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减震控制

减震控制

减震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1502889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土木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土木工程安全与创新——2014年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第八届全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会议、中国建筑2012年技术交流会等;减震控制的相关文献由736位作者贡献,包括闫维明、王森林、庄鹏等。

减震控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02889 占比:99.98%

总计:1503126篇

减震控制—发文趋势图

减震控制

-研究学者

  • 闫维明
  • 王森林
  • 庄鹏
  • 张纪刚
  • 王浩
  • 李勇
  • 李爱群
  • 陈彦江
  • 魏建国
  • 何浩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长东; 李亚鹏; 阿斯哈; 裘建东
    • 摘要: 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承的大跨钢网架屋盖组成的混合结构在现代大型摄影棚结构中广泛采用,而下部钢筋混凝土支承框架抗震性能较差,需要对其进行减震控制。本文以某大型摄影棚混合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针对水平向地震作用,通过在支承框架中设置粘滞阻尼器,分析不同数量和参数的阻尼器在设防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差别,以使粘滞阻尼器的布置经济合理,实现有效减震的目标。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布设粘滞阻尼器可有效减小结构柱顶位移和基底剪力,提升支承框架的抗震性能。
    • 周长东; 李亚鹏; 阿斯哈; 裘建东
    • 摘要: 大型摄影棚混合结构已经大量建设应用,采用粘滞阻尼器进行减震控制是保证其抗震安全性的有效手段.以某典型大型摄影棚混合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在屋盖网架和支承框架中综合布置粘滞阻尼器对结构进行减震控制.通过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了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三维地震作用下原结构和减震结构的柱顶位移、基底剪力、网架杆件内力、结构弹塑性发展等各项指标,研究采用粘滞阻尼器对大型摄影棚整体结构进行减震控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下,减震结构的柱顶位移减小23%~29%,基底剪力减小15%~33%,可知粘滞阻尼器可减弱结构的地震响应;结构网架下弦杆应力比减小7%~40%,腹杆的减小幅值为5%~13%,上弦杆的相应减小幅值为8%~21%,可知粘滞阻尼器可降低屋盖网架杆件的应力比.减震结构在设防地震作用下,仍保持弹性状态;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仅部分屋盖网架杆件塑性发展明显,结构可达到“中震不坏,大震可修”的高性能设防目标.
    • 周占学; 于爽; 郭帅; 黄晓峥; 周小龙
    • 摘要: 为保护地震作用下历史遗迹帕特农神庙多鼓石柱,提出将破损的石鼓替换为填充颗粒的空鼓,以减轻多鼓石柱动力响应。本文基于PFC3D与FLAC3D软件,实现了离散-有限耦合作用,模拟了附有颗粒阻尼器帕特农神庙多鼓型石柱,研究了颗粒阻尼器对帕特农神庙石柱的减震效果,并分析地震强度、频率、阻尼器位置等因素对减震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颗粒阻尼器替换破损的空鼓,PFC3D与FLAC3D耦合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减震效果显著,说明耦合分析方法研究颗粒阻尼器抗震性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地震强度不同时,分层颗粒阻尼器仍可较好地耗散能量;颗粒阻尼器对结构的减震性能受激励频率的影响显著,频率越高,减震效果越好;颗粒阻尼器布置在古柱中上部减震效果优于布置在古柱下部。
    • 雷虎军; 孙昱坤
    • 摘要: 处于深水环境的跨海斜拉桥,地震灾害会诱发显著的地震动水力作用于高桩承台群桩基础,导致结构地震响应发生改变。为探究考虑地震动水力对桥梁纵向减震控制效果的影响,以某主跨400 m的跨海斜拉桥为例,基于辐射波浪理论推导不同截面尺寸构件的地震动水力解析解,并将其通过节点质量附加于高桩承台群桩基础,建立考虑地震动水力的水-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在此基础上,在塔、梁连接处设置黏滞阻尼器建立桥梁纵向减震体系,采用OpenSees分别建立考虑和不考虑地震动水力的减震控制有限元模型,沿桥梁纵向输入地震波对比计算地震动水力对黏滞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水力对结构基频影响甚微,但会显著降低后续高阶的自振频率,其对斜拉桥桥梁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不容忽略;地震动水力会显著增大结构动力响应,忽略地震动水力将高估黏滞阻尼器对斜拉桥主梁纵向位移的控制能力;考虑地震动水力后,更加凸显阻尼常数C对桥梁减震控制效果的影响起主导地位,据此提出“先定阻尼常数C,后选阻尼指数α”的阻尼器参数选取原则。依据该原则,推荐阻尼常数C宜控制在4000~6000 kN∙(m/s)^(-α),阻尼指数α宜控制在0.5~0.7范围内。其研究成果可为深水大跨斜拉桥的减震设计提供参考。
    • 王喆; 朱鹏; 石高扬
    • 摘要: 为了评估常见隔离开关的抗震性能,探究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与薄弱位置。以110 kV隔离开关建立精细有限元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评估设备关键位置处的地震响应。结果显示,该设备存在绝缘子底部断裂破坏的风险。采用钢丝绳阻尼器构成的减震支座,利用双折线模型近似模拟钢丝绳阻尼器的滞回性能,对设置减震支座前后的隔离开关进行地震响应分析与对比。布置减震支座可以减小设备关键部位的应力、加速度响应,但会放大顶部位移;而中间层支座的减震效果优于底部支座。在仿真分析中,原有设备抗震性能不足,布置减震支座后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 马晓丽; 邓凤琴
    • 摘要: 工程结构与工程抗震、隔震与减震控制领域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堪称享誉海内外工程科技领域的超级"网红"。2020年底,周福霖院士又获得"标准科技创新奖"人才奖,荣膺标准大师称号。闻此喜讯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对本刊表示:"周福霖院士是减震控制的创始人。
    • 高云娇
    • 摘要: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地震灾害呈现增多趋势,这对建筑行业影响巨大.本文针对多层和高层建筑结构减震控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充分保障建筑质量,为今后的减震控制体系提供参考意见.
    • 肖波; 郑永瑞; 王洪国; 许维炳; 陈彦江; 王少剑
    • 摘要: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viscous damper,VD)和双调谐质量阻尼器(double tuned mass damper,DTMD)对曲线高墩刚构桥的减震控制效果,基于OpenSees建立某曲线高墩刚构桥的非线性分析模型,选取三条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分别探究了VD的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以及DTMD的上下层结构的阻尼比、质量比、频率比等阻尼器参数对其在曲线高墩刚构桥中的减震效果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分析的阻尼系数、阻尼指数变化范围内,VD对曲线高墩刚构桥墩顶位移减震率在9.42% ~15.28%范围内,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黏滞阻尼器对曲线高墩刚构桥的减震效果不佳.设计较优的DTMD控制下曲线高墩刚构桥的结构内力减震效果在45%左右,结构位移加速度在55% ~75%范围内,DTMD可用于曲线高墩刚构桥减震控制中.
    • 王曼; 何浩祥; 王宝顺; 闫维明
    • 摘要: 为探究铅阻尼器对基于自攻螺钉连接的冷弯薄壁型钢整体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及可行性,在分析单片墙体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能够准确反映墙体滞回性能的冷弯薄壁型钢墙体和整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建立方法.提出采用基于刚度的时变损伤指数、基于弹塑性耗能差的时变损伤指数和时变延性系数对冷弯薄壁型钢整体结构进行深入的损伤演变分析通过对冷弯薄壁型钢整体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和损伤分析.建立典型冷弯薄壁型钢办公楼结构,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不同地震幅值下冷弯薄壁型钢整体结构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铅阻尼器不仅能够明显改善单片剪力墙的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还可以显著降低大震下冷弯薄壁型钢整体结构的动力反应及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和应用前景.
    • 庄鹏; 王尉
    • 摘要: 利用环形弹簧的缓冲和减震能力,提出一种具有自复位作用的环形弹簧阻尼器(Ring spring damper,RSD),将其用于钢框架结构的被动耗能减震。阐明RSD的构造特征和基本工作原理,建立了其恢复力模型。使用C++计算机语言在开源有限元程序OpenSees中,开发了RSD材料模型,将其赋予OpenSees中的单元可实现RSD的高效数值模拟。利用已有的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而,将RSD应用于某钢框架结构的减震研究,基于OpenSees建立了该RSD减震钢框架数值模型,开展了抗震弹塑性时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设置RSD后,减震结构的位移响应较原始结构有明显降低,RSD减震系统表现出良好的地震防护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