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影像引导

影像引导

影像引导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2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67950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中国医疗设备、医疗卫生装备、现代医用影像学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一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技术研讨会暨2014年海南省医学会骨科学术年会、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等;影像引导的相关文献由833位作者贡献,包括梁萍、程志刚、鲁通等。

影像引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7950 占比:99.74%

总计:68125篇

影像引导—发文趋势图

影像引导

-研究学者

  • 梁萍
  • 程志刚
  • 鲁通
  • 于晓玲
  • 于杰
  • 刘方义
  • 吴文波
  • 孙云娜
  • 李寅岩
  • 穆梦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孔祥虎; 白晓平; 丁力; 李珠明; 薛荣梅; 胡大海; 靳静云; 袁牡丹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分割方式的图像引导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包头市肿瘤医院的9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分为两组。同步加量组(SIB-IGRT组)50例,制定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计划:给予全脑照射2 Gy/次,照射20次,共计40 Gy;脑转移灶3 Gy/次,照射20次,共计60 Gy。常规组(RS-IGRT组)46例,制定常规调强放疗计划:给予全脑照射2 Gy/次,照射20次,共计40 Gy;而后脑转移瘤部位序贯补量照射2 Gy/次,照射10次,共计20 Gy。所有患者每周行1次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结果:同步加量组总有效率为78%(39/50),高于常规组的52%(24/46)(P0.05)。结论:影像引导下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能提高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精度,提高局部控制率,安全可靠。
    • 姜树坤; 王俊杰; 王皓; 周舜; 杨瑞杰; 张瑞麟; 林蕾
    • 摘要: 目的探讨六自由度床联合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在线纠正原发直肠癌患者摆位误差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疗科的17例原发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例,女3例;中位年龄65岁.回顾性分析CBCT和六自由度床联合CBCT在线校正患者摆位误差的差异.结果首次CBCT获得治疗床的3个平移方向X(左右)、Y(进出)和Z(升降)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6±0.25)cm、(0.13±0.40)cm和(-0.28±0.31)cm;3个旋转方向RX(旋转俯仰)、RY(滚动)和RZ(左右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62±1.15)°、(-0.19±0.99).和(-0.34±0.84)°.六自由度床联合CBCT校正摆位后,X、Y和Z方向的残余误差分别为(0.01±0.09)cm、(-0.01±0.05)cm 和(-0.03±0.08)cm,RX、RY 和RZ 方向的残余误差分别为(-0.16±0.40)°、(0.36±0.31)°和(-0.01±0.25)°.六自由度床联合CBCT校正前、后比较,平移方向(X、Y和Z方向)和旋转方向(RX、RY和RZ方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放疗进行,摆位误差中除Y方向外,X、Z、RX、RY和RZ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增大.结论六自由度床联合CBCT有助于减小原发直肠癌患者放疗的摆位误差,建议采用六自由度床在线校正原发直肠癌放疗的摆位误差,直肠癌患者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推荐骨模式配准.
    • 朱清红; 陈小君; 甘庆权
    • 摘要: 目的 利用高精确的外照射治疗技术,即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IGRT/VMAT)时,使用千伏锥形束CT(kV-CBCT)定位来获得最佳的宫颈癌治疗获益.方法 205例接受IGRT/VMAT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纳入实验组.每周做一次kV-CBCT定位后,将这些图像与计划CT扫描图像匹配后记录摆位误差.总共研究了1025个kV-CBCT图像.采取同时期常规X片定位的9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定位中的摆位误差计算计划靶区(PTV)的边界.结果 实验组前后、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8±1.1)mm、(2.8±2.2)mm和(1.7±1.4)mm,对照组分别为(2.8±2.1)mm、(3.9±2.2)mm和(2.7±2.4)mm,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后、上下和左右方向的CTV-PTV边界分别为5.27 mm、8.54 mm和5.23 mm,对照组分别为8.47 mm、11.29 mm和8.43 mm.结论 在采用高精度技术治疗宫颈癌时,每周kV-CBCT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精确定位方法,有助于减少CTV-PTV边界.
    • 钱山; 杨明雷; 黄峰; 王文馨; 袁红美
    • 摘要: X线透视成像与超声成像优势互补,同时显示两种图像,可精确可视化手术器械及软组织结构,现已广泛用于心脏介入手术;但需要多个屏幕及操作人员高度配合.实时超声-X线透视图像融合技术能有效解决相关问题.本文对实时超声-X线透视图像融合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刘珠磊; 尤丹; 周丹; 李永强
    • 摘要: 目的 分析Siemens IONTRIS质子重离子治疗设备临床应用中各部位患者的摆位误差,以指导影像引导环节中采取更好的配准策略与方法.方法 选择45例接受Siemens IONTRIS质子重离子治疗的不同部位的患者.运用kV级正交X线成像设备进行影像引导,分别记录每位患者的手动配准和自动配准摆位误差.结果 头部仅有左右方向,头颈部有前后、等中心和横滚3个方向,胸部有左右、头脚、前后和等中心4个方向,腹部有头脚和横滚2个方向的自动配准摆位误差与手动配准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emens IONTRIS质子重离子治疗设备的自动配准软件的配准准确度应用在不同部位存在较大差别,应当根据不同肿瘤部位选择适当的配准策略,推荐在头部肿瘤的配准时优先使用自动配准然后手动微调,可达到既快速又准确的目的.
    • 张利; 李忠伟; 吴迪; 杨锫
    • 摘要: 目的 基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同源兆伏级(Mega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MVCT)图像引导系统,研究乳腺癌螺旋断层放疗使用一体化托架结合热塑膜与乳腺托架两种固定技术的摆位精度差异及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进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3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热塑膜组(15例)和托架组(15例),热塑膜组采用一体化托架结合热塑膜固定技术,托架组采用乳腺托架固定技术.两组患者放疗摆位后采用螺旋断层放疗同源MVCT进行影像引导摆位误差验证,获得左右(x)、头脚(y)、腹背(z),旋转(R)方向摆位误差,记录两组摆位时间.对两组患者摆位误差先计算均值,再对均值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体验,并计算CTV-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靶区外扩间距值.结果 热塑膜组与托架组的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2.03±0.92)mm和(2.87±0.84)mm;y轴(1.84±0.73)mm和(2.38±1.30)mm;z轴(2.08±0.73)mm和(3.33±1.61)mm;R旋转(0.30±0.19)°和(0.54±0.29)°.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在x轴、z轴、R旋转轴三个方向有显著性差异;y轴无显著性差异.CTV-PTV靶区外扩边界值分别为2.88 mm和4.52 mm、2.99 mm和3.9 mm、2.69 mm和4.63 mm;单次摆位时间分别为(4.2±2.1)min和(6.3±3.3)min.结论 乳腺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中使用一体化托架结合热塑膜固定技术比乳腺托架固定技术摆位误差小,可提高治疗精度和摆位效率,有更好的临床适用性,值得推广.
    • 刘娜; 李朦(摄)
    • 摘要: 一根细针在光学导航系统的指引下往病灶深入,进针过程进退自如、灵活转向,抵达病灶后完成取样或消融等介入治疗并立即根据磁共振图像验证或评估治疗效果,不知疲倦、不怕辐射……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影像技术的提高,影像引导下的微创介入操作具有治疗精准、疗效好等优点,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癌症诊疗手段之一。
    • 颜晓一; 谭莉; 吕珂
    • 摘要: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不能根治性切除.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性和有效性近年来用于缓解胰腺癌晚期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经腹超声已广泛用于引导胰腺癌介入操作,各种超声新技术的应用,有望改善非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本文对超声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经皮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陈海涛
    • 摘要: 目的:利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MVCT图像引导技术校正头颈肿瘤患者和盆腔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分析误差数据.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本院T O M O机房治疗的3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和30例盆腔肿瘤患者,利用MVCT引导放疗,将得到的MV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匹配,获得摆位误差.结果:30例头颈肿瘤患者共扫描708次,摆位后左右平移、头脚平移、上下平移和翻转角的摆位误差为(1.59±1.88)m m、(2.02±2.58)m m、(1.60±2.21)mm、(1.44±1.92)°.30例盆腔肿瘤患者共扫描675次,在左右、头脚、上下平移和翻转角误差分别为(2.12±2.67)mm、(4.91±6.12)mm、(1.95±2.36)mm、(0.98±1.35)°.另外得到不同误差三维距离的累计频数,89%的头颈患者摆位误差的三维距离小于等于6?m m,90%的盆腔患者摆位误差的三维距离小于等于11?m m.结论:每次放射治疗对患者进行MVCT扫描并配准可以减少头颈和盆腔肿瘤的临床摆位误差.
    • 王之涵; 曾鸿君
    • 摘要: 目的探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RAD18的表达及其与放射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50例放射治疗后复发及50例放射治疗后未复发的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人脑胶质瘤细胞系(A172)分别转染空白和装有RAD18的质粒载体,应用克隆实验检测经相同剂量射线照射后两组细胞增殖情况,对放射治疗后复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样本中RAD18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探讨RAD18与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放射抵抗的相关性。结果在RAD18蛋白表达上,A172与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NH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染后的RAD18蛋白表达上,转染装有RAD18质粒的A172比转染空白质粒载体高(P<0.05);在γ射线照射后细胞克隆形成数量上,转染装有RAD18质粒的A172比转染空白质粒载体RAD18多(P<0.05);复发性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的RAD18蛋白表达比原发性多形胶质母细胞瘤高(P<0.05);RAD18与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放射抵抗呈正相关(r=0.608,P<0.05)。结论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采取放射治疗时会导致DNA损伤,增加RAD18表达,导致DNA的修复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进而引起患者放射抵抗,因此临床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对RAD18进行抑制,能提升治疗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