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单髁置换术

单髁置换术

单髁置换术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27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36042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临床骨科杂志、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等;单髁置换术的相关文献由803位作者贡献,包括涂意辉、薛华明、马童等。

单髁置换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7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6042 占比:99.90%

总计:236285篇

单髁置换术—发文趋势图

单髁置换术

-研究学者

  • 涂意辉
  • 薛华明
  • 马童
  • 文涛
  • 杨涛
  • 蔡珉巍
  • 何川
  • 周晓强
  • 安帅
  • 张向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世超; 解光越; 孙振; 韩鹏; 侯晓华; 孙晓威; 张启栋
    • 摘要: 背景:应力位X射线片对于单髁置换术中力线的矫正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对于胫股关节半脱位的矫正程度仍不明确,且目前多数医疗机构并不重视这一术前检查。目的:研究置换前应力位X射线片上膝关节内翻畸形和半脱位的矫正程度与单髁置换后X射线片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牛津单髁手术患者共37例50膝,观察其临床效果,测量置换前下肢全长片、置换前外翻应力位片及置换后下肢全长片上的髋膝踝角、胫股关节面角及冠状面胫股半脱位值,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应力位X射线片及置换后X射线片上,髋膝踝角、胫股关节面角及冠状面胫股半脱位值均较置换前X射线片有所纠正,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发现,应力位上胫股关节面角矫正值与置换后髋膝踝角矫正值呈正相关(r=0.420,P<0.05),应力位下冠状面胫股半脱位矫正值与置换后冠状面胫股半脱位矫正值呈正相关(r=0.754,P<0.05)。(3)因而,膝关节单髁置换可纠正置换前膝关节内翻畸形和冠状面胫股关节半脱位,且矫正程度可应用置换前外翻应力位X射线片进行有效预测。
    • 刘少华; 周观明; 陈希聪; 肖可明; 蔡剑; 刘效仿
    • 摘要: 背景:单髁置换和胫骨高位截骨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两种有效术式,但目前仍缺乏中长期疗效观察,且未有研究将两种方法治疗后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目的:探讨单髁置换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运动学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单髁置换组49例,胫骨高位截骨组48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年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胫股角,同时采用Opti-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2,3年膝关节在步态过程中三维六自由度活动范围。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且无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膝关节活动度、Tegner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胫股角、膝关节运动学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3)结果提示,对于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单髁置换和胫骨高位截骨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并矫正畸形,并且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步态参数,两种治疗方式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刘少华; 周观明; 陈希聪; 肖可明; 蔡剑; 刘效仿
    • 摘要: 背景:单髁置换和胫骨高位截骨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两种有效术式,但目前仍缺乏中长期疗效观察,且未有研究将两种方法治疗后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目的:探讨单髁置换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运动学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单髁置换组49例,胫骨高位截骨组48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年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胫股角,同时采用Opti-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2,3年膝关节在步态过程中三维六自由度活动范围.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且无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②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膝关节活动度、Tegner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胫股角、膝关节运动学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③结果 提示,对于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单髁置换和胫骨高位截骨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并矫正畸形,并且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步态参数,两种治疗方式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慧彬; 王婷婷; 张延辉; 王振海
    • 摘要: 随着单髁置换术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其并发症也逐渐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希望通过技术的革新以及科技的进步,来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对单髁置换手术常见并发症做文献综述,来阐述目前学术界对于该问题的认识。
    • 虞宵; 周晓强; 佘远时; 徐人杰; 张向鑫; 陈广祥
    • 摘要: 目的: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AMOA)的短期临床疗效和成本效益分析,为AMOA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AMOA交叉适应证患者,分别接受HTO和UKA手术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资料,以及术前和术后3、6、12和24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的骨关节炎指数(WOMAC),比较两组患者初次无障碍行走时间和初次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及后续费用等指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术前影像学资料[术前患肢内侧胫骨近端角度(MPTA)、MRI Recht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3个月、6个月,UKA组患者VAS评分及WOMAC均低于HTO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也无差异。术后12个月、24个月,UKA组患者住院及后续总费用均高于HTO组患者(P<0.001),HTO组患者的成本效益比优于UKA组(P<0.001)。结论:UKA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能获得更好的短期临床疗效,术后12个月以上HTO组患者与UKA组患者临床疗效接近。从短期成本效益分析,HTO治疗AMOA效价比更佳。
    • 蒋振飞; 房顺治; 陈敏; 尚希福; 胡飞
    • 摘要: 目的:比较微创与传统入路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行UKA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74例(76膝),根据其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微创入路组40膝与传统入路组36膝。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胫股角(FTA)、胫骨后倾角(PSA)、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及皮肤麻木情况。结果:微创入路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传统入路组(P<0.05);传统入路组C-反应蛋白(CRP)值及术后肌酸激酶均高于微创入路组(P<0.05)。微创入路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传统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微创入路组高于传统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失血量、影像学指标及皮肤麻木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创入路与传统入路UKA能够取得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微创入路UKA的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优于传统入路UKA。
    • 石朋文; 吴琪; 章浩杰; 王友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手术前后三维步态参数变化,为临床术式选择及术后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其中行HTO术57例,行UKA术63例。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时空、运动学、动力学等下肢步态参数评估。结果:术后6个月HTO组步频(103.17±15.26)步/min、步速(1.05±0.57)m/s、步长(73.52±7.78)cm、步态周期持续时间(1.14±0.18)s及患侧单腿支撑时间(0.47±0.10)s;UKA组步频(102.81±14.84)步/min、步速(1.06±0.59)m/s、步长(73.09±7.91)cm、步态周期持续时间(1.15±0.17)s及患侧单腿支撑时间(0.48±0.07)s。两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中步频、步速、步长及患侧单腿支撑时间较术前明显增加,步态周期持续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HTO组矢状面屈曲伸展ROM(55.19±3.38)°、承重反应期的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17.13±5.04)°、支撑相中期膝关节最大伸膝角度(8.85±2.29)°、摆动相最大时期的关节屈膝角度(63.68±6.61)°以及冠状面内收外展ROM(8.05±1.42)°、最大内收角度(4.15±1.38)°、最大外展角度(3.87±1.10)°;UKA组矢状面屈曲伸展ROM(55.27±3.41)°、承重反应期的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17.28±4.86)°、支撑相中期膝关节最大伸膝角度(9.11±2.18)°、摆动相最大时期的关节屈膝角度(64.27±6.75)°以及冠状面内收外展ROM(8.00±1.39)°、最大内收角度(4.48±1.27)°、最大外展角度(3.67±1.02)°。两组患者步态运动学参数中矢状面屈曲伸展ROM、承重反应期的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支撑相中期膝关节最大伸膝角度、摆动相最大时期的关节屈膝角度以及冠状面内收外展ROM、最大内收角度、最大外展角度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HTO组矢状面伸膝力矩第1峰值(-3.36±1.05)N·m/kg、矢状面伸膝力矩第2峰值(-1.97±0.87)N·m/kg、冠状面内收力矩第1峰值(-2.51±0.78)N·m/kg;UKA组矢状面伸膝力矩第1峰值(-3.29±1.02)N·m/kg、矢状面伸膝力矩第2峰值(-2.01±0.82)N·m/kg、冠状面内收力矩第1峰值(-2.56±0.80)N·m/kg。两组患者步态动力学参数中矢状面伸膝力矩第1峰值、矢状面伸膝力矩第2峰值、冠状面内收力矩第1峰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TO术和UKA术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近期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三维步态,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黄景星; 张民; 庞俊耀; 闫裕冰
    • 摘要: 目的比较关节腔注射(articular injection,AI)、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njection,II)联合关节腔注射(AI+II)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以及未应用氨甲环酸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患者失血量(blood loss,BL)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探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行UKA治疗内侧OA的患者120例,其中男35例,女85例;年龄51~88岁,平均(69.2±7.7)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I组(40例)、AI+II组(40例)以及未曾应用TXA的空白对照组(40例)。分别比较三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术后Hb浓度、Hb下降程度、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D-Dimer,D-Di)。结果AI组术后Hb浓度、Hb下降程度、术后Hct分别为(124.8±4.1)g/L、(11.2±3.6)g/L、(39.1±2.4)%,AI+II组分别为(126.0±3.8)g/L、(9.3±4.4)g/L、(39.1±2.2)%,对照组分别为(120.7±4.4)g/L、(15.5±6.1)g/L、(37.8±14.2)%,AI组与AI+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AI+II组术后Hb浓度、Hct均高于对照组,且Hb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组和对照组术后APTT、PT都高于AI+II组,且术后D-Di均低于AI+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UKA术中,相比联合组应用TXA,AI组应用TXA在减少相同失血量的情况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更低,且与对照组相似,更加安全。本研究认为在UKA术中单纯通过AI应用TXA,可以使患者在围术期拥有更少的失血量,且更加安全。
    • 孙超; 虞宵; 周晓强; 李志强; 刘宇博; 陈广祥; 张向鑫
    • 摘要: 单髁置换术(UKA)是指治疗单一间室膝骨关节炎(KOA)的一种微创手术,因其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成为膝骨关节炎阶梯化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临床上应用的UKA假体主要有活动平台(MB)和固定平台(FB)两种,MB-UKA可使膝关节的运动更接近自然生物力学且磨损率低,但易发生垫片脱位及假体撞击等并发症。FB-UKA较稳定,无脱位风险,并发症少但磨损率高。目前国内外文献对两者的孰优孰劣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就MB-UKA和FB-UKA的最新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王晓飞
    • 摘要: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KOA)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膝单间室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观察组实施UKA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最大屈膝角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3/44),低于对照组的25.00%(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KA治疗膝单间室KOA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增大最大屈膝角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TKA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