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64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81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88933篇;相关期刊550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磁共振成像、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等;神经胶质瘤的相关文献由9394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强、浦佩玉、江涛等。

神经胶质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81 占比:3.77%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88933 占比:96.20%

总计:92450篇

神经胶质瘤—发文趋势图

神经胶质瘤

-研究学者

  • 黄强
  • 浦佩玉
  • 江涛
  • 章翔
  • 康春生
  • 王广秀
  • 牛朝诗
  • 杨学军
  • 贾志凡
  • 徐如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韩慧婷; 陈梦莎; 高文鑫; 王鑫雨; 王茹茹; 姜兴岳
    • 摘要: 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因起源于大脑的胶质细胞而得名,多呈浸润性生长,是致死率极高的中枢神经肿瘤之一。该病具有进展快、预后差、复发率高等特点,极大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是一种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的MRI技术,其在定量分析肿瘤组织化学物质信息中显示出良好前景,尤其在神经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愈加显著。对APT成像原理及其在脑胶质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发展潜力进行综述。
    • 王若茗; 凡豪志; 张军霞; 张梓枫; 陈昌裕; 朱珉; 景慎旗
    • 摘要: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化平台部署神经胶质瘤专病科研数据库,提高科研数据采集效率和质量,推动神经胶质瘤科研工作。方法:参考国内外标准构建胶质瘤专病数据集,通过多层次术语抽取、归一化处理等技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根据字段来源和治理难度,采用多种技术进行多维度数据治理。采取“事前”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保障临床研究阶段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结果:神经胶质瘤专病库实现数据集成与治理、科研项目管理、患者管理、数据采集、数据检索分析等功能,提供高效、全量、实时的研究级数据支撑。结论:神经胶质瘤专病科研数据库有助于推动胶质瘤临床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为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干预性多中心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李根; 孙冬弢
    • 摘要: 神经胶质瘤是一类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系统肿瘤,胶质瘤细胞增殖快,呈侵袭性生长,与脑组织边界不清,大部分难以做到全部切除,恶性胶质瘤的难治性主要取决于其增殖、侵袭特性。微小RNA(miRNAs)广泛存在真核生物中,是一组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长度为20~24个核苷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丰富,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miRNAs表达与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miRNAs研究进展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在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与侵袭中起促进作用的miRNAs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林海; 乔雅; 庞宏林; 高靖哲; 李雄飞
    • 摘要: 针对PET与MRI医学图像融合后部分区域灰度低,容易产生伪影,且特征提取不充分存在细节缺失等问题,首先设计基于NSST多尺度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对于高频子带设计残差网络对PET与MRI图像像素点进行权重分配后再融合,对于低频子带按照稀疏表示的融合规则进行融合,通过逆变换得到融合后的结果;之后设计一个密集卷积网络框架,引入自注意机制对图像的不同区域特征进行权重分配,在密集块之间引入尺度变化层得到不同尺度的特征图,并跨层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图以恢复因多层卷积丢失的信息;为恢复因池化丢失的特征细节,设计后处理模块postProcessor对多尺度层提取到的特征图进行处理;最后模型通过具有2个神经元的全连接层与softmax分类器得到分类标签。模型在哈佛大学全脑图谱数据集与TCIA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后的脑部水平切面PET-MRI图像能更好地反映中央沟征以及边缘支括弧征,分类准确率达到97.6%和98.2%。
    • 黄腾达; 宋建勋; 符念霞; 苏慧荣
    • 摘要: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经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BYL20220202。患者男,39岁,2022年1月5日因“头痛2月余,近1周加剧”于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偶有恶心、呕吐症状,无明显规律性,未出现四肢抽搐症状。查体:四肢肌力正常,腱反射阳性,病理征未引出。
    • 李志敏; 靳松
    • 摘要: 病例男,38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由阴暗处转移至明亮处时明显,不伴头痛头晕,不伴恶心呕吐,不伴意识障碍,不伴肢体活动不利加重,未予重视,未行诊治。1周前自觉视物模糊有所加重,就诊外院查头CT示右侧脑室占位性病变,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 段崇锋; 宋双双; 黄凯; 牛蕾; 刘学军; 张丕宁
    • 摘要: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脑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瘤周水肿区及无病变区域的差异,为三者的鉴别寻求精确的影像技术手段。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4例脑高级别胶质瘤病人于术前或放化疗前同时行MR平扫、增强及IVIM-DWI检查,分别测量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区(1 cm内)及对侧正常半卵圆中心的灌注系数(D*)、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值,并进行比较。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区(1 cm内)以及对侧正常半卵圆中心的D*、D、f值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36~9.317,P<0.05)。结论IVIM-DWI可区分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和瘤周1 cm水肿区及无病变区域的扩散和灌注差异,为三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摘要: 约8%的神经胶质瘤携带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基因组变异(扩增、突变和/或融合),特别是EGFR1和EGFR2。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的Ⅱ期临床试验研究,评估了选择性EGFR1-3抑制剂Infigratinib(BGJ398)在携带EGFR变异的复发性神经胶质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招募了明确携带EGFR变异的复发性或进展的神经胶质瘤成年患者,予以口服Infigratinib 125 mg(1~21/28天)。
    • 刘静静; 黄雪莹; 党佩; 吴静; 葛鑫; 王晓东
    • 摘要: 目的定量分析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中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的参数,评估IVIM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手术并接受放、化疗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40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复发组24例、假性进展组1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IVIM序列扫描,测量病灶异常强化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真性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值,比较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组和假性进展组IVIM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组的ADC值、D值、D^(*)值及f值分别为(1.153±0.158)×10^(-3) mm^(2)/s、(0.914±0.175)×10^(-3) mm^(2)/s、(11.258±6.654)×10^(-3) mm^(2)/s、0.093±0.027,假性进展组分别为(1.355±0.228)×10^(-3) mm^(2)/s、(1.157±0.250)×10^(-3) mm^(2)/s、(9.108±2.302)×10^(-3) mm^(2)/s、0.069±0.018。复发组的ADC值、D值低于假性进展组,D^(*)值及f值高于假性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14、-3.610、3.480、3.128,P<0.05)。ADC值、D值、D^(*)值、f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788、0.729、0.780,其中D值曲线下面积最大,当其诊断阈值为1.119×10^(-3) mm^(2)/s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95.8%。结论IVIM的定量参数对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以D值的诊断效能最优。
    • 李丽楠; 丁汉琳; 王君
    • 摘要: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神经胶质瘤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1年11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脑神经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氟比洛芬酯。比较两组麻醉前(T1)、手术开始1 h(T2)及术后5 d(T3)的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抑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CD8+)细胞水平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CD3+、CD3+CD4+、CD3+CD8+均在组间、时间、交互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F组间=7.113,P组间=0.011;F时间=15.621,P时间<0.001;F交互=4.321,P交互=0.017)。T1~T3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能够减小神经胶质瘤患者围术期T淋巴亚群的下降,明显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并能显著缓解术后疼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