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膜蛋白

外膜蛋白

外膜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00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7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113645篇;相关期刊284种,包括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等;外膜蛋白的相关文献由228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杰、陈伶利、葛金文等。

外膜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7 占比:0.56%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13645 占比:99.40%

总计:114333篇

外膜蛋白—发文趋势图

外膜蛋白

-研究学者

  • 李杰
  • 陈伶利
  • 葛金文
  • 彭宣宪
  • 李惠
  • 严杰
  • 史秋梅
  • 张志强
  • 林向民
  • 郭晓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傅伟文
    • 摘要: 多杀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能感染家禽、猪、牛、羊等多种动物,其中,牛、羊感染多杀巴氏杆菌通常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家禽感染可引起禽霍乱,猪感染可引起猪肺疫,成为危害畜牧行业的病原之一[1]。本研究以广西某养殖场出现呼吸道症状的病牛为研究对象,采集肺脏组织,采用细菌的分离培养、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扩增、血清型扩增鉴定、毒力基因(转铁蛋白tbpA、编码4型菌毛基因ptfA、血红色获得受体hasR、脂蛋白plpE、外膜蛋白ompH)的扩增、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对细菌特性进行研究。
    • 段世宇; 杨阳; 令狐远凤; 杨琦; 周碧君
    • 摘要: 为探究沙门菌外膜蛋白基因fadL、ompN、ybfM以及sRNA RybB和伴侣蛋白Hfq缺失对该菌致病性的影响,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基因缺失菌株,并测定了基因缺失菌株的生长曲线,同时通过小鼠腹腔注射测定了基因缺失菌株的毒力及其在小鼠脾脏和肝脏上的定殖能力.结果显示,与鼠伤寒沙门菌亲本野生型菌株LT2相比,基因缺失菌株的生长能力变化不大.LT2对小鼠的LD_(50)为3.97×10^(7)CFU;外膜蛋白基因缺失菌株ΔompN、ΔfadL和ΔybfM的LD_(50)分别为1.58×10^(5)、6.29×10^(5)、9.97×10^(5)CFU,毒性明显增强;sRNA敲除菌株(ΔrybB)的LD_(50)为9.97×10^(7)CFU,毒性有所下降;伴侣蛋白Hfq敲除组(Δhfq)及rybB&hfq双敲除组的小鼠死亡数未超过50%,毒性明显下降.感染48 h后,与对照组(LT2)相比,所有基因缺失菌株处理组的脾脏指数均极显著性升高;ΔrybB&Δhfq、Δhfq处理组的脾脏载菌量显著降低,其余菌株处理组的载菌量与LT2差异不显著;ΔrybB、ΔrybB&Δhfq、ΔfadL、ΔybfM处理组的肝脏指数均显著下降,而Δhfq、ΔompN处理组的肝脏指数变化不显著;ΔrybB、ΔfadL处理组肝脏载菌量变化不显著,Δhfq、ΔrybB&Δhfq处理组的肝脏载菌量显著下降,而ΔompN、ΔybfM处理组的载菌量显著上升.总的来说,hfq、rybB缺失降低了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力,而fadL、ompN、ybfM的缺失提高了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力.
    • 刘蕾; 周欣悦; 朱桢; 曹烨; 王文彬
    • 摘要: 为构建弧菌铁蛋白受体pvuA重组质粒,提高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产量,优化表达条件,并为其免疫原性研究奠定基础,从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扩增了弧菌铁蛋白受体pvuA基因,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ferric vibrioferrin receptor,转入大肠杆菌BL21并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菌体初始浓度、诱导时间、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为自变量,菌体蛋白浓度为响应值,根据响应面法的Box-Benhnken中心设计原理,研究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弧菌铁蛋白产量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IPTG诱导获得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优化后最终确定重组弧菌铁蛋白受体pvuA最佳表达条件为菌体初始浓度OD600=0.6,诱导时间10 h,诱导温度37°C,IPTG浓度为1.0 mmol·L^(−1),此时包涵体沉淀中蛋白含量最高,为11.00 mg·mL^(−1)。构建了弧菌铁蛋白受体pvuA的大肠杆菌重组表达质粒,通过优化表达条件提高了纯化蛋白产率,为研究弧菌铁蛋白受体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 令狐远凤; 杨阳; 潘永; 段世宇; 张家莉; 张宝太; 杨琦
    • 摘要: 为了解RybB sRNA、RNA伴侣蛋白Hfq对沙门菌外膜蛋白fadL、ybfM、ompN的作用,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fadL、ybfM、ompN基因lac融合菌株,通过P22噬菌体转导完成颜色指示菌株中RybB、hfq基因的单缺失与双缺失,进行β-半乳糖苷酶活性试验和qPCR,对其相应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fq抑制ybfM、ompN的表达,但fadL的表达上调;RybB sRNA抑制ompN、fadL的表达,但ybfM的表达上调.当Hfq与RybB共同对ybfM、fadL、ompN进行调控时,对ompN、ybfM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但fadL的表达上调,且Hfq的调控作用总体大于RybB.
    • 王锐; 王占黎; 丁海涛; 邹昊
    • 摘要: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外膜蛋白是布鲁氏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同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可以作为布鲁氏菌病诊断的抗原和布鲁氏菌病亚单位疫苗的候选物。本文对目前几种重要的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特性,为研制布鲁氏菌病的诊断试剂及相关疫苗提供参考价值。
    • 李泽琦; 汪玉倩; 李小艳; 林向民; 袁军
    • 摘要: 为系统评价外膜蛋白在环境胁迫条件下的生物学功能,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TCC 7966为研究对象,选取33株外膜蛋白缺失菌株,对其贴太紧在渗透压、金属离子、H_(2)O_(2)及pH等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态进行测定。结果发现:编码TonB家族蛋白基因AHA_0461、AHA_4275被敲除的菌株在渗透压胁迫条件下较野生型菌株生长更好;编码未知功能蛋白基因AHA_2282被敲除的菌株在金属离子胁迫条件下生长较弱,而ΔAHA_0904菌株在渗透压胁迫条件下生长状况较好;编码长链脂肪酸转运蛋白基因AHA_2145被敲除的菌株在H_(2)O_(2)和金属离子胁迫条件下生长状态较弱;而编码OmpA家族蛋白基因AHA_1279、AHA_1281和分泌素家族蛋白基因pilQ、AHA_0569被敲除的菌株在H_(2)O_(2)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均弱于野生型菌株。提示这些蛋白可能在细菌响应环境胁迫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有望为今后全面地了解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响应不同环境胁迫的机制提供思路,为该病原菌的防治提供可能的靶点。
    • 摘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真菌病害流行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发现黄萎病菌利用大丽轮枝菌真菌细胞外膜蛋白(CFEM)家族蛋白结构结合铁元素位点突变特性,应对寄主植物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持侵染能力的过程,揭示了大丽轮枝菌逃逸植物免疫反应的进化机制。
    • 摘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真菌病害流行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发现黄萎病菌利用大丽轮枝菌真菌细胞外膜蛋白(CFEM)家族蛋白结构结合铁元素位点突变特性,应对寄主植物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持侵染能力的过程,揭示了大丽轮枝菌逃逸植物免疫反应的进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医学中心生物学》。
    • 李杨; 周栋; 尹彦龙; 张广冻; 相彩霞; 支飞杰; 白芙蓉; 林鹏飞; 靳亚平; 王爱华
    • 摘要: 旨在研究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16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凋亡和免疫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以OMP16处理RAW264.7细胞为模型,通过MTT以及Hoechst法检测OMP16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GRP78、CHOP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OMP16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RTPCR检测免疫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变化。结果表明,OMP16能够影响RAW264.7细胞的活力,且有浓度依赖性;添加OMP16后能够显著增加凋亡标志因子Caspase-3的表达(P<0.001),并促进RAW264.7细胞的凋亡;作用24、36h之后,显著引起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CHOP的表达;并且能显著上调IL-1β、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布鲁氏菌OMP16能够诱导RAW264.7凋亡,OMP16显著引起内质网应激CHOP通路的激活。
    • 韩文龙; 张雪梅; 王小兰; 于圣青
    • 摘要: 鸭疫里默氏杆菌(RA)病,是家禽中主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血清型复杂且各血清型间缺少交叉免疫保护,其中血清1型、2型、10型是国内优势血清型。外膜蛋白A(OmpA)是RA的毒力因子之一,在不同血清型RA中保守性良好。用OmpA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后用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腹腔注射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检测单克隆抗体效价及稳定性,秋水仙素法进行染色体分析,Western blot和玻片凝集试验鉴定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RA OmpA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2D5、2A6、4H8;3株单克隆抗体的亚型均为IgG2a,腹水效价均为1∶2048000,均与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1型RA-CH3、血清2型RA-NJ3、血清10型RA-HXb2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其他禽源致病菌不发生交叉反应。本研究成功研制的3株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菌种特异性,有助于RA致病机理和RA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