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原性

抗原性

抗原性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5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15706篇;相关期刊448种,包括生物技术通讯、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2015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五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学者论坛等;抗原性的相关文献由3693位作者贡献,包括布冠好、罗永康、王君伟等。

抗原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5 占比:5.93%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0.44%

专利文献>

论文:15706 占比:93.63%

总计:16775篇

抗原性—发文趋势图

抗原性

-研究学者

  • 布冠好
  • 罗永康
  • 王君伟
  • 陈复生
  • 印春生
  • 姚文生
  • 康凯
  • 朱真
  • 李启红
  • 杜吉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文燕; 王亚文; 冯亚文; 滕召剑; 李潭清; 董炜; 刘涛; 宋勤叶; 任玉红
    • 摘要: 比较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全长p72与截短p72蛋白(p72s)的抗原性,为ASFV特异性抗体检测技术研究提供试验依据。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p72和p72s蛋白,应用Western blot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鉴定表达的蛋白,分析蛋白的抗原表位;用纯化的重组全长和截短p72蛋白分别免疫小鼠,比较其免疫原性;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评价重组p72和p72s蛋白与ASFV阳性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重组p72和p72s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76和42 ku,与预期大小相符;表达蛋白的酶解肽段对p72和p72s蛋白推测氨基酸序列的覆盖度分别为89.3%和88.39%,两者分别包含27和17个抗原表位;用p72与p72s蛋白免疫小鼠3次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分别为1∶200~1∶25600和1∶12800~1∶409600;基于重组p72与p72s蛋白的ELISA从108份猪血清中分别检出78份(72.2%)和85份(78.7%)阳性血清,两者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826,P=0.016);经Western blot检测的10份ASFV抗体阳性血清中有7份与p72蛋白反应,全部与p72s蛋白反应。截短p72蛋白比全长p72蛋白的抗原性好,更适合用于ASFV抗体检测。
    • 冯浩展; 任宪峰; 王华; 锡林高娃
    • 摘要: 克隆分析科尔沁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溶血素cylE基因片段,为深入研究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免疫机制及制备新型免疫抗原提供理论依据。根据GenBank已公布牛源无乳链球菌溶血素的基因序列,使用Primer5.0软件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乳源性无乳链球菌临床菌株总DNA为模板扩增cylE基因片段,并分析其编码序列及免疫活性。克隆得到的cylE基因序列与Genbnak已公布的牛源无乳链球菌cylE基因序列两者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9.9%,仅有1个核苷酸发生突变(1712C→A)。cylE蛋白的亲水区较广,抗原指数较高的区域丰富,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证明cylE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cylE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是防治无乳链球菌的理想抗原候选分子之一。
    • 周晓丽; 毛箬青; 朱紫祥; 孙德惠; 朱昱茜; 王凌云; 齐萌; 郑海学
    • 摘要: 利用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预测和筛选非洲猪瘟病毒(ASFV)CP312R蛋白的T细胞表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表位肽促进ASFV抗原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促进免疫细胞分泌IFN-γ水平及其对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通过RT-qPCR技术分析表位肽对ASFV在骨髓巨噬细胞中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筛选出2条表位肽PP8和PP9,均可促进ASFV抗原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而表位肽PP9能够显著促进CD8^(+)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P<0.01)。2条表位肽均可显著抑制ASFV在骨髓巨噬细胞中的复制(P<0.01)。本研究结果为筛选ASFV保护抗原或表位提供了基础数据。
    • 任红涛; 石奇磊; 李静; 余秋颖; 王凡; 胡梅; 王娜
    • 摘要: 为探寻适宜的花生脱敏方法,该文研究了花生致敏蛋白Ara h1与咖啡酸互作对其抗原性的影响,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间接ELISA法对碱法、酶法、自由基法处理后的咖啡酸蛋白复合物抗原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碱法互作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咖啡酸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33.2°C、时间25 h、pH值8.67和咖啡酸浓度1.76 mg/mL时,咖啡酸与花生致敏蛋白Ara h1碱法互作后其抗原性降至69.31%,接枝量为119.16 nmol/mg。碱法处理后,咖啡酸与花生致敏蛋白Ara h1互作能降低致敏蛋白抗原性,研究结果可为花生脱敏处理提供参考。
    • 武春燕
    • 摘要: 实际养羊生产过程中,如果日常的饲养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或者是对于疾病的防治经验不足,都会导致羊群发病。而羊口疮病在临床中也被称为羊口炎,主要就是由病毒引起的羊具有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病羊的变化主要是在其口唇、舌和鼻以及乳房等部位有丘疹、水疱以及脓疱和结成疣状结痂出现,属于特征性的病变。不同的饲养地区分离出的病毒抗原性也都不会是完全一致的。多见在春秋季节。
    • 席冠鹏; 布冠好; 常永锋; 王美月
    • 摘要: 为探究碱性条件(pH9.0)下反式肉桂酸(trans-cinnamic acid,TCA)对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性、抗原表位及蛋白结构的影响,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评估互作后蛋白与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及表位抗体的结合能力;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测定蛋白分子量变化;利用紫外、荧光、红外光谱表征蛋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TCA与β-伴大豆球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TCA可以降低蛋白的抗原性。互作后蛋白质的二、三级结构有显著变化,并降低了蛋白的表面疏水性,随着TCA添加浓度的增加,表面疏水性变化更加明显。
    • 彭棋; 张雪; 赫文龙; 范宝超; 王丹丹; 刘茂军; 李彬
    • 摘要: 【目的】明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及变异株各亚型间的抗原性差异位点,为PEDV新型疫苗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打下基础。【方法】将采集的3份PEDV阳性仔猪肠道组织样品接种至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上进行PEDV分离,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Western blotting、RT-PCR和电镜观察进行鉴定,通过TCID50测定病毒滴度及绘制病毒体外增殖动态曲线;将分离毒株基因组分成33段进行RT-PCR扩增,使用Lasergene中的SeqMan拼接序列,然后以MEGA 7.0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并以Protean中的Jameson-Wolf算法进行抗原性分析。【结果】其中1份PEDV阳性仔猪肠道组织样品在Vero细胞上盲传至第6代时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将其命名为CH-HK-2021毒株;IF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CH-HK-2021毒株能与小鼠抗PEDV N蛋白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且RT-PCR能扩增获得预期的目的条带,证实分离毒株即为PEDV。CH-HK-2021毒株的直径在80~120 nm,且病毒粒子表面带有刺突样的形状,属于冠状病毒;其在Vero细胞上能稳定传代,目前已传至100代。CH-HK-2021毒株在感染Vero细胞24 h后,其病毒滴度达最高值,为10^(5.6)TCID_(50)/mL。CH-HK-2021毒株全基因组除去poly(A)尾结构为28034 bp,与PEDV参考株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6.0%~98.9%,与参考毒株S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3.1%~99.0%,其中与变异株CH/JX/01(KX058031)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与经典毒株AVCT12(LC053455)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低。CH-HK-2021毒株属于G2a变异株,为我国当前的流行毒株。G2a毒株与G2b变异株在S基因上存在42个核苷酸差异位点,在S蛋白上则存在6处抗原性差异位点,且主要的差异位点位于S2亚基上。【结论】分离获得的CH-HK-2021毒株属于PEDV G2a变异株,为我国当前的流行毒株,与PEDV经典毒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G2a毒株和G2b变异株在S2亚基上存在多处抗原性差异位点,故推测S2亚基是导致G2a毒株与G2b变异株抗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 曹阳; 贺晓烨; 李雯莉; 高冉冉; 王莹
    • 摘要: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变异特征及其与乙肝疫苗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1973例住院患者为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均已按照0、1、6月标准程序完成乙肝疫苗(HepB)接种,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S基因变异情况。结果:1973例患者中HBsAg阳性标本47份(2.38%),年龄>18岁者HBsAg阳性率高于1-18岁人群,父母HBV阴性者HBsAg阳性率低于母亲HBV阳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标准序列相比,47份HBsAg阳性标本检出核苷酸突变位点162个,氨基酸突变位点98个,其中a决定簇(aa124-147)内突变位点主要包括I/T126A/N/I/S、Q129H/R、M133L、K141E、T143S、D144A/EH和G145R/A;a决定簇上游(aa99-123)突变位点主要包括Q101R/H、L110I、G112K、S113T/G、S117G和P120Q/R/L;a决定簇下游(aa148-169)突变位点主要包括Y161F/C、E164D、F161Y和R160K;47份HBsAg阳性标本检出氨基酸变异者30份,检出率63.83%,其中19份存在氨基酸极性改变,占63.33%,且有11份发生于a决定簇(aa124-147)内,包括T126I、Q129R、T143S、D144A和G145A等5个变异位点。结论:HBV S基因突变与HepB疫苗免疫逃逸存在密切联系,其中a决定簇(aa124-147)内部T126I、Q129R、T143S、D144A和G145A等位点突变可引起HBsAg极性和亲水性变化,从而导致抗原性下降,造成免疫逃逸发生。
    • 郭红蕾; 周胜云; 丛艳君; 闫文杰
    • 摘要: 为探明茶多酚对α_(s1)-酪蛋白构象和抗原性的影响,选用茶多酚中活性较强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接枝α_(s1)-酪蛋白。通过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α_(s1)-酪蛋白构象变化,通过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免疫印迹实验分析α_(s1)-酪蛋白抗原性变化。结果表明:EGC、EGCG均对α_(s1)-酪蛋白内部荧光有猝灭作用,对α_(s1)-酪蛋白的酪氨酸(tyrosine,Tyr)和色氨酸(tryptophan,Trp)残基均有影响,α_(s1)-酪蛋白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略有增加,无规卷曲含量略有降低;α_(s1)-酪蛋白构象的变化导致其抗原性显著降低,EGCG对α_(s1)-酪蛋白构象和抗原性的影响显著强于EGC。
    • 李敏; 刘爱成; 朱晴; 陈馨萍; 刘微; 梁肖娜; 郑艳; 岳喜庆
    • 摘要: 以脱脂牛乳为原料,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碱性蛋白酶(Alcalase,AT)、复合蛋白酶(Protamex,PT)和风味蛋白酶(Flavorzyme,FT)处理对脱脂牛乳的抗原性、分子质量分布、滋味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AT对主要致敏乳蛋白的脱敏效果显著优于PT和FT(P<0.05),当酶底比为500 U/g、酶解时间为20 min时,其对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酪蛋白的抗原抑制率分别达到64.01%、76.00%和69.10%;AT、PT和FT处理后脱脂牛乳中低分子质量肽段明显增加,且苦味、涩味、苦后味、涩后味随酶解时间延长、酶底比的增加而升高,FT处理脱脂牛乳的滋味优于AT和PT;酶解脱脂牛乳的亮度值显著降低,红度值显著升高(P<0.05),透光性增加,AT处理脱脂牛乳的色泽更接近于牛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