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7篇、会议论文87篇、专利文献12267篇;相关期刊583种,包括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4种,包括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等;心跳骤停的相关文献由312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兴易、林兆奋、潘曙明等。

心跳骤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7 占比:10.29%

会议论文>

论文:87 占比:0.63%

专利文献>

论文:12267 占比:89.08%

总计:13771篇

心跳骤停—发文趋势图

心跳骤停

-研究学者

  • 杨兴易
  • 林兆奋
  • 潘曙明
  • 王有国
  • 黄子通
  • 方向韶
  • 景炳文
  • 李恒
  • 杨正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晓伟; 霍志浩; 陈洁莹; 曾奕云; 周建仪; 李淑芳; 袁康; 吴智鑫
    •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培训模式对护士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佛山市中医院进行轮科实习的护士10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观察组采取集束化培训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比较2组培训前后按压深度、按压频率、胸廓回弹率,比较2组发现患者无意识到判断无脉的时间、出现室颤至启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时间、操作AED的时间、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统计触摸颈动脉、打开气道、人工吹气、胸外按压、操作AED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理论和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胸廓回弹率均较培训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观察组发现患者无意识到判断无脉的时间、出现室颤至启动AED的时间、操作AED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触摸颈动脉、打开气道、人工吹气、胸外按压、操作AED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护士心肺复苏培训质量。
    • 王小刚; 王振刚; 徐广振; 朱伟杰; 袁绍纪; 王伯栋
    • 摘要: 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1]),多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由于后颅窝容积小,出血后容易发生脑脊液循环梗阻,形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引起枕骨大孔疝,如不及时救治,可迅速致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2~4])。常规手术方案是后正中入路开颅血肿清除+后颅凹减压术,术后减压去除后颅凹区域一般不做处理,后颅凹修补的病例少有报道,我院通过后颅凹成形术成功救治小脑出血术后小脑骨窗疝1例,现报道如下。
    • 钟晓芃; 郭义
    • 摘要: 目的探讨十二井穴放血疗法对大鼠心脏骤停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配到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井穴组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不诱导心脏骤停,模型组采用气管夹闭法诱导心脏骤停后进行心肺复苏,井穴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加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血清IL-6、TNF-α水平,并对72 h后处死大鼠取大脑海马组织进行尼氏染色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复苏后模型组和井穴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5)。复苏后72 h尼氏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细胞核大,核仁明显;与模型组比较,井穴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水肿较轻,细胞核形态较好。复苏后72 h时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井穴组凋亡指数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井穴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复苏后6 h后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和井穴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井穴组血清IL-6于复苏后24 h、72 h显著降低(P<0.05),血清TNF-α于复苏后24 h、48 h及72 h显著降低(P<0.05)。结论减轻心脏骤停后机体炎症反应可能是十二井穴刺络放血防治复苏后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 马增文; 张斌
    • 摘要: 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心脏骤停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尽管近年来关于心肺复苏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患者在恢复自主循环后的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心脏骤停可致凝血功能紊乱,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已有一些针对该病理变化的临床研究,通过常规及新型凝血功能监测手段探究其发生发展规律,且还有一些基础研究不断推理、验证此病理变化的分子层面机制。然而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其凝血功能改变是存在差异的,在特殊环境下,如高原地区,具有低气压、低氧相对于平原地区具有特殊外部环境,使得高原地区机体凝血机制异常,其心肺复苏后凝血功能变化存在一定特异性,仍需大量研究去进一步探明其中变化影响,为心肺复苏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心肺复苏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这一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姚锐; 姬晓伟; 钟磊; 王海丽; 谢波
    • 摘要: 目的探讨入ICU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预测心跳骤停(CA)患者死亡率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是采用最新版本的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v1.4)进行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1年6月—2012年10月首次进入ICU的成人CA患者(≥18岁),并由相关资质人员提取临床数据。主要结局指标为ICU、28天全因死亡率。依据三分位数法将NLR分成3组,即0.05)。KM生存曲线示3组CA患者28天累计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5.900,P=0.05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增高的NLR(≥13.60)是CA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即使在控制了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仍支持这一结果。结论NLR的升高(≥13.60)与CA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其是此类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NLR可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生物标志物,监测NLR的变化在评估CA患者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晴歌; 卢波; 陈骏萍
    • 摘要: 随着微创手术观念的普及,胸腔镜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日趋广泛[1]。胸腔镜手术需使用高频电刀,用于止血或密闭肺表面[2-4]。其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能通过有效电极尖端来产生高频高压电流,因此在与肌体接触时会对组织进行加热、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5];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流动的电流,有可能对心脏正常节律产生干扰,甚至引发心跳骤停等恶性心律失常事件。
    • 齐齐; 李喆; 郭琦; 邢金燕
    •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中国成人ECPR (Exter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支持的数据,探索影响成人ECPR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成人ECMO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数据库369例ECPR支持的相关数据。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并进行分析比较。死亡患者265例(71.8%),存活患者104例(28.2%),男性276人(74.8%),女性93人(25.2%)。观察指标:基线资料、复苏情况、住院期间情况等。结果:基线资料中住院时间及住ICU (Intensive Care Unit)时间存在差异,死亡组的时间明显低于存活组(p 0.000)。既往病史两组之间无差异。CPR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至ECMO时间,CPR至ECMO时间,ECMO团队接到求助电话到启动ECMO时间,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 0.05)。存活组恢复自主循环,ECMO辅助前除颤的患者比例更高(p 0.000)。神经系统并发症、肢体并发症,存活组低于死亡组(p 0.05)。随着ECMO辅助时间延长,感染风险存活组较死亡组明显增加(p 0.000)。存活组内环境明显稳定于死亡组(p 0.05)。结论:ECMO辅助前及辅助期间的乳酸水平,心跳骤停到ECMO启动的时间可作为参考指标,辅助判断成年ECPR患者的预后。把握ECPR的时机,缩短恢复自主循环时间,加强抢救团队训练及多学科的合作,加强ECMO期间的患者管理,减少并发症是提高患者疗效的关键。
    • 胡磊; 任菁菁; 邱艳
    • 摘要: 心脏停搏又称心跳骤停或心搏骤停,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搏动。目前,中国每年有超过54万人出现心跳骤停,相当于大约每1分钟就有1个人发生心跳骤停[1]。本文将以医务人员、教师、大学生、警察、交警、消防员、导游、高风险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大型场所工作人员、大型交通工具工作人员等为主体,结合《2018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
    • 陈练; 王永清; 许挺; 张喆; 伊敏; 乔蕊; 王松; 王继军; 李小刚; 赵扬玉
    • 摘要: 1病历摘要患者,31岁,因剖宫产术后7小时,子宫切除术后6小时,于2020年9月29日急诊转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孕期于某二甲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孕24周时,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饮食运动控制血糖正常。2020年9月27日因宫内孕40周,妊娠期糖尿病入院引产,分娩前实验室指标大致正常,纤维蛋白原(FIB)2.35 g/L。
    • 卢建朴; 董金填; 熊孔琇
    • 摘要: 患者,女,56岁,BMI 25.4 kg/m 2,ASAⅡ级,因“左腰腹部疼痛5 d”入院。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背部疼痛,无明显缓解及加重因素,无肉眼血尿,无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诊治。入院查体:体温36.6°C、HR 89次/分、RR 15次/分、BP 159/93 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辅助检查:泌尿系CT示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右肾结石伴双肾积水。术前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均未见异常。术前诊断:(1)左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左肾积水;(2)右侧铸型结石;(3)高血压。拟于全麻下行“经尿道左侧输尿管软镜钛激光碎石、右侧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lithotomy,PCNL)”。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