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局灶性结节增生

局灶性结节增生

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68501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放射青年医师论坛、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等;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相关文献由67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孟超、张静、严福华等。

局灶性结节增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8501 占比:99.95%

总计:468719篇

局灶性结节增生—发文趋势图

局灶性结节增生

-研究学者

  • 吴孟超
  • 张静
  • 严福华
  • 严以群
  • 全显跃
  • 刘建滨
  • 刘远健
  • 史凤霞
  • 周飞国
  • 张向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丽丹; 张国阳
    • 摘要: 目的:评价MRI普美显增强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FNH患者(4例12个病灶经病理证实,6例10个病灶复查无变化)的MRI平扫、常规Gd-DTPA及(或)普美显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其中常规增强5例,普美显增强7例。分析各检查方法对FNH中心瘢痕的显示率及FNH诊断的准确度。结果:10例FNH患者共22个病灶,单发型4例,多发型6例,其中1例有8个病灶,5例有2个病灶。22个病灶直径为0.5~12cm,平均2.8cm。MRI平扫、Gd-DTPA增强及普美显增强对病灶及中心瘢痕显示率分别71%/28%、100%/61%、100%/100%。诊断FNH可能性大(例):普美显增强6/7、Gd-DTPA增强2/5、MRI平扫2/10。结论:MRI普美显增强诊断FNH优于常规Gd-DTPA增强,可作为FNH诊断首选方法。
    • 杨丽彬; 杨晟升; 俞顺; 孙香燕
    • 摘要: 目的对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呈低信号的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及病理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肝胆期呈低信号的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且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呈低信号的FNH的MRI及病理表现,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例病灶MRI图像上可见纤细的中央星状瘢痕信号,余2例未见中央星状瘢痕信号;3例病灶反相位信号较同相位均未发生明显减低,Gd-EOB-DTPA增强肝胆期均呈低信号,术前均诊断为肝细胞癌.病理上病灶镜下可见部分区域肝细胞结节状增生,并有散在纤维间隔,其内见畸形血管及小胆管,小胆管周围多发炎症细胞浸润.其中1例免疫组化显示胆管细胞标记物CK7(+)、CK19(-).结论推测FNH在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表现为低信号可能与病灶中缺乏具有正常排泄功能的胆管以及病灶中肝细胞膜上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表达降低有关.肝胆期呈低信号的FNH易误诊为肝细胞癌等,诊断中应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常规MRI表现及动态增强强化方式仔细鉴别.
    • 杨灵; 林昭旺; 翁美香
    • 摘要: 目的:探讨MSCT多期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和15例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的CT多期扫描资料,分别测量各期病灶的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FNH共35个病灶,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实质期呈稍高或等密度,32例FNH不同时期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例HCA共22个病灶,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动脉期较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密度,实质期呈稍高或等密度,15例HCA不同时期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NH与HCA在动脉期的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多期扫描分析有助于FNH与H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胡捷; 张翔宇; 王征; 周俭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miR-21的表达及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肝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收治的FNH患者61例、HCA患者20例、AFP阴性HCC患者142例,共223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另选择100例无肝脏占位患者为对照组.获取受试者术前血浆,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miR-21的表达,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浆miR-21区分FNH、HCA和AFP阴性HCC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FNH患者血浆miR-21的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0.88倍(P=0.103),但显著低于HCA患者(P<0.001,差异倍数为0.49)及AFP阴性HCC患者(P<0.001,差异倍数为0.41).采用血浆miR-21表达值鉴别FNH和AFP阴性HCC的AUC为0.914,特异度75.4%,灵敏度92.3%.鉴别FNH和HCA的AUC为0.806,特异度50.8%,灵敏度100%.鉴别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HCC和HCA)与无需手术切除的患者(FNH)的AUC为0.900,特异度75.4%,灵敏度88.9%.13例术前影像学诊断存疑的FNH病例中,10例可通过血液学指标准确鉴别.结论:血浆miR-21在AFP阴性HCC患者及HCA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FNH患者,可作为FNH影像学鉴别诊断补充.
    • 孙小英
    • 摘要: 目的:探究在肝细胞肝癌与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CT能谱成像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师选择适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康平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细胞肝癌患者50例(设为A组),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50例(设为B组),两组均开展CT能谱成像检查,对比两组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B组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病变的正常实质碘浓度比、标准碘浓度均高于A组,P0.05).B组和A组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细胞肝癌与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CT能谱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推荐.
    • 王成; 刘承利; 孔亚林; 蒲猛; 何晓军; 赵刚; 戴竞耀
    •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典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不典型FNH的确诊率.方法 通过回顾4例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且经病理学证实为FNH的病例,分析不典型FNH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结果 病例1为FNH合并腺瘤的混合型,MRI可见强化包膜;病例2超声显示中强回声,CT静脉期可见病灶周边有静脉血管包绕;病例3 CT静脉期呈等密度,周围静脉血管包绕;病例4超声显示内部血流不丰富,静脉期病灶结节样强化.其中病例1、3、4均无纤维瘢痕.结论 FNH可因组织病理学特点的多样性而出现影像学上的不典型性,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方法综合分析,提高对不典型FNH的诊断率.
    • 燕军成; 张景峰; 韩志江; 丁忠祥; 葛秀红
    • 摘要: 目的 探索CT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的CT值与平扫病灶CT值的比值(CVR)对鉴别小肝细胞肝癌(SHCC)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SFNH)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SHCC患者108例共111枚病灶、SFNH 33例患者共36枚病灶.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CT增强扫描,SHCC和SFNH为病理和(或)临床证实.分别测量平扫(LCV)、动脉期(LCVA)、门脉期(LCVP)及延迟期(LCVD)病灶CT值,并计算各期CT值比值(CVR=LCVA/LCV、LCVP/LCV、LCVD/LCV).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及ROC曲线对各期CVR进行分析.结果 在33例36枚SFNH和108例111枚SHCC病灶中,两组的中位年龄及男女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大小无统计学意义.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的CVR分别为5.21(4.53~6.01)比4.46(3.92~5.11)(Z=-3.410,P=0.001),4.46(4.03~5.01)比3.93(3.44~4.53)(Z=-2.892,P=0.004),3.87(3.43~4.35)比3.42(3.05~3.82)(Z=-3.270,P=0.001).当三期CVR分别为4.79、4.20和3.71时获得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379、0.389和0.406,相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694和0.685、0.722和0.667、0.694和0.712.结论 中老年男性患者,当动脉期CVR≤4.79、门脉期CVR≤4.20、延迟期CVR≤3.71时对诊断SHCC有提示意义.
    • 叶杨; 陈飞; 姚立正; 戴真煜; 胡建斌; 甘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双指数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多个参数在肝细胞癌(HCC)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确诊的26例HCC和17例FNH患者的MRI图像和IVIM-DWI后处理参数图.测量肿瘤病灶双指数模型参数:真实弥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弥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和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分布弥散系数(DDC)值、体素内弥散成分不均质性(α)值,并比较其在两组间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合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D、D*、DDC、双指数模型参数联合(D+D*)以及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参数联合(D+D*+ DDC)在组间的诊断效能,并使用MedCalc软件对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结果 HCC组病灶D、D*和DDC值均低于FNH组(P均<0.05),f和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D、D*和DDC值鉴别两组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165×10-3mm2/s、43.000×10-3mm2/s和1.450×10-3mm2/s,对应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708、0.452和0.572,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6、0.717和0.845.AUC从大到小排序为:AUCD+D*+DDC> AUCD+ D*> AUCD> AUCDDC> AUCD*.AUCD+D* +DDC和AUCD+D*无统计学差异(P=0.163).AUCD和AUCDDC无统计学差异(P=0.273),但两者均明显>AUCD*(P<0.001,P=0.015).结论 双指数和拉伸指数模型DWI参数联合(D+D*+DD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有效鉴别HCC和FNH,单独运用双指数模型(D+D*)可达到近似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