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07-09-14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下肢血管病变在临床较多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预防诊治下肢血管病变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方法:对本院近三年随机就诊作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472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为临床拟诊、怀疑或需要排除下肢血管病变者。一般数据:共检查656(人次);统计处理时,对一次或多次复查者均按1例统计,故实际检查472例。男性233例,女性239例,男:女=1:1.02。受检者年龄16-92岁,平均年龄64岁。仪器:GE LOGIQ 9、GE LOGIQ 5彩超诊断仪,M12L、12L线阵高频探头,频率9-14MHz,根据下肢软组织厚度选择适宜频率探查。作常规下肢动、静脉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及多普勒频谱检查。观察血管走行、管壁及管腔内异常回声、多普勒血流信号、方向、多普勒频谱形态、测量流速等。11例作血管介入治疗病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结果:检查下肢动脉164例,下肢静脉308例。正常144例,异常328例。正常:异常=1:2.8。1.动脉病变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占比例最高,共检出141例,占85%。超声所见病变:为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包括: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形成(包括硬斑及软斑)、不同程度管腔狭窄、动脉血栓、动脉瘤形成、动脉频谱形态、流速异常等。密切相关的常见原发/伴发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多患有前述一种或多种病症,以高血压、糖尿病居首位。动脉硬化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年龄越大,患病者所占比例越高。本组70岁以上204例,仅28例基本正常。5例动脉硬化导致重度狭窄致肢体远程足趾缺血,发生溃烂、坏疽,后作血管DSA与超声结果相符,3例行血管介入术,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患肢血供改善,足趾缺血溃烂明显好转,新生肉芽组织形成,远期疗效乐观。动脉其它病变:动脉炎8例、动脉瘤3例(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皆为吸毒注射所致)。动脉其它病变检出例数少,发病年龄偏低。2. 静脉病变308例;静脉病变种类: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并静脉曲张103例,以女性患者比例较高,为69%。深静脉血栓,71例,年龄分布范围较广,年龄最轻者23岁,最长者92岁。常见相关因素有高脂血症,肥胖,久坐、长期卧床,妊娠、外伤、肿瘤侵犯下腔静脉、髂血管等。其它静脉病变:静脉炎5例、静脉瘤3例。3.动静脉混合病变:动静脉5例,皆属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均为检查静脉时发现。讨论:资料表明澳门地区下肢血管病变种类较多,基本涉及常见的动静脉血管病变,需说明,本组资料来源为随机就诊病例(非普查数据),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澳门地区下肢血管病变的状况,俱有相对局限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能发现的血管病变基本涵盖了常见的动、静脉血管病症。目前应用高频超声探查技术,取其细微分辨率高的探查优势,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频谱分析,显著提高了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随着高分辨率彩超仪功能能不断更新完善,对下肢血管许多早期细微病变如血管壁IMT轻度增厚、微小斑块形成(直径≤1mm),内膜软斑(DSA难以发现)、小的附壁血栓、小的动静脉等都能发现。CDUS检查方便快捷、图像直观清晰、无创、无需造影剂、可获得二维及CDFI、多普勒频谱等多层面丰富的声学影像信息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大大提高了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日益得到临床的信赖和认可。CDUS还可观察血管与其毗邻软组织如肌肉、肌腱、滑膜、淋巴结等病变(DSA则不能分辨,此点优于DSA),对鉴别诊断极有帮助。14例临床怀疑深静脉血栓者经检查为胭窝的囊肿、积液、血肿压迫胭静脉而明确诊断。CDUS对下肢血管病变的敏感性、准确性在这些方面不亚于血管造影技术。近年来CDUS在本院基本取代了下肢静脉造影,同期仅05年作下肢静脉造影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也有局限性,如不能显示下肢血管走行全貌,对深在穿行于骨间隙的血管则难以显示等,这些方面DSA俱有优势,特别对于下肢血管介入治疗非其莫属,本组11例下肢动脉重度狭窄致肢体末端缺血溃烂坏疽,作血管DSA与CDUS基本相符,遂行血管介入术,内膜旋磨、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9例缺血明显好转,新生肉芽组织形成。远期疗效乐观。CDUS与DSA二者结合应用,优势互补,有助于下肢血管病变诊断治疗。CDUS对于诊断下肢动、静脉血栓尤为重要,因其起病急骤,合并症严重,下肢动脉血栓可致肢体缺血性坏疽,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引起肺栓塞,皆亟需临床及时治疗,急诊彩色多普勒检查可快速明确诊断,为临床施治提供帮助。CDUS可重复多次检查,追踪监测血管病变治疗效果及转归,这是血管造影难以达到的。CDUS实用价值是肯定的。结论:鉴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所俱备的诸多优点,谨认为应作为诊断下肢血管病变常规首选的检查方法。
  • 摘要: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inia, UA)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前应用大剂量血脂康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对196例临床确诊为UA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A组(n=104, 54.2±9.8 years, 72males)和B组(n=92, 56.4±11.7 years, 67 males),在相似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1.2g/d和2.4g/d血脂康治疗,另设同期住院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的UA患者(n=90, 55.60±9.71 years,65 males)作为对照。随后对所有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治疗。测定PCI术前及术后48小时的血清CK-MB,cTnI和cTnT的浓度,并随访半年内的冠脉事件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PCI术前3组患者临床及血清CK-MB,cTnI和cTnT阳性率无明显差别;术后48小时3组CK-MB阳性率也无明显差别,但是,血清cTnI和cTnT阳性率B组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术后半年主要冠脉事件B组明显少于A组和C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C两组的监测指标无明显区别。结论:PCI术前大剂量血脂康治疗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减少心肌损伤可能是PCI术后冠脉事件减少和左室射血分数增加的关键因素。
  • 摘要:目的:观察赭决七味汤加减治疗气血痰浊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气虚痰浊型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n=45)和空白对照组(n=45),两组均以非络地平片为基础降压药物,必要时加用美托洛尔片,中药治疗组加用赭决七味汤(方药组成:代赭石、决明子、北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丹参、甘草)。观察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焦虑状态的变化。结果:治疗各阶段测两组血压无统计学差异,但中药组联合用药比例低于对照组(43.1% vs 67%);治疗前后中药治疗组临床症状及焦虑状态改善多明显优于对照组,绝大部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赭决七味汤加减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疗效,且能在早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近年来缺血预适应IP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逐步受到关注,使人们对心肌保护的认识从对细胞直接保护转向了内源性保护机制。本文从对梗死前心绞痛与IP关系的研究、临床手术中设置IP的尝试、IP作用机制与药物预适应PPC、中药预处理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 摘要:目的:检测参麦注射液对高血压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参麦注射液抗AS的机制。方法:随机将67例并发AS的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3例采用参麦注射液和综合降压治疗为治疗组,34例用综合降压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血压和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压、血清IL-18水平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血压下降水平无差异。治疗组血清IL-18下降水平更显著(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降低高血压病并发A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
  • 摘要:目的:研究青年冠心病冠脉造影和中医证候的特点。方法: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青年冠心病患者,并与老年冠心病组比较临床的基本情况,冠脉病变的特点,中医证候学的特点。结果:1、青年组男性比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吸烟人数、发生急性心梗比例、冠心病家族史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中老年组伴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例超出青年组,且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2、中老年组冠脉造影检查中,左主干、回旋支、三支病变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单支病变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3、青年冠心病组中气滞、痰浊的比例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而中老年中组的寒凝、阳虚、阴虚和肾虚的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冠心病心绞痛组中医证候学和冠脉病变有自己的特点而区别于老年冠心病组。
  • 摘要: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无创检查,并观察福辛普利治疗前后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福辛普利治疗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径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出现明显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福辛普利治疗可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银杏叶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7人,随机分为对照组、银杏叶组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常规治疗加银杏叶片治疗12周,采用肱动脉超声方法测量治疗前后的前臂血管内皮功能,同时测量入选时及12周的血脑钠肽(BNP)、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及内皮素(ET)的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内皮功能、LEVF均明显改善,血BNP、ET水平下降,NO水平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银杏叶片治疗组的血管内皮功能及LVEF有更大程度的改善。治疗组BNP和ET水平下降更明显、NO水平上升更多(P<0.01)。结论:银杏叶制剂治疗可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管内皮及左室功能。
  •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活血化瘀佐以通络祛风法(基本方由川芎、当归、丹参、蝉衣、白芷、地龙、僵蚕、蔓荆子、藁本、全蝎、蜈蚣组成)治疗偏头痛患者39例。结果: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9%。结论:活血化瘀佐以通络祛风法治疗偏头痛有确切疗效。
  • 摘要:代谢综合征是以多种代谢疾病合并出现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上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主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方面。本文阐述了针刺治疗上述临床症候群的研究与发展,并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开展该项疗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 摘要:通过比较研究,初步发现代谢综合证与中医心脑血管病痰证在两者的概念、认识史、发生、发展机制、涉及的病种及防治原则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中西医结合研究代谢综合征和中医心脑血管病痰证的优势互补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思路。
  • 摘要: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合理处理。方法:入选3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房颤26例、房扑3例、房速1例)患者,给予经胸同步电复律。结果:1次复律成功23例;2次复律成功3例;1次复律未成功,放弃二次复律1例;1次复律房颤转为房速,经静点可达龙转为窦律1例;2次复律未成功2例;出现一过性房早,室早10例,交界区逸搏心律1例;出现13例诉电击后胸前皮肤疼痛。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处理中应用经胸同步电复律相对安全,高效。
  • 摘要: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HDL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明显的负相关,低HDL-C是冠心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HDL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reversecholesterol transport, RCT),阻止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并将胆固醇从血管壁运送至肝脏被清除。本文从动态平衡的思路认识HDL的代谢及其功能,通过研究发现:血清HDL及其亚组分异常与中医脾虚证有一定的相关性,表现为脾虚组HDL总量、HDL1和HDL3均显著低于非脾虚组;冠心病患者HDL亚组分的颗粒结构的变化亦与脾虚证密切相关。认为中医脾的运化和转输功能可能与HDL代谢及RCT密切相关,提出健脾益气中药可能有促进RCT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可望为研发调节RCT的中药新药和防治冠心病提供线索。
  • 摘要:冠心病古称"胸痛","真心痛",中医治疗冠心病,辩证论治,组方用药,配合针灸治疗,效果良好。根据中医理论分为五个证型,分别为:1.心气不足证,治宜益气宣痹,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亦可用黄芪五物汤加味三七、丹参。配合针灸足三里、心俞、内关、神门等穴。2.阳虚阴厥证,宜用乌头赤石脂丸加味。用艾条灸关元、气海。可配合针灸足三里、神门。如进入昏厥,自当急用苏合香丸,以回阳苏厥。如汗出不止,四肢厥冷,脉息微弱至极,宜防虚脱,急用参附龙牡汤加味。可配合针灸内关。3.阴虚阳亢证,宜用益阴制阳之法,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之心血不足者多为心律失常的表现,则宜用养血安神法。以酸枣仁汤,合朱砂安神汤加减用之。可配合针灸太溪、内关、神门。4.气滞血瘀证,宜用行气活血化瘀之法,方宜用金铃子散加味。可配合针灸内关、血海、神门。5.痰饮阻塞证,此证宜用导气祛痰法主之。方用瓜萎薤白半夏汤加苓桂术甘汤加二陈汤合用。可配合针灸内关、丰隆、神门。
  • 摘要:目的:观察黄连微粉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纳入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3组:黄连微粉组、洛伐他汀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药物治疗)各20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径、Crouse斑块积分、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斑块超声声像病理学分型、颈动脉超声声像学分型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的变化。结果:黄连微粉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小IMT,增大内径,提高PSV、EDV,降低hs-CRP。大多数指标疗效与西药洛伐他汀相当,部分指标疗效优于洛伐他汀。结论:清热解毒药黄连可以用于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
  • 摘要:目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观察不同剂量降脂红曲微粉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12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6个组,A组(降脂红曲微粉1/2剂量组),B组(降脂红曲微粉组),C组(降脂红曲粗粉组)、D组(血脂康组)、E组(洛伐他汀组)及F组(空白对照组)各20例,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治疗6个月后复查。结果:降脂红曲各组、血脂康组及洛伐他汀组治疗后IMT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治疗组与空白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同剂量、粉碎方式的降脂红曲均具有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疗效与血脂康、洛伐他汀相当;降脂红曲微粉剂量可以较常规粉碎者减半。
  •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微粉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入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4例,随机分为3组;大黄微粉组,28例,给予大黄微粉治疗;洛伐他汀对照组,28例,给予洛伐他汀治疗;空白对照组,28例,不给予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Crouse斑块积分、斑块超声声像病理学分型以及血脂、血清炎症因子(hs-CRP、sICAM-1、sVCAM-1)、基质降解相关因子(MMP-1、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黄微粉组减小IMT,抑制斑块积分增长,改善斑块超声声像病理学分型,从而抑制斑块发展;调节血脂,降低hs-CRP、sICAM-1及sVCAM-1,抑制炎症反应,降低MMP-1及MMP-1/TIMP-1,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大黄微粉组多数指标疗效与洛伐他汀对照组相当,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清热解毒活血药大黄具有抑制及稳定斑块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有关,可以用于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
  • 摘要:目的:观察强心口服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DHF的发病机制和强心口服液的作用机理,为该药治疗DHF提供科学依据,为"久病多瘀","久病多虚"。"血不利则为水"提供临床支持。方法:选择符合DHF诊断标准,辨证属气阴两虚,血瘀水停型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卡托普利,地尔硫卓,倍他乐克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心口服液两组疗程为28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以评价强心口服液治疗DHF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4%,显效率为5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29%.显效率为39.29%。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两组间则无显著差异。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显效率为63.33%,总有效率93.34%;对照组显效率为42.86%,总有效率为85.72%,显效评估,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强心口服液治疗DHF患者,有效改善舒张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与强心口服液能够抑制炎性刺激,延缓心肌重构,减轻室壁张力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心房起搏预防和治疗合并窦房结功能低下患者的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效果。方法:对40例合并有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病窦患者(房速、房扑、房颤)分别行右心耳、右心房间隔下部(Koch三角),右心耳+冠状静脉窦(左房)双房AAI或DDD起搏,三组分别为20例,12例,8例。所使用的起搏器为Medtronic、Vitatron、 Biotronic公司生产。起搏器植入后随访跟踪患者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结果:(1)三组术前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2)右心室VVI起搏组、右心耳起搏组、Koch三角起搏组、双心房同步起搏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年平均发生率分别为78%、56%、25%、23%;(3)各组均无并发症,无起搏及感知功能障碍,无电极脱位情况发生;(4)提高心房起搏频率能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结论:双心房同步起搏、右心房房间隔下部Koch三角起搏,因为能减少或消除房间传导阻滞,有防治心房纤颤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强化治疗对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4例冠心病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胶囊,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均可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消心痛的日耗量,并显著改善心电图NST、∑ST、ST max及NT和显著降低心肌缺氧指数(RPP);而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各参数比较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总的症状疗效分别为96.6%、79.1%(P<0.05),心电图疗效分别为70%、41.7%(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疗效更好。
  •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7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ICU和心脏中心住院并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共30例,在PCI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3月分别观察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及LVEDV、LVESV、SV、LVEF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PCI治疗前患者胸痛、胸闷、烦躁、心悸等标实证积分显著升高,同时LVEDV、LVESV升高,SV、LVEF降低;PCI术后3天患者上述标实证候明显改善,积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但气短、乏力、纳呆、面色、自汗等本虚证积分与术前比较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DV、LVESV、SV、LVEF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CI术后3月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本虚证候积分与PCI术后3天比较也有明显下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LVESV、SV、LVEF等指标与术前及术后3天比较亦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有一定的传变规律,术前以标实证为著,术后随标实证的改善,本虚证更加突出。在中医辨治上要考虑到这种传变规律,掌握好"通"和"补"的时机和度。
  •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涤痰化瘀汤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作用、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3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服用氨氯地平片,治疗组加服补肾涤痰化瘀汤。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指标(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肾功能),心电图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在降压疗效、临床症状改善及降低血脂、血浆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结论:补肾涤痰化瘀汤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使用安全。
  • 摘要:目的:观察降脂通脉饮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降脂通脉饮治疗)68例和对照组(血脂康治疗52例),两组均3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优于对照组的82.50%(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ApoB及AI均有显著降低(P<0.05,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在TC、TG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有升高HDL-C及ApoA的作用(P<0.05,P<0.01),但治疗组HDL-C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2组对血液流变学均有作用,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降脂通脉饮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康对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40名代谢综合症(MS)的患者口服血脂康0.6g Bid,疗程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检查血脂、血内皮素(ET)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血脂康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TC、TG及LDL-C下降(P<0.01),HDL-C上升(3个月P<0.05,6个月P<0.01),血脂康治疗12个月后血内皮素下降(P<0.05),CIMT下降(P<0.05)。结论:根据临床观察,用血脂康治疗能有效降低血中TC、TG及LDL-C的浓度,提高血中HDI-C浓度,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延缓及降低颈动脉硬化进程。
  • 摘要:目的:观察血脂康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脂康组。对照组48例,使用常规治疗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β受体阻滞剂、利尿药和地高辛治疗;血脂康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每次0.6g,每日2次,疗程12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比较组内治疗前后上述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和治疗后组间差异。结果:血脂康组和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两组LVEDd、LVEDs、IVSd、LVPWd、LVM、LVMI、IVEF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康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血脂康组的IVSd、LVPWd、LVM、LVMI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室重构。
  •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例,观察其用药2w、4w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后2w,心绞痛止痛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7%,其中显效率为57%;用药后4w,心绞痛止痛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4%,但显效率升为67%。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的缺血症状。
  • 摘要: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符合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56例,给予麝香保心丸口服,疗程3个月,同时将符合条件的同期来院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所有入选患者治疗前后观察心率、血压和心功能,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结果:治疗组经3个月的疗程后心功能明显改善,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VE/VA比值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致死致残率高,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该病的治疗目前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AHA/ACC/ESC等心血管专业组织对于AMI已经制定操作性很强的指南,指南对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的血运重建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要求,特别是对于急诊介入的时间窗提出了明确的door to ballon小于90分钟的要求,为了达到指南制定的这一目标,我们与急诊科紧密合作,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在急诊科确诊后,立刻在急诊科行术前准备,同时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术前准备完成后即直接送介入室行血运重建手术,术后返回ICU监护,充分发挥我院急诊ICU的联动优势,对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及护理。急诊ICU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相对多过择期手术的病人,因此PCI术后的整体护理是保证病人术后安全出院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将近三个月来我院ICU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例,实施整体护理的经验报道如下,以饷同道。
  • 摘要:目的:心房纤维颤动(Af)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拟了解和掌握Af病人的病因分布特点与临床类型。方法:将2004年7月1日-2007年7月1日曾在我院因各种不同病因或情况并发Af而收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2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为病因者依次占头四位,冠心病83例(29.1%),高血压性心脏病65例(22.8%),风心病42例(14.7%),甲亢35例(12.3%),285例中阵发性Af45例(15.8%),持续性Af78例(27.3%),永久性Af162例(56.8%)。结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心病、甲亢是Af的主要病因,永久性Af发病率>持续性Af发病率>阵发性Af发病率。关注Af的病因及临床分型,对治疗Af具有指导意义。
  •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全世界每年死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心脏猝死者多达1900万。其中70%主要死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及相继发生的血栓形成与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灌注相关技术经皮质冠状动脉成型术、冠脉支架置入术、冠脉搭桥、冠脉溶栓的普及,挽救了大量的患者的生命。但与此同时无复流、微血管性心绞痛为代表的微循环障碍疾病日益增多,其共同特点是心外膜血管在冠脉造影中未发现狭窄,但其所供应心肌组织仍未获得有效血流灌注。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冠脉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主要机制。冠脉内皮是冠脉最靠近血流的细胞层,不但构成血管内外物质交换的屏障,还在调节血管舒缩及抗凝中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冠脉微循环障碍检测技术的发展,心肌声学造影、冠脉造影的TIMI心肌灌注分级、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等技术运用于临床,增加了冠脉微循环障碍疾病的检出率。目前临床急需一种对冠脉微循环障碍有确切疗效的药物,但是目前西药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尚未见有针对冠脉微循环障碍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报道。中医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对络病的描述和西医的血管神经网络是一致的,是中医对微循环的物质基础和调节机制的描述。运用中医络病理论对冠脉微循环障碍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对络病理论方药的实验室研究中也证明其能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舒缩功能障碍,这和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研究是相符的。本文将就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诊断、治疗以及中医络病理论在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行探讨。
  •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冠心病的症候实质。方法:对61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证候分型,判别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的气虚证、血瘀证及痰浊证非常普遍,但均未表现出随冠脉病变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气虚证和血瘀证的冠脉病变支数及程度显著高于非气虚证及非血瘀证P<0.01;而痰浊证同非痰浊证的冠脉病变支数及程度比较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血瘀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冠脉病变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表现出随冠脉病变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 摘要: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中医证候变化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并探索其内在机制。方法:75例心气虚证及心阳虚证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前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查,观察中医证候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并对起搏器植入术后1月复查血流动力学指标的46例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结果:起搏器术前心气虚证组与心阳虚证组比较CO及CI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LVEF及SV无统计学差异,P>0.05;起搏器植入术后1月后,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两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术前(P<0.01),且术前与术后比较CO、CI、LVEDV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理性起搏(AAI起搏及DDD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VVI起搏)比较对两组证候积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的起搏房室间期对两组证候积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可改善病窦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血流动力学因素中CO、CI、LVEDV是影响病窦综合症证候变化的重要因素,起搏器植入后可通过CO、CI、LVEDV影响病窦综合征中医证候。
  • 摘要:目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脉病变以及其中医证候学的特点研究。方法: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并与非糖尿病冠心病组比较临床的基本情况,冠脉病变的特点,中医证候学的特点。结果: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中,高血压和和血管重建病史和冠心病非糖尿病有显著性差异(P<0.05)。2、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中,回旋支、右冠脉、多支病变显著高于冠心病非糖尿病组。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舌体暗红、舌苔少津、舌下络脉怒张、脉细弱组明显高于冠心病非糖尿病组。4、冠心病糖尿病组中血瘀证、阴虚证明显高于冠心病非糖尿病组。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脉病变和中医证候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 摘要:目的:寻找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ENSTEAMI)的中西医结合有效疗法。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把符合WHO诊断标准的老年AMI患者分成A组,B组,C组;其中A组(30例)在C组常规疗法基础上加血栓通(冻干)针剂450mg(国药准字Z20025652),参麦注射液50ml分别于5%葡萄糖/0.9%氯化钠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二周后,再口服同类药物二周;B组(30例)在C组的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血栓通450mg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二周后,再口服同类药物二周;C组(30例)常规疗法,即每天给予阿司匹林0.3g,连用3天后每天0.1g口服;低分子肝素(克赛)每天一支皮下注射共10天;硝酸甘油10-15mg于250ml液体中静脉滴注或口服消心痛10mg每日三次;倍他乐克12.5mg每日二次,立普妥10mg睡前服用,共4周;观察各组间的心功能,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血糖升高及病死例数的情况。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在A、C两组之间比较,A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在血糖升高及病死率方面也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C组之间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也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之间,除控制血糖升高有显著差异外(P<0.05),对其它并发症发生情况大致相同(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ENSTEAMI患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减少ENSTEAMI患者心衰、心律失常、血糖升高及病死例数,其疗效优于对照组的常规疗法,也优于单用血栓通加常规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 摘要: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合临床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银杏达莫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溶栓方案治疗,银杏达莫组在常规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2周。以用药2周内的复合临床事件发生率作为主要试验终点,同时观察出血、过敏等情况。结果:48例入选对象中银杏达莫组26例与对照组22例2周内复合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对比,银杏达莫组低于对照组(19.2% VS45.5%,P=0.049)。而出血发生率银杏达莫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19.2% VS 18.2%,P=0.926),两组均未见重度出血或致命性颅内出血。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降低复合临床事件的发生率,故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评价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BNP)的水平和通冠胶囊对其影响。方法:观察110例冠心病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评价冠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级,均同时视病情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抗栓、调脂等治疗,治疗组每天加用通冠胶囊3药,tid。观察并比较BNP水平。结果:研究显示随心功能分级下降,患者的平均年龄增加,病程延长,BNP增加。相对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BNP更高,显示住院患者病情相对较重。病种方面,则是心梗>心衰组>心绞痛组。治疗后BNP均可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BNP水平相当,治疗后均有下降,其中治疗组BNP低于对照组,较治疗前显著差异。结论:BNP可较好反映冠心病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通冠胶囊对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有一定作用。
  • 摘要:急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大多数起病隐匿,但是也有少数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心衰、休克,甚至猝死,在临床上称为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 FM)。部分FM患者在临床表现、心肌酶学、心电图(ECG)等方面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非常相似,但是两者治疗方法截然不同。本文介绍了某医院收治的3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情况。
  • 摘要:目的:观察通冠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PCI)术后的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的方法,对冠心病行PCI术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给予西药及加用通冠胶囊。观察一月后患者的胸闷痛症状、左室室壁运动节段数、室壁运动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脑钠肽(BNP)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胸闷痛、左室室壁运动节段数、室壁运动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及脑钠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提示通冠胶囊有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中出现非杓型血压与室早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德国Mobil-O-Graph型无创性全自动血压监测仪对33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监测,同时进行24小时Holter监测,探讨非杓型血压与室早发生率的关系。结果:非杓型血压者频发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为55.22%,明显高于杓型血压者的室早发生率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5)。结论:非杓型血压患者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有关。
  • 摘要:目的:评价中药静脉制剂辅助治疗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对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检索CBMdisc(1978年~2006年10月)、CNKI(1979年~2006年10月)、维普(1989年~2006年10月)。收集中药静脉制剂加西药治疗作为治疗组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用Jadad评分和Cochrane手册对隐藏的评分方法测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综合。用Ravman4.2.8软件分析。结果:15篇共包含1732位患者的文献纳入了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死率固定效应模型总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39[0.17~0.88],总效应Z=2.25,P=0.020。再通率固定效应模型总RR值1.07,95%CI [1.01-1.14]。总效应Z=2.15,P=0.03。结论:中药静脉制剂辅助治疗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在降低病死率、提高再通率方面有一定作用。对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尚缺乏证据。现有资料未提示有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胸痹)痰瘀辨证与外周血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入选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非痰非瘀组,痰凝心脉组,痰瘀互结组,每组各20例,另选健康志愿者20例做为正常对照,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RT-PCR法检测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非痰非瘀组、痰凝心脉组及痰瘀互结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非痰非瘀组比较,痰凝心脉组及痰瘀互结组患者FINS、HOMA-IR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亦增高,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冠心病(胸痹)在"非痰非瘀"→"痰凝心脉"→"痰瘀互结"的变化中,胰岛素抵抗程度和PPARγmRNA表达逐渐增加。结论:胰岛素抵抗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冠心病(胸痹)痰瘀演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通过动脉弹性仪对血管重构进行评估,初步探讨高血压病血管重构的发生机制及中医体质的本质,为原发性高血压辨体质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测高血压患者大、小动脉弹性指数,对其血管重构进行评估,比较各种体质血管重构的差异,寻找中医体质与血管重构的相关关系。结果:1.临床上高血压患者中内热质出现频率最高。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内热质与小动脉弹性呈负相关(P<0.05),提示中医体质对于高血压血管重构有一定影响。3.高血压和衰老可能同是血管重构的重要原因。结论:临床上通过中医体质可以初步判断高血压患者血管重构的情况。可考虑通过改善病理体质达到减轻血管重构程度的目的。
  • 摘要:目的:研究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调脂作用及对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12)的影响。方法:9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非诺贝特对照组,分别口服血脂康1.2 g/d或非诺贝特1.0 g/d,连服8周,治疗前后测定血脂谱、TXB2、6-酮-前列腺素Flα(6-Keto-PGFlα)。结论: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其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与非诺贝特相近,其降低TG的作用弱于非诺贝特。但血脂康能降低LP(a)和调节TX-A2/PGI2平衡,其作用优于非诺贝特。
  • 摘要:目的:探讨燥红质和腻滞质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现象与胰岛素受体相关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寻找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引起胰岛素抵抗的遗传特征。方法:217例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体质分型标准分为燥红质组78例、腻滞质组139例,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nRT),同时选择了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的重要分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CG-1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I)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3种基因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1.腻滞质组高血压患者在OGTT和InRT的各时段的数值均高于燥红质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在OGTY60分钟和120分钟以及INS0h、120h和180h2组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0.044、0.009、.003和0.004);2.腻滞质组高血压患者和燥红质组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别为-1.527±0.037和-1.637±0.027(P=0.023),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为0.1600±0.043和0.283±0.032(P=0.018);3.腻滞质组高血压患者和燥红质组高血压患者在ICG-1R基因多态性(n=201)的分布分别为A型26.4%(19)和11.2%(15)、G型33.3%(24)和41.1%(53)、AG型40.3%(29)和47.3%(61),(P=0.028);IRS-1基因多态性(n=163)的分布分别为A型0%(0)和0.9%(1)、G型96.2%(51)和94.5%(104)、AG型3.8%(2)和4.5%(5),(P=0.763);IRS-2基因多态性(n=155)的分布分别为A型19.2%(10)和13.6%(14)、G型40.4%(21)和30.1%(31)、AG型40.4%(21)和56.3%(58),(P=0.172);4.腻滞质组高血压患者和燥红质组高血压患者ISI在ICG-1R的G型中分别为-1.489±0.065和-1.650±0.042(P=0.022),IRS-l的G型中分别为-1.479±0.046和-1.625±0.032(P=0.004),IRS-2的G型中分别为-1.426±0.063和-1.602±0.052(P=0.030);在Homa-IR ICG-1R的G型中分别为0.109±0.075和0.321±0.048(P=0.042),IRS-1的G型中分别为0.102±0.051和0.285±0.036(P=0.011),IRS-2的G型中分别为0.046±0.070和0.251±0.058(P=0.038)。结论:1.腻滞质组高血压患者胰岛素的分泌受葡萄糖刺激后增加;2.腻滞质组高血压患者比燥红质组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性增高,可能是引起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的易损性的主要原因之一;3腻滞质组高血压患者和燥红质组高血压患者在ICGl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有显著差异:4.3个基因带有G型的腻滞质组高血压患者比燥红质组高血压患者表现出更加明显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胰岛素抵抗增加现象,可能是腻滞质组高血压患者引起胰岛素抵抗的遗传特征之一。
  • 摘要: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DSP)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随机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方法:检索DSP治疗冠心病的随机临床试验。无论使用盲法与否或以何种语言发表均无限制。结果:59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对其中8篇Jadad评分质量相对较高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DSP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改善缺血心电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提高心率变异性,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根据本系统评价,DSP治疗冠心病,缓解心绞痛,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 摘要:本文介绍了站在国际循证医学高度的中医研究,分析了血脂康胶囊中多种他汀外有效成分和调脂外益处,探讨了血脂异常的中医病机,系统整理了中医药经验,提出要继承发扬红曲功能。
  • 摘要:目的:血小板活化指标为切入点探讨益气养阴方舒心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机制。方法: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或兼有阴虚型的心绞痛患者49例,疗程一个月,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临床疗效和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舒心饮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胸痹证候总疗效和血小板活化指标方面有显著疗效。结论:益气养阴方舒心饮通过改善血小板活化指标,从而起到胸痹的临床治疗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对冠脉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成功施行冠脉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冠脉介入术治疗并于手术前、中、后选用抗栓药,抗凝药等西药规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冠胶囊。2组疗程均为3月。于PCI术前1天、术后3天和术后第30天这3个时间点观察以下项目:主要中医证候、气虚证评分和血瘀证评分。结果:冠脉介入术术后3天气虚证积分,较术前有所增高,术后30天则明显升高。冠脉介入术后3天、术后30天血瘀证积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冠脉介入术降低血瘀证积分是通过缓解心绞痛来实现的,对患者的舌象影响不大。治疗组冠脉介入术后30天气虚证积分和血瘀证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能显著改善PCI术后患者气虚血瘀证表现。
  • 摘要:目的:以辛伐他汀为对照,研究麝香保心丸对兔股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糜酶以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对照组(10只),辛伐他汀组(10只)和麝香保心丸组(10只)。测定药物干预前后血脂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对斑块内血管内皮细胞抗体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糜酶(chymase)染色阳性区域进行定量;以实时荧光PCR检测各组粥样斑块中的VEGFmRNA含量。结果: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均可以显著降低血清LDL(麝香保心丸组vs对照组:6.19±14.34mmol/Lvs12.88±9.82 mmol/L,P<0.01;辛伐他汀组vs对照组:6.47±5.19mmol/L vs12.88±9.82mmol/L,P<0.01)。两个药物干预组的新生血管面积(用CD34阳性染色面积表示)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麝香保心丸组vs对照组:13.85+9.97% vs 20.39±5.96%,P<0.01;辛伐他汀组vs对照组:15.24±3.34% vs 20.39±5.96%,P<0.01)。同时两组的VEGF阳性面积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麝香保心丸组vs对照组:15.23~2.93% vs 20.14±6.15%,P<0.01:辛伐他汀组vs对照组:13.35±7.27% vs 20.14±6.15%,P<0.01);但是两个药物干预组斑块内VEGF mRNA拷贝数均未发现显著减少(麝香保心丸组vs对照组:2.00×10<'-2> vs 6.07×10<'-3>;辛伐他汀组vs对照组:6.77×10<'-3> vs 6.07×10<'-3>)。两种药物均能减少斑块内的chymase阳性面积(麝香保心丸vs对照组:6.23±3.71% vs12.53+2.78%,P<0.01;辛伐他汀组vs对照组:9.74±2.11% vs12.53±2.78%,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都能减少粥样斑块内血管新生,这种作用可能和促进斑块内VEGF的分解有关;抑制血管新生的部分直接机制是抑制肥大细胞的活性。
  • 摘要:目的:植物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的主要功能是介导血管内皮细胞摄取OX-LDL, LOX-1的激活进一步诱导粘附分子的产生,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对麝香保心丸对动脉硬化血管LOX-1的表达进行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阐明麝香保心丸保护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3组,每组8只,第一组正常饮食;第2组高脂饲养;第3组用麝香保心丸(6粒/d),同时用高脂饲养,喂养4个月,处死动物,取主动脉。检测酶法检测各组的血脂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动脉硬化兔斑块内LOX-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结果发现麝香保心丸组的LOX-1的表达明显低于单纯高脂组水平(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有保护内皮细胞,抗动脉硬化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和CD63的变化。方法:分别取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患者血液3ml分离出血小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P-选择素(CD62P)和CD63。结果:高血压组P-选择素(CD62P)和CD63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分级水平的增高而增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分级水平的增高与血小板的过度表达P-选择素(CD62P)和CD63有一定的关系,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 摘要: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l(TFPI-l)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药理作用的新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球囊损伤对照组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后两组8周时建立高脂饲养加股动脉球囊损伤AS斑块模型。治疗组每天给予丹参多酚酸盐50mg/kg静脉注射一次共7天,球囊损伤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建模12周时处死,采用定量病理切片图像分析技术测量斑块组织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泡沫细胞阳性面积;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斑块组织内TF与TFPI-1的分布及蛋白表达;定量Real-time PCR测量斑块内TF、TFPI-1的基因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内膜/中膜比值以及斑块内泡沫细胞阳性面积效果显著(P<0.001);同时治疗组可减少斑块内TF的表达(P<0.001),并对斑块组织TFPI-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影响了AS斑块内TF及TFPI-1的代谢,可能是其抑制内膜增生和防止局部血栓形成的另一机制。
  • 摘要:通过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动态平衡的调控,抑制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是稳定As斑块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本课题组与其他一些作者的研究表明,若干单味中药(丹参、降脂红曲、大黄等)、中药配伍(黄芪与三七有效成分黄芪槲皮素和三七总皂甙配伍,虎杖和芎芍胶囊组成的解毒活血配伍,虎杖和山楂提取物组成的解毒活血配伍,以及益气活血、益气化痰、活血化痰及益气活血化痰配伍)以及复方中药制剂(祛瘀消斑胶囊、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脉心康胶囊与血脂康)可通过干预MMPs与/或TIMPs,而减少ECM的降解,从而稳定斑块。其中,清热解毒与活血中药值得关注,解毒与活血的配伍可能提高抑制ECM降解、稳定斑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若能在中医药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充分运用先进的检测评价技术方法,探讨其调控机理,则将推动中药干预ECM降解、稳定斑块的研究发展,有助于寻求防治心脑血管事件更为有效的中医方药。
  • 摘要:清道夫受体(SR)是一类结构多样的糖蛋白受体,分布于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等细胞上,具有广泛的配体谱和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SR的几大类型中,A型(SR-AⅠ,SR-AⅡ)和B型(SR-BⅠ,CD36)与As密切相关。SR-A和CD36是吞噬变性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致As的主要受体;SR-BⅠ作为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介导HDL胆固醇的选择性摄取,参与胆固醇酯的逆转运过程,是重要的抗As的受体。他汀类药与非诺贝特、普罗布考、脂联素等通过影响不同的SR发挥调脂、抗As作用。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值得关注。实验研究表明,粉防已碱、川芎嗪、丹参酮、壳聚糖、甲基莲心碱、漏芦、葛根素、老山云芝多糖等单味药或有效部位、成分,凉膈散、复方积雪草(制大黄,桃仁,积雪草)、加减下瘀血汤(下瘀血汤去蛰虫加当归、黄芪、积雪草)、王氏连朴饮(川连、厚朴、石菖蒲、法夏、淡豆豉、山栀)、加味连朴饮(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及冠心康等中药复方对不同的SR有一定的干预作用,部分说明其调脂、抗As等作用机理。深入研究不同的SR的结构、功能、调节,特别是细胞内信号转导,以及SR的基因调控,进一步探讨中西药物通过干预SR实现调脂、抗As的机制,将有助于为As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更有效的途径和更有力的措施。
  •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舒心饮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相关致炎因子的影响和量效关系,阐明舒心饮干预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1)建立VitD<,3>加高脂饮食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2)72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用VitD<,3>灌胃三天,自第四天起,其中3组灌服不同剂量的舒心饮(高、中、低剂量组),1组灌服舒降之,另1组为不加治疗的模型组。(3)观察指标:生化指标:血脂、AngⅡ和HDL/TC的比值;病理:光镜下胸主动脉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胸主动脉内膜致炎因子MCP-1、P-selectin。结果:1、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2、舒心饮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升高HDL/TC的比值,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舒心饮能显著降低动脉内膜厚度、泡沫细胞阳性内膜面积及其占内膜总面积的百分比。舒心饮能显著降低P-selectin、MCP-1在大鼠胸主动脉内膜的表达。3、中剂量舒心饮也许是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最佳剂量。结论:舒心饮在多层面上能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炎症的启动和致炎因子的激活,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 摘要:目的:本研究评价了中药鹿茸液对慢性心衰(CHF)大鼠水通道蛋白2(AQP2)的影响,初步探讨鹿茸液改善AQP2的作用机制和途径,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作心肌梗死后形成的CHF模型。观察鹿茸液对CHF大鼠AQP2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同时设临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为阳性对照药,比较各组的作用结果。结果:鹿茸液中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AQP2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鹿茸液中剂量组比卡托普利组AQP2 mRNA的表达高。鹿茸液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AQP2 mRNA的表达也有所下调,但其下调程度远不如鹿茸液中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提示鹿茸液能减少CHF模型大鼠AQP2 mRNA的表达。结论:鹿茸液对CHF大鼠有利尿作用,且能降低CHF大鼠AQP2 mRNA的表达。
  •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硝酸酯耐药患者ET-1、NO、AngⅡ、 SOD的影响,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硝酸酯耐药患者的影响机制。方法:将84例入选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消心痛组)、B组(消心痛加复方丹参注射液组)、C组(消心痛加维生素C组),3组消心痛用法均为15mg,每天4次,治疗时间均为10天。观察临床耐药情况、血压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肱动脉基础内径值(D0)、加压后肱动脉舒张反应(D1)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舒张反应(D2),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血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一氧化氮(NO)。结果:(1)B、C两组临床耐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治疗后A组血压回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组虽有回升,但仍较治疗前低;B组无明显回升;B、C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治疗后A组EID降低,B、C组EDD提高(P<0.05),B、C两组EDD、EID高于A组(P<0.05),B组EDD高于C组(P<0.05)。(4)治疗前各生化指标三组间无差异;治疗结束时A、C组血浆An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A组较C组高,B组无明显变化;A组ET-1升高,B组ET-1降低,B、C两组均低于A组,B、C两组间无差异;A组NO降低,B组NO升高,B、C两组均高于A组,B、C两组间无差异;A组SOD降低,B、C两组SOD升高,C组高于B组,但两组间无差异。治疗后A组AngⅡ、ET-1水平升高,NO降低;而B组ET-1降低,NO升高。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部分阻止硝酸酯耐药的发生,优于VitC,其机制可能与其保护血管内功能、调节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 SFI)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大鼠地高辛(digoxin, DG)血药浓度及相关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HF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G 0.05mg/kg iv)和SFI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DG0.05mg/kg加SFI 4ml/kg、8ml/kg、12ml/kg iv),每组10只,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时点DG血浓度,用3P97药动学软件拟合DG药动学参数。结果:SFI低、中、高剂量组对DG代谢均显示一定程度的促进趋势,以低剂量组较明显。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8h时点DG血浓度明显降低(P<0.05),24h、36h和72h时点降低更为显著(P<0.01),呈时间依赖性;中剂量组24h、36h和72h时点DG血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DG消除半衰期(T<,1/2>)缩短(P<0.05),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72h>, AuC<,0-∞)减小(P<0.01),血浆清除率(CL)增加(P<0.01)。结论:SFI对HF大鼠DG代谢具有一定的促进趋势,低剂量较明显。
  • 摘要:目的:建立血管外膜损伤致内膜病变的动物模型,探讨通心络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机械分离的方法建立外膜损伤致内膜病变动物模型,分别给予通心络和阿托伐他汀干预,采用HE染色检测内膜病变,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外膜损伤后血管组织氧化酶NADPH亚单位p22phox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损伤血管内膜病变的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胶原蛋白。结果:通心络和阿托伐他汀均有效抑制了内膜病变;降低了p22phox mRNA表达;增加了病变中平滑肌细胞和胶原蛋白成分。结论:通心络可抑制外膜损伤导致的内膜病变,增加病变稳定性;抑制NADPH氧化酶相关的氧化应激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 摘要:目的:观察红景天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内CD34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结扎冠脉前降支的方法制作急性心肌梗死的大鼠模型,制作红景天中药水煎剂,对大鼠进行灌胃干预。分别观察2周和4周,取大鼠心肌,用荧光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心肌内CD34染色情况。结果:心肌局部CD34的荧光免疫,经量化处理后,在2周时,预灌红景天组和红景天组的荧光强度最强,而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未干预组表达强度相近;4周时,以预灌红景天组最强,与其余各组比较,P<0.05,未干预组最弱,与其余各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红景天能促进CD34阳性细胞在心肌局部的表达,可能是红景天促血管新生作用的部分机制。
  • 摘要:目的:黄芪失笑散对梗死心肌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基因表达影响。方法:取SD大鼠7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消心痛组、黄芪失笑散小剂量组、黄芪失笑散大剂量组、消心痛加黄芪失笑散大剂量组、贝复济组。治疗20天后进行冠状动脉结扎造成急性心梗的模型,造模成功后再治疗1O天后,处死大鼠,取梗死心肌用RT-PCR法进行VEGF及bFGFmRNA的检测。结果:黄芪失笑散大剂量可有效的使梗死心肌内的VEGF及bFGF的mRNA表达升高,并提示黄芪失笑散疗效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芪失笑散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源于冠脉侧枝循环血管新生。
  • 摘要:目的:研究促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在不同浓度下对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活性氧(ROS)生成、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释放的影响,观察ghrelin对AngⅡ致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HUVECs,对照组;Ghrelin(10<'-7>mol/L)组;AngⅡ(10<'-7>mol/L)组;Ghrelin+AngⅡ组(再把Ghrelin浓度分为10<'-8>mol/L、10<'-7>mol/L和10<'-6>mol/L三个组,在加入AngⅡ前1小时加入Ghrelin)。每个小组设6个复孔。用AngⅡ和Ghrelin联合干预细胞18小时后。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HUVECs上清液中ET-1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结果:AngⅡ(10<'-7>mol/L)作用于HUVECs 18小时,ROS生成和ET-1分泌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1.82±3.46 vs 2.74±0.88;138.48±5.85 vs 40.55±12.70;Pl<0.01),显著减少NO的含量(P<0.01);Ghrelin呈剂量依赖性地显著减少AngⅡ诱导的ROS生成及ET-1分泌,明显促进NO合成(P<0.05)。Ghrelin(10<'-7>mol/L)对基础ROS、ET-1分泌及NO释放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1、AngⅡ能显著增加HUVECs的ROS生成、ET-1的释放,抑制NO合成。2、Ghrelin能够抑制AngⅡ诱导HUVECs的ROS生成、ET-1的释放,能促进NO的合成;在一定的浓度范围(10<'-8>mol/L-10<'-6>mol/L)呈剂量依赖性。发挥其在维持血管张力,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3、Ghrelin(10<'-7>mol/L)对HUVECs的基础ROS、ET-1分泌及NO释放无明显影响。
  • 摘要:目的:观察延胡索碱预处理是否能提高Ca<'2+>-ATPase及Na<'+>-K<'+>-ATPase活性,从而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将清洁级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延胡索碱高、中、低剂量预处理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注射用水组和假手术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30分钟后再灌注60分钟,之后断头放血取心脏匀浆并测定心肌组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结果:(1)心肌细胞Na<'+>,K<'+>-ATP酶活力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力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和延胡索碱中、高剂量组的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力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延胡索碱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2)心肌细胞Ca<'2+>-ATP酶活力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膜Ca<'2+>-ATP酶活力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和延胡索碱高剂量组的心肌细胞膜Ca<'2+>-ATP酶活力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延胡索碱高剂量组心肌细胞膜Ca<'2+>-ATP酶活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延胡索碱药物预处理可降提高心肌细胞Na<'+>-K<'+>-ATPase、Ca<'2+>-ATPasc活性,从而促进Na<'+>-ca<'2+>交换,减轻细胞内钙超载,保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
  • 摘要:目的:研究化湿利水泄浊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重胶原成分的影响。方法:27只12周龄SHR随机分为化湿组、平肝组、依那普利组和模型组,另选WKY大鼠组作为正常对照(WKY组),灌胃给药8周。间接测压法测量清醒状态下尾动脉收缩压,采用消化法羟脯氨酸试剂盒测定主动脉胶原含量及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分泌胶原情况,应用病理学特殊染色及计算机图象分析主动脉胶原面积比。结果:与WKY组比较,模型组SHR的收缩压、主动脉及VSMC分泌胶原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组明显下降;同面积下模型组主动脉胶原纤维(CF)的相对面积均显著增大;各治疗组血压、主动脉及VSMC分泌胶原、中膜CF面积显著下降。结论:化湿法降低SHR血压的同时能抑制SHR在高血压发展过程中主动脉胶原的沉积,可能是该法改善血管重构的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三七和人参果提取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周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VEGF)含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endothelial cell, HVEC)为模型,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琼脂糖刮除法检测其对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酶链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检测在不同浓度三七和人参果提取物作用下培养的HUV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上清液中的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三七和人参果提取物作用下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VEGF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三七和人参果提取物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及促进HUVEC分泌VEGF,可以增加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数目,以50mg/L剂量组作用明显(P<0.05或P<0.01);也可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以200mg/L剂量组作用明显(P<0.01),lOOmg/L剂量组和50mg/L剂量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亦可使内皮细胞VEGFmRNA的表达量增加,尤以复方1OOmg/L剂量组和50mg/L剂量组作用明显(P<0.01)。结论:三七和人参果提取物能促进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VEC)增殖、迁移及DNA合成,增加内皮细胞表达VEGF mRNA,尤其是三七和人参果提取物50mg/L剂量组作用明显。提示在缺血心肌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化痰益气活血法对血管狭窄模型兔腹主动脉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兔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氟伐他汀组、中药1组、中药2组、中药3组、正常组六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给予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造成再狭窄模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灌胃,中药组(地龙、瓜蒌皮、枳实、黄芪、红景天)分为低中高剂量组(1、2、3组),干预4周后处死动物,取腹主动脉进行弹力纤维染色,检测腹主动脉病理指标(血管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内膜面积,内膜/中膜面积比)。结果:6组比较内膜厚度氟伐他汀组、生理盐水组、中药1组、中药2组、中药3组分别为0.12±0.04、0.50±0.03、0.15±0.05、0.19±0.05、0.22±O.02μm、0.10±0.02;内膜/中膜厚度比分别为0.13±0.04、0.50±0.18、0.15±0.05、0.18±0.06、0.20±0.13、0.11±0.01。内膜面积分别为3.14±0.83、7.69±2.93、3.11±1.54、3.81±1.50、4.18±1.45、2.74±0.82μm<;2>。内膜/中膜面积比分别为0.14±0.03、0.29±0.09、0.15±0.01、0.15±0.05、0.16±0.04、0.11±0.03。内膜厚度、内/中厚度比、内膜面积、内/中面积比等各项指标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均有显著差异;与氟伐他汀组比,中药1组的内膜厚度、内/中膜厚度比及内膜面积和氟伐他汀组无显著差异:而中药2组和3组的内膜厚度、内/中膜厚度比及内膜面积与氟伐他汀组比有显著差异,中药组内比较,中药1组对内膜厚度、内/中膜厚度比及内膜面积的降低明显好于中药2、3组;内膜/中膜面积比氟伐他汀组与中药各剂量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氟伐他汀、各中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化痰益气活血方能通过抑制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造成再狭窄模型兔腹主动脉血管内膜增生作用而明显抑制血管狭窄的发生,小剂量效果更好,甚至与氟伐他汀相近。
  • 摘要: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H<,2>O<,2>诱导子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原代培养的SD大鼠子鼠心肌细胞上建立H<,2>O<,2>损伤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红景天苷(10、30、90mg/L)对心肌细胞凋亡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组红景天苷可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MDA含量,增加SOD和LDH活性。结论:红景天苷对H<,2>O<,2>诱导的子鼠心肌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氧化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芩丹胶囊(QC)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及对血管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6只SHRs随机分为模型组和QC组,8只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QC组给予芩丹胶囊750mg/(kg·d)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2周后观测各组大鼠血压、主动脉中膜厚度(MT)、腔内径(LD)、MT/LD、中膜胶原含量以及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超微结构变化,并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管壁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结果:(1)QC组大鼠血压较模型组SHR明显下降。(2)与模型组大鼠相比,QC组大鼠主动脉MT、MT/LD以及中膜胶原含量均有明显下降。(3)电镜下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VSMCs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而QC组大鼠VSMCs表型变化不明显。(4)QC组大鼠管壁OPN mRNA的表达量明显少于模型组大鼠。结论:QC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SHRs血压,而且能够对动脉血管重构具有明显地逆转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OPNmRNA表达,进而抑制VSMCs表型的变化以及血管壁胶原网络的重构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早期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12周龄的SH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丹参组、依那普利组及生理盐水组,同时,以8只同龄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只老鼠做好标记,分别采集大鼠上午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以20-200mg/L为早期肾损害标准,丹参组及依那普利组分别以丹参1ml·kg<'-1>·d<'-1>和依那普利30mg·kg<'-1>·d<'-1>配成2ml水溶液灌胃八周。其余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结束时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MA)、尿β<'2>-微球蛋白(β<'2>-MG)、肾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结果:丹参对血压无明显作用,但可使尿MA和β<'2>-MG明显下降,肾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和生理盐水组与WKY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依那普利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参可使SHR尿MA和β<,2>-MG明显下降,提示丹参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与依那普利相似。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肾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而改善高血压大鼠早期肾脏的内皮功能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球囊损伤后As兔主动脉NF-κB及其mRNA表达变化及冠心通络方对其表达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正常饮食雄性大白兔15只为阴性对照组。除阴性对照组外所有动物高脂饲料喂养4个月。4个月后冠心通络方组、模型组均采用球囊拉伤,假手术组仅予静脉切开但不行球囊拉伤术。冠心通络方组在高脂饮食喂养同时给予冠心通络方喂食,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予高脂饮食。冠心通络方组行球囊损伤术后继续给药3天。给药完毕后处死动物,取胸主动脉组织固定后以备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NF-κB mRNA表达。结果:球囊损伤AS兔血管组织NF-κB及其mRNA呈上增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冠心通络方能明显降低其表达水平。结论:冠心通络方减轻血管内膜增生、防止血管再狭窄的内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NF-κB活性,进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内膜增生。
  • 摘要:目的:在心室重构条件下,进行增加抗心律失常作用和减少促心律失常的药理研究。方法:部分缩窄腹主动脉制备SD大鼠模型,于术后4周和8周,经超声心动仪和15-7MHZ的高频线阵探头检测大鼠心内结构和功能;以离体心脏单电极吸附法、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和DF-5A心脏刺激仪进行造模8周后的电生理观察:动作电位复极20%、50%和90%时程(APD20、APD50、APD90),有效不应期(ERP),ERP/APD90,动作电位幅度(APA).零相上升最大速度(Vmax),His束电位的A-H及H-v时间。以利多卡因(2mg/l)、胺碘酮(5mg/l)对假手术和模型大鼠离体心脏行15min灌流;对两组大鼠分别以川芎嗪(80 mg/l)、人参皂苷(300mg/l)及二者的联合灌流15min,比较各药的电生理作用变化:变化比值=(药物灌流后电生理测定值-K-H生理液灌流的测定值)/K-H生理液灌流的电生理测定值。结果:部分缩窄腹主动脉大鼠模型在4周时心脏呈同心性肥大,8周时呈同心性肥大和离心性肥厚的混合型重构,EF为(84.70±5.9)%,低于同期假手术组(89.64±5.11)%,P<0.05。模型大鼠8周时左室APD20、APD50及APD90和ERP显著延长,P<0.05,但ERP/APD90比值显著减小,P<0.05.APA及Vmax无明显变化。左室ERP与右室的APD90和ERP离散度明显增大,P<0.01。利多卡因(2mg/l)灌流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后APD90、APA和Vmax均减小,变化比值为-0.11±0.03、-0.35±0.07、-0.41±0.09,对ERP/APD90(0.19±0.05)、H-V有增加;胺碘酮(5mg/l)灌流后APD90、ERP、ERP/APD90和A-H均增加,P<0.01;APA、Vmax和H-V无改变。单独灌流人参皂苷(300mg/l)或川芎嗪(80mg/l)仅增加APD90、ERP和A-H三项或ERP、ERP/APD90和A-H,但将人参皂苷(300mg/l)与川芎嗪(80mg/l)联合灌流后APD90、ERP、ERP/APD90和A-H增加,分别为0.19±0.05、0.65±0.14、0.32±0.06和0.14±0.03,四项变化比值都超过2个阳性药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多卡因(2mg/l)灌流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后使APD90、APAmax减小、并呈显著性的负性改变,该结果可能是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与促心律失常并存的机制之一。人参皂苷与川芎嗪联合应用对假手术组电生理无影响,对混合型心室重构的电生理有良好的正性显著性改善作用。
  • 摘要:目前缺血性心脏病仍是世界上人类的主要病死原因和公共健康问题。虽然中国的传统草药冠心二号方在中国及东亚地区广泛地用于治疗冠心病,但是其潜在机制尚不明晰。为了明确它的抗心肌缺血机制,我们招募了15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冠心二号方剂进行研究。比较服药前及服药后1小时这15个人的心率,血压和冠脉流速。结果发现口服冠心二号后,志愿者的冠脉流量成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而全身血流动力学参数却不受影响。此外,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我们研究冠心二号的心肌保护作用。细胞凋亡定量采用TUNEL法,并检测组织中caspase-3活性。冠心二号20g/kg的剂量口服给药,降低了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凋亡细胞百分比及caspase-3活性。以上结果表明,冠心二号抗心肌缺血的心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冠脉流量和抗心肌细胞凋亡实现的减少心梗面积。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控释洗脱支架对犬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内膜平滑肌细胞(SMC)和Ⅲ型胶原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制作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二氧化硅-聚乳酸/乙,醇酸双涂层As<,2>O<,3>控释洗脱支架,As<,2>O<,2>剂量分别为0μg(对照组)、1.6μg/mm<'2>(小剂量组)、2.4μg/mm<'2>(中剂量组)和3.2μg/mm<'2>(大剂量组)。支架、血管以1.3:1比例随机置入24只犬冠状动脉回旋支或前降支,单纯涂层支架为对照组(各组6只)。术后4w冠状动脉造影后处死,分析支架置入段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SMC及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各组光镜下未见内膜下出血及中膜、外膜坏死,无附壁血栓及炎性细胞浸润,药物组尤其是大剂量组SMC及Ⅲ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扫描电镜显示各组内皮完整。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大、中、小剂量组新生内膜面积、管腔面积狭窄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平均管腔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小剂量组与大、中剂量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中剂量组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控释洗脱支架安全可行,通过减少SMC和Ⅲ型胶原表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犬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内膜增生,具有显著的防治再狭窄作用。
  • 摘要:总结和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结合证候诊断量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出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是证候诊断量表制定的基本方法,多元统计学分析与专家经验的理性分析相结合是构建科学实用的证候诊断量表的有力保证。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诊断量表制定的思路和方法将为其它疾病的证候诊断研究提供借鉴。
  • 摘要:冠心病患者经介入治疗,可迅速缓解相关临床症状,但仅仅采取单一措施,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尤其是介入治疗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如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再发心绞痛、左室结构及功能减退等目前仍未完全解决的医学难题,需要配合服用多种药物主要是西药,如调脂、抗血小板、降压、抑制心肌重构等药物,部分药物价格昂贵,且需长期服用,药物的治疗费用及副作用,许多患者难以承受。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研,发现冠心病介入术后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因此,冠心病介入术后治疗应以益气活血、祛瘀通脉为主。据此,本研究研制通冠胶囊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血管再生已经成为治疗心脏搭桥手术不能完全缓解的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新型治疗措施。本研究主要探讨中药黄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载入修饰后的胶原促血管再生的疗效,并探求黄芪与生长因子有无协同作用。方法与材料:实验中主要定量计数胶原周围微血管再生数量、胶原内血红蛋白含量、胶原干重、对胶原内血管生长的病理免疫组化标记以及对大体标本肉眼观察。结果:黄芪联合肝素修饰后的胶原能够产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当的疗效,联合运用黄芪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协同作用的趋势。结论:就血管再生疗效而言,黄芪在本胶原中可以替代或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疗效。
  • 摘要:本文介绍了心脏康复的目标、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小组成员,并对心脏病康复服务的四个阶段进行了探讨。
  •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干预作用,探讨中药对移植干细胞转化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SD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同种异体大鼠的MSCs,以流式细胞术鉴定。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大鼠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复方丹参滴丸组、MSCs移植组、MSCs移植+G-CSF组、MSCs移植+复方丹参滴丸组。采用梗死区多点注射法进行MSCs移植,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方法,共28天。观察对AMI大鼠心脏功能、梗死面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G-CSF组、复方丹参滴丸组、MSCs移植组、MSCs移植+G-CSF组、MSCs移植+复方丹参滴丸组射血分数(EF)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MSCs移植+G-CSF组、MSCs移植+复方丹参滴丸组降低幅度最小。AMI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为21.202±3.609,G-CSF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和MSCs移植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MSCs移植+G-CS组和MSCs+复方丹参滴丸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降低。MSCs移植组CM-dil阳性细胞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SCs移植+G-CS组和MSCs+复方丹参滴丸组CM-dil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同时复方丹参滴丸与MSCs合用后可以使α-actinin、GATA-4表达上调。结论:实验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可以延缓MSCs移植后AMI大鼠的左室舒张末容积扩大和左室后壁增厚的进程,以及提高射血分数,提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防止左室重构,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同时复方丹参滴丸与MSCs合用后可以使α-actinin、GATA-4表达上调,复方丹参滴丸可能促进植入的MSCs向受损心肌迁移、存活并分化成心肌细胞。
  • 摘要: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降压幅度与心血管转归直接相关,在一定的范围内,降压治疗所能达到的血压水平越低,总的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减少越显著。但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单独治疗所可能获得降压达标率不足50%。本文介绍了联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
  •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死亡的首位原因,As斑块包括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即"易损斑块")两大类,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急症的主要内因。因此稳定As斑块对于防治ACS等心脑血管病急症、改善其预后有着极重要的价值。关于As斑块稳定性的研究,已成为当前As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文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从临床与实验研究两方面进行的部分工作,探讨中医方药干预As斑块稳定性的研究与中西医结合科研思路。
  •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对二十来年治疗心律失常的总结,展望了未来进行心律失常治疗的前景,分析了心脏重构与心律失常的关联性,探讨了中西药物对心室重构和心律失常的联合治疗。
  • 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在环境因子、免疫及炎症等的刺激下,通过基因的易感性产生的,发病与获得性、环境性及遗传性因素如饮食、吸烟、肥胖、运动、妊娠及子宫内环境等有关,但目前病因尚未明确,也缺乏特异性的治疗。MS具有高血压、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肥胖等临床特征,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IR)。在上述中药干预代谢综合征取得一定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鉴于大鼠的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上述两种中药均具有与剂量相关的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故该部分研究集中于中药干预后大鼠的主动脉基因、蛋白表达的改变,更加深入地理解黄荔合剂及通心络治疗的作用机制。
  • 摘要: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70例UA患者随机分为通冠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片对照组(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停用抗心肌缺血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治疗组予通冠胶囊,对照组予复方丹参片,2组各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等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通冠胶囊组hs-CRP、TNF-α较复方丹参片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降值总和、硝酸甘油停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冠胶囊能明显降低U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冠脉微循环、保护微小心肌。
  • 摘要:目的:观察知母百合的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CMC溶剂,n=12),阳性对照组(氟西汀112mg/kg或地西泮1mg/kg,n=12),以及不同剂量知母百合组(知母百合提液体,250mg/Kg,500mg/Kg,1250mg/Kg,n=12)。通过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小鼠的绝望不动时间研究抗抑郁作用,通过升高十字迷宫实验、开场实验、明暗穿箱实验评价抗焦虑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同剂量的知母百合组和氟西汀组的小鼠不动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但知母百合组与氟西汀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西泮组和不同剂量的知母百合组的小鼠在升高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开放臂的次数,滞留开放臂的时间,进入开放臂的时间占总时间比,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占总穿越次数比,开场实验中的跨过中央的次数,明暗穿箱实验中的跨室次数及滞留明室的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但两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知母百合具有抗焦虑、抗抑郁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结合药物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脂、血糖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人103例,随机分为运动治疗组(51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运动锻炼及心理康复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使用药物治疗。以常规生化方法检测各组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1)运动治疗组降压起效时间及减量使用药物人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2)与对照组比较,运动治疗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药物配合运动治疗高血压患者可明显提高疗效,并对病人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产生影响。
  • 摘要:目的:调查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和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同时分析血脂、血糖等因素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的横断面研究,入选145例老年病科住院病人,均行头颅MRA检查。记录患者有无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颈动脉B超、胆固醇、甘油三脂、HDL、LDL、HbA1c、尿ALB/CR,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C肽。颈总动脉IMT≥0.9mm或粥样斑块形成均定义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头颅MRA的狭窄的标准:发现动脉血管腔丢失>50%,或闭塞(远端血管不显影)。结果:1、高血压和颅内动脉狭窄(P=0.23):无高血压组中非狭窄者vs狭窄者:28(87.5%) vs 4(12.5%);高血压组中非狭窄者vs狭窄者:88(77.9%) vs 25(22.1%)。2、糖尿病和颅内动脉狭窄(P=0.02):无糖尿病组中非狭窄者vs狭窄者:80(87.9%) vs11(12.1%);糖尿病组中非狭窄者vs狭窄者:36(66.7%) vs18(33.3%)。3、颈动脉硬化和颅内动脉狭窄(P=0.418);颈动脉正常组中非狭窄者vs狭窄者:19(86.4%) vs 3(13.6%);颈动脉硬化组中非狭窄者vs狭窄者:97(78.9%) vs 26(21.1%)。4、以年龄、胆固醇、甘油三脂、HDL、LDL、HbA1c、尿ALB/CR,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C肽作为自变量,颅内动脉MRA非狭窄和狭窄做应变量,作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颅内动脉MRA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是HbA1c,OR值为7.142,P=0.05。结论:糖尿病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达到了统计学意义。而高血压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未达到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硬化也未显示和颅内动脉狭窄明显相关,提示两者可能有不同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A1c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摘要:西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方法有限,疗效欠佳。祝光礼教授以气血阴阳虚实为纲,将其证分为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脾虚肝旺、胆郁痰扰、气血亏虚五型,以脏腑病位涉及肝胆、肾、脑及脾胃四脏进行辨证分型施治;对活血化瘀中药则以“要用直需用,但切忌滥用”为准则。祝老提倡结合现代检测方法“辩证治‘病'”,非常注重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同时强调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主张中西医并重。
  •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患者,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对所有病例颈动脉、肱动脉进行检查,检测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分别测量肱动脉内径。根据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分为内膜正常组和内膜增厚组。内膜增厚组中再分亚组为内膜弥漫性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中MMP-9、hsCRP浓度。分析超声结果与血清MMP-9、hsCRP浓度的关系。结果:内膜增厚组血清中MMP-9、hsCRP浓度较内膜正常组明显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稳定性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与内膜弥漫性增厚组相比,血清中MMP-9、hsCRP浓度明显增高,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与稳定性斑块组相比,血清中MMP-9、hsCRP浓度明显增高,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膜增厚组肱动脉内皮功能(Flow-MD)受损与血清中MMP-9、hsCRP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791,-0.886,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血清中MMP-9、hsCRP浓度增高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厚度、斑块的不稳定性及肱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相关。
  • 摘要:目的:讨论床边心包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B超定位后采用康宁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在穿刺成功后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并引流。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7%,对照组有效率63.6%,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的差异。结论:采用床边心包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引流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且疗效好。
  • 摘要:目的:探讨暖心胶囊对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活质量和血浆脑型利钠肽(BNP)浓度的改善作用。方法:90例气虚血瘀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暖心胶囊+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5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积分和血浆BNP浓度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BNP浓度均有所下降,但暖心胶囊组下降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上,暖心胶囊组患者在体力限制、情绪及社会限制等方面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暖心胶囊具有明显降低血浆BNP浓度、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 摘要: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口服麝香保心丸(SXBXW)治疗6个月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非盲两组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XBXW组100例,采用冠心病基础用药加SXBXW口服1日3次、每次2丸(每丸22.5mg)共6月;常规治疗组100例,仅给予冠心病基础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调脂,抗缺血等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用药的耐受性,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总完成率92%,无患者因不耐受试验要求的口服剂量而脱落;不良反应共3例,其中SXBXW组2例,常规治疗组1例,无死亡、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血糖、血脂治疗前后亦无明显变化。结论: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SXBXW(6个月)不良反应少,临床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n=40)及单纯西药治疗组(n=50),前者以中药(方药组成以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炙甘草、桂枝、生地、麻仁、大枣、黄芪为基础加减)加心律平治疗,后者单用心律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律失常的改善状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单纯西药治疗组显效为33例,无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加心律平治疗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价格便宜。
  •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片对糖尿病(DM)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甲钴铵片+丹参片),对照组30例(单用甲钴铵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片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中,活血化淤,能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从而改善症状。
  • 摘要:目的:观察珍菊降压片与丹参片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给予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珍菊降压片与丹参片,以观察其血压降低情况。结果:显效76.7%,有效20.7%,无效2.6%。结论:以上二药合用降压作用甚佳,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雷氏丹参片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雷氏丹参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对照组20例只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及临床疗效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心电图及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6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雷氏丹参片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疗效肯定,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扩张冠脉,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
  •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丹参片或肠溶阿斯匹林片后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7例,常规服用降糖药,同时加服丹参片,每日三次,每次三片,连续60天。B组37例,常规服用降糖药,同时加服肠溶阿斯匹林片,每日三次,每次25mg,连续60天。分别于治疗前后查血糖、血脂、血粘度和C-反应蛋白。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大致相当,治疗前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和C-反应蛋白水平,丹参治疗组明显优于肠溶阿斯匹林组(P<0.05)。结论:丹参片是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价廉物美,性价比良好的中成药,值得广泛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珍菊降压片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50例老年男性,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标准符合NYHA分级Ⅲ级,均合并轻中度高血压。入选后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平均血压,检测血浆BNP水平。予口服珍菊降压片控制血压,4周后复查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平均血压,再次检测血浆BNP水平。结果:用药后入选对象的血压水平、血浆BNP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珍菊降压片降压效果确切,同时具有一定的改善心功能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雷氏丹参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ACEI+利尿剂,丹参组:ACEI+利尿剂+雷氏丹参片。观察两组治疗对CHF患者血浆心纳素(AN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浓度的影响。结果:丹参组治疗6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ANP显著降低(P<0.01),NO显著上升(P<0.05)。结论:丹参片能改善CHF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NO的释放。
  •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片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疗组加用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69.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片能缓解冠心病症状,与常规用药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片治疗胸痹长期疗效。方法: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参片加西药治疗组62例,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药物治疗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进行中医征候疗效评价和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组中医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58/62,93.55%:34/44,77.27%)(P<0.01);(2)、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50/62,80.65%:29/44,65.91%)(P<0.05);(3)、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长期服用丹参片能明显改善胸痹患者的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症状,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