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837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1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146787篇;相关期刊593种,包括食品与药品、动物营养学报、饲料博览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中法老年医学高峰论坛2016暨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大会、2015中国(北京)国际马科技大会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关文献由4061位作者贡献,包括汪志明、李翔宇、陆姝欢等。

多不饱和脂肪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1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46787 占比:99.17%

总计:148009篇

多不饱和脂肪酸—发文趋势图

多不饱和脂肪酸

-研究学者

  • 汪志明
  • 李翔宇
  • 陆姝欢
  • Q·Q·朱
  • N·S·亚达夫
  • 金青哲
  • 王兴国
  • 王小三
  • 肖敏
  • 何东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铭慧; 黄敏婕; 董捷; 宋丽丽; 王德前
    • 摘要: 为推进对香榧籽油生物功效的认知,以高脂膳食大鼠模型评估香榧籽油的降脂、抗氧化功效及其作用机理。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F组)、2%香榧籽油正常组(NFO组)、高脂对照组(HF组)、2%香榧籽油高脂组(HFO组)。每周记录SD大鼠体重,分别在第4周和第7周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水平。在第7周处死大鼠,解剖取肝脏、十二指肠、脂肪组织,采用油红O、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并采用qRT-PCR检测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实验第4周,与NF组相比,香榧籽油能极显著降低SD大鼠体重(P<0.01),整个实验周期内HF、HFO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差异;与NF组相比,NFO组大鼠血清TG、Glu、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HF组相比,香榧籽油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C、LDL-C和Glu水平(P<0.05),显著提高SOD、GSH-Px的活性和T-AOC(P<0.01,P<0.05)。实验第7周,与NF组相比,NFO组大鼠血清LDL-C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TC、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HF组相比,香榧籽油能显著升高大鼠血清TG、LDL-C、MDA、CRP、IL-4水平(P<0.05,P<0.01);长期食用香榧籽油,大鼠肝脏、十二指肠组织中偶有炎性细胞浸润,脂肪组织细胞形态大小不均。NFO组大鼠肝脏AMPKα、SREBP-1c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NF组(P<0.01),HFO组大鼠肝脏FAS、ACC、AMPKα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HF组(P<0.01)。香榧籽油可能通过调节AMPKα/SREBP-1c信号通路实现调节大鼠血脂、提高抗氧化水平的生物功效。
    • 王雅娟; 刘君; 马传国
    • 摘要: 为制备高物化稳定性的水包剥离亚麻籽油乳液,拓宽亚麻籽油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先采用柱层析法制备剥离亚麻籽油(stripped flaxseed oil,SFO),探究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及抗氧化剂对SFO乳液物理稳定性(粒径、电位、表面张力)和氧化稳定性(过氧化值(P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茴香胺值(p-AV))的影响。研究表明:剪切速率越大,时间越长,乳液粒径、电位绝对值、表面张力越小,物理稳定性越高;剪切速率较低时发生初级氧化,剪切速率超过19 000 r/min,TBARs显著升高,次级氧化加快,氧化稳定性下降;以22 000 r/min剪切6 min,PV达4.53 mmol/kg,TBARs达31.50μmol/g;均质压力及次数的增加均显著提高乳液的物理稳定性,降低其氧化稳定性;均质过程中乳液的物化稳定性高于剪切过程中的;均质压力低于10 MPa时均质次数对氧化稳定性影响不大,超过10 MPa时增加均质次数,PV和TBARs均增大,氧化稳定性下降。均质压力60 MPa、均质3次,乳液PV达2.14 mmol/kg,TBARs达19.03μmol/g;3种抗氧化剂(TBHQ、VC及GTP)均显著降低乳液PV,但VC和GTP增大了TBARs,这可能是在制乳过程中自身氧化或起促氧化作用。因此,剪切和均质过程对乳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采用较低剪切速率、较高均质压力、较少的均质次数,加入自身稳定的抗氧化剂,乳液的物化稳定性较高。
    • 孙敬蒙; 汪卓明; 郭毅; 宋燕青; 张炜煜
    • 摘要: 为了探究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哈蟆油最佳采收期,为养殖和采收提供依据,以吉林省靖宇县3龄雌性中国林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哈蟆油PUFAs含量测定的体外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中国林蛙6个生长阶段(出蛰期、产卵期、捕食期、入蛰期、散居冬眠期和群居冬眠期)哈蟆油中的总PUFAs、OA、ALA、AA、EPA和DHA的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RT-PCR法测定与PUFAs合成相关的FAD基因(Δ6-FAD、Δ5-FAD、Δ9-FAD和n-3系列)的表达量;利用SPSS 19.0和R 4.0.1分析PUFAs含量与FAD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阶段中,散居冬眠期的中国林蛙哈蟆油中PUFAs含量及FAD基因表达量最高;OA和EPA的含量与总PUFAs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Δ6-FAD和Δ5-FAD基因的表达量与总PUFAs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这4个指标在哈蟆油采集时期的鉴别及质量评价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Andrew J.SINCLAIR
    • 摘要: 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食物供应的常量营养素和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脂肪(油)摄入增加了4.2倍以上,碳水化合物摄入下降了34%。植物油是摄入脂肪的主要来源,由于很多植物油富含亚油酸,所以亚油酸的消耗量也显著增长(增加了4倍)。亚油酸(LA)在人体皮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前列腺素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前体物质。现在人们亚油酸的摄入量远远超过了最低需求。综述摄入富含亚油酸的食物对关节炎和头痛、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神经功能的影响,重点是来自亚油酸和其他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介质。当前,世界饮食结构造成膳食亚油酸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不平衡,以及源自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介质的不平衡,这极易导致人体亚健康状态。
    • 宋遥遥; 卢晓霆; 贾路遥
    • 摘要: 为获得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产菌株,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AS3.3410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UV)及氯化锂(LiCl)对其进行复合诱变,通过乙酰水杨酸初筛、苏丹黑B染色,摇瓶复筛,得到高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突变菌株,并对其遗传稳定性和油脂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突变株SLZH-20,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其摇瓶发酵5 d时,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为22.76 g/L、52.30%,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34.60%和24.30%;该菌株所产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棕榈一烯酸、油酸、亚油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含量为81.4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6.24%,比出发菌株分别增加5.72%和2.18%。
    • 汪希一; 柏冰雪
    • 摘要: 过敏性疾病流行率逐年上升,许多研究表明环境和生活方式,如饮食、感染、微生物群、污染物、运动、免疫接种等都可能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多项研究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多方面影响过敏性疾病,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干预剂量,干预时间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对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对过敏性疾病的影响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杨月; 戴楠; 丁叶; 秦蕊; 胡漫丽; 武洁姝; 汪之顼
    • 摘要: 目的:探讨哺乳期妇女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入情况与母乳中PUF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于南京市纳入110名产后30~50天的健康哺乳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3天膳食调查(即时性图像法),用膳食数据库计算能量及各PUFA摄入量。采集母乳后,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母乳PUFA水平。应用SPSS 26.0对PUFA摄入与母乳5种PUFA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对象日均能量摄入为2044.28 kcal,ω-6和ω-3两种PUFA占能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28%和0.89%,亚油酸(LA)、α-亚麻酸(AL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日均摄入水平为14.61、1.83、50.94 mg/d,LA摄入量和花生四烯酸(ARA)的摄入量间呈现强的正相关性(r=0.656,P<0.01)。母乳中LA百分含量为23.76%、ALA为1.63%、ARA为0.53%、DHA为0.16%、二十碳五烯酸(EPA)为0.08%。ALA、ARA、DHA摄入量分别与母乳中ALA、ARA、DHA含量有一定正相关(P<0.05)。EPA摄入量与母乳中DHA含量以及DHA摄入量与母乳中ALA含量均呈一定正相关性(P<0.05)。结论:南京市江宁区哺乳期妇女除DHA摄入量较低,其余PUFA摄入量适宜。母乳中EPA和DHA水平偏低。PUFA的摄入与母乳中PUFA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 常璐璐; 陈海琴; 陈永泉; 陈卫
    • 摘要: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摄入水平是评价膳食质量的重要指标,人体主要通过饮食中的深海鱼类和植物油脂获取多不饱和脂肪酸。随着生物制造业的兴起,以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和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n cohnii)为代表的产油微生物成为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其中,高山被孢霉是商业化生产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的唯一菌种,其油脂产品主要作为营养强化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近年来也开始应用于医药和养殖行业。目前,高山被孢霉脂质合成通路及关键因素已逐步解析,借助高效的育种技术、遗传操作系统和针对性的发酵策略,该菌已实现多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和产量的大幅提升,并有潜力成为生产多种具有生理活性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的细胞工厂。本文综述了高山被孢霉研究进展及其产物作为营养强化剂的应用现状,并对进一步提升高山被孢霉油脂的品质和应用范围做出了展望。
    • 徐运杰; 苏双良; 刘曰清; 邓敦; 孙丙勇
    • 摘要: 生长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肠炎症,通常称为结肠炎,一般发生在断奶后4~16周龄的生长期,其特征是结肠发炎、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浸润、上皮完整性受损和肠道通透性增加。诱发生长猪结肠炎的因素很多。文章详细论述了诱发结肠炎的病因以及判定结肠炎的生物标记物,旨在预防或减轻生长猪的复合结肠炎腹泻,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梁旭; 王宪龄; 陈德壮; 宋宁
    • 摘要: 紫苏籽油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抑制癌细胞增殖、改善认知和记忆、抗菌抗炎、抗过敏、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骨代谢等功效,在食品、医药领域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紫苏籽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超临界CO_(2)萃取等,提取效率高,安全性好。紫苏籽油的成分研究、比较研究、提取方法及作为食用油和药品用软胶囊的应用为当下研究热点。尽管紫苏籽油有诸多优点,但依然存在生物利用度低、氧化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食品医药工业中的应用。故今后需进一步关注紫苏籽油的提取加工产业及下游加工产品的开发,提高提取效率,改善油的稳定性,同时持续关注其药理活性的再发现,将药补食补双重作用产品的开发作为研究重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