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透析

微透析

微透析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551篇,主要集中在药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6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83447篇;相关期刊232种,包括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国际药学研究杂志、药学实践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0施慧达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等;微透析的相关文献由144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丹、胡晋红、王丹巧等。

微透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6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3447 占比:99.73%

总计:183936篇

微透析—发文趋势图

微透析

-研究学者

  • 王丹
  • 胡晋红
  • 王丹巧
  • 黄慧玲
  • 只达石
  • 周莉玲
  • 刘春生
  • 张恒义
  • 王俏
  • 姜国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震; 缪星宇
    • 摘要: 颅内压监测和指导下的治疗仍然是当代神经危重症治疗的基石,但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颅内压监测从简单的测压到可连续反应病人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CP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压力反应指数(pressure response index, PRx)等的变化,从孤立数值转变为ICP与脑代谢、脑温等神经功能的多模态监测研究,利用计算机实时数据处理得出最优灌注压,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脑灌注及脑代谢提供可靠依据,精准治疗神经外科疾病。本文现围绕ICP监测现状及相关脑代谢方面在神经重症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张丽娟; 郭文成; 王艳艳; 于爽; 黄莉莉; 李廷利
    • 摘要: 目的:阐明生与炒酸枣仁配伍拮抗大鼠状态性焦虑作用的神经递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与炒酸枣仁配伍组、炒酸枣仁对照组、地西泮对照组(3.6 mg·kg^(-1))。经4 d条件性恐惧电刺激复制状态性焦虑动物模型。造模之后,连续灌胃给药10 d。用在体微透析技术和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联合使用测定海马和外侧杏仁核(LA)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用在体微透析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与OPA柱前衍生技术(HPLC-OPA)测定海马和外侧杏仁核中Glu、GABA的含量。结果:在LA脑区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DA、NE、5-HT、Glu、GABA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生与炒酸枣仁配伍组DA、5-HT、Glu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与地西泮对照组相比,生与炒酸枣仁配伍组DA、5-HT、NE、Glu、GABA含量无显著差异。在海马脑区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A、NE、5-HT、Glu含量显著增加,GABA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生与炒酸枣仁配伍组大鼠DA、NE、5-HT、Glu含量均显著性减少(P<0.05,P<0.01);与地西泮对照组相比,生与炒酸枣仁配伍组DA、NE、GAB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5-HT、Glu含量显著性减少(P<0.05,P<0.01)。结论:生与炒酸枣仁配伍可以拮抗焦虑,且作用效果优于炒酸枣仁,生与炒酸枣仁配伍拮抗焦虑的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LA脑区中单胺类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 何金英; 张永萍; 曹国琼; 刘耀; 徐剑
    • 摘要: 目的应用经皮微透析技术研究丹参“水—脂”二元组分凝胶的皮肤药动学过程,考察其在体透皮性能。方法采用增量法与减量法考察微透析探针体外内回收率,建立丹参“水—脂”二元组分微透析方法,采用微透析技术采集不同时间的皮下药物样品,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法测定样品中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浓度,并用DAS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通过微透析数据处理发现,丹参“水—脂”二元组分凝胶中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皮下最大浓度(C_(max))分别为1.58、0.32、0.41μg/m L,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2.10、1.11、8.01小时,12小时内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12))分别为7.60、2.32、1.36 mg/(L·h)。结论丹参“水—脂”二元组分凝胶透皮性能良好。
    • 张钰; 周澧; 张玲; 孙秀萍; 李祥磊; 秦川
    • 摘要: 目的通过自行设计制作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并进行小鼠清醒活动的脑内微透析采样应用和验证。方法设计并利用相关材料自行制作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并通过小鼠黑质-纹状体神经环路的多巴胺相关神经递质进行测定和验证。向C57BL/6小鼠的黑质、纹状体埋置微透析探针,手术7 d后进行小鼠清醒活动下的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DA)及其代谢中间产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两种神经递质的微透析采样。微透析流速为2μL/min,每20 min收集一管样品,共收集200 min,分析两种化学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1)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可保证动物在装置内清醒活动的同时可顺利进行微透析采样。(2)啮齿动物脑内样品的可检测到稳定的神经递质含量,样品测得小鼠的多巴胺浓度为黑质(0.11±0.01)nmol/L,纹状体(0.22±0.05)nmol/L;小鼠的DOPAC浓度为黑质(3.38±0.59)nmol/L,纹状体(20.35±6.87)nmol/L。各记录时段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啮齿动物脑内微透析记录的清醒活动装置设计实用、稳定,具有较好的时间、空间应用效果。已申请并授权获批国家专利两项:发明专利(202110525342.5),实用新型专利(202121027247.4)。
    • 丁杨; 钱珊珊; 郭健; 桂双英
    • 摘要: 目的采用双位点同步微透析技术研究青藤碱微乳凝胶(Sinomenine-loaded microemulsion gel,SMG)的大鼠皮肤与血液药代动力学过程,探究SMG的经皮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建立青藤碱的超高液相色谱(UPLC)含量测定方法,开展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回收率等方法学考察。SD大鼠经麻醉,腹部脱毛处理后,植入线性探针和血液探针,局部涂抹青藤碱微乳凝胶,采用微透析技术结合UPLC技术测定皮肤和血液透析液中青藤碱浓度。结果青藤碱的UPLC分析方法在0.5~2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色谱的专属性、精密度及回收率等均符合微透析样品检测要求。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青藤碱在皮肤中C_(max)为(10.91±3.05)μg·mL^(-1),T_(max)为(180.00±39.80)min,AUC_(0→t)为(736.51±45.30)μg·min·mL^(-1);在血液中C_(max)为(6.74±1.91)μg·mL^(-1),T_(max)为(239.98±40.85)min,AUC_(0→t)为(426.43±30.18)μg·min·mL^(-1)。结论SMG经皮给药后能够缓慢持续释放青藤碱,可在皮肤中形成储库效应。
    • 田瑶
    • 摘要: 目的:研究微透析探针对青藤碱体外回收率的影响因素和体内回收率的稳定性,为利用微透析技术进一步研究青藤碱关节腔局部的药动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测定微透析样品浓度,运用增量法考察不同药物浓度、不同灌流速度对青藤碱体外回收率的影响,运用减量法考察青藤碱体内回收率在24h内的稳定性.结果:所建立的LC-MS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用于青藤碱在微透析样品中的含量测定;微透析探针对青藤碱的体外回收率与灌流速度成反比,与药物浓度无关;在24 h内微透析探针对青藤碱的体内回收率基本稳定.结论:可以运用微透析技术进一步研究青藤碱关节腔局部药动学..
    • 蔡俊飞; 范晓; 李亶烨; 张昆; 马云淑
    • 摘要: 目的 总结影响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因素和提高脂溶性药物在探针中回收率的方法.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微透析相关文献,对影响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因素和提高脂溶性药物回收率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影响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探针半透膜长度、灌流液的流速、灌流液的成分和搅拌速度等.提高脂溶性药物回收率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灌流液的成分和灌流液的pH值.结论 影响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因素很多,选择合适的灌流液和合适的灌流液pH值可以提高脂溶性药物在微透析探针中的回收率.
    • 张衡; 吴虹; 卜妍红; 孙明慧; 邓然; 王言; 王梦蝶; 王荣慧; 吴欢
    • 摘要: 目的 使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探究牛膝总皂苷(achyranthes bidentate saponins,ABS)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代谢相关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induced arthritis,AA)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ABS给药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AA大鼠模型,利用大鼠关节肿胀度、关节炎评分及滑膜组织病理学评价ABS对AA的干预效果;利用UPLC-Q-TOF/MS采集各组大鼠的关节腔微透析液样品信息.结果 ABS给药后d6对AA大鼠的足爪肿胀具有抑制作用且能改善关节炎评分(P<0.05),并能改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在关节腔微透析液中共筛选出19个与ABS干预AA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它们主要涉及嘌呤代谢、嘧啶代谢、脂肪酸合成及类固醇激素合成途径.结论 微透析结合代谢组学能够揭示ABS干预RA的代谢相关机制,为ABS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奠定基础.
    • 冯晋; 孙航; 徐娅玲; 杨琼英; 何芳雁
    • 摘要: 目的:探究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4-Hydroxybenzaldehyde,4-HBd)的大鼠胃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实施胃幽门结扎手术后灌胃给予对羟基苯甲醛400 mg/kg,采用微透析技术经颈静脉采血,用HPLC分析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对羟基苯甲醛的血药浓度,并与未实施胃幽门结扎手术大鼠进行比较,以确定对羟基苯甲醛的吸收部位;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原位灌注模型考察不同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醛在大鼠胃、肠内吸收量的差异,探讨其在大鼠胃、肠内的吸收特征.结果:大鼠灌胃给予对羟基苯甲醛,未实施胃幽门结扎手术的大鼠AUC(0-∞)为(59.137±16.478)mg/(L·min),Tmax为4 min,Cmax为(6.749±1.163)mg/L;实施胃幽门结扎手术的大鼠AUC(0-∞)为(140.479±48.299)mg/(L·min),Tmax 为20 min,Cmax 为(1.846+0.695)mg/L;随着给药剂量增加,胃内及肠内吸收量随之显著增加(P<0.01);但50.83 μg/mL和99.52 μg/mL的对羟基苯甲醛在肠灌注液中的吸收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羟基苯甲醛浓度为99.52 μg/mL时,Ka值显著减小(P<0.01).结论:对羟基苯甲醛灌胃给予大鼠在胃和肠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在胃内可能以被动转运的方式被吸收;在所设条件下对羟基苯甲醛在大鼠肠内的吸收存在饱和现象,其在肠内吸收方式可能为主动转运.
    • 李全; 吴妹; 王琪; 于淼
    • 摘要: 脑内神经递质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近年来脑内神经递质借助微透析技术显示出巨大的研究潜力.本文对基于神经递质进行的中医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认为在体、活性、实时监测是未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规研究方向,但仍亟需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开发,以及与多项技术的整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