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声动力疗法

声动力疗法

声动力疗法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77011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医学科学前沿暨第二届个体化治疗与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趋向研讨会、第二届广州肿瘤大会——首届“CSCO-南方”肿瘤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论坛、第六届全国肿瘤综合诊疗新进展研讨会、201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等;声动力疗法的相关文献由248位作者贡献,包括毕良佳、王晓怀、田野等。

声动力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7011 占比:99.96%

总计:177088篇

声动力疗法—发文趋势图

声动力疗法

-研究学者

  • 毕良佳
  • 王晓怀
  • 田野
  • 刘全宏
  • 张为民
  • 庄德舒
  • 李卫
  • 王志刚
  • 王攀
  • 王碧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璐; 张坤(综述); 徐晓红(审校)
    • 摘要: 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等优点。超声波(ultrasound,US)可以聚焦到肿瘤区域激活声敏剂,主要通过生成各种活性氧(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物质发挥抗肿瘤作用。SDT疗效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内ROS的浓度。纳米声敏剂具有体积小、尺寸可调、稳定性高、载体容量高的优点。因此如何开发与应用纳米声敏剂调节ROS产量,使肿瘤抑制效率达到最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总结纳米声敏剂促进ROS生成和减少ROS消耗这2种调节策略的研究现状,旨在探究其向临床转化的潜力。
    • 韩佳轩; 赵云
    • 摘要: 声动力疗法(SDT)是一种利用声敏剂和低强度超声(US)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新型无创治疗方法,SDT由光动力疗法(PDT)发展而来。由于超声波相对于光在组织中的传输深度更深,且声敏剂经过诱导而具有靶向性,同时还能利用超声波对声敏剂进行实时监测,所以SDT在肿瘤部位定位和激活深部组织内的敏化剂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因此,与PDT相比,SDT可用于治疗范围更广、深度更深、不易接近的肿瘤。热疗(HT)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应用于各种既定的癌症治疗,其机制是将载瘤组织的温度提高到40°C~43°C,使其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本文就SDT和HT在肿瘤治疗中参与的细胞信号调控机制以及SDT-HT联合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詹奇; 杨欣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阿加曲班联合声动力治疗C6胶质瘤细胞的效果,同时为临床应用阿加曲班联合声动力疗法治疗脑胶质瘤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 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将C6胶质瘤细胞培养后随机分成4组,A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药物;B组:声动力(SDT)组;C组:阿加曲班组;D组:声动力+阿加曲班组。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组处理后的C6胶质瘤细胞中PAR-1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C6胶质瘤细胞的抑瘤率情况;FCM法检测C6胶质瘤细胞的凋亡率情况。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显示,声动力组治疗后PAR-1表达水平为(7.844±0.288),与对照组(4.844±0.1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6,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声动力组治疗后PAR-1表达为(9.874±0.273),与对照组(4.746±0.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1,P<0.05)。结论 应用阿加曲班联合声动力治疗C6胶质瘤细胞,可以提高抑瘤率,为临床应用阿加曲班联合声动力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王碧琳; 闫春阳; 庄德舒; 张祎; 王宜静; 毕良佳
    • 摘要: 牙周病影响范围广,是我国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因此有效的牙周病防治十分重要.当前常见的牙周病防治方法存在一定缺陷,声动力疗法(SDT)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简述了牙周病目前的防治状况,又重点介绍了SDT的概念、由来、对细菌的作用以及在牙周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 闫春阳; 王碧琳; 毕良佳
    • 摘要: 活性氧类(ROS)是在细胞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一类具有单电子的强氧化剂,因其特有的氧化特性近年来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声动力疗法(SDT)与光动力疗法(PDT)作用相似,SDT通过超声激活声敏剂,释放能量并生成ROS.与PDT相比SDT具有定位准确、靶向特异性、高效性、可重复性等优点,是目前前景良好的抗癌疗法.SDT因肿瘤细胞的差异性而衍生出多样化的细胞靶点,与多种声敏剂组合可产生不同的疗效.通过阐述ROS与SDT的作用关系,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李丽云
    • 摘要: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之一,间歇性跛行是其典型临床表现,严重损害行走能力的同吋,还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田野教授和他的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自主研发了“巨噬细胞靶向声动力疗法”,即将声敏剂和低频低强度超声波有机结合,前者能被斑块内巨噬细胞特异性吞噬,后者可激活声敏剂产生活性氧并可调控活性氧产量。
    • 陈艺珊; 范俊霞; 赖宇乐; 杨冬慧; 曹进
    • 摘要: 声动力疗法(SD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肿瘤治疗手段,通过超声和声敏剂协同起效,具有高效、微创、安全等优势,常见声敏剂存在水溶性差、代谢快、肿瘤部位浓度低等问题,纳米技术的应用可改善上述情况,提高治疗效率.本文对纳米技术在SDT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
    • 杨华菁
    • 摘要: 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最早由日本科学家Yumita提出,是一种起源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技术,而介导声动力治疗的一类物质也被其定义为声敏剂.与PDT的机制类似,SDT主要利用低频低强度超声照射声敏剂,从而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物质杀伤肿瘤细胞.相比于光动力疗法所使用的激光或微波,超声所具有的穿透性、可聚焦性以及照射部位可选性等特征使其在治疗深部肿瘤方面具有更高的靶向性及安全性,这也赋予了SDT靶向性强、操作简便、可重复等治疗优势.尽管SDT在肿瘤治疗方面已取得许多进展,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基本机制仍未有一个明确定论.本文将对SDT治疗肿瘤的机制进行概括总结,旨在为其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还将探讨SDT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SDT结合其他疗法的技术前景及发展局限性.
    • 张政; 杨丹丹; 张欣; 付启航; 岳悦; 濮雄鹰; 李铭杰; 顾欣; 徐阳阳
    • 摘要: 声动力疗法(SDT)是近些年来提出的一种基于超声波的疾病治疗方式,其具有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深部组织穿透能力且对正常组织无明显损伤等特点.随着研究的深入,SDT机制逐渐被认识,治疗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肿瘤.目前SDT联合化疗、光动力治疗、热疗等新兴治疗方式正逐渐应用于疾病的治疗.本文就SDT的机制和相关医学研究进行综述.
    • 李波; 杨明; 鞠东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声动力疗法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声动力治疗组.采集鼠尾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组织蛋白酶K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颈总动脉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斑块内组织蛋白酶K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组织蛋白酶K含量、斑块内组织蛋白酶K表达显著升高,颈总动脉内膜、内膜/中膜厚度比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声动力治疗组血清中组织蛋白酶K含量、斑块内组织蛋白酶K表达、颈总动脉内膜、内膜/中膜厚度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声动力疗法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厚度、光滑度,以致降低管腔狭窄程度,与下调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密切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