合预期.由此可知该微夹持器具有较大的输出行程与良好的平行输出性能,设计符合预期要求.
    • 张凯; 韩迎鸽; 李保坤; 张杰
    • 摘要: 给出一种基于伪刚体模型的柔顺夹持器设计方法。基于附加弹簧双滑块四杆机构构造了一种具有恒力特性的柔顺夹持机构。建立了机构位置分析模型,利用虚功原理构建运动静力学方程,分析弹簧刚度对机构输出特性的影响,获得了具有一种恒力特性的柔顺夹持机构设计方法。基于伪刚体模型,将附加弹簧以柔性模块替代,得到一种新型柔顺恒力机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验证该机构理论模型建立柔顺恒力机构的可行性;构造了一种具有对称结构形式的新型柔顺恒力夹持器。该柔顺恒力夹持器的设计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类型附加弹簧机构的非线性刚度特性柔顺机构设计。
    • 高莉丽; 廖志超
    • 摘要: 针对传统方法求解全柔顺并联机构Jacobian矩阵存在奇异性的缺陷,基于三自由度平面全柔顺并联机构的伪刚体模型,提出一种微位移法来求解机构的Jacobian矩阵.先建立机构的伪刚体模型,并采用传统方法和微位移法得到机构的输入输出Jacobian矩阵;通过HyperMesh软件仿真和实验测试分别得到机构动平台中心点位移的仿真值和实验值.最后,将两种方法得到的理论值分别与仿真值、 实验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法相比,微位移法的计算精度较高,误差较小,且验证了Jacobian矩阵的有效性,为全柔顺并联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 张泉; 东益冲; 任广; 孙翊; 彭艳; 蒲华燕; 李小毛
    • 摘要: 设计了一种由压电陶瓷驱动的整体式平面3-PRR柔顺并联定位平台,平台每条支链采用半圆型柔性转动铰链和直角型柔性直线铰链代替传统的转动副和移动副,消除了传统机构的铰链配合间隙和摩擦,通过Ansys软件对两种铰链进行了刚度分析,并在支链的输入端设计了柔性杠杆位移放大机构以提高平台的工作空间.基于“伪刚体模型法”建立了柔顺定位平台的运动学模型,采用Ansys软件对柔顺并联平台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其静力学特性,最后搭建了平台测试实验系统进行了验证实验.通过运动学模型解析结果和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得到在z方向、y方向和转动角ψp的最大误差分别为10.81%,9.66%和9.79%,验证了运动学理论模型建模方法的可行性.
    • 余跃庆; 张娜
    • 摘要: To analyze large deflection beams with inflection point in compliant mechanisms, a dynamic model of the compliant mechanisms with inflection point was established,and the kinetic equations were deduced based on the Lagrange equation. The curves of the angle of rotation were obtained in MATLAB software and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ADAMS softwar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tation angle of the joint at the inflection point vari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dynamic coupling between the rods. This reflec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compliant mechanism with inflection point and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compliant mechanism without inflection point. The dynamic model can reflect the complicated deformation and motion of the compliant mechanisms exactly.%为分析含拐点的大变形柔性梁的动态响应,建立含拐点的柔顺杆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其动力学方程组,在MATLAB软件中求解出其转角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曲线,并与ADAMS软件仿真所得角位移曲线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含拐点柔顺机构的拐点关节依靠各杆间的动力学耦合运动,拐点关节的转角变化很大,这体现了含拐点的柔顺机构动力学模型与不含拐点的柔顺机构动力学模型的区别,柔顺机构动力学模型能精确地反映柔顺机构的运动和变形.
    • ZHANG Xiuli; TAN Xiaokang; WU Haibo
    • 摘要: 为提高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性能,从仿生学出发,通过对猎豹的脊柱结构和躯干运动特征进行研究,设计一款刚度可调的四足机器人被动柔顺脊柱——“四叶草”脊柱.在此基础上,为了研究“四叶草”脊柱对四足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速度、足端力和转弯半径的影响,搭建了具有“四叶草”脊柱的仿生四足机器人样机——DCatⅡ,并进行了跳跃(bound)步态下的奔跑运动实验和转弯运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被动柔顺脊柱能够减小DCatⅡ运动过程中的足端力;在脊柱整体刚度为681N/m时,DCatⅡ的稳定运动速度最高,为0.92 m/s;脊柱在偏转(yaw)方向的刚度值越大,DCatⅡ运动的转弯半径越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