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703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04034篇;相关期刊504种,包括天府新论、劳动保障世界、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中国“十二五”时期的农村改革国际论坛、2010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后危机时代财税金融的改革与发展、2010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等;准公共产品的相关文献由91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晓春、袁连生、吴俊英等。

准公共产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3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4034 占比:99.66%

总计:204737篇

准公共产品—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音音
    • 摘要: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场馆在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各地经济差异大、人口多等现实情况,体育场馆仍存在数量少、质量不高等问题。且受政策、体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制约,现有场馆开放率低,存在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矛盾。体育场馆虽然具有非营利性、公共性等特征,但并不意味着就不可以营利。非营利组织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运营管理,以保证组织不断发展。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收益管理理论的运用,改善我国体育场馆的运营状况,使我国的体育场馆在实现自身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 耿磊
    • 摘要: 提升国土空间资源配置能力,确保资源配置过程与结果公平,是当前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共同富裕、构建自然资源管理新体系的关键依托。文章从准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切入,回溯了我国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逻辑变迁,并对传统分层式资源配置体系“公平性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指出当前国土空间资源“公平配置”的重点应聚焦于识别资源本体的多样化属性,实施差别化资源管控模式;通过对资源的“分类穿透”式管理,实现刚性要求的直接传导,并借助尺度调整、转移支付等手段推进资源权益的公平共享。基于此,文章从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审体系、界定各级政府事权范围、完善权益相关流动机制、强化资源利用检测等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资源“公平配置”路径创新建议。
    • 周若婧; 黄璜; 江滨
    • 摘要: 我国自2019年全面建成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后,医保服务“城乡二元”割裂问题得到了制度性解决,缩小地区间医保权益差异则成为新的关注热点与改革命题,也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民生道路。准确理解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服务的经济约束性和评估其地区间均等性,将为全民医保体系优化完善提供参考。本研究首先基于准公共产品视角,核心围绕“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概念,对医保服务全生命周期过程进行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界定了一种基于医保服务全生命周期过程且在经济约束下的均等性。而后,基于此种均等性界定,本研究搜集全国31个省份公开数据,通过基尼系数(Gini Index)和泰尔指数(Theil Index)两类均等性评价指数,对医保服务地区间均等性展开实证评价。发现医保服务在筹资、实施效果方面具有较好的地区间均等性,其中中部、东北部区域的地区间均等性优于西部、东部,区域间均等性优于区域内均等性。最后从医保服务有效提供、医保服务合理使用以及医保服务地区间均等性提升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 王鹭; 杨阳
    •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对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阐述,并从准公共产品的特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教育供给机会的多样化和决策的民主科学化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将多中心治理理论运用于老年教育领域的适切性.基于多中心供给模式,结合老年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特有属性,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老年教育供给新模式:政府通过运用治理工具,在保证老年教育公益属性的前提下,对社区教育、远程教育、老年大学、非营利机构、市场供给等不同类型的老年教育产品和服务赋予不同程度的排他性,使老年教育产品和服务可以在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相互转化,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老年教育需求,从根本上增加老年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量,提高供给效率.
    • 荣利颖; 孟静怡
    • 摘要: 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需要拓宽供给渠道和丰富供给模式,而扩大供给与需求范围有助于促进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在新兴的共享经济形态驱动下,实现准公共产品区域间共享公共产品区域间共享,有助于应对日益增长、种类纷繁的社会需要.以京津冀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为例,分析准公共产品区域间共享的政策基础和供需互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合作的机制构想.从三省市职业教育资源的存量和使用率看,既存在资源共享的需求,也有可供满足需求的条件;三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职业教育领域的政策和协议,为教育资源共享搭建了宏观层面的行动框架和政策基础.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应引导各区域结合特色发挥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并重视社会资本的积累.
    • 蒋睿
    • 摘要: 由于立法和司法实践受到传统法理的影响,相当多的网络平台侵权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相较于行政部门,网络平台经营者对网络平台的了解及掌控程度更高且掌握着整个平台的核心技术,由其承担保障网络平台安全的义务可以降低行政成本.同时,基于网络平台“准公共产品”的特性以及其在网络社会中心化趋势下应运而生的“行政发包”模式,使网络平台经营者更有理由和义务承担起保障公共安全和秩序的重任.电子商务平台系特殊的网络平台,这可以成为界定网络平台安保义务内容的重要依据.要明确网络平台安保义务的具体内容,应当兼顾其私法主体的地位与“准公共产品”的属性特征.
    • 王储一
    • 摘要: 从2016年开始,共享经济这一模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共享经济的产值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由于共享经济符合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方向,在新型的经济体系中,共享经济在有效和可持续的供给关系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这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还可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提高生产者的利益,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 刘锦涛; 杨丹萍; 曾艳芳
    • 摘要: 博物馆教育是馆校合作的主要目的,构建有效衔接的博物馆教育供求关系则是馆校合作的重要内容.基于馆校合作视角分析博物馆教育供求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针对馆校合作中博物馆教育供求关系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博物馆教育需求与供给特点的基础上,考虑影响博物馆教育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构建有效衔接的博物馆教育供求关系的路径:厘清馆校合作的具体范围,客观评价馆校合作发展进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提供博物馆教育中的作用,同时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提高满足博物馆教育需求的能力.
    • 陈淑丹; 周燕
    • 摘要: 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学前特殊教育具有消费的部分非排他性、部分非竞争性与效用不可分割性,应归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在学前特殊教育服务的提供上,政府应承担主体责任.在现实中,政府主体责任意识虽已到位,但行动实践上存在着不足.为更好地提升学前特殊教育服务水平,政府有必要从学前特殊儿童的公共需求出发,全面构建法律、行政、财政等多方综合的社会支持体系,系统地保障与促进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 李震华; 顾益康; 刘龙青
    • 摘要: 提高农民培训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善管理是其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农民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未能充分体现其准公共产品属性,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配.基于准公共产品理论,以浙江农民大学这一浙江省级农民培训平台为例,分析了基于实际需求的农民培训系统组织构架及其运行机制.其形成的政府主导、其他渠道共建的准公共产品供给管理模式和多元化需求表达机制、多主体监督管理机制、严格的培训机构准入机制和合理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等,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经验值得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