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媒介文化

媒介文化

媒介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620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5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5558篇;相关期刊354种,包括北方论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闻世界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三届北京科史哲研究生学术论坛、安徽省第四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新媒介与当代文论转向”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媒介文论分会成立大会等;媒介文化的相关文献由604位作者贡献,包括鲍海波、曾一果、王敏芝等。

媒介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5 占比:9.79%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5558 占比:89.96%

总计:6178篇

媒介文化—发文趋势图

媒介文化

-研究学者

  • 鲍海波
  • 曾一果
  • 王敏芝
  • 葛彬超
  • 蔡骐
  • 陈旭光
  • 陈永
  • 刘坚
  • 李勇
  • 燕道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曾一果,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暨南大学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兼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
    • 高静文
    • 摘要: 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推动媒体融合转型、创建中国特色文化IP,客观上推动文化类电视节目建构IP。2021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互联网思维生产和运营适合在全媒体渠道传播的影视内容,成功建构出以电视节目为主线,以线上店铺、品牌联名和线下公园等为衍生产品的文化IP版图。究其成功建构IP的原因可以发现,河南卫视找准IP开发时机,借力互联网传播平台,以众创IP方式生产文化产品,使文化产品在受众需求中诞生,符合市场化运营标准。目前,“中国节日”IP建构仍存在版权归属成谜、IP商业化规划较为模糊等问题,在今后发展中可坚定“文化立台”战略定位,清晰分工IP所属,为河南卫视扩大平台传播力、影响力而助力。
    • 王懿
    • 摘要: 网络媒介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感知和价值观。当前高校网络育人面临着学生网络思潮多元化倾向、媒介素养欠缺、媒介异化现象普遍化、网络舆情多发以及深度融合中媒介环境等的诸多挑战。特别是在网络拟态环境下大学生易发生媒介异化现象,出现认知、语言、心理甚至价值观和行为的偏差。高校网络育人体系构建应着力在强化网络话语权构建、提升学生媒介素养、加强媒介文化创新、提升网络舆情处置引导能力等方面加强部署,形成传统思政与网络思政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网络育人体系。
    • 蒋雨桐
    • 摘要: 弹幕作为一种新型的观影评论,在互联网发展所塑造的土壤上光速抽芽,使用范围已经从窄众人群延展至大众群体。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上,基于符号六因素分析法具体研究B站研究弹幕的现状,探究其中的文化意义,并结合时代背景对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思路。
    • 雷可儿
    • 摘要: 从当下“审丑”异化特点入手,考察短视频“审丑”盛行的背后逻辑,同时探索“他者”视角下的“审丑”文化的扩张与异化,有利于为短视频流行亚文化未来的生成机制走向提供与多元文化互动研究带来参考。
    • 任择仁; 成乔明
    • 摘要: 土味文化是伴随着短视频兴起的一类文化现象,微博在土味文化的推广传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土味文化在微博上被进一步解构和重组,形成了特有的媒介文化现象,具有戏谑嘲讽、话语对抗和居高临下的特点。在犬儒主义泛滥的网络氛围里,在猎奇心理的驱使和资本的鼓吹下,微博用户为了获得身份认同和融入圈层,纷纷加入这场盛大的审丑狂欢。值得注意的是,土味文化一方面具有话语表达带来的权利让渡和解压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因为文化消费不对等造成的隔阂与撕裂以及误导价值观的不良影响。
    • 温智然
    • 摘要: 在媒介文化研究中,文化认同与消费社会是水火不容的,但媒介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是消费社会,因此本文从“身份建构”和“消费主义”两个角度破题,分析媒介文化身份认同现象,探讨网络平台中建构身份认同,尝试联系文化身份来对当代媒介传递的信息作出解读。
    • 马驰
    • 摘要: 弹幕的存在有效释放了大众压力,连接了不同群体,并利用“共鸣”与“主流化”打破群体间的壁垒,同时也造成了弹幕讨论中的无序化、情绪化、娱乐化。弹幕的利用或许可以为弥合社会撕裂现象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
    • 程鹏飞; 陈嘉美
    • 摘要: 在媒介变革与大众文化的对话中,影像的叙述兴趣逐渐发生了改变——身体逐渐“可见”已成为当下具有共识的现象。一方面,影像的生产与接受体现出对直接的、具体的与纯粹的身体经验的关注,影像身体的物质属性被不断地认识;另一方面,影像身体的物质性转向呈现了现代社会的情感联结方式。技术加持下影像记录的主体数量不断增多,“大多数”的身体在影像中作为“主体”而非“他者”得到显现。影像生产呈现“身体”与“话语”的互动过程,要求我们从具体的身体现象出发理解当下的文化现象,从“具身认知”的角度阐释当下影像身体的转变趋势,从感知经验层面把握在触感中生成的意义与情感。
    • 李孟晨
    • 摘要: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传播的全球化发展,使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趋势愈发明显。文化混杂化既为文化创新与传播带来了活力,又使文化传承与发展遭到诸多威胁与挑战。现简要介绍全球化与文化混杂化,分析影视节目在全球化创作与传播中面临的观众接受混乱、本土文化影响力弱化、文化趋同现象普遍等问题,并尝试围绕视觉符号处理、空间布置、故事优化、精神内核与文化底蕴等方面,就影视节目的混杂化发展策略加以探讨,以窥得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发展道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