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ⅡA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28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6篇、会议论文102篇、专利文献43719篇;相关期刊609种,包括中国中医急症、中成药、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90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2013年“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等;丹参酮ⅡA的相关文献由7124位作者贡献,包括秦引林、郑智、开国银等。

丹参酮ⅡA—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76 占比:4.73%

会议论文>

论文:102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43719 占比:95.05%

总计:45997篇

丹参酮ⅡA—发文趋势图

丹参酮ⅡA

-研究学者

  • 秦引林
  • 郑智
  • 开国银
  • 李琦
  • 梁黔生
  • 冯俊
  • 羊裔明
  • 王炎
  • 范忠泽
  • 黄璐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炜均; 胡向丹; 余冬青
    • 摘要: 背景:人早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及丹参酮ⅡA具有抗粘连作用,均对宫腔粘连有一定疗效,但其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索人早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Ⅰ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早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选取45只雌性4-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组、干细胞组及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假手术;模型组进行机械刮宫造模后不干预;干细胞组则在造模后7 d经宫旁注射0.2 mL人早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109 L-1),每隔3 d注射1次,共3次;丹参酮组在造模后7 d灌胃11 mg/(kg·d)丹参酮ⅡA溶液,持续灌胃1周;联合治疗组则为上述两种治疗方式的联合运用.对照组及模型组在术后5,10,15 d取材,各治疗组则在最后一次治疗后5,10,15 d后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受损子宫的愈合程度;ELISA检测血清雌激素E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q-PCR法检测子宫组织中miR-29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子宫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显著增加(P<0.05),而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显著下降(P<0.05),而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显著增加(P<0.05),干细胞组及丹参酮组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也显著下降(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组、干细胞组及联合治疗组血清雌激素E2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miR-29a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丹参酮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③结果 表明,人早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与丹参酮ⅡA联合治疗可有效修复大鼠子宫内膜,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miR-29a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蛋白水平,进而改善纤维化.
    • 徐连洁; 陈文慧; 张玉蓉; 刘潇; 孟卓然; 张珊
    • 摘要: 丹参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病、证的治疗及配伍应用。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ⅡA)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种菲醌类衍生物,为丹参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抗炎、抗肿瘤、肝保护、神经保护等方面均发挥显著药效。近年来,其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发现TⅡA可干预免疫细胞的激活、发育及其功能。其中,文献报道最多的免疫细胞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等。本文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TⅡA对上述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对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产生防治作用的免疫机制。
    • 叶泽森; 周里岩; 黄光业; 薛照芸; 刘培庆; 陈健文
    • 摘要: 阿托伐他汀和丹参酮ⅡA在临床上已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然而,两者联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协同作用仍不明确。为了考察丹参酮ⅡA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否增强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治疗效果,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7 mg/kg)、丹参酮ⅡA中剂量组(21 mg/kg)、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63 mg/kg)、阿托伐他汀组(7 mg/kg)、丹参酮ⅡA低剂量(7 mg/kg)+阿托伐他汀(7 mg/kg)组、丹参酮ⅡA中剂量(21 mg/kg)+阿托伐他汀(7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连续4 d腹腔注射300000 IU/(kg·d)维生素D3配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1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同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TC、TG、LDL-C含量(P<0.01);高剂量的丹参酮ⅡA和阿托伐他汀均能明显抑制腹主动脉内膜增厚,中剂量的丹参酮ⅡA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抑制效果最强(P<0.01)。上述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黄南渠; 屠琳; 王启兵; 吴竞婧; 罗勇; 冯飞
    • 摘要: 目的探索丹参酮ⅡA(TⅡA)改良间充质干细胞(MSC),从而增加MSC对神经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首先比较MSC和TⅡA-MSC培养上清的外泌体,通过电镜及流式检测粒径和浓度。然后采用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以1∶1的比例接种N9细胞和MSC,分为对照组、LPS(1μg/mL)组、LPS+MSC(1μg/mL LPS+MSC)组、LPS+TⅡA-MSC(1μg/mL LPS+TⅡA-MSC)组、LPS+TⅡA-MSC+TREM2 siRNA(1μg/mL LPS+TⅡA-MSC+TREM2 siRNA)组,用Western blot检测IL-1β、IL-6和TNF-α的变化。结果TⅡA-MSC的外泌体含量高于MSC(P=0.038)。与LPS组相比,LPS+MSC组IL-6(P=0.014)和TNF-α(P=0.044)表达下调;LPS+TⅡA-MSC组IL-1β(P=0.002)、IL-6(P<0.001)和TNF-α(P=0.003)表达下调,而TⅡA-MSC对炎症因子的下调作用更显着。与LPS+MSC组相比,LPS+TⅡA-MSC组IL-6显着降低(P<0.001)。而使用TREM2 siRNA沉默MSC的TREM2基因后,TⅡA-MSC降低N9细胞炎症因子的能力减弱,与LPS+TⅡA-MSC组相比,TREM2 siRNA可显着减弱IL-6(P=0.005)和TNF-α(P=0.033)的降低。结论TⅡA-MSC抑制LPS诱导的N9细胞炎症反应的优越性与增加外泌体分泌,调控TREM2信号通路有关。
    • 李娜
    • 摘要: 目的研究丹参酮IIA(Tan IIA)是否增敏顺铂(cDDP)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H2009细胞分为对照组,Tan IIA单药组,cDDP单药组以及Tan IIA+cDDP联合用药组。处理细胞48~72 h,生长期末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CCK-8实验检测细胞抑制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分别以cDDP(3、6、9μM)联合Tan IIA(1μM)处理H2009细胞后,联合用药组抑制率(53.05%)较单药组明显增加(P<0.05),同样,Tan IIA(1、2、3μM)联合cDDP(9μM)处理H2009后,联合用药组抑制率(57.47%),与两单药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流式细胞术发现Tan IIA(1μM)联合cDDP(9μM)处理H2009细胞后,早期和晚期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及两个单药组明显增加(35.9%vs.8.6%、20.0%;7.9%vs.1.7%、2.7%),表明Tan IIA可显著增强cDDP诱导的细胞凋亡;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研究发现,联合用药组中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表明Tan IIA可能是通过上调Cleaved-Caspase3的表达而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凋亡,以上研究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nⅡA可增敏cDDP对肺癌细胞H2009的杀伤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其可能机制是促进了Cleaved-Caspase3凋亡蛋白的表达。
    • 孔俊虹; 陈弦; 沙晨曦; 龚楚桥; 宋晓龙
    • 摘要: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ApoE^(-/-)小鼠冠心病伴抑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并进行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急(CUMS)构建冠心病伴抑郁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30 mg·kg^(-1))和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60 mg·kg^(-1))。采用HE和油红O染色检测ApoE^(-/-)小鼠心脏主动脉窦的病理变化;强迫游泳实验(FST)、悬尾实验(TST)和糖水偏好实验(SPT)观察ApoE^(-/-)小鼠抑郁样行为;ELISA法检测小鼠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脏主动脉窦组织和海马组织的炎症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poE^(-/-)小鼠心脏主动脉内膜脂质积累显著增加,血脂及促炎因子显著升高(P<0.01),FST和TST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SPT蔗糖偏好率显著降低(P<0.01),心脏主动脉窦组织和海马组织中p-GSK3β(Ser9)/GSK3β、p-CREB(Ser133)/CREB和p-NF-κB/NF-κB的比值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ⅡA高、低剂量组ApoE^(-/-)小鼠心脏主动脉内膜脂质积累显著减少,血脂及促炎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1),FST和TST不动时间显著减少(P<0.01),SPT蔗糖偏好率显著增加(P<0.01)。p-GSK3β(Ser9)/GSK3β和p-CREB(Ser133)/CREB的比值进一步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P<0.01),p-NF-κB/NF-κB比值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1)。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显著的抗ApoE^(-/-)小鼠冠心病伴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GSK3β的表达,继而影响NF-κB与CREB的活化来实现的。
    • 戴顺; 沈瑞林; 唐晨野; 汪家盛; 郭晓
    •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人膀胱癌J82细胞增殖与凋亡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1、2、3、5、8μmol/L)的丹参酮ⅡA处理J82细胞48 h,先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法检测梯度剂量的丹参酮ⅡA对J82细胞半数抑制率(IC50)的测定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及Annex V/PI染色检测法用于检测丹参酮ⅡA对J8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与细胞;周亡相关的蛋白cyclin Dl、Bel-xL、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65表达的差异。结果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人膀耽癌J82细胞的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16μmol/L。1、3μmol/L丹参酮ⅡA处理组的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7.98%±1.49%)、(54.94%±3.39%),均高于对照组(42.22%±0.48%)(均P<0.05),且3μmol/L组高于1 pmol/L组(P<0.05);3μmol/L组的S期细胞百分比(33.19%±4.17%)低于对照组(46.32%±2.14%)(P<0.05)。1、3、5μmol/L组的总凋亡率分别为11.23%、14.84%、18.42%,均高于对照组的3.26%(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1、3 pmol/L组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9±0.02)、(0.52±0.03),均高于对照组的0.26±0.02(P<0.05);caspase9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8±0.03)、(0.33±0.12),均高于对照组的0.02±0.02(P<0.05);3μmol/L组两种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1μmol/L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在体外可抑制J82细胞增殖,G1/S期阻滞可能是其中的机制之一,同时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J82细胞凋亡。
    • 武爽; 王小龙; 徐晶; 王宏兰; 郭俊杰; 赵正林; 李林
    • 摘要: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ⅡA)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脏功能、心肌细胞自噬及Notch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并分为对照组、MI组、TSⅡA组,后两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的方式建立MI模型,TSⅡA组给予50 mg/kg TSⅡA腹腔注射、连续3周。比较三组大鼠心脏功能超声指标、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中凋亡基因及Notch通路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MI组大鼠的LVEF、LVFS水平及心肌中P62、Notch1、Hes1、HIF-1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中CK、CK-MB、LDH的含量及心肌中LC3-II/LC3-I、Beclin-1、PTE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SⅡA组大鼠的LVEF、LVFS水平及心肌中P62、Notch1、Hes1、HIF-1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I组,血清中CK、CK-MB、LDH的含量及心肌中LC3-II/LC3-I、Beclin-1、PTEN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I组。结论丹参酮ⅡA对MI大鼠的心脏功能、心肌细胞自噬具有改善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Notch通路的激活有关。
    • 张喜民; 刘思佳; 孙亚彬; 李国锋
    • 摘要: 目的 探究丹参酮ⅡA治疗野百合碱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PAH)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0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20只/组):模型组(MCT)、丹参酮ⅡA组(TⅡA)、丹参酮ⅡA+PI3K抑制剂组(TP)、PI3K抑制剂组(PI)、对照组。除对照组颈背部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剩余大鼠均颈背部注射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2周后,丹参酮ⅡA组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10 mg/kg进行治疗,丹参酮ⅡA+PI3K抑制剂组注射丹参酮ⅡA10 mg/kg+PI3K抑制剂1 mg/kg,PI3K抑制剂组注射PI3K抑制剂1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均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2周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实验和α-SMA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评估大鼠肺血管形态;Western blot实验评估大鼠肺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磷酸化水平;ELISA法测定eNOS、NO水平。结果 HE染色实验和α-SMA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丹参酮ⅡA能有效抑制PAH大鼠肺血管中膜厚度和血管肌化水平(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能够显著提高PAH大鼠肺组织中PI3K、Akt和eNOS蛋白的磷酸化水平;ELISA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eNOS、NO水平降低(P<0.01)。结论 丹参酮ⅡA能够通过介导PI3K/Akt-eNOS信号通路改善野百合碱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
    • 彭严芳; 王君; 吴志生; 刘晓娜; 乔延江
    • 摘要: 采用二维相关光谱(2D-COS)技术,以氘代氯仿为溶剂,解析了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标准品的近红外光谱(NIR)。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二维相关切片谱在1600~1800,1900~2230和2300~2400 nm处有特征吸收,其中丹参酮ⅡA在1640和2140 nm处有不同于隐丹参酮的呋喃环双键一级倍频和组合频吸收,1696 nm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分子中甲基伸缩振动二级倍频,1726和1740 nm处吸收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环己烯亚甲基伸缩振动二级倍频,2146和2220 nm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苯环C-C伸缩振动与C-H伸缩振动的组合频,2300~2400 nm处一系列峰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甲基伸缩振动与弯曲振动组合频吸收。以丹参酮提取物为载体,以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光谱解析特征波段及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SiPLS)筛选特征波段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PLS)定量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校正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of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和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均较小。结果表明,2D-COS技术解析特征波段与SiPLS波段筛选所建PLS模型均稳定。2D-COS技术使近红外定量模型更具解释性,可解析出结构差异特征吸收,同一波段可实现结构类似物的同时定量测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