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肌肥厚

心肌肥厚

心肌肥厚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4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4298篇;相关期刊510种,包括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论坛、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等;心肌肥厚的相关文献由427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红良、王洪新、张晓晶等。

心肌肥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4 占比:26.70%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84%

专利文献>

论文:4298 占比:72.45%

总计:5932篇

心肌肥厚—发文趋势图

心肌肥厚

-研究学者

  • 李红良
  • 王洪新
  • 张晓晶
  • 梁黔生
  • 郑智
  • 李春跃
  • 惠汝太
  • 王丕晓
  • 王照华
  • 戴德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董文婷; 尚福军; 郭锦; 刘慧; 刘艳丽
    • 摘要: 目的观察紫檀芪(PTE)灌胃对大鼠心肌肥厚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TE组、PTE+3-TYP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PTE组及PTE+3-TYP组大鼠术后均给予PTE灌胃处理,PTE+3-TYP组大鼠在给予PTE的同时经腹腔注射SIRT3特异性阻断剂3-TYP,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对大鼠进行心功能检查,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和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及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检测大鼠心肌肥厚指标,包括心体比(HM/BM)、心胫比(HM/TL)及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染色法检测心肌组活性氧(ROS)生成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去乙酰化修饰酶SIRT3、FOXO3a去乙酰化后产物Ac-FOXO3a、抗氧化蛋白NOX2及氧化应激标志蛋白gp91^(pho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LVEDP、LVESP、血清BNP水平比较,模型组、PTE+3-TYP组>PTE组>假手术组;+dp/dt、-dp/dt比较,模型组、PTE+3-TYP组PTE组>假手术组(P均PTE组>假手术组(P均<0.05),模型组与PTE+3-TYP组各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T可以通过减轻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改善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所致的心肌肥厚,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3/FOXO3a信号通路实现的。
    • 熊凤梅; 刘瑞萍; 郭焕利; 武冬梅; 孙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减轻小鼠主动脉弓缩窄所致的心肌肥厚的作用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信号的调控。方法 通过主动脉弓缩窄术(TAC)造成心脏后负荷压力增大,诱导心肌肥厚模型,C57/BL6小鼠共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ham)、TAC模型组(TAC)、Cur联合TAC组(TAC+Cur)以及Cur和SIRT1抑制剂EX527共处理TAC组(TAC+Cur+EX527)。以小鼠心脏重/体重比、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纤维化程度以及心肌组织中心房利钠肽(ANP)和脑钠肽(BNP)的表达作为心肌肥厚程度的评价指标;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LVFS)评价心脏功能;免疫印迹检测心肌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以及心肌中SIRT1和乙酰化转录因子(FOXO1)(Ac-FOXO1)的表达。结果 和Sham组相比,TAC组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纤维化程度以及ANP和BNP的表达均明显增加,同时LVEF和LVFS值明显降低;心肌中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显著增加;心肌中SIRT1的表达明显降低、Ac-FOXO1的表达明显增加;而TAC+Cur组可显著降低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纤维化程度以及ANP和BNP的表达,并增加LVEF和LVFS值、降低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同时上调SIRT1的表达,并下调Ac-FOXO1表达;而EX527能阻断Cur对TAC的这些作用。结论 Cur能够减轻小鼠压力负荷引起的心肌肥厚,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炎症反应和激活SIRT1信号有关。
    • 曹腾飞; 孙中新; 张俊
    •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肌肥厚性重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清洁级雄性C57小鼠18只,随机分为升主动脉缩窄术(TAC)组和对照组(SHAM组),每组9只。TAC组给予升主动脉缩窄术(TAC术)构建心肌肥厚模型。SHAM组给予假手术。术后4周,利用二氧化碳窒息处死实验小鼠,剖开胸腔后分离心脏组织,用于后续实验。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结构;心室/体质量指数评估心室重构情况;荧光测定法测定心脏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活性;qPCR检测MYH7、PDE4b、HDAC4、HDAC5及HDAC9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DE4b及HDAC9蛋白表达水平,ChIP-qPCR检测HDAC9与PDE4b启动子结合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TAC组小鼠室间隔及左室壁明显增厚,心室/体质量指数明显升高(4.48±0.18 vs 5.50±0.23)(P0.05);HDAC9与PDE4b启动子结合水平明显升高(1.67±0.10 vs 2.47±0.20)(P<0.05)。结论心肌肥厚中HDAC9可能参与下调PDE4b表达,进而参与心室肌肥厚性重构。
    • 刘革铭; 马洪俊; 刘毅; 王玉平; 李振龙; 陈凌
    • 摘要: 心力衰竭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的特点。目前,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方法多样。本文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临床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邢玲; 冀建伟; 李桃英; 赵继玲; 李志业; 杨育红
    • 摘要: 目的讨论κ-阿片肽受体(kappa-opioid receptor,κ-OR)激活后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对内皮素-1(vascular endothelin-1,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ET-110 nmol·L^(-1)诱导心肌细胞肥大,观察κ-OR激动剂(U50488H)1μmol·L^(-1)对心肌细胞的作用,并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1μmol·L^(-1)、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220(50 nmol·L^(-1))、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X)5 mg·L^(-1)、κ-OR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1μmol·L^(-1))存在时,κ-OR的激活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心肌细胞的体积应用消化分离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心肌细胞的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的mRNA相对表达利用RT-PCR法测定;心肌细胞ERK1/2的相对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细胞的形态变化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ET-1可以使心肌细胞体积增大,ANPmRNA表达增多,ERK1/2表达增多;与ET-1(10 nmol·L^(-1))组相比,U50488H(1μmol·L–1)可明显使ET-1诱导的心肌细胞体积变小,ANPmRNA表达减少,ERK1/2表达减少,U0126(1μmol·L^(-1))、Ro-31-8220(50 nmol·L^(-1))与其抑制程度相似,三者差异无显著性;当用U0126(1μmol·L^(-1))、Ro-31-8220(50 nmol·L^(-1))预处理时U50488H(1μmol·L^(-1))的抑制现象部分消失,但当用PTX(5 mg·L^(-1))、NOR-BNI(1μmol·L^(-1))(κ-OR受体拮抗剂)预处理时U50488H(1μmol·L^(-1))的抑制现象基本消失。结论κ-OR激动剂U50488H能抑制内皮素-1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其能抑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的上游元件PKC的激活有关。
    • 方宇; 王志华
    • 摘要: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mTORC2)是由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复合体,mTOR是细胞生长和代谢的中央控制器,可调控细胞生长和代谢。mTORC2可通过作用于多个下游靶点调控多条信号通路,参与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mTORC2参与自噬、免疫炎症、血管收缩以及线粒体稳态的调控,其表达下调可抑制代偿性肥厚,加速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发展;Rictor基因沉默以及mTORC2功能缺失导致心脏损害、寿命缩短甚至胚胎死亡;而在衰老过程中,激活mTORC2可诱导自噬并保持心脏功能。
    • 刘慧; 刘聪; 刘静; 党晶艺; 任何; 刘军
    • 摘要: 目的探究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修饰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压力负荷型高血压(pressure overload hypertension,POH)大鼠心肌肥厚的治疗作用。方法将EPCs分为对照组(未转染)、pcDNA3.1-HO-1组(转染含有HO-1过表达序列的pcDNA3.1质粒)和pcDNA3.1-NC组(转染阴性对照pcDNA3.1质粒),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O-1的mRNA和蛋白水平,并通过伤口愈合实验评价EPCs的迁移能力。通过结扎腹主动脉建立POH大鼠模型,建模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POH组(颈静脉注射0.5 ml PBS)、EPC组(颈静脉注射0.5 ml PBS重悬的EPC)、pcDNA3.1-NC-EPC组(颈静脉注射0.5 ml PBS重悬的pcDNA3.1-NC-EPC)和pcDNA3.1-HO-1-EPC组(颈静脉注射0.5 ml PBS重悬的pcDNA3.1-HO-1-EPC),每组12只大鼠。EPC组、pcDNA3.1-NC-EPC组和pcDNA3.1-HO-1-EPC组的EPC浓度均为2.0×10;/ml。假手术组大鼠12只颈静脉注射0.5 ml PBS。各组大鼠每周均注射1次,连续4周。治疗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的收缩压(SBP)、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缩短分数(FS)。通过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分别测量心肌细胞直径和纤维化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心钠素(AN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白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LDH水平。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PC和心肌组织中HO-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DNA3.1-HO-1组伤口愈合率升高(P<0.05)。与EPC组相比,pcDNA3.1-HO-1-EPC组SBP水平降低,而EF和FS水平升高(均P<0.05)。与EPC组相比,pcDNA3.1-HO-1-EPC组心肌细胞直径和心肌纤维化面积均降低(P<0.05)。与EPC组相比,pcDNA3.1-HO-1-EPC组血浆ANP、血清LDH、MDA、IL-17和TGF-β水平均降低,SOD和CAT水平均升高(P<0.05)。与EPC组相比,pcDNA3.1-HO-1-EPC组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HO-1基因修饰的EPC具有更强的迁移能力、抗氧化和抗炎功能,从而在治疗POH大鼠心肌肥厚中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 黄仕琼; 李利华
    • 摘要: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再入院率。病理性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是心力衰竭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甲状旁腺激素可通过调节心肌细胞钙代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分泌,激活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通路等途径,导致心肌肌纤维紊乱、胶原蛋白/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引起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的发生。明确甲状旁腺激素在心肌肥厚和纤维化中的可能机制,可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 晏阳; 邓勇志
    • 摘要: 目的基于GEO数据库筛选心脏肥大的差异表达mRNA,构建其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竞争内源性RNA(ceRNA)调控网络。方法检索GEO数据库中心脏肥大的相关芯片数据集GSE60291,通过R语言分析差异表达mRNA;采用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差异表达mRNA的功能与机制;在lncRNA相关疾病中检索与心脏肥大相关的lncRNA,通过Starbase数据库预测lncRNA的靶向miRNA,构建lncRNA-miRNA ceRNA网络,在miRNet预测相关miRNA的靶向mRNA并构建miRNA-mRNA ceRNA调控网络,在此基础上构建lncRNA-miRNA-mRNA ceRNA调控网络。结果获得心脏肥大的差异mRNA 104个、lncRNA 6个及其关联miRNA 37个和靶向mRNA 16724个;差异mRNA与靶向mRNA中获得86个相同的差异表达mRNA;GO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通过ATP酶活性、肌肉组织发育、前突触、黏着斑、MAPK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参与心脏肥大的发病。结论筛选获得心脏肥大的差异表达mRNA并成功构建其调控网络,将为心脏肥大的防治提供潜在的新靶点。
    • 姜笑雨; 刘梦迪; 马嘉昕; 董伟; 张旭; 张连峰; 吕丹
    • 摘要: 目的心肌肥厚是一种缓慢发展的有效代偿功能,是对血流动力学或心肌损伤的适应性反应,是导致心衰的独立风险因素。已有报道显示,经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其给药途径和诱导剂量差异很大,模型动物病理表型发展进程不均一。方法综合以往方法的先进性、模型表型的均一性、方法稳定性及复制的难易性等因素,本文利用皮下植入渗透泵的方式,采用低剂量长时程给予ISO(4 mg/kg,持续28 d)诱导构建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并利用超声影像、病理组织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Real-time PCR等技术对模型表型进行评估。结果模型大鼠病理表型典型。整体表型,包括增大的心脏体积、心室壁厚度及心重指数;细胞表型,包括增大的心肌细胞,严重的心肌纤维化,心肌纤维断裂、溶解,线粒体脊消失、空泡化,心肌Z线、M线以及闰盘扭曲模糊等;分子表型,包括心肌肥厚标志物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及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显著升高。结论本文建立的心肌肥厚大鼠模型,方法稳定易复制,表型特征典型,更适于基因功能分析及相关药物筛选等科学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