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NAD

NAD

NAD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332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生物化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8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一次全国电化学会议等;NAD的相关文献由767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宗保、王康林、刘武军等。

NAD—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52.1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158 占比:47.59%

总计:332篇

NAD—发文趋势图

NAD

-研究学者

  • 赵宗保
  • 王康林
  • 刘武军
  • 王磊
  • 毛裕民
  • 谢毅
  • 王伟
  • 郭潇佳
  • 侯淑华
  • 张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董海娇; 杨晓玉; 莫蓓莘; 陈雪梅; 崔洁
    • 摘要: m7G帽子具有保护RNA不被降解以及招募相关蛋白参与内含子剪切、poly(A)加尾、出核和翻译等功能。一直以来,它被认为是真核生物mRNA所特有的修饰类型。然而近年来,在包括原核生物在内的多个物种中均检测到一种新的RNA 5’端修饰,即核酸代谢物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帽子。目前NAD^(+)修饰RNA(NAD-RNA)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本文概述了NAD-RNA的发现及其检测和鉴定技术的发展;探讨了NAD^(+)帽子对RNA的调控功能,以及NAD-RNA脱帽和加帽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推测NAD-RNA在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中发挥的潜在功能。最后,展望了未来NAD-RNA的研究方向和主题。
    • 高露月; 汪芳俊; 曾思思; 吴乐; 高晓沛
    • 摘要: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后处理对老年大鼠体外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老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环孢霉素组(C组)和果糖二磷酸钠后处理组(D组),每组15只。记录平衡末(T_(0))、缺血前1 min(T_(1))、再灌注后10 min(T_(2))、20 min(T_(3))和60 min(T_(4))各时间点心率、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_(max))。实验结束后采用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变化情况,并检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结果B组、C组、D组T_(2)~T_(4)时心率、LVDP和±dp/dt_(max)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T_(2)~T_(4)时心率、LVDP和±dp/dt_(max)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D组线粒体表面积与体积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线粒体表面积与体积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线粒体直径较A组明显增加,而C组、D组线粒体直径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心肌细胞NAD^(+)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心肌细胞NAD^(+)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升高[(9.17±0.96)μmol/L、(8.39±0.57)μmol/L vs(6.68±0.70)μmol/L,(0.37±0.06)μmol/g、(0.34±0.07)μmol/g vs(0.23±0.05)μmol/g,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后处理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保护线粒体,减轻缺血再灌注对老年大鼠体外心肌的损伤。
    • 霍颖异; 谢木西丁·买热帕提; 吴敏
    • 摘要: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细胞内4种吡啶核苷酸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以及它们的还原态(NADH和NADPH))的方法。样品经甲醇低温快速提取后,在新型混合模式Atlantis PREMIER BEH C_(18)AX色谱柱上分离,10 mmol/L甲酸铵-乙腈作为流动相在8 min内完成梯度洗脱分离,采用质谱多反应检测(MRM)模式,负离子[M-H]^(-)扫描检测。对于4种吡啶核苷酸辅酶,本方法均在较宽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03~0.30 pmol和0.06~1.20 pmol范围内;检测准确度在92.7%~107.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98%~7.57%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快速、准确度高、灵敏度好,适用于人和微生物等多种细胞样品中吡啶核苷酸辅酶的快速定量测定,为细胞生理代谢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 李国旭; 王萍; 周伟玮; 崔晓玉; 张芳; 舒剑波; 刘洋
    • 摘要: 目的研究足月新生儿黄疸、维生素D(VD)水平及NADSYN1基因rs1278587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患有黄疸的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血清VD水平,高分辨熔解曲线(HRM)分析NADSYN1基因rs12785878位点SNP。以患儿是否>14 d分组并分别分析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对于≤14 d患儿,感染、剖宫产、母乳喂养为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14 d患儿,感染、低血浆蛋白为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的rs12785878位点HRM方法扩增反应良好,GG、GT、TT基因型区分明显。高胆组患儿携带GG基因型、G等位基因的比例更高。≤14 d患儿,TT基因型新生儿VD水平高于GG基因型新生儿[(12.61±5.23)μg/L vs(.9.62±4.24)μg/L,P<0.05]。结论NADSYN1基因rs12785878位点GG基因型为高胆红素血症、≤14 d新生儿低VD水平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的新参考。
    • 张文; 周武; 阮新龙; 周翔; 张迎红; 卢宏彪
    • 摘要: 目的探讨注射用辅酶I(NAD+)对老年患者行瓣膜置换联合冠脉搭桥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瓣膜置换联合冠脉搭桥术的54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A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心腔大小,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研究组NT-proBNP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治疗后的左心房、左心室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无死亡病例,无二次开胸;在术后其他并发症上,研究组出现心房颤动4例(14.81%),胸腔积液18例(66.67%),对照组出现心房颤动7例(25.92%),胸腔积液23例(85.18%)。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联合冠脉搭桥术后使用NAD+对老年患者的早期预后有积极作用。
    • 钟笑涵; 王志维
    • 摘要: Sirtuin家族(SIRT)1-7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依赖的脱酰基酶类,通过去乙酰化酶活性以及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来调控细胞表型、细胞凋亡、细胞衰老、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等过程。多项研究表明,SIRT具有主动脉保护作用。本研究现就SIRT与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的关系作一综述,介绍SIRT与血管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衰老和凋亡、VSMC表型转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等5种机制的联系,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
    • 牟小东; 邓小红
    • 摘要: 当前,我国猪场流行着众多蓝耳病病毒毒株,包括近年来在国内主要流行的类NADC-30毒株。NADC-30like毒株与我国主要流行疫苗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故而在临床上和试验条件下的疫苗保护效果并不理想。文章通过3个案例的分享,总结出蓝耳病防控的新思路。
    • 陈建杏; 王盼霞; 胡粤怀; 路静; 刘培庆
    • 摘要: 目的 研究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调控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在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苯肾上腺素(PE)刺激原代心肌细胞24 h,在细胞水平上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SD大鼠连续3周皮下注射ISO,或进行腹主动脉结扎(AAC)8周诱导心肌肥大或心衰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变化;RT-qPCR检测mRNA变化;采用质粒瞬时转染过表达Nampt;而加入干扰RNA降低其表达,或使用FK866来抑制其酶活性.结果 在细胞水平成功建立心肌肥大模型,在整体动物水平成功诱导心肌肥大和心衰模型,均发现Namp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过表达Nampt可缓解PE导致的NAD+含量降低、ERK1/2磷酸化水平增加及心肌细胞肥大反应;敲低Nampt或抑制其酶活性则显示相反的效应.结论 Nampt可能通过上调NAD+并抑制ERK1/2磷酸化,从而发挥抗心肌肥大的作用.
    • 刘苑雅; 周紫婷; 陶军
    • 摘要: cqvip: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人与血管共老”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血管老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血管正常生理功能的衰退,是老年人多种慢性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特别是老年缺血性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关键始动环节。因此,延缓血管衰老对更早期的防治老年缺血性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及重大的经济社会价值。众所周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是人体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必需的辅因子和底物,在细胞的能量代谢、DNA修复及预期寿命等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调控作用。新近NAD的研究再次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因此,我们对NAD与血管衰老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提高NAD水平以延缓血管衰老进行概述。
    • 陈冲; 梅亚波; 韩涛; 封志纯
    • 摘要: 目的 探讨正常和内毒素耐受的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消化酶CD38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1)LPS刺激正常THP-1细胞:实验组THP-1细胞采用100 ng/ml LPS处理不同时间(1、3、6、9、12和24 h),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处理24 h.分别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与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mRNA及CD38 mRNA与蛋白的表达变化.(2) LPS刺激已诱导内毒素耐受的THP-1细胞:①THP-1细胞加入100 ng/ml LPS处理24 h建立内毒素耐受THP-1细胞模型,以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处理24 h的THP-1细胞作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加入LPS(100 ng/ml)刺激3h,定量PCR检测IL-6和TNF mRNA水平以确定建模是否成功.②模型组和空白组细胞分别用LPS刺激12h,采用定量PCR检测刺激前及刺激12h时CD38 mRNA的表达;用LPS刺激1和6h,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刺激前及刺激后1、6h时CD38蛋白的表达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LPS刺激正常THP-1细胞:实验组各LPS刺激时间点IL-6与TNF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自LPS刺激3h始,CD38 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PS刺激3h时CD38 mRNA:2.27±0.03与1.00±0.18;CD38蛋白:1.47±0.14与1.00±0.16,P值均< 0.05).(2) LPS刺激已诱导内毒素耐受的THP-1细胞:①确定内毒素耐受THP-1细胞模型是否构建成功:模型组IL-6和TNF mRNA水平低于空白组(P值均<0.05),提示建模成功.②内毒素耐受THP-1细胞在LPS刺激下CD38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与空白组相应时间点相比,模型组CD38 mRNA在LPS刺激前(14.18±1.19与1.00±0.13,t=19.007)和LPS刺激12h(28.33±3.98与7.61±0.88,t=8.803),CD38蛋白在LPS刺激前(1.54±0.06与1.00±0.10,t=7.796)、LPS刺激lh(1.59±0.09与1.07±0.17,t=4.721)和6h(2.48±0.09与1.43±0.12,t=12.233)升高;模型组CD38 mRNA在LPS刺激12h、CD38蛋白在LPS刺激6h时分别高于同组LPS刺激前(P值均<0.05).结论 正常与内毒素耐受的THP-1细胞在LPS刺激下CD38水平均升高,CD38是NAD+消化酶,间接反映免疫抑制期间单核细胞再感染时NAD+水平变化的现象,为进一步研究CD38能否作为新生儿脓毒症临床诊断生物标记物提供了实验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